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2021-01-08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那麼,這裡的「符」和「籙」指的是什麼呢?它是如何製作的?它們有什麼功用呢?

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雲書在秦漢之際演變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方士、道士將它記錄下來,便是神符。

道教認為「道無術不行」,它認為對於道德信仰是通過道法演示來具體體現的,而符籙就是道教眾多法術中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法術之一。符籙一般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法術的牒文。具體來講,「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之上,作為天神的旨令,系道士們所使用的法術。「籙」的涵義有一:其一指秘籍,如黃籙、玉籙、經籙、符籙等;其二指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者。道教認為符籙可以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治病求福。由於道派、師承等關係,同名之符製法不盡相同。

構成符的主要成分為符字,《太上洞玄靈寶素靈真符》卷上說:「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識之。若解讀符字者,可以錄召萬靈,役使百鬼,無所不通也。」符字筆形曲折盤繞,有多種字體,道教在長期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眾多的符書。所創符籙難以計數,符籙樣式千奇百怪。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四類:

1、復文。多數由二個以上小字組合而成,少數由多道橫豎曲扭的筆畫組合成形。主要見於《太平經》。

2、雲篆。據說是天神顯現的天書,實即模仿天空雲氣變幻形狀或古篆籀體而造作的符籙。主要見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3、靈符、寶符。由更為繁複的圈點線條構成的圖形。

4、符圖。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籙。這類符籙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亦曾發現過這類符籙。

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道教符籙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為人治病者:或丹書符籙於紙,燒化後溶於水中,讓病人飲下;或將符籙緘封,令病人佩戴。有用於驅鬼鎮邪者:或佩帶身上,或貼於寢門上。 有用於救災止害者:或將符籙投河堤潰決處以止水患,或書符召將以解除旱災等。至於道士作齋醮法事,更離不開符籙,或書符於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將請神,令其殺鬼;或用符關照冥府,鍊度亡魂。整個壇場內外,張貼、懸掛各式符籙。

符籙術導源於巫覡。《後漢書》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後漢書·方術傳》記費長房向賣藥翁壺公學道,壺公「為作一符,……遂能醫療眾病。」《雲笈七籤》卷七《符字》說:「以道之精氣,布之簡墨,會物之精氣。」某些道士、鍊氣士書符時運氣於符上,以之治病,可能產生一定療效。道書謂:「符無正形,以氣而靈。」

符籙術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習方術。宋元時符籙三宗(所謂「三山符籙」)為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龍虎山天師道。

符籙的程序及畫法

符是溝通人與神的秘密法寶,所以不是隨便可以亂畫的,故有所謂「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的說法。畫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鬥,念動咒語……就是在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複雜,方法之繁瑣,足令善男信女們頭暈目眩。

概述

中國古代修道者認為,符咒作為山、醫、卜、命、相五術的根本,是修道者與上天(靈界)對話的媒介和渠道,通過這一渠道,可以讓九天神煞為我所用,役神驅鬼以達到祈福禳災、祛病救人的目的。符咒是由「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若以符令引喻為人的話,符頭好比一個人的頭;主事神佛就好比一個人的思想和心臟;符腹就好比一個腹部的腸胃,是我們書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腳就好比一個人的腳;符膽就好比一個人的肝膽,一個符令若沒有符膽就好像門沒有鎖一樣,壞人都可隨便進入。因此,符膽對符令而言有深足輕重之地位。

符頭 一、自古以來,符咒派別不少,但各拜其祖師,有所不同,就因為如此其符頭的暗號也有所不同。如許多符圖上常見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師)的記號。三勾在整個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下筆書此「三勾」時應暗念咒語:「一筆天下動;二筆祖師劍;三筆兇神惡煞去千裡外。」

一筆一句須恰到好處,就是所謂"踏符頭。「符頭」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為符頭,其種類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請神,調兵遣將,多書以「敕令」為符頭。如無「三勾」三清符號時,必須咒曰:「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筆,萬鬼伏藏。」即可。

符膽

二、符膽是一張符令的靈魂,是符的主宰,一張符能否充分發揮校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符膽鎮守其中。書符一般都稱為入符膽,入符膽的意思就是請祖師(神明)鎮座於這一張符令之內,把守此符的門戶。一般常見的符膽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馬0字,「化」字等不勝枚舉。然何謂符膽呢?符膽是由一些秘字所組合而成。

符腳

三、「叉符腳」,用以結束符膽,結束一張符的書寫手續,它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註:榔梅符法:符頂上三勾代表「三昧真火」)

