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雜誌》張湧:克隆羊之父的「牛」事業

2020-11-27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新西部雜誌》 2016年5月28日  

  去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出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性能的轉基因牛。這是張湧及其團隊繼克隆羊之後取得的新成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樓最北邊的二樓,整層都是動物醫學院的實驗室。其中,農業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就設在這裡。此前,這裡曾是農業部動物生殖生理和胚胎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張湧生病在西安住院,不便於接受採訪。張湧的弟子權富生教授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近些年實驗室的研究進展及其成果。


權富生副教授向記者介紹科研成果

  今年1月23日,張湧及其團隊研究的克隆羊陽陽在過了15歲生日後去世,被做成標本永遠安置於克隆羊基地。「母羊的壽命一般是8到10歲,陽陽已算很高壽的了,因為身份特殊,得到了特殊照顧。」權富生說。

  陽陽的特殊,在於她不僅是中國活下來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例。

  上篇 克隆羊及其應用 

  2000年6月22日晚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克隆羊基地,一隻白山羊誕下了一隻青灰色的山羊。張湧親自替她取名為「陽陽」,希望她能健康成長。

  「山羊一般是白色的,青山羊的顏色是灰青色,為了更直觀,所以用了青山羊。」權富生解釋選擇克隆青山羊的箇中緣由。

  陽陽並不是基地誕下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卻是中國、乃至世界活下來的首例,且活成了羊界的壽星佬。

  在陽陽出生六天前,基地迎來了第一隻克隆山羊的出世。張湧為其取名為「元元」,意即「第一」。不幸的是,三十六小時之後,元元因「肺部發育不全」,加之天氣太熱等原因而死亡。面對逝去的元元,張湧的心如箭穿般地痛。

  1956年3月,張湧出生於內蒙古邊陲的和林格爾縣。1981年,他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獸醫系畢業留校任助教。1984年考進西農大讀研,接著又讀了博士。

  「張湧教授天賦高,聰明刻苦。」權富生介紹說,「29歲就已經是教授了。」

  西農大的動物胚胎工程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中國家畜產科學開拓者之一的王建辰教授,亦即張湧的博士生導師,敏銳地意識到胚胎移植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帶領一批研究人員開始進行胚胎移植試驗。1980年,兩隻鮮胚胎移植山羊在這所學校誕生。1984年,西農大建立了山羊胚胎工程實驗室。

  張湧一直專注於哺乳動物培育生物工程的理論及技術研究。讀碩士期間,他負責完成的「小鼠胚胎分割方法及同卵雙生試驗」被譽為開創我國哺乳動物胚胎分割成功先例;隨後,他負責完成的「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雙生試驗」,被同行專家鑑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科研成果。

  胚胎分割對現在的碩士生來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因為可以使用先進的儀器,但在以前則屬於很前沿的一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於,胚胎要手工分割。張湧與此相關的碩士論文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讀博士期間,張湧主持完成的「小鼠山羊半胚冷凍和凍胚分割試驗」被同行專家鑑定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其博士論文獲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當時還沒有全國優博論文。」權富生說。


1994年,張湧受到胡錦濤接見

  1990年,張湧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批7頭胚胎克隆山羊;1995年,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去掉一卵細胞的細胞核,植入另一受精卵的胚胎核,克隆出45隻山羊,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群胚胎克隆動物群體。張湧因而被譽為「中國克隆羊之父」。

  1996年,西農大畜牧系的種羊場專門劃給了張湧作為哺乳動物發育生物工程科研基地。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該基地正式被命名為「中國克隆動物基地」。 
克隆,「Clone」的音譯,即複製的意思,屬於「無性繁殖」的一種。後代與前代有著完全相同的遺傳特徵。從技術層面講,克隆分為胚胎克隆和體細胞克隆兩個層級。

  1997年,克隆綿羊「多莉」面世。「多莉」的誕生,打破了教科書上的「從成年動物的體細胞進行克隆是不可能的」這一教條,使世界生物遺傳技術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這對張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克隆出山羊後,就開始嘗試用體細胞克隆山羊,但一直沒能成功。

