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思索:卻落凡間耳中聞,蘇軾《水調歌頭》嘆詠

2021-01-21 寂寞寒窗空守

贊詩:

本應天上贈仙人,

卻落凡間耳中聞,

日月輪轉悲歡合,

感時淚流多審慎。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試讀一二,贊詩:本應天上贈仙人,卻落凡間耳中聞,日月輪轉悲歡合,感時淚流多審慎。

來源於:宋詞《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

此不應落凡間的神作,《宋詞》的「水調歌頭」嘆詠

高處不勝寒,我們總有不如意。而造成這種不如意的就是自己的思維得不到貫徹。

自己經常是處於被管制下,而自己根本不可能做決策者。我們需要看看為什麼領導總是做出匪夷所思的決策。

★錯誤★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是三國演義,孫策託孤的時候,所說的話。也就是不同的事情要問不同的人。

我們也是同樣,需要在不同時候去詢問不同的人。畢竟每個人的專長是不一樣的。

對於對外的戰事,周瑜就更在行了。周瑜和魯肅英國是孫吳政權的第一代戰略家。對於山形水勢的把握遠遠的超過了一般人。

領導在做決策的時候有兩種人,可以詢問。

領導如果詢問的是親信,這種人更重要的是幫領導拾遺。

如果問詢的是專家,這種人更重要的是幫領導進行突破和決策。

問錯人,還不如不問人。

★聽風是雨★

此事古難全,人生的事情很難聽全。

一個決策者,最忌諱的就是聽風就是雨。而人很難做到如此的警覺。

錯誤通常就是發生在我們輕信的時候。而這種輕信會導致了許多的災難發生。

跳出陷阱,避免錯誤,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美好。

★靜下來★

不知天上宮闕,人以為天上的世界是人間世界的倒影,實際上沒有人知道。

我們在強調創新的時候,我們要有保守的心態。

我們在追求天上的時候,我們要記住我們是從地面跳起來。

跳起來,才能摸得更高。

而我們想把一切都算計的妥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忽略了更多。

我們與其看著天上的宮殿,不如靜下心,想想人間的唾手可得的繁華。

★張口亂說★:錯誤常相伴,不要看風就是雨,更不要期望一步登天。我們希望有智者幫我們指路,又希望得到親人的支持。靜下心,看著遠方,這最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只有訂閱,不再錯過。只有點讚,給予動力。只有回覆,方有目標。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詩云:

寂寞寒窗,空守安寧。

專注經典,另闢蹊徑。

金剛智慧,砥礪前行。

拋磚引玉,同為精進。

№578日期:201003

相關焦點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公元1074年,蘇軾來到密州,與兄弟相聚的願望再次落空。兩年之後,思念之情在他的心中湧動。恰逢中秋月圓之夜,蘇軾感慨萬千,看著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蘇軾乘著酒興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數百年來一直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轍其實也回了蘇軾一首《水調歌頭》,同樣堪稱經典,兩首詞各有千秋。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像穿越者所寫?其中隱藏著宇宙奧秘!
    但是,「難」不代表做不到,「少」不代表沒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這樣一篇封神之作:全詞19句,句句是名句。這裡對「名句」的定義,不只是膾炙人口,而且是兼具藝術性與哲理性,既有語言之美,又有思想之美,不僅被選入了小學課本,還被重新譜曲演唱。其詞曰: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迎中秋 賞名詩英譯——蘇軾《水調歌頭》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月亮已不是那個月亮——蘇軾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一樣
    蘇軾詞作中的月,是蘇軾的朋友、老師、知己。她在東坡寂寞時陪伴著東坡,在東坡迷惘時啟迪著東坡,在東坡思鄉時追隨著東坡。總之,東坡對於月亮是喜愛的、依賴的,月亮對於東坡則是獨特的。在《行香子·述懷》中,「清夜無塵,月色如銀」中,東坡總結了這麼多年的風雨兼程,寫出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的體會,在美麗的月光下,他思考著也追問著自己「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 蘇軾詩詞中的25首名篇佳作,每一首都有千古名句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清新豪健,詞豪放恣意。今天來拜讀一下蘇軾的古詩和宋詞。1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蘇軾的30句經典古詩詞,句句驚豔世人!你最喜歡哪句?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說到蘇軾,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他的詩詞等作品,影響了我們整個求學生涯,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終生。而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身與書香世家,是文學家蘇洵之子。自幼勤奮好學加上極高的天資,因而,21歲中進士,本以為會青雲直上,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到貶謫。一生仕途坎坷。
  • 蘇軾在雨中所寫的的詞,短短4句話,是什麼讓林語堂看後讚不絕口
    彼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真神仙中人。在這眾多的文人墨客裡面,我想我最喜歡的就是蘇軾了,也許是《水調歌頭》裡,那抹憂傷與仙氣觸動了我的心弦。所以我才會在眾多文人墨客中唯獨喜歡他。
  • 蘇軾告別子由,獨騎瘦馬踏殘月,這首詩發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聯翩
    蘇軾和蘇轍從小在一起讀書,又一起赴京趕考,並同時進士及第。此後蘇軾遭遇貶謫,弟弟雖也受到牽連,可是不僅沒有讓兄弟感情冷漠,彼此間卻反而更加惦記對方。蘇軾在密州時就曾寫下名作《水調歌頭》,就是因為非常懷念子由而創作的。詩人中秋望月懷人,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
  •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嬋娟一詞有豐富的典故來源文·段宏剛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調歌頭》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意思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長久地廝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潔的明月,寄託思念之情。
  • 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經歷坎坷的蘇軾在挫折中積極生活,一首通俗易懂的《洗兒詩》表達出他對孩子的與眾不同的期望大才子蘇軾不僅是宋代文學的巔峰,更是後世人仰慕的楷模,他所代表的的文化意義已經超越了文學領域,而且他的影響力一直綿延到現在。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 蘇軾:古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
    說到蘇軾的詩文,多數人會率先唱出這首空靈飄逸的《水調歌頭》,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會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者絕對是個實實在在的吃貨,也算是東坡公的知音。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一千多年的時間無數過客給蘇軾貼上了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其實,你知道嗎?這位鼎鼎大名的文豪還是一名地道的美食家呢!
  • 蘇軾與弟弟7年未見,思念時寫下一詩,全篇名句,現很多人都會唱
    詩人作品中的團圓與離別,觸動人心,情感相通。當你再次讀那些難忘的詩時,它們是否還有情感的波動和心靈的律動呢?蘇軾不是被降職就是在降職路上!他的一生可謂是坎坷的,當了多年官,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聽話於人,他才華橫溢,胸襟寬廣,意氣風發,但是他也在遭受著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又是一次降職。
  • 談及「中秋」詩句只能想起李白蘇軾?與月為友的其實大有人在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在造物賜予人類的財富中,月亮一直是人類詩詞中的永恆意象。宋人葛立方有言:「月輪當空,天下之所共視,故謝莊有『隔千裡兮共明月』之句,蓋言人雖異處,而月則同瞻也」。(《韻語陽秋》)在清淨的夜色中,人們望月、賞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對月懷遠、思念故人。
  • 蘇軾密州時期「超然物外」的書法藝術
    《水調歌頭》詞意(當代)可是他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剛到密州就趕上了乾旱,以及相伴的蝗蟲肆虐。「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霰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較豐約於夢寐,卒同歸於一朽。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在詞中,蘇軾依舊灑脫曠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笑看人生。儘管這份曠達中有了一絲傷感的心境,但蘇軾的豪邁江湖氣依舊感染了無數人。可是,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耳中傳來的卻是門童如雷的鼾聲。此時此刻,全世界似乎都睡了,唯有那湍流不息的江水聲陪伴著他。曠達如蘇軾,其實也寂寞!浸潤在詞作上片字裡行間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是一種曠達超然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冷靜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好一個寂靜的世界!
  • 蘇軾這首中秋詞狂抄前人詩句,卻抄出千古絕唱,讀懂才知他有多牛
    接下來「桂魄飛來」描寫的是秋夜裡的清冷景象,原本這樣的景象會讓人心生寒意,但蘇軾非但沒有被這寒意所侵染,反而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他想像中的月宮是怎樣的呢?那裡瓊樓玉宇,無數仙人乘鸞來來往往。比起凡塵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那裡當真是個清淨之處,是詞人所嚮往的清涼國。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