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重大突破!科學家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2020-11-27 前瞻網

重大突破!科學家使用CRISPR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據澳大利亞媒體ABC 10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研究者在治療宮頸癌上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使我們更接近治癒人類癌症。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宮頸癌病毒生長,成功消滅了小白鼠體內的腫瘤。

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幾乎所有宮頸癌致病都與HPV感染有關。HPV病毒將兩個分別稱為E6和E7的特定基因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然後推動癌變的進程。這使得這些致癌基因成為CRISPR的理想靶點,由於它們僅出現在癌細胞中,這使得破壞它們對健康細胞不會產生任何風險。

為了證明實驗中療法的有效性,研究小組用帶有人類宮頸癌細胞的活小鼠進行實驗,並對其進行了測試。結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實驗小鼠中的腫瘤完全消失了,存活率達到了100%。研究團隊還報告說,目前為止,實驗小鼠身上沒有發現任何副作用,例如炎症和其他現象。

我國科學家構建綜合植物miRNA資料庫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楊效曾研究員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通過對88種覆蓋了從低等水生植物到高等被子植物中小分子RNA數據的深度挖掘,對這些植物中的miRNA進行系統鑑定、注釋和分析,構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綜合全面的植物miRNA資料庫——PmiREN。

我國科學家研發無創眼內基因藥物遞送載體

經過近8年攻關,復旦大學藥學院魏剛教授研究團隊在無創眼內基因藥物遞送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對治療致盲性慢性眼底疾病有重要意義。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達安基因實際控制人或發生變更

10月11日,達安基因發布公告稱,達安基因於2019年10月10日收到控股股東中大控股發來的《關於我公司股東可能發生變動的告知函》,中山大學已與廣州市屬國有企業就中大控股股權變更達成初步意向,該事項尚需報上級部門審批。若該事項通過上級部門審批,可能導致達安基因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時隔4個月 華大智造再訴美國測序儀廠商侵犯專利

10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從華大智造方面獲悉:國慶假期前一天(9月30日),華大智造旗下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簡稱CG)在美國北加州地區法院提起訴訟,反訴Illumina公司侵犯其專有的規則陣列載片技術(Patterned array)。華大智造訴求Illumina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給予侵權賠償。

東方基因研發費用率毛利率雙低 2實控人有美國永居權

東方基因於10月10日更新招股說明書上會稿。最新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東方基因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08%、48.12%、48.67%和46.81%,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78.41%、75.06%、72.33%和71.84%。東方基因共有三名實際控制人,三人均為中國國籍,其中兩人還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垃圾基因」資料庫收穫全球遺傳學家「粉絲」

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學院教授龔靜的團隊最近在英國《核酸研究》雜誌先後發表3篇文章。他們通過對多種癌症中遺傳變異的功能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了大量可調控非編碼核糖核苷酸(ncRNA)和可選擇性多聚腺苷酸化(APA)的遺傳變異位點,構建了在線資料庫,並開放給全球的研究者共享。其中一個資料庫上線1個多月,就已經有22個國家1446次的訪問了!

西安市第四醫院發現11例染色體異常核型 為國內首次報告的核型

近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登記庫顧問夏家輝院士、《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資料庫》專家組鑑定,確認西安市第四醫院提交的11例染色體異常核型為中國首次報告的核型。這些異常核型為研究此類遺傳性疾病提供了價值資料,結合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還可為人類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線索。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牛「加賀」去世 活到21歲多

10月10日,日本石川縣政府發布消息稱,農林綜合研究中心畜產試驗場飼養的全球首頭體細胞克隆牛「加賀」因衰老於9日死亡,壽命為21年零3個月。據報導,「加賀」是一頭母牛,與2018年5月死亡的「能登」是雙胞胎,它們於1998年7月出生,是世界首例使用成牛體細胞的克隆牛。

科學家基因編輯設計"超級果蠅" 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

目前,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獲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的「超級果蠅」。在自然環境中,果蠅如果吃了馬利筋(一種黏性充滿汁液的植物)就會死亡,之後果蠅的屍體會被飢餓的青蛙和鳥類吞食,現在科學家對果蠅DNA進行編輯,使它們吃有毒的馬利筋不會死亡,當青蛙和鳥類吞食時會將果蠅嘔吐出來。

開發基因編輯療法治療血友病 諾和諾德與bluebird bio達成合作

10月10日,bluebird bio公司和諾和諾德公司聯合宣布,雙方達成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協議,將聯合開發下一代體內基因組編輯療法,治療嚴重遺傳性疾病。該合作的重點在於為A型血友病患者開發出替代注射凝血因子的新型療法。

麻省理工學院:RNA疫苗的納米顆粒有助於阻止黑色素瘤的生長

RNA疫苗是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和感染的一種有希望的方法。目前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已經創造了一系列的脂質納米顆粒,可以用作RNA疫苗的遞送囊泡。這些納米顆粒已經被證明可以提高目標蛋白的產量,並提高免疫系統在小鼠黑色素瘤治療中的有效性。

