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2020-12-05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上清、靈寶、正一、淨明、閭山、神霄、全真等各道派都有代表各派道法特點的法印。

法印,道教術語。道教法印面上刻著具有道教含義的文字,甚至有的還刻著完全符式化的圖案,印鈕一般是獅子或其他避邪獸。道教法印和令牌作為正一籙法中十分重要的法物,施用於道教符籙齋醮,即護身通神、鍊度濟人、消災驅邪等科儀及宗教活動中,歷來為道教中人所認重。

正一道士常用法印概述:在早期道教傳承過程中,學習修煉道法是有一定的次第的。不同法階(級別)的道士被授予不同級別及品秩的籙文,以行相應的道法。不同法階的道士行法的大小、多少都是有限制而不是任意而為的。符籙的演變和發展成「符籙三宗」。自元朝時三山合一形成廣義的「正一籙法」開始,便有了授予道士的從初階到高階的【三五都功經籙】、【正一盟威經籙】、【三洞五雷經籙】、【大洞經籙】這四種常見的法籙,今摘取小道所知的奏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中可以行使的具體法印的介紹。

法印樣式:一般為木製、銅製或玉制。印面上刻著具有道教含義的文字,甚至有的還刻著完全符式化的圖案,印鈕一般是獅子或其他避邪獸。道教自從祖天師張道陵開始傳有法印,沿襲至今。法印是道教奏達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經》:「法印照處,魅邪滅亡。」

相關記載:認為行法用印猶人間刑政施行必用官印,「法者之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猶德禮之有政刑以導之齊之也。故章表奏申關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則各有師傳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靈寶玉鑑》卷一)。故神印不僅代表仙界職司的威權,也是各道派傳授有緒的信物。依印文內容而言,印約可分四類。

第一類以尊神名號為印文,如道君玉印、都天大法主印、九老仙都印、城隍印等。第二類以符咒為印。如黃神越章印文即是長達一百餘字咒語;靈寶、神霄派的通章印,其文即由靈寶升天大卷稍作變化構成。第三類以經書文句為印,如以《度人經》文句構成的混同赤文印、嚴攝北酆明檢鬼營印、混合百神印等。第四類以神司、道職之名為印,提舉城隍司印、靈寶大法司印、五雷使院印、陽平治功印等。此外,尚有施於章奏各部位的小印,如「章尾」、「章首」等。印的施用十分廣泛。上章、書符、制籙篆皆須依式用印。亦可單用印布氣治病。民間則常向道院請取印文以闢鬼驅邪。

種類:治都總攝印:道教印篆。上清派使用的法印之一。《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夫治都總攝之印者,為之兵印。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城隍社廟吏兵。若行法職官不得此印者,難用鬼兵。印行兵將行,印住兵將住。」

九老仙都印:又稱九老仙都君印。道教印篆。九老仙都君為道教重要尊神,《真靈位業圖》列於第四左位中。以他名號所制的印為各道派所重視,靈寶、正一、上清、淨明皆用之。道土認為:「用九老仙都印者,以太清同生八老尊,是太上為師。故弟子上聞於師以九老仙都印。」

(《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七)其印又常單獨使用。據云:「佩之登山,虎狼精怪自伏,江河風雨順濟,可管洞府仙官吏兵」;常人佩之則能延壽、伏諸邪鬼;小兒驚啼、大人有疾,皆可燒灰服之;另於安胎、祈嗣、解詛咒亦皆可用.(《三皇內文遜秘》宋元佑年間宋暫宗曾以「九老仙都君印」玉印賜茅山道士劉混康,其印長6.8釐米,厚2釐米,印把高3.8釐米,上有瑞獸鈕。為茅山元符萬寧宮鎮宮之寶,在民間影響很大,以至將其宮稱為「印宮」,凡上茅山的香客,皆求在腰帶上鈴一方印文。現存茅山道院。

北極天蓬印:宋代正一派所傳法印。《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曰:「北極天蓬印,天丁神印,各長三寸,闊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日北極天蓬印,制伏陰魔,救治疾病。一曰天丁神印,滅鬼祟,治疾病,佩之大吉。」

北極天蓬大元帥是道教赫赫有名的北極四聖之一。《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的形象:「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北極天蓬大元帥,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於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於正道。」《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臺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

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御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匯,皆荷道化。」同書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鍾;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