  1999年末,張湧從一隻山東小青羊耳朵後面取下一塊皮膚,進行單個細胞克隆,待其成熟後將細胞核取出,注入到去核後的卵母細胞中,卵母細胞來自另一隻山羊,經培育形成克隆胚胎,並分別移入兩隻白母山羊的子宮內。

  2000年6月,隨著元元以及陽陽相繼出生,張湧終於登上世界動物克隆技術的制高點。

  2001年8月8日,克隆羊陽陽成功誕生了一對龍鳳胎——「歡歡」和「慶慶」,其父親系世界首批胚胎克隆安哥拉山羊,證明體細胞克隆羊、胚胎克隆羊與普通羊一樣具有自然生殖繁衍的功能,這在世界尚屬首例。幾年後,陽陽已是五代同堂了。

  據權富生介紹,克隆技術在胚胎育種、優良個體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日常生活中,有些羊主要用於產毛,有的羊是產肉的,有些羊主要是產奶的。應用克隆技術可以把兩種或三種羊的優點集於一種羊身上,克隆出肉好吃、產奶多、又能產毛的羊。

  「中國克隆動物基地克隆出不羶的種羊,用以繁殖不羶的體重超過500公斤的肉羊;還克隆出日產奶是其它奶羊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奶羊。最為神奇的是,該基地在培育高產奶山羊的同時,創造性地在山羊的胚胎中植入人乳基因,繁殖出了能產『人奶』的山羊。」權富生說。

  張湧和他的同事們圍繞兩個世界級「羊」難題開展工作:一是讓更多的克隆羊寶寶誕生,提高克隆動物的成功率;二是讓克隆羊「身價」更高,生產出有重要經濟、營養、醫療價值的轉基因克隆羊。

  下篇 挑戰轉基因牛 

  2015年3月,張湧帶領的課題組成功培育出抗結核病的轉基因牛,其牛奶並不含轉基因成分。

  牛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尤其在亞洲、非洲不發達地區,目前還沒有辦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公開資料顯示,由牛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結核病,還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可由動物傳播給人,並在人類之間傳播,對公共衛生也產生嚴重威脅。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論文題目為《TALEN介導插入sp110基因能增加牛對結核病的抗性》。TALEN是進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之一,能精確地對目標基因進行缺失、插入等突變。與其他方法比,其特點是精確性。

  論文稱,該研究將有助於控制和預防牛結核病,研究中建立的方法為其他抗病動物的育種工作提供了前瞻性探索。這是TALEN技術首次應用於牛基因組的改造。

  2004年2月6日凌晨,張湧一直守候在羊圈旁,直到第四代體細胞克隆山羊出生,並為之取名「笑笑」。離開基地不久,張湧便病倒了,被確診為冠心病、大面積心肌梗死。

  「治療期間使用了進口溶栓藥,很貴,一針幾十萬,是從一種牛的奶裡提取的溶血蛋白。」權富生說:「病癒後的張湧教授,對牛有了濃厚的研究興趣。」 
克隆牛項目是從2006年起步的。

  第一個研究項目是克隆培育牛奶含溶血蛋白的牛,但沒進入生產階段。接著克隆一種肉牛,這種肉牛的肉很貴,在香港一公斤100美元,目前克隆牛基地有400多頭。

  2009年11月25日,張湧培育的世界第一例轉人防禦素基因的克隆奶牛通過剖腹產降生,其牛奶含有人的防禦素。據介紹,實驗室將400枚轉基因胚胎移植到200頭黃牛受體,六個月後監測妊娠受體30頭,現獲17頭轉人防禦素基因的克隆牛,3頭轉人溶菌黴素基因克隆牛。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是,奶牛的奶裡含有能將細菌溶解的物質,這樣牛就不會得乳腺炎,可大大減少抗菌素的使用。

