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大道康莊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符籙是一種法術,是道家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代表的是傳達天神旨意的福信,可以用來召神驅鬼、降魔鎮妖。符與籙是有不同之處的,下面了解符與籙有什麼不同?
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
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籙分兩大類,一為紀奉道者之名冊,記載受籙道士的姓名、道號、師承和所授之道階。二為紀記諸天曹佐吏之名諱與職能等,即「天神名錄」。通曉此法籙,才能召神遣將,除妖鎮邪。
「符」與「籙」有所不同,符是似篆體的文字,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黃絹、紙、木、石)之上,作為天神的指令,可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道家稱為「雲篆天書」,又名「玉字」、「丹書」、「神符」。由於「符」、「籙」在功能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故統稱「符籙」。
二、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授籙是正一道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其主要的文化內涵有四點:
1、法天地、敬祖宗。授籙必先設宗壇,這個「壇」就是用來祭拜拜天地神明、歷代祖宗的。
2、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
3、受戒律,發誓願。以戒律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民,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
4、頒法職、宣教化。《雲笈七籤》云:「籙生通過受籙,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受籙之後,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靈。
三、道士為什麼要授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核程序。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只有授過籙之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未授籙者,行法不靈,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脫俗,一旦羽化,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四、什麼叫「經」?「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經指經典,供道士學習之用,另外還有「懺」,即「懺文」,也是供道士學習和念誦的。道家經典懺文很多,以《道德經》、《南華真經》、《通虛至德真經》、《文始真經》、《度人經》為主要經典。懺也有很多,如《朝天寶懺》、《三官懺》、《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撥罪寶懺》等等。經為學習的理論依據,籙為行法的憑證,籙生授相應的法籙(法職),必同時授以相應的經籙,不能通曉相應的經籙者,亦不能授予相應的法籙。
五、籙的種類有哪些?
籙的種類,從大的方面來講,分為「記錄」、「符籙」、「經籙」、「職牒」四大類。記錄是記奉道者名冊及諸天功曹之名;符籙是行法所專用,經籙是供籙生學習念誦的經懺,職牒是受戒的憑證。籙的種類有「童子籙」、「預修籙」、「長生籙」、「拔亡籙」等等。凡可佩帶的籙,又稱佩籙,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