道書中首載天蓬者為《上清大洞真經》卷二,但已演變成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氣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將,二神待立。」並附有存思圖,其天蓬大將雙手抱於胸前,身披金甲,其形象和善可親,乃人體腦部泥丸君的化身。《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北鬥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宮中有帝席,魂神魄靈,分化列位,隱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見《上道禁經》、《三匝鬥內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書》也。」

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須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戶之時,以淨水一鍾,安神尺於水鍾之上,俱置天蓬元帥真形前。次安九天寶印,在水鐘下。然後二手結元帥印,存見五臟分明,六甲五臟分明,六甲六丁待衛。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虛中來罩兆頂,紫氣出於泥丸後戶。蓋於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帥,長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齒九通,念淨天地神咒。又叩齒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過。畢,再叩左齒,撞天鍾;後叩右齒,鳴天磬;次叩中間二齒,擊天鼓,各七通。

然後微咒之,務以數多立限,若至萬遍,功德滿足,邪鬼魔精兇惡妖怪,聞名即去,萬病千殃,傳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湧泉,破五鬼疫癘,降六天故氣,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隨咒絕其影響矣。用印封鎖鬼洞,伐戮蛟螭,通達章詞,無截遏之侮,吞佩貼鎮,有起死之功。」由此看來,這位天蓬元帥不僅可以養護身心,亦是闢鬼驅邪的猛將,於是從北鬥星神、泥丸身神演變成為道教神系中的護法神將,影響隨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鍾、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傳千年,威力甚大。

《道法會元》卷一五六說:「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鬥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元帥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獨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顯驗。

元帥側有從童,或騎夔龍,部領一氣都統大將軍,直月五將軍,飛鷹走犬二使者,無義神王,威劍神王,戰伐神王,聾兵啞將,黑殺洞淵,三十萬兵,三十六大天將,無鞅天仙兵吏,並在煌煌紫雲火焰之中。」或顯四頭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長千尺口齒方,四頭八臂顯神光。手持金尺搖帝鍾,銅牙鐵瓜滅兇狂。手執霹靂宰鑊湯,雷震電發走天光。草木焦枯盡摧傷,崩山竭石斷橋梁。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強。捉來寸斬滅災殃,吾使神劍誰敢當。」

《天蓬神咒》天蓬天蓬,九玄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翁。七政八靈,太上皓兇。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三神,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酌齒,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兇。天騶激戾,威北御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劈屍千裡,驅祛不祥。敢有小鬼,欲來現伏。鑊天大斧,斬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鬥燃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北極殺鬼印:宋代正一派所傳法印。《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載:「北極殺鬼印,酆都召鬼神印,各長三寸,闊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曰北極殺鬼印,治一切疾病。一日北極酆都召鬼神印,若世人被惡鬼山魑古怪所加,使人狂言,或入水火者,以印印病者心上,病人悉能言為患之鬼。其病立差。」

三天太上之印:靈寶派印章。長二寸七分,闊三寸四分。據稱此為「中盟之合契,靈寶之總章」。故廣泛用於章奏文檢,亦佩以治病驅邪(《上清靈寶大法》卷二七)。

流金火鈴神印:道教印篆。流金火鈴原為靈寶派經常提及的神器,此改為印。據云其印出南宮韓司火府,有「檄龍召雷,煉魂登真,剪伐水怪,驅蕩陰爽,愈災卻癘,度厄闢病,焚燒六醜、降伏五魔」(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二)的神力。有「火鈴闢惡愈災法」,述其造印、受印、用印方法。用印時須步火鈴罡、掐火鈴訣。以之治病時,左手掐離文,右手執印,請真炁人印,並存想日芒浹身心混合而一,從鼻白穿印,其炁彌羅纏繞病人,實與布炁治病結合。

神霄印:神霄派的印章。《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載其印式及造印、祭印之法。印凡五枚,一用金為之,雲能管九天九地神祇玉府,四海三江水曹龍神,無所不關,治萬病;一為棗木或金為之,能通章,降萬神,一以金玉或棗木刊之,雲可以管玉府雷神,祈求雨澤,焚燒水澤,伏斬水怪;一以雷震棗木為之,用於驅瘟伐邪,一用雷震草木刊之,用於急切之事,捉神追鬼。

