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克隆技術,估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1997年轟動世界的克隆羊多莉,事實上,克隆這個概念早在1938年就由德國科學家提出來了,並且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通過克隆而誕生的動物是北方豹蛙,它是在1952年就取得了成功。但後來的克隆羊多莉是通過克隆而產生的第一隻大型生物,所以備受關注。
克隆羊多莉
克隆技術的原理離我們普通人並不遙遠,它就是通常所說的無性繁殖,而人類利用這項技術獲益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比如我們常見的扦插嫁接技術。人們把品種優良的植株嫁接到另一種成熟的植株上,以此來快速獲得優良的植株。
這也說明不管是動植物,它的遺傳物質都是可以通過人為方式延續下去。那麼既然都已經有了克隆的成功案例,為什麼我們不用這項技術去復活那些已滅絕的生物呢?
克隆技術是否能復活恐龍?
其實,這個問題科學家早就用實際行動給出過答案,先來說說離我們較近的「庇里牛斯山羊克隆事件」。庇里牛斯山羊作為一種生活在懸崖峭壁上面的生物,本來生活在西班牙的庇里牛斯山脈中也算是歲月靜好,無奈由於人類的過度狩獵再加上生存環境的縮小,這種生物最終於2000年滅絕,好在科學家們在最後死去的庇里牛斯山羊身上取下了它的基因,希望能人為的「復活」它。
庇里牛斯山羊,已宣布滅絕
後來科學家們通過克隆技術也真的讓奇蹟發生了,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克隆技術而「復活」的滅絕生物——庇里牛斯山羊成功誕生。可惜的是這次奇蹟轉眼之間又成了一場鬧劇,因為新生的山羊僅僅存活了7分鐘就因為肺衰竭而死亡。
懸崖山羊的一種
再來說說大家比較熟知的克隆羊多莉,多莉養是通過提取了一隻白綿羊的細胞核,然後把這個細胞核與另一隻黑山羊提供的無核卵細胞細節,最後再通過第三隻黑山羊的子宮發育而來。由於多莉的各方面特徵幾乎都和提供細胞核的白山羊相同,所以多莉也被稱為白山羊的「複製品」。
多莉與生母長相迥異
而我們所了解到的多莉羊只是表面上的,事實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一直多莉這種品種的山羊,它們的壽命一般都是12年左右,而克隆羊多莉卻只活了6年就被安樂死了,原因也是肺部功能問題。至此人們也終於發現克隆技術也只是理論上簡單而已,其中有太多的技術性問題我們都還不能解決。
克隆羊多莉原理圖
當然,通過克隆技術復活已滅絕的生物,除了上面提到的本質上的技術問題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便是需要復活生物的完整基因來源。不管是克隆羊多莉還是庇里牛斯山羊,它們都是有完整的基因保留,人們才得以將其克隆,而像恐龍這種生物上哪去找完整的基因樣本。
崖壁上的恐龍化石
而我們為何不用克隆技術復活已滅絕的生物,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不管這種生物之前是因為什麼原因滅絕的,那都是說明這種生物在地球上已經失去了正常存在的空間。如果強行讓已經滅絕的生物復活,誰又能保證復活後的生物再現有的環境中是一種什麼狀態。從道德上來講,通過無性繁殖而重新誕生的生物,還可能會造成兩種極端情況。
嫁接技術
第一種:只是培育出了溫室裡的「小白鼠」。新誕生的生物後天所需要的生存技能,如何狩獵、如何躲避天敵、如何繁育後代這些基本生存技能的學習都是難題。如果克隆出一隻滅絕生物,卻不能重新加入到地球生物圈,那克隆復活也沒有多大意義。
世界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
第二種,造成生物入侵,那就是已經滅絕的生物通過重新復活,由於新生環境天敵的缺失,或者說是更適合它的繁殖與生長,那這種生物可能會來一個「大入侵」,這樣就會給地球上現有的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這一點在侏羅紀系列電影就已經把問題的嚴重性表現出來了。說的近點的就想我國的清道夫魚入侵、德國的大閘蟹入侵,這些都是因為生存環境的改變,從而造成泛濫成災。
電影《侏羅紀世界》
最後,對於克隆技術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它的成功也表明不是把它用在復活已滅絕的生物上才算是有用,而把它更多是用於醫學、農業以及畜牧業上,或許才是未來的發展道路。再者,於是我們費盡心思去想如何復活滅絕了的生物,倒不如從源頭抓起,去如何研究不讓這些生物在地球上滅絕。不知道各位小夥伴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科研者保護長江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