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現在的人們實實在在早已忘記「正心修身」這個做人的根本。當今世界,我們看到的是問題青年,問題學生,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真是苦海無邊。究其實質:我們丟棄了文化教育「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基本精神。我們已將國家民族的根本文化忘掉,已將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拋棄,由此而導致的種種惡果,自然也就成為事所必至、理有固然的因果的!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要亡羊補牢,我們必須重新去認識我們的文化,去深植文化之根,以重塑世道人心。其基本方法就是恢復對文化經典的讀誦教育,特別是讓心性尚純真的兒童自小接受讀經的教育,這是培根固本、正本清源切實可行的真實必由之路。
在1995年全國政協會議上,趙樸初老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政協委員就曾提案呼籲:「(我們)以風燭之年,未敢忘繼承民族的文化。」「構成我們民族文化的這一方面是我們的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幾千年來維護我民族屢經重大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希望大家能重視傳統經典的教育,「(希望)在有生之年重聽弦歌,到古典學校中走一走,看看後繼有人。」
文以載道。《文心雕龍·宗經篇》說:「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經」本義是「織布的直線」,是織成一匹布的先導,引申為「天經地義的常理常道。」經典是高度智慧文化的結晶,是啟迪人們得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指南;而讀誦,則是我們民族已經沿用了幾千年極簡易、有效、高明的學習方法。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兒童學習的特點是可塑性高,施教最容易。兒童讀經就是讓處於心靈最純淨、記憶力最好年齡階段的兒童,讀誦中國文化及世界一切優秀文化的典籍,以根植文化修養,以拓展心胸見識,以啟迪深遠智慧,以教養崇高人格,如此造就德智兼備的賢才,襟懷天下的大器,乃至於達到國家民族文化薪傳的遠大目標。
「人不學,不知義」。讓兒童接受聖賢教誨,讀經的教育是每個為人父母應有的見識與天經地義的責任。對此,民國年間的著名高僧印光法師有極精闢的闡述:
「予嘗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是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義,思做大事,遂將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萬國九州之鐵,也鑄不成此一個大錯,深可慨也。」
「蓋童蒙天性未離,善言易入,幼兒習焉也。正本清源,端在於此。」故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亂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養成之也。蓋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也,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後,根本一壞,遂泛濫而不可收拾。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以培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獲善果,庶將來人心丕變,風俗漸淳,天下國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教小兒,當詳示為人須自立志,嚴責非其所宜。四書,當全讀。書經,文理甚好,宜全讀。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銘,極顯豁、極親切。
「人生最苦,是從幼時未遇明師良友,遂至肆意縱情,造諸惡業,所謂惟聖罔念作狂也。謂其心性本體,可以作聖,由不修省,便成狂愚也。」
哲人雖去,言猶在耳。聖賢的教誨,文化的薰陶是修身立命之本,是人生最可寶貴的生命財富。一個沒有文化修養的心靈是空疏貧乏,充滿渾濁,永遠也長不大的心靈。文化的種子要播種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才有根,才有可大可久的希望,才有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
總的說來,讀經教育是「經」,就是具有永恆教育價值的經典之作,不論古今中外,也不論其精深程度;「讀」就是反覆多讀多念以至於會背誦,只要能背,不必強求理解,不必急於立刻就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有「寧靜致遠」的耐心,才能開啟出潔淨精微的深遠智慧。經典和一般知識性的書不一樣,是生命源頭本有智慧的自然流露,不一定有連續性。前句不懂,後句也可以懂。無論從前面懂起,中間懂起,甚至後面懂回來,均為可行。好書不厭百回讀,只要能讀,定能開卷而有益,為文化教養之開端,化育春風之源泉。
這些讀誦的經典會伴隨著生命的成長,漸漸理解消化,讓我們受益終身以至永遠!
「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群流競秀,同為聖哲應機設教的大權方便,可謂「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孔孟的儒家學說,修己立人以推及國家天下,是人道基礎而成為中華文化的中心,而《論語》則是中華文化經典的源頭。兒童經典讀誦建議首選《弟子規》、《論語》。然後可選《三字經》、《孝經》、《大學》、《中庸》、《老子》、《孟子》、《朱子治家格言》、《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年紀長,可選讀一些佛教經典。於輕鬆愉悅之中,每天讀經半小時。須是熟讀成誦,貴在持之以恆。
輔助可將《賢愚因緣經》、《百業經》上的故事講給孩子聽。父母相伴孩子一同讀經,是最好的親子教育,是孩子之福。其實,人人都需要接受文化的滋養。為了提升全民族文化素養,為了開啟智慧、充實生命,我們真誠地希望: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人人都來讀誦經典。如此,則國家民族幸甚!
懷天地心,讀聖賢書,走聖賢路。讓讀經之聲遍及神州大地,去開創人人都能享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文教與國運齊昌的美好未來吧!(信息來源:摘自《淨土》)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