應太皇府印:宋代上清派所傳法印。據稱此印可以招真命靈,滌蕩妖邪。《道法會元》卷一七一載:「右元應太皇府印,統制萬殺,消滅害氣,招真命靈,伏魔除怪,管轄萬神,滌蕩鬼邪,劾地界法官,糾邪驅治。刻以雷震木,或赤棗心木為之。」

玉神洞靈篆印:據載此印出自先秦,至東漢時浮丘老人授與費長房,凡書符施法,皆可用之,神異超凡。《道法會元》卷五七載:「玉神洞靈之篆,可印符,去三屍九蟲,祭而佩之,身入神仙。但是符文牒狀,請雨祈晴,感動天地神明,此篆最靈,能致風伯雷神。若修養煉丹之士,有此印者,百鬼不敢視,毒龍不敢奪。亦可印符貼,古木墳冢鬼精,疾走萬裡。如得此篆者,百鬼滅形,可以煉丹。」

天罡印:道教印篆。宋代正一派所傳。《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曰:「天罡印,太玄天帝神印,各長闊一寸二分。右二印,一曰天罡印,以甲乙日印泥蠟上,於病人本命地中埋之,即差。一日太玄天帝神印,一切奏聞之事用之,能治萬病,印病者心上立愈。」

北帝可以指北極紫微大帝,也可說是北陰酆都大帝。此二尊北陰酆都大帝為北極紫微大帝與幽冥的化身,為幽冥酆都界中最高總領。北帝領北極四聖眾部將帥及眾多陰兵安鎮酆都羅山(此即是人曰酆都。處極北而廣大茫茫又稱北羅酆)鎮守,制約幽冥。因眾生造作惡業,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憫眾生,故大興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滌厄四聖真君,下降世間,掃除邪鬼,救護群生,彰顯大道。四聖真君永鎮玉皇大帝殿前。

北帝火鈴印:宋代上清派所傳法印。據稱此印可以治病除祟,用時當依訣掐印、念咒、引氣、存想,以驗其功效。《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載:「北帝火鈴印,左手掐離文位,則中指中節也。亦曰日君訣。凡本多以辰為日君訣,不知辰自為天罡訣也。夫黃氣陽精,育魄洞濠,煉明三氣,故以離為日君訣也。右手執印行持,當令動止詳緩,無使神氣驚浮,範像巫者,取笑俗情。思日芒繞兆身,彌羅三匝,故曰纏絡三面。」

霄光火文神印:道教印篆。據載此印出自先秦,至東漢費長房得受於浮逝丘老人,其靈異神奇,難以比類。《道法會元》卷五七載:「雷光火文之書,可印篆牒,下五嶽城隍社令,及佩帶貼門戶。行法之士,宜保盟傳度,奉上帝並蓬萊都水使者,嶽瀆名山,鬥下雷神將吏,俟有感應,乃可用耳。氐陽雲;雷光火文之書,可印符籙牒,投江河潭源中,起龍發風雨。印牒請風,能使舟航快急。發雷電,請晴雨雪,照百千殃立出。佩人山林,虎狼奔逃,神異如此。得此文者,神能感應,位登真仙。」

雷霆都司符璽:宋代神霄派所傳法印。據稱為元始上帝所傳,有登天斬龍之功能,其印共為四枚。《道法會元》卷一二三載:「雷霆火師曰: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飛仙五嶽丈人,其符璽皆玉為之。黃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風后二君得之,相繼仙去。許都仙得之,同吳猛、丁義統領邵陽雷公,以此符璽照其毒龍,是時毒龍兩目進血,方始斬之。其印為屍氣所觸,則微裂小縫。後復祭謝,乃合如舊。」

城隍印:城隍神的官印,系模仿凡間府、縣官印造成。依府、縣品秩,其印用銅。又明清時傳城隍逮於龍虎山嗣漢天師,故其印由天師頒發。原來凡府縣建有城隍廟即有此印,現遺留已極少。今上海道教協會存有上海縣城隍印,其印正方形,邊長90毫米,高110毫米。印文為篆體陽文九字,分三行排列。邊款前鐫「上海縣城隍顯佑伯印」;右鐫「五十四代天師大真人頒」,左鐫頒印日期「大清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七日」。

