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家都誤解了老祖宗的意思

2021-01-08 歷史湮滅的足跡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早來自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裡面有說「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俗語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流傳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現代大多數人將這句話理解為「人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否則就遭到上天的懲罰」。在影視劇或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聽到這句話。一些人在做自私自利的事情時,經常以此作為託詞來掩飾自己的惡行。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古人一直宣揚的是儒家和佛學「行善」的理念,為什麼會留下這樣的言論呢?

其實對於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其實另有深意。在古文中「人不為己」中的「為」不是讀四聲調而是讀二聲調,是「修為」和「改變」的意思。「己」字在佛學中也不代表自己,甚至連妻子、家庭也不是「己」,真正的「己」是淡泊名利,超脫物外,舉止合度。

所以這句話意思應該是:「如果人不修身或改變自己,那麼就會被天地所不容」。在古人看來人是需要進步的,所以需要不斷修行和改變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為才能進步。反之,若不修身只顧放縱自己,自甘墮落就會被天誅地滅。其真正含義正好與我們現代理解的相對立。

在古代古人還有另一種解讀,「己」是一個代詞,代表自己的陰德,也就是說人如果不為自己攢陰德,就會天誅地滅。古人講究「因果」,他們相信作惡多端的人總有一天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上天」是公正和正義的化身,如果連老天爺都鼓勵我們要自私自利實在說不通。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諸子百家中揚子的代表思想,它另有深意,應理解為:「若無個體的有序存在,則天地的大環境就會混亂,乃至滅亡。」針對這句俗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句俗語是金玉良言而非我們現在理解的這樣。

說到這裡,有一個典故跟這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釋迦佛陀出世,向四方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唱詠了一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很多人不理解,認為這是狂妄自大的表現。在一些玄幻類影視劇中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大反派以此作為「口號」,其他他們都理解錯了。

「唯我獨尊」中的「我」並不是代表自己。萬法唯我、我就是萬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都是自己、都是佛。所以這裡的「我」指的是每個人。佛祖是在警示世人只有「真我實相」才是最尊貴無比的,人人有份,人人可以爭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早已理解了其中的真正含義,並以此來教育後人。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綱領,而這三家都是以人文教育為主的。古人講究德行,他們非常看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所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可能是自私自利的意思。

有人認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是糟粕跟不上時代,但其實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至理名言逐漸被後人曲解了。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人們潛意識中都會用一些大部分人都認可的言論來約束自己。即便是自己真的做了惡事想也找個理由推脫。而這句話就是逐漸成為了這些人的擋箭牌。

當人們都用負面的去理解它時,它傳播的就是負能量;如果人們用正面的理解,那麼它傳播的就是正面信息。所以不要以訛傳訛了,多傳播正能量才能讓這個社會多一些正義、多一些和諧。

相關焦點

  • 原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這個意思,很多人誤解了半輩子!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民間俗語流傳甚廣,尤其是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背景之下,事關利益衝突時人們就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自我辯解。用得久了,很多人也就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的話,那麼天地都是不能容忍的,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利己主義的座右銘,藉此來開脫自私自利的行為。但是當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其本意,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用以過去的準則定義現在的用法,這一點不過多贅述,如何理解,全憑個人,君請自便。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誤解多年 正確含義公布
    原標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正確含義公布 網友:誤解多年   漢字博大精深,古漢語更是如此。但是現代人常常望文生義,曲解了老祖宗的意思。揚子晚報官微發的一條微博讓網友大呼「漲姿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
  • 許多人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有史以來,許多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是說人類自私的表現,其實這是把聖賢智慧理解錯誤。且還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這無疑傳承了一種自私自利行為,更是給自私自利的人帶來文化傳承的錯誤理由。本文大茶經就與您一起來共同探討,都說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 馬韻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啥意思?
    況且很多時候,如果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便很容易「望文生義」,出現誤解。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認為,文化的根在傳統國學文化,學習國學文化就是對於文化的傳承。他對幾個常被誤解古語的真實含義也做出了精彩的論述,字裡行間,充滿哲理,無不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國學文化氣質。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有一段時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的讀音受到了很多討論。大眾普遍認為的是讀四聲,意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但媒體糾正應該讀二聲,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其實已經不好找了。一說是出自孟子在《盡心上》中「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不過,「出門千裡不拿針」這句話的「針」,不是專指平常用的針,而是代指一些出門在外所需的日常生活小物件,形容很細小的一些東西。這一點老祖宗看得很通透。其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裡有人外出為生產隊「找副業」(做手藝)時,家裡老一輩的人就會千叮嚀萬囑咐,少不了這句「出門千裡不拿針」。
  •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分析問題,我們常用的步驟是由點及面,即通過一個小的方面來分析,進而覆蓋全面,找出問題所在。而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來識人,只不過是通過人的外貌來識別對方。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提要: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文/二狗農村俗語是古代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話都是世人通過長時間觀察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這些俗語對於古代生活在廣大農村的人,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指導價值。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老祖宗俗語:「一旋人,二旋鬼,三旋兇過鬼」,究竟啥意思?
    在這片無邊無際的海洋中,俗語、民諺作為最接地氣、最為尋常百姓所能接受的存在,延綿至今,且必然歷久彌新。今天講一下老祖宗總結的一個俗語:「「一旋人,二旋鬼,三旋兇過鬼」,究竟是啥意思呢?頭旋也被人們稱之為發旋,每個人的頭上都會有頭旋,大多數人為一個,少數人為兩個甚至三個,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人的頭上會長頭旋呢?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老祖宗的生活總結,句句在理!
    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健康,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主要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與強壯的體魄,就沒有什麼力氣去勞作的,所以農村人是很愛惜自己的身體。農民雖然非常講究養生,但是他們的養生之道,大多來源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例如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這句: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它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在解釋這句俗語的含義之前,首先得先介紹一下古代的計時方法。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睡覺吃飯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也有不少講究,從古時候到現在,我們的先人前輩們用他們的生活經歷為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成為了俗語一代又一代的傳給我們,無論是講做人的道理還是講做事的經驗,我們都從中學到了很多。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意思就是從你出生開始,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或者健康還是生病,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無論你做什麼掙扎都沒有用,其實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就是認為世界上是有神明存在的,神明負責掌管人間秩序。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其實是因為古代宗教的關係。宗教種類有很多,但是中國兩大教派分別就是佛教和宗教,宿命論根深蒂固的種在人們的腦海中。
  •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
    農村俗語:卯時不喝酒,酉時不罵妻,啥意思?老祖宗對男人的告誡民諺、俗語作為廣泛流傳於市井之間的口頭語,很多時候都是父輩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下一代,代代流傳到今天。許多俗語都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遺失了,畢竟不像那些詩詞典籍,儒家學問能夠記錄預測。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