  轉基因抗病牛的整個培育過程,可以簡單地歸結成三個部分:首先對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在實驗室取一個牛的細胞,將外源抗病基因轉到細胞裡;其次,待帶有此基因的細胞發育後,進行分割,將單個細胞放在取了核的卵細胞裡;最後,將卵細胞移植到黃牛受體子宮裡發育成個體。

  抗口蹄疫轉基因克隆牛,是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成果,目前只處於育種材料階段。

  「之所以用黃牛做受體,是因為黃牛比奶牛便宜,可以降低實驗成本。」權富生解釋道。


張湧研究團隊在實驗室

  截至目前,實驗室做的都是一種技術研究。轉基因牛都還沒進入實際應用中,牛奶、牛肉以及牛的排洩物的環境安全等一系列問題處於中試階段。「將轉基因牛的奶、肉給實驗鼠吃,進行對比實驗,觀察老鼠生長的情況,觀察器官、血液變化,如果沒發現變化,說明沒有不利影響,是安全的。實驗動物除了老鼠,還有豬、羊等大型動物。」權富生介紹說,「現在轉基因動物都處於安全隔離階段,即將牛圈在一個地方,不和外界接觸。等確定測試安全之後,才會和非轉基因牛混在一起養,進入環境釋放階段。」

  2015年1月25日,由陝西省科技廳組織河南農業大學張改平院士等全國9名同行專家對張湧主持完成的「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成果鑑定,專家們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推動抗病基因工程育種和乳腺生物反應器技術的發展,提升我國牛羊業種質創新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今年4月,西農大進行的一場「與身邊的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中,張湧針對學生們關心的轉基因的安全性進行了科普。


張湧在做學術報告

  「西藥治病具有針對性,成分、分子結構以及副作用都明明白白地標註;中藥的成分不是很清楚,副作用也不詳,稀裡糊塗喝一碗藥,也說不清會有什麼副作用。而我們就認為西藥不好,西藥有副作用,中藥好,中藥沒有副作用。」張湧一番關於什麼是安全的比喻,惹得聽講座的同學哈哈大笑。

  轉基因是否安全,可從三方面考量:轉入的基因是否安全、轉入的方法是否安全以及安全評價結果。在張湧看來,生物進化依靠於基因的突變和重組,這種變異具有發生頻率低,變異不定向的特點。而轉基因的本質也是一種變異,是人工引入的突變,形成的突變明明白白,可以為人類造福。