城隍印古時頗受崇拜,凡地方上有疾疫災害發生,或祭厲等,都須請用此印。不少地方還圍繞用印形成若干習俗。如浙江龍遊等縣城隍印於除夕「封印」至次年正月十八日「開印」,屆時要舉行「開印」儀式。夜間由縣知事或縣長齋戒沐浴,奏樂擊鼓,鳴鑼喝道,前往城隍廟,焚香點燭進行祭拜。紳商立兩旁陪祭。到規定時辰,贊禮人高叫「用印」!縣官即三跪九叩首,在預先用黃標紙寫好的布告上,蓋上城隍大印,差人貼在廟門口、照牆上。當夜要演天亮戲。次日出城隍會。

提舉城隍司印:此印代表法師受提舉城隍司之職,代天行化,故名。印闊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為「天文篆」,凡六字分二行迭書。凡行法科儀中發牒城隍須用此印。又雲倘帶此印,則所至之處,該境陰官自報,皆有鬼神迎送,城隍差兵吏助法。經過山林廟宇,渡江、河、海,常有該處城隍所屬兵吏侍從。(《上清天樞院迥車畢道正法》卷上)。

還有其他一些印

1.三界混元總攝萬神印 2. 上清巡攝邪群印 3. 通章印4. 飛玄三氣玉章印 5. 神寶玉文瓊璽 6. 北極驅邪院印 7. 治邪總攝之印 8. 九老帝君神印 9. 太上淨明法印 10. 道經師寶印 11. 十二信印 12. 三皇印 13. 北極殺鬼印 14. 豐都召鬼神印 15. 天丁神印 16. 北極監殺鬼印 17. 豐都帝君印 18. 太微帝君印 19. 北極大將軍印 20. 天帝神印 21. 治病使者印 22. 急催追提印 23. 太玄天帝印 24. 禹步印 25. 真武印 26. 五帝大魔印 27. 十二溪女靈印 28.陽萍治功印 29.迴風滅雷印

道經師寶印:道經師寶所代表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道教應用最廣泛普遍的印,申制章奏,發遣符貼,鍊度亡魂,發送野鬼,開幽啟明。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尊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道化為三清,三清合體為道。

都天大法主印:此印管天下邪精,六洞魔王。凡有精邪作孽,龍屋興妖,與民為患,所行符錄,皆需此印。人有冤枉咒咀,宿世冤靈,負命欠材,一切疾苦,佩此印,冤靈不能近,惡業不能侵。除夜夢,和合萬事。常服除夜疾,令人延壽,不患蠱毒,不生九蟲。

玉皇印: 此印象徵著玉皇大帝的神通與權威,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高上玉皇」、「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皇赦罪天尊」、「玄穹高上帝」、「天公」、「玉帝」、「老天爺」。

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上帝本自然,垂象立號教化眾生而有所禱也。常住妙有無跡真境中,地位崇高,永處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證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跡身、應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認為是道的本體。

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聖、人間、地府的一切事,權力無邊,有穹蒼聖主,諸天宗王之稱,贊玉帝之尊,權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開天執符,主承太上無極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歷,金闕四御輔助,北極四聖佐護,神霄九宸大帝拱衛,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統領萬聖。

玉皇大帝在天界的地位.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人間、妖魔、地府等的一切事,權力無邊。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鑾駕陣聖,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天神有過錯則謫其位,地袛有過錯則降其職,仙佛有過錯則墜其塵,鬼祟有過錯則滅其跡,君王有過錯則失其國,臣僚有過錯則加其刑,仕人有過錯則削其名,庶人有過錯則掠其福。

張天師印:治一切邪病,掃除瘟疫。祖天師張道陵(34年2月22日),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葛玄(仙翁)天師、許遜(真君)天師、薩守堅(真君)天師合稱四大天師。為玉皇大帝通明宮四位尊神。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相傳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祖《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於是天師於漢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天師道法通玄,諸魔所不能敵,各各降服,願意皈依正道,於是天師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黃帝壇下盟誓,人處陽間,鬼處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於北陰酆都城,八部鬼帥流放於西域邊地。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臺、鬼界碑等古蹟。

祖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與蒼溪雲臺山白日飛升。

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冊贈張道陵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正一派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北極驅邪院印:道教重要法印,為諸派所用,都天統攝三界鬼神之印。紫微大帝,又稱為「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屬於道教四御四皇上帝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輔佐玉帝管理星界。 紫微宮又叫紫宮、紫微星,位處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西漢未央宮、隋唐洛陽城宮城、明清故宮名曰紫禁城即是這一來歷。紫微星是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位置最高的星,故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因此對他極為尊崇。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鬥,節制鬼神與雷霆。