畫符儀式

一、畫符儀式的程序畫符有一定程序,決不可以簡單了事、順序顛倒。從總的方面看,畫符都要設壇行祭禮(尤其是道士),有所謂「總壇式」。總壇式裡的總符咒寫有道士們通常信仰的神祇——福德正神土地公、城隍尊神、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將、玄武大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黑殺大元帥等。如古代敦煌道士畫符時所設的總壇式圖中的總符咒。道士們還要造壇,造兩塊天帝的印把子。這兩印是雕在壇上的,前後都要雕。也有不設「總壇式」或造壇的,如「請仙箕法」等。

請仙箕時,用三盤果子,茶、酒各三盞供於正堂屋的神龕上…,或供於臨時設在屋外某個方位,相當於供桌的飯桌上即可。畫符前,先要淨心——聚精會神,誠心誠意,清除雜念,思想專注,以及要淨身、淨面、淨手、漱口,並要預備好水果、米酒、香燭等祭物,還有筆墨、硃砂、黃紙等。對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來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1)筆咒:居收五雷神將電灼光華納則一身保命上則縛鬼伏邪一切死活滅道我長生急急如律令。(2)水咒:此水不非凡水北方壬癸水一點在硯中雲雨須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吞吞如粉碎急急如律令。四、畫符的時間禁忌端午節是畫符、造符水的吉日,畫符造符多在這一天舉行。畫端午驅鬼符更是如此。每年有四天不可亂畫符,如若在這四天畫符;不但不靈驗,而且還有害。這四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畫符最好選擇子時或亥時。據說此時是陽消陰長、陰陽交接之時,靈氣最重,其次午、卯、酉時亦可。

符的常用書寫材料有紙、木簡、桃板、鐵札等。少量符被鐫刻於玉石、錢、鏡及某次飾件之上,以作厭勝之用。道教中符被認為是能代表玉帝、神仙權力和神通的信物。《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三六說:「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則行咒,二則行符,三則行法。咒者,上天之密語也,群真萬靈隨咒呼召,隨炁下降。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附符攝召下降。法者,主其司局仙曹,自有群真百靈各效其職。」道教符籙最基本、最核心的作用是祛邪禳災,這是從最初的《正一盟威法籙》到後來的《上清派法籙》幾乎一以貫之的思想。

因為籙上記有諸天曹官屬吏佐的名字,弟子受籙,虔誠修行後,可以召請籙上記載的天兵天將以治妖鬼,消災火禍、延年益壽,甚至可以名列仙籍,超度祖先。若是輕慢籙文,則禍將殃及祖先。受籙是道教徒從凡入聖、修證真仙的必要途徑。一般根據道教內部的說法,符籙的功效主要有四:其一,佐天行化,助國救民;其一,斷火邪精,消災度厄;其三,保命護身,延固壽年;其四,七祖超升,位登天人。

而道教中包括龍虎山正一天師道和閣皂山、茅山等三山符籙派,是以擅長運用符籙法術而出名的。尤其是正一天師道,更是被尊為符籙派的始創之派,符籙是其傳家之寶。歷史記載祖天師、系師和嗣師,常以符水給人治病。

張天師對於符籙作用的描述,實以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在《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語錄》卷一中的論述最為經典。他認為符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邦家,小可以祛災禍。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墮」。

唐末宋初,道教中的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籙」。即茅山的上清籙,閣皂山的靈寶籙,龍虎山的正一籙,稱為符籙三宗。都屬於正一道。

以後出現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東華派均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

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朝廷下令,封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本山的正一、上清、靈寶三大派為「經籙三山」。當時是三山鼎立,領導了整個江南地區的道教。但到了南宋氣息奄奄地理宗時期,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皇帝因為張天師禳災有功,封張可大先生為提舉三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門公事」。也就是說,早在宋理宗時候,龍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經被人為地提到茅山和閣皂山之上。

人們常常以「鬼畫符」形容書寫太潦草。果真如此麼?來看看古人畫的符,也是用筆精道,筆畫遒勁,結構飄逸,堪稱小楷佳品。

「畫符」是中國道教用以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符」指的是用硃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

在古代,「符」是一種信物。許慎《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 分而相合。」《漢書文帝紀》:「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應邵注曰:「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鐫刻篆書於竹簡上,半留京師,半予郡守,使達帝王旨意,符合是取信的憑證。

道教符一般用朱或墨畫於黃色紙、帛上或木板上,形似籙書,難以辨認,給人神秘莫測之感。《玄門大義》解釋說:「(神符)即龍章鳳籙之文,靈跡符書之字是也。」

道士書符以召役鬼神或即沿用其意而來。以為天神垂符圖,示以雲採圖像,即所謂 「雲篆」,錄之而神符。又以為天神降授神符,焚之取信天神,可役使、召劾不同司職的鬼神,或鎮邪祛疾,或倒轉日月,或稱位五嶽。《山海經》記有一則神話:東海仙都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居有神荼、鬱壘二神,監領眾鬼之惡,所以後人常用桃木板書符,以示鎮邪避惡,治病療疾。

