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語博大精深,但是千百年的流傳中,也有一些話被人刻意或無知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天下萬千受眾。
況且很多時候,如果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便很容易「望文生義」,出現誤解。
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認為,文化的根在傳統國學文化,學習國學文化就是對於文化的傳承。他對幾個常被誤解古語的真實含義也做出了精彩的論述,字裡行間,充滿哲理,無不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國學文化氣質。
1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孩子」應該讀hāi zi,「hāi zi」是四川話,鞋子讀作「hāi zi」,所以正確的原話是「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到山上打獵,不去付出,不去努力,連自己的鞋子都沒有跑破、跑爛,肯定打不著獵,這是勉勵我們每一位人,要學會吃苦,懂得歷練、磨練自己。
2 無毒不丈夫
大家常說「無毒不丈夫」,其實正確的含義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一個人肚量小了就不是君子,也不是大丈夫,要想成為大丈夫,君子,就要有肚量!宰相肚子裡能撐船,要不計前嫌,只要過去了就過去了,君子坦蕩蕩。老祖宗、聖賢們教我們的是好的思想,好的行為,以此來影響我們做人。
3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應該讀成wéi。真正的含義是一個人如果對社會、家庭不作為,不擔當不負責任,就一定會遭到天誅地滅的,這是一句勉勵自己發憤圖強的話。
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這就要求我們腳踏實地。沒有什麼吃苦不吃苦,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有作為的人。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千萬不要錯誤理解為人不為「wèi」己,發音不一樣,不是為了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作為自己,而是付出,而是自強自立。
作為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自食其力,有作為、有用、敢擔當的人,這才叫「人不為己」。「人不為己」會怎麼樣?就會遭天誅地滅,活的沒價值,沒意義,活著如行屍走肉。
4 人定勝天
如何理解人定勝天?是不是認為人類一定能戰勝天?戰勝自然?人在大自然中是多麼的渺小,只要敢於和大自然較真就一定會得到報應(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馬上會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定」就是《大學》裡講的入定和入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不入定就容易出問題,就會被表面現象所幹擾和困惑;「勝」是掌控把握;「天」是規律。人只有「入定入靜」才能把握好規律,才能與時俱進, 才能做時代的企業。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又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形成了完整而龐大的思想體系。馬韻升認為,在商業領域,不能單純借鑑現代西方管理理念,中國企業應當有自己的管理文化,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一套適應中國民族企業發展的管理文化體系,並希望把中國正統文化和現代企業管理實踐相融合,培育具有東方智慧的管理文化,讓民族企業更具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