《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曰:「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按《猶龍傳》云:「紫微北極玉虛大帝,上統諸星,中御萬法,下治酆都,乃諸天星宿之主也。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

統率北極四聖等眾,又有上清十一大曜星君(七政四餘)、北鬥七元、左輔右弼、三臺星君,南鬥六司,中鬥三真、擎羊陀羅二使者,十二元辰本命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雲天二十八宿,鬥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鬥中神仙諸靈官眾、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等如此這些普天星鬥,河漢群真。

紫微大帝位高權重,參謀廣泛。從考制宇宙劫運,到天下國家興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禍福壽夭。神通無邊而能頃刻摧傾三界群妖魔怪;威德廣大而節制雷霆之運行。

靈寶淨明九老神印:避除妖邪、鎮宅、治療外傷、驅除瘟疫、解脫惡夢、長生、飛升等神奇功能。

斬邪斷瘟印:治病收邪,驅魔保生。此印有神兵八百萬,隨印驅瘟伐邪,大瘟時排門之,不入人家,吞印發汗,免染他人。

提舉城隍司印:城隍是管理天下各地城隍的最高機構,城隍印是該衙門最高印信,可以使役調撥各地城隍及其吏兵,城隍亦管理各地方土地,城隍有考校地府冥箱,拘放魂魄的職責,有管領亡魂之職,城隍可直接向上帝奏聞各地城隍的情況,做法事超度亡魂,申制章奏,發遣符貼,發送野鬼;祈雨祈晴,門昌族貴,官皆職位,優魔驅邪,護國安幫等都與城隍有密切關係。凡持城隍印者,受城隍之職代天行化,天下城隍神所行去處,陰官自報,皆有鬼神迎接佐送,亦差助法。城隍印在道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器之一。

九龍神印:九龍道法本門印,傳法煉法用印。此印遣召鬼神,祈晴禱雨,伏魔驅邪,申制章奏,發遣符貼,鍊度亡魂,發送野鬼,開幽啟明

九天玄女印:此印象徵著九天玄女的神通與權威。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文明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 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

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雲笈七籤》云: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九天為幹金之象,性剛好動。九天之方,可以揚兵布陣。有《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等經書傳世,以教化世人。

靈寶大法師印:此印即為靈寶大法之首印,代表著靈寶道法的權威及命令,此印可移符文貼牒,榜示三界,鬼神見之,為信符。

通靈印:通靈是萬法之根,一切道術由其所生,如不掌握通靈方法,一切都是空說虛行,絕不可能有什麼功能。在道書《太上通玄靈印經》中記載:「通靈印有變身萬種,變化萬物的功能,要求齋戒清身,不食一切血食之物,才能達到這一目標。」道書中還記載了它有驅使鬼神,取物索財之能。

(1)隨身佩帶,隨時念咒,接通諸神,幫助通靈

(2)內服:印在紙上連續服用,可通靈。

(3)治病驅邪:內服、佩帶。

(4)心願達成:佩帶念咒,說明自己的心願。

太上老君印:此印象徵著太上老君的神通與權威。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無師無上。「道」者,虛無自然,難名之神,強名曰道,尊稱太上。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一氣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虛無。誰將周禮東傳孔,誰入函關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雷霆都司印:此印代表雷府雷霆都司的權威與命令,申發文字召都司將吏用之。九司三省是道教中的神位。九宸之下設九司、三省、三府,猶如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政府機構。九司的主神: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僕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鬥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皆雷霆之樞要,故謂之九司,並用申之。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亦申之。」三省即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皆有神主其事,行神霄雷法。

正如《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說:「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北鬥九皇真君,雷霆賴以樞轄。

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許(真君)天師,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宮仙翁葛(仙翁)天師,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祖天師張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復以浮丘大仙僉事雷霆三省事。自餘以次,官曹並領所治,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則曰行司。四官闕員,皆應選人。往昔劫中曾已選遷,是此四官復當降世,領戶化民,功成復還所治。

