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善惡有悖論,
立下文字本意存,
自由只是裱糊紙,
能力心靈誰為尊?
「批判」神的悖論,讀《蘇菲的世界》〔17〕
神是什麼?這個在人類歷史中永遠繞不開的問題。
不論有沒有神,有多少個神。但是在某些宗教中,神只有一個。這就是一神教。一神教最早的記載是在埃及,但是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部分是一神教,也就是教徒大部分是一神教的教徒。
一神教有一個悖論,就是神到底是善神還是惡神。幾乎所有的一神教教義中,神都是善神,對於人,都是嚴厲和慈悲並存。也就是如同父神一般。
★一個神★
實際上,只有一個善神,是不存在的。如果只有一個善神,那麼善神為什麼不建立一個善的國度,而建立這個充滿墮落的國度。這說明神不是善神,要不是中立的神,要不就是要與之鬥爭的惡神。兩種結果都非常難以為我們所接受。
因此,在宗教中就創造了墮落天使這個角色,去平衡神的善良。也就是形成了實際上的善惡二元宗教。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解讀宗教的。史賓諾莎就把唯一神,化作了自然,也實際上就是C.N.所熟知的天道。所謂的一元論,實際上在宗教中就變成了泛神論,或者無神論。
在文藝復興之後,很多的思想家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唯一神這個思想,有邏輯上的問題,需要改造。
名詞解釋:「史賓諾莎」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45次。「史賓諾莎」:猶太人,近代西方哲學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爾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為啟蒙運動的拓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到底有多少個神,我其實並不關心。而這種返璞歸真的哲學思想,卻和C.N.的天道思想保持了一致,這就是法則。
★批判★
歷史上不乏有人對上帝進行批判,這些人都會被教會驅逐或者迫害。但是上帝是什麼,是否就是《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這個又值得懷疑。如果按照某些神學觀點,當立下文字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神教誨的本意。
我們除了用二元論去解釋許多現象外,我們也可以用一元論去解釋,例如,我們其實都是想像出來的。那麼我們所知的世界只是一種意識的外在表現。又或者我們只是物質,所有的思考,僅僅是物質的一種衝動,而在幾千萬年前已經決定了今天的這個思考。
當然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我都不知道怎麼反駁,因為這些東西都很容易自洽,也很難自圓其說。
由於世事無常,我們在物質中認識到物質,在精神上了解了靈魂,大概人也只能渾渾噩噩的過著。少數去探究的人,只有部分能清醒的離開,大部分也變得渾渾噩噩。
★自由★
談到現代的西方哲學,就不能不去說一個自由的概念。由於史賓諾莎在反宗教的路上走的很遠,就很自然的走到了新的西方哲學所要面對的這個重要的問題。
政治的目的是自由,這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觀點。但是除了這個觀點外,其實我們要思考,什麼是自由。
其實,我們只是想什麼,就是什麼,這種自由是做不到的。畢竟人類的夢想可以超越銀河系。自由有一個特點,就是還是受制於我們的能力,也就是能力的上限是自由的邊界。自由是心和力的結合體,由這兩者最終決定自由的邊界。
自由只是一種我們的感覺,情感上的一種邊界。而是否能達到滿足,就是和能力相關。沒有能力,自由也是一種錯誤。這個也是許多暴君,最終無法突破自己的原因之一,就是發現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能力相差太大了。
句子溯源:我們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和諧的是我們內心的各種衝動。例如我們的野心和欲望。但如果我們體認到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我們就可以憑直覺理解整個大自然。 我們會很清楚地領悟到每一件事都有關聯,每一件事情都是一體的。最後的目標是以一種全然接納的觀點來理解世間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9章。
★張口亂語★:滿足就是自由,自由需要我們的能力。我們能力的上限和心靈的需要,最終決定我們是否感受到自由。或許這是錯的,或者是對的。
詞語解讀:
1) 「一元論」一共在《蘇菲的世界》中出現3次。「一元論」解釋為: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馬原哲學學說,是本體論的分支的一個哲學學說。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唯心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在書中有「批判」,一起解讀。
1) 我們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可能會受到政治環境等因素的阻礙,外在的環境可能限制我們,只有在我們能夠『自由』發展本身固有能力時,我們才活得像個自由的人。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9章。
2) 上帝並不是一個傀儡戲師傅,拉動所有的繩子,操縱一切的事情。一個真正的傀儡戲師傅是從外面來操縱他的木偶,因此他是這些木偶做出各種動作的『外在因』。但上帝並非以這種方式來主宰世界。上帝是透過自然法則來主宰世界。因此上帝或自然是每一件事情的『內在原因』。這表示物質世界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必要性。對於物質或自然世界,史賓諾莎所採取的是決定論者的觀點。來源於:《蘇菲的世界》第19章。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只有訂閱,不再錯過。只有點讚,給予動力。只有回覆,方有目標。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寒窗,空守安寧。
專注經典,另闢蹊徑。
金剛智慧,砥礪前行。
拋磚引玉,同為精進。
№468日期: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