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批轉基因克隆牛成功繁育後代 三大突破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光明網北京9月18日電(張景華)近日,由北京農學院倪和民教授主持的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優質高效轉基因肉牛新品種培育」取得新突破,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A-FABP)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了後代,於2015年8月28日,順利產下第二代「轉基因小牛」,體重17kg,雌性。目前小牛各項體徵正常,身體健康。這意味著,應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我國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種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第二代「轉基因小牛」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通過體細胞轉基因克隆技術獲得的轉基因牛具有著正常繁育功能,這說明克隆牛能夠擴繁其種群數量;二是通過對小牛的檢測,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基因已在其身上進行繁衍,並穩定整合,表明該基因能夠代代傳承;三是通過對土壤環境指示生物蚯蚓以及轉基因牛圈舍周圍土壤中微生物等的生態環境指標的測定,未發現轉基因牛對周圍環境有不良影響,這說明體細胞轉基因克隆技術生產體系可以用於轉基因動物的安全生產。

  據介紹,我國雖有五大黃牛品種,但還沒有一個世界公認的肉用品種。目前,我國的黃牛肉用品種,普遍存在產肉率低且肉的品質不高的問題,而牛肉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肌肉間脂肪含量。牛肉是肌肉間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為最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理石花紋狀牛肉,目前以進口為主,價格較高。倪和民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體細胞轉基因克隆技術,成功製備攜帶脂肪性脂肪酸結合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克隆牛,促進我國五大黃牛之一的秦川牛品種改良、開發與利用,為把我國五大黃牛培育成世界著名的優質高檔肉牛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批轉基因克隆牛再克隆小牛增至六頭
    新華社訊來自山東科龍畜牧產業有限公司梁山縣基地的消息,2日15時50分,又一頭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再克隆體「福平娃」順利降生。至此,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主持的我國首批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再克隆項目已成功培育了6頭小母牛。  據研究人員介紹,「福平娃」預產期為1月17日,由於提前半個月出生,它比前幾天出生的5頭小牛看上去有點瘦弱。
  • 中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體繁育後代誕生(圖)
    「健健」的誕生,說明我國的體細胞克隆牛具有正常的妊娠產犢能力,繁育機能正常,並證明了我國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剛出生的「健健」體長72釐米,身高76釐米,體重38公斤,是個健康漂亮的小母牛犢。
  • 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準媽媽」即將產下後代
    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準媽媽」即將產下後代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中國克隆牛首批有性繁殖後代即將問世
  • 我國首批克隆牛再克隆成功
    科技日報山東梁山12月28日電(記者束洪福 通訊員李繼保 陳昌航)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有3頭再克隆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先後在山東梁山基地降生。它們分別被取名為「福歡娃」、「福迎娃」和「福聖娃」。
  • 【中國吉林網】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農學部培育成功
    【中國吉林網】8月6日晚7點48分,吉林大學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這頭克隆牛毛色黑白相間,出生時體重為31.5公斤,健康活潑。作為人類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牛,其誕生標誌著國際克隆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
  • 轉基因克隆牛產下小牛犢(圖)
    昨日,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倪和民在照看第二代「轉基因小牛」。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後代,第二代「轉基因小牛」出生後各項體徵正常。如今已滿半月,身體健康。
  • 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林大學農學部培育成功
    由吉林大學農學部畜牧獸醫學院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省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子義教授主持,內蒙古大學於海泉研究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張國梁研究員等單位負責人參加的課題組成員,在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下,經過兩年協作攻關,於8月6日晚7點48分,在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
  • 世界最新型藥物蛋白轉基因克隆奶牛降生
    新華網石家莊6月22日電(記者張洪河)一頭毛色光亮的黑白花克隆犢牛19日在河北蘆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花奶牛場降生。從外表看,這頭犢牛與普通奶牛並無什麼差別,但其體內卻導入了世界最新型的藥物蛋白轉基因。它的成功降生,標誌著我國轉基因克隆技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新西部雜誌》張湧:克隆羊之父的「牛」事業