高上神霄之天。天中有五殿,東曰青華,南曰凝神,西曰碧玉,北曰藥珠,中曰長生。又有東西華臺,四曹四局,外有大梵紫微之閣,仙都火雷之館。復有玉樞院,五雷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及雷霆都司,太乙雷霆司,北帝雷霆司,蓬萊都水司,及諸曹院子司億萬兵騎,各分將校。上有雷霆泰省、玄省、都省,三省六部,八寺四司,諸司館閣,各有官僚,東西華臺鹹其所。」

治病使者印:治百病,吞之即愈,佩帶闢諸病。黃神越章印:護身闢邪,驅鬼召靈,佩帶有陰兵護送。都天大雷火印:此印上帝專降雷霆都司,役使風雷,驅除神怪,誅斬妖魔,祈雨祈晴,祈風祈雪,敕印牒,治療疾病。五帝大魔印:此印即五帝大魔神力與權勢的象徵,乃上帝所賜,行持之士佩受,可制萬魔,鎮兇治惡,志心佩受,則五帝侍衛,群妖束形。

上清天樞院印:上清天樞院為天庭糾察之司,總領其府,稽考三界鬼神。是天門司院,上天喉舌之官,總領七十三司,管元會營兵一遠萬人,名天攝軍。故此印權重威猛,為道教至寶,凡於人世為民行法,申奏天曹關蝶,中界下界鬼神之事,皆需此印。此印隨行天下,鬼神皆伏,所行之處,鬼神侍佑。佩之除邪,服之治病。

三界混元總攝萬神印:此印統攝諸天,制伏群魔,鎮壓三界,匡衛萬靈。此印稱「元始總印」,從而廣泛用於追龍祈雨,驅雷布電,召雲止風,斬滅邪精,保生護命,上章奏表等各種法事中。凡用印時,念下印咒:「先天先地,元始祖氣。落死注生,長生在此。玉皇心術,鬼神皆避。急急如昊天玉皇上帝律令。吾奉祖師路真君敕攝」

上清巡攝邪群印:用於驅雷役電,呼風降雨,祈晴斬諸精伐邪,治病保生,祈禱通真,申狀上章各種法事。凡用印時,念下印咒:「九皇上星,丙酉合正,合口演流通天神印。」

天地神印:治病驅邪。用印時存想諸神降臨,印病人患處念咒:「天地神印,印山成湖,印石成塗,印樹樹枯印地地裂,印木木折,印火火滅,印水水絕,印上徹下,印表徹裡,印前徹後,印左徹右,印邪邪亡,印痛痛止,印病病散,印鬼鬼走,破除癥結流殃咎注,急自走去,正神安汝處。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此印不得入喪家.產婦家及血腥六蓄胎乳汙穢之處。

