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通天真:道教符籙的原理

2020-11-25 勤志服知

符籙在道教中是重要又神奇的存在。傳說符籙傳自西王母或元始天尊,又有說傳自太上老君--都是頂級的神仙人物。故而符籙的威力極大。大可保家衛國,小能治病護身。五鬼符、六丁六甲神符之類的神奇符籙可以役使鬼神,實施所謂五鬼搬運之法等。現代人當然認為這些功能實屬子虛烏有。但古人為什麼會深信不疑呢?這就和道教符籙的原理有關。符籙的很多原理符合古人的固有觀念。

符籙的一個重要原理是畫以象真,有靈相通。古人認為摹畫物事,只要形象逼真,就可以和真物感能。南北朝時的著名畫家張僧繇擅長畫龍,但他畫的龍從來不畫眼睛。別人問原因。他說,畫好了眼睛,這些龍就會變成真龍飛走。大家都認為這是荒誕之言,非得要求為龍畫上眼睛。張僧繇不得以,只好從命。金龍點睛之後果然化成真龍,破壁飛去。

畫以象真就能通感,這在古代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至今,每到春節的時候千門萬戶門上貼著的門神等祥瑞,正是這種觀念的延續。畫上秦瓊、尉遲恭的形象,就可以達到真神降臨的效果。

因此,一道完整的符籙,必須要有圖形。有的符籙上的圖形為神仙,有的為神獸,也有的是星辰等等。這都是基於「畫以象真,有靈相通」的原理。道士們認為,只要在符籙上畫上了這些物事,便可以招致其精靈來憑附,成為靈符。因此,道經上才說,「夫符文者,雲篆明章神靈之書字也,書有所象,故神氣存焉。」「書有所象」是關鍵,畫符不能亂畫一氣,還得形象逼真,才能實現與神靈的感應。

符籙的第二個原理為字紙神性。古代人認為文字、紙張都是有神性的。傳說黃帝的大臣倉頡發明了文字,當天夜裡就出現了「天雨粟,鬼夜哭」的現象。為什麼鬼會在大晚上哭呢?這是因為文字有劾壓鬼物的功能。在影視劇中常見到用符籙鎮壓殭屍鬼物,正是這一原理的體現。

名字寫在紙上,就成了字紙。這種字紙也有與「畫以象真,有靈相通」類似的功能,可以實現與書寫原型感通。中國人認為名字非常神聖。唐朝著名詩人李賀,他的父親名字中有一個「晉」字,因為與進士的「進」字同音。為了避父親的名諱,李賀終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鬱郁不得志之下,不到三十便去世了。古人書寫,每遇到皇帝或父母名諱時,總要用缺筆或寫錯別字的方式避諱。《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母親名叫賈敏。因此林黛玉寫到「敏」字時總會少一筆。這些現在看來有些怪誕的行為,背後的邏輯是認為字紙具有神性。

符籙正是運用了這個原理。符籙中有很多特定的符號代表鬼神,也有直接寫上鬼神名字的。如召呂祖符,符上直接書寫「呂祖急降」四個字。這樣符籙就具有了神靈的體性,可以和鬼神進行感通,大羅金仙呂洞賓就會前來附身。當然,畫符的背後有一整套完整的儀式和方法。要對符籙進行點靈,符籙才具有了相應的效力。

符籙之所以有用,主要還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通過人身之中的先天之氣,與鬼神實現交感,最終獲得鬼神的憑附相助。這也是道士認為符籙有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氣通天真。正因為符籙作用神奇、覆蓋面廣且製作方便,因此成了道士必備之物,被稱為道士四寶之一。