  「轉基因是從源頭解決生物的問題。」張湧最後總結道。

  原文連結:http://xxb.newwestchina.com/xxb/20160528/index.htm

編輯:0

終審:0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克隆山羊誕生在中國,健康生活16年,這位院士功不可沒
    因此,陽陽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例活下來的體細胞克隆山羊,而克隆他的科學家就是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被稱作"中國克隆羊之父"的張湧院士。張湧因此被譽為"中國克隆羊之父"。除了克隆羊項目,一直以來張湧還研究出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性能的轉基因牛。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湧1956年出生於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獸醫學一級學科總學術帶頭人。同時也是農業農村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和陝西省動物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獸醫學科組成員。
  • 23年前克隆羊就誕生了,為何複製人卻沒出現?看看克隆羊啥下場?
    有些人希望可以將這一技術應用在醫學上,這樣一來,一旦自己身體的某個器官出現功能性病變,便可以從自己的「複製人」身上換取。但令人們感到奇怪的是,23年前就出現了克隆羊,可是卻一直沒有出現複製人。這是為何呢?大家看看克隆羊多莉的下場就知道了。1997年,生物學界發生了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克隆羊多莉誕生。
  • 克隆羊上海拜早年
    負責照顧這4隻小羊的上海傑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胚胎部技術員田冬華介紹,這叫羊床。羊喜歡晚上睡在高處,有了羊床,羊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就不會沾地,弄髒皮毛了。  田冬華說:「克隆羊到動物園之前,我們對原有飼養室進行了改造和嚴格消毒,以保證克隆羊到來後的健康。一般來說,羊尾巴向上翹就說明健康,如果垂下來就有病了。從目前的情況看,克隆羊在動物園內的狀況良好,還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的反應。」
  • 「克隆牛之父」揭秘克隆效率低下之謎
    本報北京電(記者程福俊)華裔科學家、被稱為「克隆牛之父」的楊向中博士在動物克隆研究上又有驚人發現,其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證明「分化細胞可用於動物克隆,其效率可以優於成體幹細胞」的成果再次引起轟動。該研究解答了克隆效率低下這一困擾科學家們長達10年的世界性難題。
  • 23年前第一隻克隆羊誕生,為何不複製人類?看克隆羊的下場就懂了
    2002年,「多莉」羊患上了關節炎;2003年,「多莉」出生僅僅6年,就患上了不可救藥的肺炎,被執行安樂死,而一般綿羊的平均壽命大約是12年。聯想到「多莉」的「母親」——供體羊是在6歲時提供的細胞,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克隆的前景,克隆技術還需進一步的發展。
  • 我國從第一代克隆動物到現在,到底克隆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世界首隻克隆羊 多莉我們知道大多數動物的生殖都是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發育而成。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斯物的細胞核植入卵細胞的方法克隆哺乳動物,50年代美國人克隆蝌蚪成功。6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朱洗通過對蟾蜍卵進行物理刺激使之激活,發育成幼蟾,長大後具有繁殖能力,並培育出沒有外祖父的蟾蜍。1965年我國科學家童第周進行金魚核移植試驗獲得成功。哺乳動物的克隆早期是用胚胎幹細胞和卵細胞進行的,1981年克隆出鼠,1984年克隆出羊。
  • 邊抗癌邊科研的「克隆牛之父」
    作為實驗團隊的領導者,楊向中被國際生物界授予」克隆牛之父「的稱號。他主動和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溝通,最終,《自然》雜誌主編為首的代表團來華訪問,2003年,《自然》雜誌退出了中文版《中國之聲》特刊,這是一項創舉,一次有紀念意義的突破,以權威雜誌《自然》為窗口,中國科技水平開始被世界所知曉。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向忠了解到,美國的普通奶牛產奶量是我國的15倍,良種高產奶牛在美國已經普及,但中國還沒有。
  • 專家:「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我國專家稱,「人羊」並不可怕 複製人也許很快會出現。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克隆領域專家李寧。美國對克隆技術十分支持,伊斯梅爾教授因此得到很多科研經費,這個成果的取得與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記者:這個「人羊」技術有什麼具體應用嗎?    李寧:主要還是用於培育向人體移植的器官。    記者:目前社會上對克隆技術還有很大的爭議,認為人體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合,會引發社會倫理危機。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克隆技術是福還是禍?
  • 24年前就克隆出羊,為啥沒有複製人類?看看克隆羊的下場就知道