    1994年,張湧受到胡錦濤接見  1990年,張湧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批7頭胚胎克隆山羊;1995年,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去掉一卵細胞的細胞核,植入另一受精卵的胚胎核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該基地正式被命名為「中國克隆動物基地」。 克隆,「Clone」的音譯,即複製的意思,屬於「無性繁殖」的一種。後代與前代有著完全相同的遺傳特徵。從技術層面講,克隆分為胚胎克隆和體細胞克隆兩個層級。  1997年,克隆綿羊「多莉」面世。「多莉」的誕生,打破了教科書上的「從成年動物的體細胞進行克隆是不可能的」這一教條,使世界生物遺傳技術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 世界首批克隆動物今何在 「多利」活到6歲曾產4小羊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腦疾病、免疫缺陷、腫瘤、代謝等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他說。  克隆猴有何難點  三大難點抬高門檻  2010年,美國俄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著名科學家米塔利波夫率領團隊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發育至81天,以流產告終。
  • 克隆技術又突破新高度
    2013年1月30日,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臺灣地區科學委員會今30日公布,由臺灣3所學術機構共同花了3年時間,成功改良新式的胚複製技術「手工卵子分切複製技術」,已複製出兩胎花斑迷你豬,其中1隻已成功繁衍後代,顯示技術已達成熟階段,豬只現由竹南動科所飼養。
  • 新聞背景:克隆動物食品與轉基因食品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15日宣布,經過克隆的牛、豬和山羊以及它們的後代均可以安全食用,克隆牛產的奶也可安全食用,這使得克隆動物食品離餐桌又近了一步。
  • 學者:克隆動物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後代,第二代「轉基因小牛」出生後各項體徵正常。如今這頭小牛已滿半月,身體健康。傳統的雜交技術受制於動物本身的生育能力而進展緩慢,利用克隆技術可以「批量」生產基因幾乎一模一樣的動物,從而大大提升育種效率。對於亟需自主培養優質畜種的中國,大力發展克隆產業無疑是一種合理的選擇。除此以外,克隆技術還是目前製作大型基因修飾動物的最重要途徑。儘管轉基因食品目前尚存不少爭議,但是在許多方面,轉基因動物表現出了絕佳的市場潛力。
  • 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繁後代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繁後代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繼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凍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犢牛於10月8日在萊陽農學院誕生之後,我國體細胞克隆牛「雙雙」的自繁後代「健健」於10月29日20點26 分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 我國克隆牛產業化試驗項目啟動 首批牛明年誕生
    中新網8月20日電 中國克隆牛產業化試驗項目,最近在河北省唐山市正式啟動。據光明日報報導,如果順利,明年3月成批的克隆牛將誕生。  6月24日到7月16日,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河北國富愛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中國農大李寧、戴蘊平教授的指導下,經過23天的努力,成功地將280枚優種奶牛的克隆胚胎移植到140頭受體母牛體內。
  • 克隆牛產「人奶」全程揭秘
    實驗克隆家族產「人乳牛奶」「牛祖母」導入人乳基因被譽為「中國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軍人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曾率領團隊在我國第二個成功克隆了牛,又第一個成功克隆了豬。在「人乳化」牛奶項目中,克隆技術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植物的轉基因不同,動物的轉基因必須用克隆技術才能完成。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2017-08-28 新華網 吳曉穎 【字體:大 中 小】
  • 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
    新華社成都8月24日電(記者 吳曉穎)歷經3年,我國科學家人工飼養並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後代,結束了我國珍稀蛇類均由國外率先人工繁育成功的歷史。  這是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了解到的。1929年,美國生物學家史丹吉在四川雅安首次發現橫斑玉斑蛇,並將其命名為「橫斑錦蛇」。此後50多年間,人類再難尋覓它的蹤跡。
  • 專家:克隆動物商業化舉步維艱 倫理爭議不斷費用高昂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張田勘)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博雅11月23日宣布,將與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合作,在天津建造全球最大克隆工廠,最終每年生產100萬頭克隆牛,還將生產狗甚至瀕危物種。克隆是從英文clone音譯而來,意為無性繁殖,即用生物(動物和植物)自身生殖細胞或體細胞的DNA來複製繁衍後代,也即一種單性繁殖方式。
  • 我國首匹克隆馬誕生
    ,成功掌握該項技術。為我國取得技術突破的,正是中國馬會常務理事單位團體會員——河南天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克隆馬「天天」與代孕母馬2003年,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馬誕生於義大利,兩年後該國培養出第二匹克隆馬。在我國首匹克隆馬「天天」降生後,接著又有3匹克隆馬陸續在該公司出生。這意味著我國體細胞克隆馬技術雖然起步晚,但相關技術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