咒與祝、詛,在道書中通用,是與神靈取得聯繫的語言,大抵承繼古巫祝之術而來。同符一樣,咒也是感召神靈,以達到所祈求之目的的法術。

書符者 「以道之精炁,布之簡墨,會物之精炁,以卻邪偽、輔正真,召會群靈,制御生死,保持劫運,安鎮五方。」也就是說,道教畫神符,具有召神劾鬼,鎮邪扶正,消災祛病, 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

道教符籙雖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但從形式上看,符又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書法藝術。

早期道教符籙,基本上是在隸書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漢代隸書若干字的結合。因此,畫符就成了具有獨特意味的道教書法。後來,道教又對漢字作了大膽的變形,突破了字體筆畫的束縛,並吸收了古代各種字體的寫法,特別是吸收了草書的寫法,創造出人們難以辨認的一種文字。

但符籙也不是道士隨意所為的產物,而是有著一定規律的獨特文字。唐代書論家張懷瑾曾說:「案道家相傳,則有天皇、地皇、人皇之書各數百言,其文猶在,象如符印,而不傳其音指。」

道教的這些書體,對於一般人來說猶如天書,無法辨認,就連蘇軾也望字興嘆,他在《天篆記》中說:「道教方士之書筆勢奇妙,而字不可識。」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也認為,道教的書法「其書類飛白而不真,筆勢遒勁,莫能傳學。」可見,道教書法有自己 的體系和要求,它既來自於書法,又不同於一般書法。

對於道教書法的特徵,陶弘景有過論述。他在《記仙書》中認為,道教書法的主要特徵是「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這實際上是老子的「道」在書法中的體現。陶弘景認為,道教書法不同於「世間長書」,只能「冥中自相參解。」他還將道教書法分為兩大系列:「今三元八會之書,皇上太極高真清仙之所用也;雲篆光明之章,今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

道教的畫符、書法對文人士大夫們的書法創作 具有重要的影響。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白雲先生書訣》中說:「天台綠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 萬古能名。」由此可見,他的書法藝術,受到道教理論的浸染。

到了唐代 ,由於上層社會崇尚道教,使道教得以迅速發展。社會上道教的流行,必然給書法帶來重要影響。虞世南、李邕都崇尚道教,他們的書法,帶有明顯的道教特徵。道教書法,對唐代草書的影響,更為直接。傳說,大書法家張旭,他的狂草藝術,更是直接受益於道教宇宙論和狂奔宣洩的道教符。