治療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 基因療法早期臨床結果積極

日前,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治療β-肌聚糖病(LGMD2E)的基因療法SRP-9003(MYO-101)在1/2a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SRP-9003不但改善了各項評估患者肌肉功能的指標,還顯著降低了與患者肌肉損傷相關的重要生物標誌物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

新方法預測細菌耐藥性基因準確率高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細菌耐藥性基因的新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和博弈論模型,他們能以93%—99%的準確率,預測3種不同類型革蘭氏陰性菌中耐藥基因的存在。

美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 成功讓有角奶牛產下無角小牛

美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使得一隻有角公牛的基因生了六隻無角小牛,以防止農民對動物進行去角。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過去兩年裡一直在進行奶牛研究。這項技術被提議作為去角的替代方法。

Nature:基因組「暗物質」中也存在癌症驅動突變

近年來,癌症驅動基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過,人們過去發現的驅動突變主要集中在蛋白質編碼區,而廣大的非編碼區仍被稱為癌症基因組中的「暗物質」。加拿大研究人員近日在人類癌症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癌症驅動突變,這種突變為幾種類型的癌症帶來了潛在的治療靶點,有助於研究人員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他們就這一成果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什麼是體細胞克隆技術?

體細胞克隆技術也即核移植技術。早在1950年,美國生物學家布格斯和金就開始了青蛙胚胎細胞的克隆研究。在1960年,英國生物學家格登利成功的用青蛙體細胞克隆出蝌蚪。1993年斯迪爾曼和赫爾報導在試管嬰兒研究中,獲得可分裂的但不能在體外存活的人類胚胎細胞。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高等哺乳動物綿羊,誕生了克隆羊多莉。這一切在技術上為複製人類自身鋪平了道路。

那麼體細胞克隆技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它有什麼用呢?

首先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高等生物的細胞差不多都是體細胞,除了精子和卵細胞以及它們的母細胞之外。

而克隆是指創造出一個與原來生物體擁有一模一樣遺傳信息的生物體,它原本是指基因的複製。其實克隆一詞生物學內也不盡相同,克隆在分子生物學上主要是指DNA的複製,在細胞學上指培養一群同基因組的細胞,在動物學上指獲得同基因組的生物個體。

在人類這樣的高級生物中,同卵雙胞胎,源自於同一個受精卵的分裂,具有同樣的基因組,這也是人工克隆動物的一個思路,將早期胚胎分為多個小的胚胎,然後再分別發育成多個個體。

但這種方式建立在早期胚胎細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上,而後期細胞,特別是已成熟的細胞並不具有這種特性,這極大地限制了克隆的使用範圍。

因此採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便應運而生。由於動物個體的很多特徵由基因控制,因此只要將基因組所在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或早期胚胎細胞中,再進一步發育,即可獲得和被移植個體同特徵的個體。狹義上的動物克隆就是指使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的克隆,目前大多數動物克隆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近日,數位化健康管理平臺Genebox基因寶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大鉦資本領投。Genebox基因寶曾獲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A股上市連鎖藥房大參林。基因寶成立於2018年5月,以基因檢測為入口,為消費者提供以家庭為單位的、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生物技術公司Prokarium完成560萬美元融資

生物技術公司Prokarium宣布完成560萬美元融資(未公布具體輪次)。本輪融資投資方為惠康信託(Wellcome Trust)。據悉Preatrium基於其基因工程菌技術平臺Vaxonella開發了抗腸熱病二價疫苗Entervax。該疫苗劑型為膠囊或小藥囊,主要通過口服給藥,患者順應性良好。

Geneoscopy完成690萬美元A輪融資 推進結腸直腸癌篩檢試驗

近日,生命科學公司Geneoscopy宣布完成690萬美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Cultivation Capital和NT Investments領投,Lightchain Capital LLC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推進結腸直腸癌(CRC)篩檢試驗,該試驗對從糞便上皮細胞分離的真核RNA進行定量,以檢測結腸直腸癌和晚期腺瘤。

歐洲最大生物技術獨角獸BioNTech成功登陸納斯達克IPO 市值32億美元

10月10日,坐落在德國美因茨的mRNA行業獨角獸BioNTech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股票代碼為BNTX。發行價為15美元/股,首日開盤價16.5美元/股,當日收盤價14.24美元/股,市值32億美元。作為全球三大mRNA療法引領者之一,BioNTech擁有世界領先的生產基因和細胞藥物與RNA治療和檢測產品的cGMP生產基地,其多款個性化mRNA腫瘤疫苗產品已經引入臨床。

