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人類的平均壽命為80歲左右,即使長壽的人壽命也只有120歲左右,這對於人類來說實在太短了,從相對值上來說,人類100歲的壽命已經不算短了,因為其他動物的壽命大多在20-30歲,大部分動物的壽命都達不到人類壽命的高度,只有像烏龜、圓蛤等極少數動物的壽命比人類要長,尤其是圓蛤的壽命讓人類羨慕不已,這種動物的壽命高達400歲,長壽的甚至有500歲,人類多麼希望能夠像圓蛤那樣擁有這麼長的壽命,這樣就可以好好的看看這個世界才離開,或者擁有足夠長的壽命,把生前的事情做完不留遺憾再離開這個世界。
圓蛤的壽命達到500歲,讓人羨慕不已
可是人類哺乳動物生存規律、又或者是人類細胞分裂次數有限導致人類的極限壽命只能停留在120歲左右,雖然自然界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度,但是人類作為一種高智慧生物,還是想盡辦法延長壽命,或者找到一種實現永生的技術,在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物的研究下,目前人類已經找到了一種實現永生的辦法,這種辦法就是克隆技術,所謂克隆技術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對生物胚胎技術無性繁殖的一種DNA改造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複製出一個與提高胚胎生物一模一樣的生物個體,但是由於違背倫理道德和生命選擇的公平性,克隆技術一直沒有被人類大規模使用,僅限於科學研究。
克隆羊「多莉」
克隆技術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1996年,人類第一隻使用克隆技術克隆的生物誕生,這隻名為「多莉」的克隆羊的誕生預示著人類正式掌握了克隆這種先進的DNA改造技術,如今距離第一隻克隆羊多莉的誕生已經過去了20多年,在此期間人類還成功克隆出狗、豬、貓、猴子等動物,因此人類掌握的克隆技術已經足夠成熟,既然人類已經掌握了先進的克隆技術,在無法複製人類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使用這項技術去克隆一些瀕危的野生動物或者復活史前滅絕的恐龍呢?
第一隻克隆牛
科學家表示,不是人類不想去克隆瀕危動物和恐龍,而是克隆這種技術,表面上看起來很成熟,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它存在很多問題,人類之所以不去克隆瀕危動物或者復活恐龍主要因為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成功率很低。
不要看多莉這隻克隆羊的表面上很成功,其實當時科學家已經在前面失敗了230次,失敗了200多次才把多莉給克隆出來,成功率僅為3%,可見成功率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由於克隆技術屬於DNA改造技術,因此需要豐富的經驗、先進的基因技術、細微的分析能力和嚴謹態度,在操作過程中哪怕出現一丁點細微錯誤,克隆將不會成功。
克隆羊多隆誕生過程
第二個原因:存在早衰現象。
科學家發現,克隆出來的羊、狗、豬、猴子幾乎都存在早衰情況,比如克隆羊多莉它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歲,可是它僅僅活了6年就去世了,這是因為從生物體內提取的基因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年齡,比如克隆羊多莉的基因就是在提供給它的母羊中存在6年多,而如果提取動物幼兒時期的基因,成功率更加低,只能從成熟的生物中提取基因,這樣才能提高成功率,但是也因此產生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早衰,這導致克隆動物本來處於壯年時期, 卻出現了老年才有的疾病。
克隆羊多莉只或了6年
第三個原因:經費問題。
克隆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需要很巨大的經費支撐,如果克隆一兩個動物還能支撐,可是如果大批量克隆動物,需要的經費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投入這麼多經費還不一定能夠成功,更重要的是還要投入巨額經費對這些克隆動物進行監測和維護,這種經費不是哪個國家都能夠承擔得起,與其投入到成功率不高的克隆領域,還不如投入到保護領域,為野生動物營造良好環境,避免他們滅絕。
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第四個原因:供體基因的完整性。
這個原因是相對於史前生物來說的,有的人說使用克隆技術復活遠古生物,比如恐龍,可是生物的基因具有一定的衰變周期,大概500-600年左右生物基因就會衰變,也就是被破壞了不完整了,克隆技術本來成功率就不高,再使用這些破碎的DNA,更加難以克隆成功。
史前生物
所以人類不是不想克隆恐龍,而是幾乎不太可能能夠恐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