這就是道教一直傳承至今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大家有什麼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修行者的印璽信鑑之道教法印!
    」、「印璽」、「印鑑」、「印章」,代表著一個人所擁有的才智、權力、地位、祿報、威信和成就,故被中國歷代術數命理學家納為重要的格局要素及參數。有形的法印,多是將道教的圖、紋、符、篆、籙等圖文,以桃木、硃砂石、玉石鐫刻而成,或以銅、金、銀等金屬鑄造而成。 代表法物有:道經師三寶印、靈寶大法師印、太上道祖律令法印、上清天樞院印、都天大法印、玉皇印、天地神印、三界混元總攝萬神印、九龍神印、五帝大魔印、天師印、通靈印、提舉城隍司印、黃神越章印、九天玄女印、城隍印、雷霆都司印、番天印等等。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至今民間的道教齋醮,多仍舊慣,諸般法器依舊具有除厄斬邪之用。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凡舉行齋蘸法會,修眞護身,通靈達神,驅邪伏魔,鍊度濟人等道教科儀與宗教活動中,都必須使用,故歷來為道教中人所重視。
  • 正一道三大文化特徵:符籙、齋醮、易經
    1、符籙文化道教符籙派從漢魏以來一直是道教的主流道派。「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紙、絹、木、石)上,作為天神的指令,用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從太歲「平安瓶」來說說道教符籙的密碼
    隨著上海城隍廟信眾服務系統上線後,眾多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們紛紛通過系統登記法會並恭請相關法物。方便之餘,後臺又有小夥伴提出了新要求。為什麼不能在系統裡請其他法物?好吧,系統還在逐步完善中,還需靜候佳音哦。
  • 道教的符咒法篆的濫觴
    道教本身是源於中國原始社會的「巫」,因此,道教至東漢時期正式成立後,長期保持著巫術成分,其中作為科義齋醮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符圖和法咒;在晉唐時期,法咒多是祝神的讚頌詞,在此時期的道教,還保留較多的義理化,但到宋後一轉此局面,道教義理風氣突變成重點宣揚法術,少於宣通教理,各流派道士多收集和整理符咒來充其卷首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因《老子》著作中帶有神秘色彩,有「穀神不死」 、「長生久視之道」。《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
  • 星雲大師:什麼是「三法印」——衡量正法邪法的標尺
    星雲大師:什麼是「三法印」——衡量正法邪法的標尺本平臺每天分享公認祖師大德開示,權威實用,歡迎關注,歡迎分享,自利利他!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這個無常代表一切有為法,都是變化的,沒有不變的東西。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空,事物有興衰成敗,世間法就是這樣。了解無常就有厭離心,有厭離心就有道心,有道心就可以斷貪,這是諸行無常。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道教聲稱可以呼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創始者為神霄派之王文卿、林靈素等,為神霄、清微及道教南宋等派所傳習,東華、天心、正一派也兼習之。其法主要載於《道法會元》、《清微丹訣》、《法海遺珠》等書中。
  • 什麼是符籙?符和籙有什麼不同?
    符籙是一種法術,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傳達天神旨意的福信,可以用來召神驅鬼、降魔鎮妖。符與籙是有不同之處的,下面了解符與籙有什麼不同?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
  • 氣通天真:道教符籙的原理
    符籙在道教中是重要又神奇的存在。傳說符籙傳自西王母或元始天尊,又有說傳自太上老君--都是頂級的神仙人物。故而符籙的威力極大。大可保家衛國,小能治病護身。五鬼符、六丁六甲神符之類的神奇符籙可以役使鬼神,實施所謂五鬼搬運之法等。現代人當然認為這些功能實屬子虛烏有。
  • 末法時代之說,非道教之說。若「道」末法,豈不是成為了笑談
    先說末法這詞來源於佛教,有謂佛陀入滅後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或謂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後,方為末法時期,此時期歷經一萬年後,佛法則滅盡;或謂正法一千年,像法、末法各有五千年。簡潔一點末法時代就是佛教比較衰弱的時代,佛教雖自己說了此話,然他們有涅槃之說,兩者一合,也就是涅槃重生,渡劫末法,而後再造佛法教化。
  • 道教小知識:道士的常用法器
    而對於道教的修行者來說,他們一般也會製作一兩件道教法寶,當然,業內人士通常稱它們為「法器」。法器對於道士的重要性,相當於手機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有了法器,開壇、祈福、除妖等業務也能更輕鬆地開展。今天,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修道者常用的法器。
  • 佛教:無常、無我、法印、般若、諸法實相,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在佛教教義中,無常指的是世界萬有(包括切事物和思維意識)都有生有滅,沒有長存不變的。佛教認為,任何事物或現象都不是永存的,它們從生到無,只是剩那間的事,因此把這叫做「剎那無常」;而在這剎那之中,它將要經歷「生、住、異、滅」四個階段,這叫做「有為四相」,也就是指一切事物必有的四種特徵。
  • 五嶽真形圖——道教中最為神秘、尊貴的符籙樣式
    道教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本土宗教,以「符籙」作為傳道修持的重要手段。符籙,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在長期的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道教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難以數計、樣式眾多的符書。
  • 神秘符籙咒語的那些事兒
    實物符如道教及漢族民間常用的桃木棍、桃木製具,《紅樓夢》中賈寶玉佩戴的那塊和他與生俱來的「通靈寶玉」,一些少數民族所佩戴的動物殘骨、石子,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護身之物,都是實物符之典型。而道教的鏡、劍、書等實物,同樣具有符的功能。
  • 道教黃籙法會搭建的解結幕演教流程和常用的解冤符咒有哪些?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冤結,通常指人由於宿世所犯之罪而導致的各種人際冤懟,進而引起陰間冢訟、幽魂遭難、陽世受報、人鬼之間結縛纏綿。
  • 聖甲蟲印
    聖甲蟲印
  • 道教法器簡介
    道教齋醮法壇所需之用器,稱為法器。一般在醮壇配合經韻及科儀使用,有些也可在專行法術時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將,下可驅邪除魔,故品種繁多。以下列出十餘種道教法器,希望您能有個直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