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7)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7)

"← →"翻頁

繼2017年底在國際上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核克隆這一世界性難題、成功誕生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個克隆猴「華華」之後,中國科學家又經過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並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隻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圖為節律紊亂克隆猴寶寶老大。文/孫自法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供圖

發布時間:2019-01-24 07:01:34 【編輯:楊彥宇】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誕生
    小鼠和果蠅等動物模型因其與人的晝夜活動周期、腦結構和代謝速率等存在明顯差異,極大地制約了生物節律紊亂機理研究和相關疾病治療手段的研發,而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最接近,是研究節律紊亂相關疾病機理和診治手段比較理想的動物模型,因此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迫在眉睫。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建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中科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
  • 我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研究員(左一)、劉真研究員(左二)和團隊成員在交流克隆猴近況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孫強研究員與劉真研究員、張洪鈞研究員合作,三個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成功構建了世界首例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該項成果1月24日在線發表在權威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
  • 從「中中」「華華」到生物節律紊亂克隆猴,中科院神經所再次取得...
    從世界上首批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誕生,到世界上首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建立,神經所再次取得重大成果,這是如何做到的?這項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成果,被譽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裡程碑式突破」。中科院神經所成為目前全球唯一掌握克隆猴技術的科研機構。「論文發表後,本來還很擔心其他國家會迎頭趕上,現在做出了生物節律紊亂克隆猴,優勢進一步拉大了。」
  •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具體操作上,主要有兩大難點
    今年1月份,孫強團隊與同屬於中科院神經所的張洪鈞團隊合作,再獲佳績:在張洪鈞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世界首批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的基礎上,孫強團隊通過一隻症狀最明顯的公猴的體細胞克隆出五隻小猴。這項進展說明中國科學家已可以批量生產遺傳背景均一的疾病獼猴模型。
  • 培育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模型的基地又有新動作,打造「松江智腦」
    從2018年7月揭牌至今,G60腦智科創基地已經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去年1月,松江區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在佘山「G60腦智科創基地」進行「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重大成果發布。這是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標誌著中國體細胞克隆技術走向成熟,實驗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進現實」,藥物研發駛入「快車道」。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在體檢合格經過允許之後,進入到位於蘇州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見到了還在育嬰箱中的「中中」和「華華」,兩隻遺傳基因一模一樣的克隆猴雖然個頭差了一些,但是卻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國科學家又經過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並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隻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東方IC 資料「開始做這個項目時,我的預期是2020年能做出來就很不錯了。」
  • 講述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本文章來源於:科淘網(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9-04-09 第1版 要聞)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這是世界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它們的誕生意味著以體細胞克隆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就此開啟。
  • 科學網—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記者 陳歡歡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2019年1月24日,5隻生物鐘紊亂體細胞克隆猴登上中國綜合英文期刊《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今年1月份,孫強團隊與同屬於中科院神經所的張洪鈞團隊合作,再獲佳績:在張洪鈞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世界首批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的基礎上,孫強團隊通過一隻症狀最明顯的公猴的體細胞克隆出五隻小猴。這項進展說明中國科學家已可以批量生產遺傳背景均一的疾病獼猴模型。
  • 世界首批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國誕生
    僅僅1年之後,這個預言便成為現實。2019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對外宣布,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成功獲得了5隻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成功誕生背後的艱辛歷程
    隨之而來,馬、牛、羊等大型家畜成功克隆,多種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兔也都順利克隆,但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難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而如今,這個難題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團隊攻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
  • 中國科學家再登高峰,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生命科學史的重大突破
    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難題,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毫毛只需輕輕吹一口氣,就可以變出千千萬萬個小猴子,但是在現實科學界中這種技術實現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世界首例!這幾隻克隆猴可不簡單
    不同的是,它們是五隻BMAL1基因被敲除的克隆猴。24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三劍客」(研究員孫強、劉真、張洪鈞)經過兩年努力,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了世界首批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仔細驗證後發現,敲除猴模型存在晝夜節律紊亂,並表現出類似精神分裂的症狀。
  • 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孫悟空的絕技「現實版」
    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1 月 25 日消息,2017 年 11 月 27 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12 月 5 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以封面文章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 從追趕到領跑: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新聞—科學網
  • 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新華社發)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左)和博士劉真在育嬰室查看克隆猴的情況。 (新華社發)  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中中」和「華華」 來源: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陳芳、董瑞豐)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