因為符籙的神奇功用,其書寫和保存的要求也就格外嚴苛。道經上說,「道天靈文,不可胡書亂寫,拋棄汙穢。作踐之中,殃及其身,實不謬矣,寶之寶之!」在這些信誓旦旦的言詞之中,背後體現的是道教符籙原理在古代的正確性。這些原理不就是古人認為習以為常,而現代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一些觀念嗎?以現代的觀念去批判苛責古人,實在沒有必要。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籙。這類符籙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亦曾發現過這類符籙。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道教符籙使用十分廣泛。
  • 從太歲「平安瓶」來說說道教符籙的密碼
    說到這道教「符籙」,對很多信眾來說,都很神秘,除了知道符籙為道教特有又頗具神通外,對其他方面常常並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說說,符籙的奧秘。各類符籙符籙是道教傳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用硃筆或墨筆所畫的一種點線合用、字圖相兼、且以屈曲筆畫為主的神秘形象。符籙源於秦漢期間懸掛「桃符」的習俗,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
  • 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
    前一部書專門論述上清派各種內修養生的方術秘訣,也有一些天師道請神驅鬼的符籙咒語等法術內容。後一部書的內容也是總結魏晉流傳道經中有關服氣療病、導引按摩等煉養人的形體和精神的各種方術學說,宣揚上清派的思想教義。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終於使茅山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在《莊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輕舉獨往、逍遙世外之功。此後便有了神仙說。地處海岸的燕齊出現海市蜃樓,被人聯想為仙境,把蓬萊、方丈、瀛洲視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
  • 五嶽真形圖——道教中最為神秘、尊貴的符籙樣式
    道教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本土宗教,以「符籙」作為傳道修持的重要手段。符籙,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在長期的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道教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難以數計、樣式眾多的符書。
  • 道法中的高級密碼:神秘的符籙咒語
    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道教在長期傳習符籙術的過程中,創造了紛繁的符籙道法,造作了眾多的符書。所創符籙難以數計符籙樣式千奇百怪。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符,就像我們世俗一樣,不同的機構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事情,以免分身乏術且不知所措。
  • 正一道三大文化特徵:符籙、齋醮、易經
    1、符籙文化道教符籙派從漢魏以來一直是道教的主流道派。「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或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紙、絹、木、石)上,作為天神的指令,用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道教聲稱可以呼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創始者為神霄派之王文卿、林靈素等,為神霄、清微及道教南宋等派所傳習,東華、天心、正一派也兼習之。其法主要載於《道法會元》、《清微丹訣》、《法海遺珠》等書中。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道教法印,又稱「神印」、「印篆」,是象徵天界、神仙權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璽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屬、玉和木鐫成。還在道教教團形成前,方土和法師已經模仿官府、軍隊、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創為印章,施用於治病,解除等活動中。
  • 神秘符籙咒語的那些事兒
    實物符如道教及漢族民間常用的桃木棍、桃木製具,《紅樓夢》中賈寶玉佩戴的那塊和他與生俱來的「通靈寶玉」,一些少數民族所佩戴的動物殘骨、石子,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護身之物,都是實物符之典型。而道教的鏡、劍、書等實物,同樣具有符的功能。
  • 天地純陽之氣,可闢陰邪!
    在道教信仰中,符籙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道教符籙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為人治病者:或丹書符籙於紙,燒化後溶於水中,讓病人飲下;或將符籙緘封,令病人佩戴。有用於驅鬼鎮邪者:或佩帶身上,或貼於寢門上。 有用於救災止害者:或將符籙投河堤潰決處以止水患,或書符召將以解除旱災等。
  • 什麼是符籙?符和籙有什麼不同?
    本文摘自大道康莊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符籙是一種法術,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傳達天神旨意的福信,可以用來召神驅鬼、降魔鎮妖。符與籙是有不同之處的,下面了解符與籙有什麼不同?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
  • 新一屆道教協會領導班子中,哪些是王重陽的徒子徒孫?
    據新華網北京6月29日消息,為期4天的中國道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29日在京閉幕。會議選舉產生了以李光富為會長的中國道教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宋元時期,道教的新道派層出不窮,開創符籙新道法的南方道士集團都會以道法為名字命名道派,這就是我們從通俗小說裡面常常看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東華派、閭山派…12世紀中葉,王重陽在陝西終南山一帶創立全真道,此後在山東、河南等金朝統治區廣收弟子。在戰亂頻仍的北方地區,全真新道教因其提倡三教合一、推行「苦己利人」「利人利己」的宗教實踐而得到迅速傳播,漸漸形成了全真道教。
  • 符和符籙是一回事?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門各派都有符籙的傳承,而不同的符籙又是不同道派的標幟。直到今天,正一派仍以授符籙為特色,全真派以授戒為入道與道階升遷的依據,但他們也用符。然而現在多數人對符籙的概念卻常常混淆,比如將符與籙混為一談,認為符就是符籙,其實這是不對的。符籙為統稱,而具體到符與籙,二者有清晰的區別。一、功能有別,不可混而為一符與籙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
  • 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它根植於中華民族,道教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知道,道教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為全真道,以修習內丹學為主;一派是正一道,以修煉符籙為主,兩者共同促進道教的發展。道教中的符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我們在道觀總是能看到道長嘴裡念著咒語,腳下踏著罡步,手裡拿著符紙,做著法事。其實,在道教中比較出名的符咒就是「九字真言」。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吧!在道教中,符咒也叫口訣、要語、金言、真言等等,從這些名稱也可看出符咒在道教的重要性。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道教文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弘揚道教文化,是當務之急的必要行動與手段。但道教分為南北兩派,全真道與正一道。正一注重符籙齋醮科儀,此是演教之手段。比如祈福消災,超度拔苦,濟人利物,斬妖除魔,亦是道教活動之必要程序。但只能限於在道觀裡面發展。難以普及與弘揚。
  • 道教宗派:帛家道、上清派、靈寶派
    帛家道 帛家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以尊奉仙人帛和為祖師而得名。葛洪《神仙傳》記載:「帛和,字仲理,遼東人,入地肺山事董奉,教以行氣、服術法。再去西城山事王君,命其於石室中熟視石壁,視壁三年,見古人所刻《太清中經神丹方》、《三皇天文大字》及《五嶽真形圖》。義有所不解,方平乃授之訣。後入林慮山為地仙。」
  • 道教常做法事道場闡秘
    「道場」是道教習用的術語,在歷史上,可以用來籠統地指稱道教的經誥、戒律、規範、禮儀等。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道教之成其為道教,不但有其系統的教理教義和信仰,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所謂「道場」,即是對其宗教形式各個方面的概括。與道場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還有科教、科範、科戒、科律、儀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