宋代著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等人的書法藝術,也都從道教那裡得到啟迪。道教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氣通天真:道教符籙的原理
    符籙在道教中是重要又神奇的存在。傳說符籙傳自西王母或元始天尊,又有說傳自太上老君--都是頂級的神仙人物。故而符籙的威力極大。大可保家衛國,小能治病護身。五鬼符、六丁六甲神符之類的神奇符籙可以役使鬼神,實施所謂五鬼搬運之法等。現代人當然認為這些功能實屬子虛烏有。
  • 從太歲「平安瓶」來說說道教符籙的密碼
    說到這道教「符籙」,對很多信眾來說,都很神秘,除了知道符籙為道教特有又頗具神通外,對其他方面常常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說說,符籙的奧秘。各類符籙符籙是道教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用硃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符籙源於秦漢期間懸掛「桃符」的習俗,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在《莊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輕舉獨往、逍遙世外之功。此後便有了神仙說。地處海岸的燕齊出現海市蜃樓,被人聯想為仙境,把蓬萊、方丈、瀛洲視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
  • 五嶽真形圖——道教中最為神秘、尊貴的符籙樣式
    道教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本土宗教,以「符籙」作為傳道修持的重要手段。符籙,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在長期的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道教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難以數計、樣式眾多的符書。
  • 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
    文/曉夢閣主道教以天地規律起源,以黃老之術為宗,自天師道陵君創立天師教,將道教發揚光大,經過時光的洗禮,道門之人不斷創新發揚,期間能人異士輩出,不乏有開宗立派之人。吸納和融合以及繼承的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分支。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宋馬端臨《文獻通考》曾對道術扼要介紹,說:「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服食又一說也;符篆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他說黃老列莊之書,所講是清淨無為,而略及煉養;赤松子、魏伯陽只言煉養而不言清淨;盧生、桃少君、欒大言服食而不言煉養;張道陵、寇謙之言符篆而不言煉養、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講經典科教。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
  • 神秘符籙咒語的那些事兒
    文字符除了道士、巫師所創造的之外,書門聯,書「姜太公」、「石敢當」 等神名及書「魂」、「囂」、「大」、「王」等字也有符的功用。如五月端午,許多地方盛行用雄黃在小孩額上書一 「王」字,以避邪除穢。,鏡子具有吸收、抵消、反射、分 解、倒影、投影、加強、轉換等的功用,因而在道教和民間的儀式中,常常被用以避邪除妖.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裡也記述了鏡子防鬼驅魔的作用。鏡乃金水之精,內明外暗。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惡。凡人家宜懸大鏡,可避邪魅。葛洪《抱樸子》云:「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託人形惑人,唯不能易鏡中真形。
  • 什麼是符籙?符和籙有什麼不同?
    本文摘自大道康莊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符籙是一種法術,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傳達天神旨意的福信,可以用來召神驅鬼、降魔鎮妖。符與籙是有不同之處的,下面了解符與籙有什麼不同?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
  • 道法中的高級密碼:神秘的符籙咒語
    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篆起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自然和天神的崇拜,用特有的符號和圖文記錄下來,難以辨認,給人神秘莫測之感,內容不但代表了天神的意志、旨令,還給予了人們眾多希望。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 正一道三大文化特徵:符籙、齋醮、易經
    1、符籙文化道教符籙派從漢魏以來一直是道教的主流道派。「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紙、絹、木、石)上,作為天神的指令,用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 道教的符咒法篆的濫觴
    道教本身是源於中國原始社會的「巫」,因此,道教至東漢時期正式成立後,長期保持著巫術成分,其中作為科義齋醮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符圖和法咒;在晉唐時期,法咒多是祝神的讚頌詞,在此時期的道教,還保留較多的義理化,但到宋後一轉此局面,道教義理風氣突變成重點宣揚法術,少於宣通教理,各流派道士多收集和整理符咒來充其卷首
  • 道教祈福禳災的「法寶」——五嶽真形圖
    很多信眾來到道教廟觀,都會懷著恭敬心請回一些法物,如道教符咒等等,以加持信仰、祈福禳災,但由於道教一貫保有的神聖性和神秘性,很多人對道教法物了解並不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夥講解一下傳說中由道祖老君爺親傳的祈福禳災之「法寶」——五嶽真形圖。
  • 道教符咒-道符溯源
    道教的法器中,重要莫過於符。張陵創五鬥米道之始,便著意造作符書,張角傳太平道,基本的辦法,是讓人喝符水治病,愈則收為徒眾。及後來道派滋多,習慣將道派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不用說行符為符籙派的題中應有之義,即使以金丹服食為主的丹鼎派,也未免不用符。不少煉丹家在建壇時便要用符。左慈、葛玄都是漢末三國丹鼎派的重要傳人,卻都精於符。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施食中以鐵鏆裝米,通過高功作用,將鐵鏆內的米祭成瓊漿,進而飽食幽魂眾。其鏆上還須帖上封鏆符,據說怕眾飢餓之鬼來搶食。6、印篆道教印篆有佩帶及章表傳神二種功用。《道藏·道法會元》稱《雷霆都司符璽》:「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飛仙五嶽丈人,其符璽皆玉為之。黃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風后二君得之相繼仙去」。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崇「道」。道教的核心即是道,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基本信仰是道,這個道與作為道家學派代表老子的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是繼承老子的道而加以宗教型成。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
  • 新一屆道教協會領導班子中,哪些是王重陽的徒子徒孫?
    據新華網北京6月29日消息,為期4天的中國道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29日在京閉幕。會議選舉產生了以李光富為會長的中國道教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宋元時期,道教的新道派層出不窮,開創符籙新道法的南方道士集團都會以道法為名字命名道派,這就是我們從通俗小說裡面常常看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東華派、閭山派…12世紀中葉,王重陽在陝西終南山一帶創立全真道,此後在山東、河南等金朝統治區廣收弟子。在戰亂頻仍的北方地區,全真新道教因其提倡三教合一、推行「苦己利人」「利人利己」的宗教實踐而得到迅速傳播,漸漸形成了全真道教。
  • 符和符籙是一回事?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門各派都有符籙的傳承,而不同的符籙又是不同道派的標幟。直到今天,正一派仍以授符籙為特色,全真派以授戒為入道與道階升遷的依據,但他們也用符。然而現在多數人對符籙的概念卻常常混淆,比如將符與籙混為一談,認為符就是符籙,其實這是不對的。符籙為統稱,而具體到符與籙,二者有清晰的區別。一、功能有別,不可混而為一符與籙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
  • 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它根植於中華民族,道教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知道,道教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為全真道,以修習內丹學為主;一派是正一道,以修煉符籙為主,兩者共同促進道教的發展。道教中的符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我們在道觀總是能看到道長嘴裡念著咒語,腳下踏著罡步,手裡拿著符紙,做著法事。其實,在道教中比較出名的符咒就是「九字真言」。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吧!在道教中,符咒也叫口訣、要語、金言、真言等等,從這些名稱也可看出符咒在道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