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為什麼要克隆猴?
不過,真正讓全世界頂尖科研團隊緊緊盯住的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靈長類動物——猴。那麼克隆領域的金字塔塔尖為什麼偏偏是猴呢?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說,因為靈長類的進化跟人類非常接近,所以對認識人類的大腦,腦認知功能和腦疾病有非常大的潛在應用價值。比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疾病等這些都沒有很好的動物模型,大家認為非人類靈長類可能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
克隆猴的難點在於哪兒?
中中和華華的克隆成功讓全球生物、醫學界為之一振,但既然20年間已經有近20種克隆動物誕生,為什麼作為靈長類動物的猴卻直到今天才克隆成功呢?
其實,僅從原理上來說,中中和華華的克隆並不複雜。猴子的繁衍本是精子、卵子結合,母親的遺傳物質在卵細胞細胞核裡,與父親精子結合產生受精卵,因此,生出的小猴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從操作角度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抽取卵細胞的細胞核並注入被克隆猴子的細胞核。
與其它哺乳動物不同的是,靈長類猴子的卵細胞在替換了細胞核後,本應繼續發育的胚胎卻停止了生長,路走不下去了。
除了胚胎難以發育,猴子的克隆如此艱難,另一個原因就是靈長類動物的卵和細胞核都特別脆弱,輕微的擠壓都會導致分裂失敗,而且替換細胞核的過程要求苛刻,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
在歷經了近5年理論和技術的摸索後,2017年11月27號,第一隻克隆猴中中誕生。
將來會複製人嗎?
作為全世界靈長類動物克隆最成功的團隊,是否會在將來複製人呢?對此,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表示,沒有任何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目前沒必要去考慮複製人的事情。」
孫強指出,他們研究所在制度上,是不準許複製人的,不要說複製人,就連涉及到人類組織的克隆審查都非常嚴格。
」我們不贊成對複製人的嘗試有倫理上的考慮,並會就此發聲。「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表示,「中國科學家目前在前沿領域有了貢獻,必須在前沿領域的倫理上有其聲音,我們的聲音反映了我們社會對這個的看法。」
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首次亮相讓世界驚嘆不已,而如今,中國科學家對猴這種靈長類動物克隆的成功意味著克隆技術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意味著中國在這一前沿領域的研究站到了世界前列。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