    24年前,英國愛丁堡市羅斯林研究所誕生了史上第一隻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多莉」羊。多莉沒有父親,只有三個「母親」,它才7個月大,體重就已經長到了45公斤,外表看起來和成年羊沒什麼區別,但它的內心還是個孩子,頑皮活潑,愛蹦愛鬧。 多莉是怎麼誕生的呢?白臉多塞特母綿羊提供了細胞核,黑臉母綿羊提供了無細胞核的卵細胞,另一隻黑臉母綿羊負責孕育多莉的胚胎。
  • 20年前就克隆出羊,為啥不複製人類?看看克隆羊的下場就明白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奇的技術層出不窮,這其中有一些頗受爭議,比如說克隆技術。所謂的克隆其實就是利用無性繁殖形成一個和原來基因完全一樣的生物,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也都有利用克隆技術製造軍隊的想法。實際上人類在1996年就成功克隆出了一隻名為「多莉」的羊,從技術上來看複製人並非難事,為啥科學家不複製人呢?
  • 23年前第一隻克隆羊誕生,為啥沒複製人類?看克隆羊的下場就明白
    1996年7月5日,一隻名為多莉·帕頓(Dolly Parton)的羊出生了,它可不是普通的羊,而是一隻「克隆羊」,此消息一出,震驚了整個世界。這時候她才明白過來,這些根本不是所謂的多胞胎,而是複製人。 其實除了「克隆羊」,人類還順利克隆出了北方豹蛙、老鼠、豬、牛等等,關於「克隆」的電影更是多不勝數,這時候不免有人會問,為啥沒有科學家複製人類呢?其實看看多莉的結局就知道了。
  • 24年前英國就能克隆出羊,為何卻至今沒複製人?羊的死因讓人醒悟
    02要說起上個世紀末最為轟動的科學實踐,就不能不提克隆技術了。當時世界科學界內湧起了一股探索生命科學領域的狂潮,克隆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我國也不落人後,在2000年便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兩隻綿羊。
  • 24年前英國就能克隆出羊,為何卻至今沒複製人?羊的死因讓人醒悟
    02要說起上個世紀末最為轟動的科學實踐,就不能不提克隆技術了。當時世界科學界內湧起了一股探索生命科學領域的狂潮,克隆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我國也不落人後,在2000年便已經成功克隆出了兩隻綿羊。
  • 24年前就克隆出羊,複製人為何還沒出現?看看克隆羊下場就明白
    雖然筆者只是發揮了想像力,但如果複製人的技術真的被廣泛應用,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說到克隆,"多利"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多利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動物,但卻是最著名的克隆動物。克隆技術並不難理解,很多植物先天就會克隆自己,比如把土豆切成塊種在地裡,然後收穫一堆土豆。24年前多莉誕生後,全球掀起了一股"克隆熱"。克隆是一種無性生殖技術,這意味著多莉不是自然交配的產物。
  • 世界首例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在陝誕生
    科研人員在對受體牛實施剖腹產後產下克隆奶牛。支勇平/攝    11月25日,由我國著名動物胚胎工程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湧歷時10年主持培育的世界首例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在陝西楊凌科元奶牛場通過剖腹產降生。這頭克隆奶牛體重達40.1公斤,體質健壯,毛色光亮。
  • 那些關於羊的科學冷知識:羊屁加劇溫室效應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消息,羊年快到,對於羊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就告訴你一些有關羊的科學冷知識。羊屬於牛科       首先,你可以高冷地問一句:「知道什麼是羊嗎?」然後估計可以用羊屬於牛科這個分類知識把大多數人噎一下。
  • 克隆技術可以克隆出我們自己嗎?看看克隆羊多利的下場就知道了
    克隆羊多利(音譯)的誕生是世界上第一隻用已分化的成熟的體細胞(乳腺細胞)克隆出的羊。克隆技術可以用於器官移植,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用途的設想之一就是希望把人的基因移植到其他動物身上讓其他動物的器官帶有人的基因然後通過這些動物身上培育的帶有人類基因的器官來更換人類身上已壞死的器官以緩解器官移植的器官不足問題來造福人類;也可以通過克隆技術改良物種,給畜牧業帶來好處。又或者讓克隆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相結合,可大批量「複製」含有藥物成分的轉基因動物,使克隆技術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 克隆技術當年傳得沸沸揚揚,為何現在沒人提起?看看克隆羊的下場
    【關於克隆技術】克隆技術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這是一樣非常神奇的技術,大家都知道在這一個世界上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哪怕是雙胞胎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雙胞胎只是樣貌高度相似,指紋什麼的還是有一些的不一樣,而這種克隆技術就是能夠完全複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生物,就像是牛、羊,甚至是人。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牛21歲去世 高於牛的平均壽命
    據稱,研究人員採用了1996年出生的世界首隻克隆羊英國「多利」的相關技術。截至2006年,石川縣共有14頭克隆牛出生,但相關研究由於克隆牛肉流通的限制在2009年中斷,目前機構是為研究克隆牛的壽命而繼續飼養牛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