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克隆技術好像很成熟了,像是可以妙手回春的技術一下。但實際上,這項技術可能遠遠比你現象中的要弱很多,不僅如此,克隆技術意味著高風險,高投入(包括時間,人力,金錢),長周期。它只是理論上看起來好像是可以做到很多,但實際上操作和理論完全就是兩碼事。所以,想要利用克隆技術來復活一些滅絕的動物是幾乎不可能的。
克隆存在的「問題」
20多年前的1997年,科學家克隆出了綿羊多莉。許多的科學家開始投身克隆技術的領域當中。
前些年,我們國家也做出了克隆猴。雖然,看起來有一些成果了。但我們縱觀這20多年的克隆技術,就會發現這個領域的發展幾乎是停滯的狀態。
這其實是因為克隆技術是存在著一些如今還沒有辦法克服的問題。
成功率極低我們可以克隆羊多莉為例。克隆羊多莉可以說是整個生物界有史以來最獨特的動物了,因為它沒有父親,只有三個母親,分別是基因的提供者(或者說細胞核的提供者):芬蘭白臉綿羊;線粒體的提供者:黑臉羊,實際上這也是提供了去核卵細胞的母親,在這卵細胞細胞質包含著線粒體;生育多莉的母親:黑臉羊。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細胞核的提供者,也就是芬蘭白臉綿羊是一頭6歲的母羊,它提供一枚乳腺細胞。然後給這枚乳腺細胞提供低營養的食物,讓這枚乳腺細胞處於缺乏營養的狀態,這樣一星期下來,細胞就會停止分裂。然後去掉黑臉羊未受精的卵細胞中的細胞核,然後把之前芬蘭白臉綿羊的乳腺細胞細胞核植入到這個卵細胞中,之後利用電流刺激,以此來促進細胞融合,就會得到一個擁有新的遺傳物質的卵細胞。緊接著,科學家對這枚卵細胞精心培養,讓它進行分裂形成胚胎。當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就把這個卵細胞移植到代孕黑臉羊的子宮中,等待最終的分娩。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這個團隊當時大概做了227(434)個,但僅有一個是成功的,這個成功率大概只有0.36%,可以說是相當低的成功率。
所以,成功率其實是克隆技術存在的一個重大的難題。在操作中的每個細微差錯,都有可能會導致最終實驗失敗。
克隆的普遍問題:早衰除了成功率很低,更重要的是克隆技術得到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早衰。
一般來說,綿羊的壽命大概在11~12歲之間。而多莉只活了六歲半左右,這個年紀對於綿羊來說算是壯年。
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多莉的細胞核來自於一隻六歲的綿羊。所以,如果我們從細胞核的角度來看,或者說從基因的角度來看,多莉從母親那裡得到的細胞核存活了6年半,加上母親是6歲,恰好就是12歲多,是正常綿羊的壽命。
而且在克隆羊多莉才5歲多時,它就患了很多綿羊的「老年病」,比如:關節炎。所以,看似5歲的身體,實際上已然顯現出11歲的狀況。
早衰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克隆技術難以克服的問題,到現在為止,科學家也沒有想到任何的好辦法。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隨便拿一隻即將滅絕的動物就可以克隆,首先,這個物種的數量要足夠,其次,還可以被人工所養殖。即使是這樣,我們對其進行克隆,成功率也是非常低的。
克隆滅絕動物的其他問題
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其實在保護瀕危物種時還經常遇到很多其他的問題。
比如,前幾天宣布已經滅絕的長江白鱘。人類就沒有能力養殖這類動物,養殖都無法做到,更不要說克隆它們了。所以,在保護長江白鱘的方面,人類是十分蒼白無力的。
其次克隆需要大量的經費,如何或得到足夠多的經費來克隆也是一個難題。說實話,真有那麼多的經費,可能直接把這些物種遷到其他地方,或者為它們建立保護區了,根本用不到克隆技術。
當然,還有人突發奇想,認為一些上古的物種也可以利用克隆技術,比如:猛獁象和恐龍等等。
實際上,這裡是忽略了一個客觀事實。首先,獲取這些動物的DNA是有難度的,其次,生物遺傳的核心其實是DNA,但是DNA其實是有半衰期的,大概在520年左右。科學家做過理論分析後發現,存在時間超過200萬年左右的DNA就會因為太過細碎再也不可能進行相關的操作了。因此,要利用克隆技術來獲取上古的動物難度極其大,試想一下,如今現成的動物,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證成功率,何況是上古的動物,這個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