東方基因、復旦張江10月18日將接受科創板上市委IPO審核

據上交所官網最新消息,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34次審議會議將於10月18日上午召開,屆時將審議浙江東方基因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將消滅所有癌症?科學家已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日前,來自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效治癒了帶有宮頸癌細胞的實驗小鼠。該研究團隊通過針對特定的致癌基因,並將其破壞從而使腫瘤消退,在臨床小鼠身上的存活率為100%。此項研究將推動人類更接近於治癒人類的不治之症,癌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在歐盟監管遇阻礙在歐盟監管方面,BioMarin公司收到了EMA的一份聯合評估報告,報告要求公司向EMA提交正在進行的III期研究中接受6e13vg/kg劑量valrox治療的134例患者的完整52周結果。BioMarin預計,最後一例患者將在2020年11月達到52周的隨訪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
    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在張江開工  近日,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宣告正式開工。據悉,總部項目將建設國際一流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開發實驗室,建成符合國際cGMP標準的中試車間以及高產能的細胞表達體系。此外,項目中還將建設基因治療實驗室及中試車間,用於病毒載體和質粒的中試,滿足臨床報批以及臨床一二期的供樣需求。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中科院科研人員繪出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誌喜等科研團隊關於大豆泛基因組的最新研究進展。該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I期臨床試驗在成都完成:安全有效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該研究的試驗對象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破壞患者T細胞中的PD-1(癌症細胞用於逃避免疫反應的位點)後,將T細胞輸回12名患者體內。結果顯示,患者血液中編輯後T細胞活性增強,只產生了1/2級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這一結果顯示該療法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新冠最原始版本在美更常見 中國流行...
    上海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實現腦細胞「變身術」近日,上海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手段,成功將實驗小鼠大腦中的膠質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為進一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4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以《通過CRISPR-CasRx介導的膠質細胞向神經元的轉分化治療神經性疾病》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在合肥高新區啟動1月7日上午,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瞄準基因檢測、抗體藥物研製、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方向,開展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工作,旨在為安徽省乃至全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性服務平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祖先相同,但為什麼人類普遍比猴子胖?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在溫州市體檢中心舉行了精準體重管理公益活動中,33名肥胖者在基因組學指導下科學減重,28天共減重165公斤,腰圍平均縮小了6.7釐米,減重10斤以上者佔48.5%。多數體驗者反饋,減重過程輕鬆,精力體力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華大基因在ASHG大會上發布了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10月15日-19日,第69屆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ASHG)在美國休斯敦會展中心順利召開。華大基因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及醫學轉化中心,在會上向全球發布了基於自主平臺DNBSEQ™測序技術的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反響極其熱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神秘的「尼斯湖水怪」或為巨型鰻魚?
    公告稱,華大基因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信息技術生物特徵識別數據交換格式第14部分:DNA數據》、華大基因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目標基因區域捕獲質量評價通則》獲得批准發布。 廈大科研團隊最新發現!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 果真...
    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睡覺之前學的東西更容易記住?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為這條很多考生嘗試過的妙招新添了一項證據。通過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第一個專門用於記憶喚醒的基因,它似乎會影響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記憶。這個基因就是BMAL1,而缺失BMAL1蛋白的小鼠更健忘。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9期:國際首個!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非轉...
    這也是目前獲得PRIME認證的唯一一個RPGR基因治療項目,西安楊森將加快該療法在歐洲上市的監管審查時間。eLife:首次發現壽命與單個基因的拷貝數有關已知CD33rSiglec蛋白家族能夠防止炎症破壞細胞,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推測,這種蛋白可能也有助於壽命延長。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最強癌基因找到了 居然不在染色體上
    Nature發布的新研究中,科學家終於首次直接觀察了ecDNA (不止基因測序),他們發現:ecDNA上的癌基因,是腫瘤的整個基因轉錄組當中,表達水平最高的那部分基因。而染色體上癌基因的表達相對較低。ecDNA上的癌基因之所以比染色體上的癌基因更能發揮作用,主要是因為不像染色體那樣受到嚴格保護,它更容易讀取,能快速擴增,具有侵略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這標誌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移植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國科學家完成了!近日,鄧宏魁研究團隊把這一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論文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基因技術幫珊瑚礁免受全球變暖影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進化上的差異,有朝一日能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種類能適應溫暖的海洋。7月17日,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它為了解珊瑚的基因過程提供了一個窗口,這些基因使一些珊瑚能夠抵抗劇烈的氣候變化。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截至目前,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相關產品已經發往了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持續開展海外市場相關工作。德琪醫藥ATG-008II期臨床在中國獲批,用於特異性基因變異實體瘤8月24日,德琪醫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ATG-008開展治療NFE2L2、STK11、RICTOR或其他特異性基因變異的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II期臨床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該中心將充分利用呼和浩特臨床醫療資源,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平臺,將全球最前沿的基因技術應用於出生缺陷防控、腫瘤個體化治療、慢病防控、感染性疾病管控等領域,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在疾病預測、預警、預防、早期診斷以及個性化治療等方面的空白,對有效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實現大健康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轉基因蚊子」滅蚊搞砸了 還可能...
    這是2018年4月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共同發起的全國範圍內的肝癌極早期篩查項目PreCar的最新進展。不僅如此,PreCar項目前瞻驗證表明,肝癌早篩可以提早6-12個月篩查出極高危肝癌人群。這是青島發起的全球首個萬種魚項目(Fish10k Project),對於提高青島的海洋知名度起著重要作用。回復三輪問詢 東方基因表示已掌握多項核心技術東方基因於近期回復了科創板第三輪問詢函。其中,東方基因在核心技術、銷售對象、債轉股事項等多個問題上,受到上交所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