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車水馬龍喧囂聲不斷的城市相比,充滿煙火氣的農村要顯得靜謐許多,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農村逐漸向著城市化的方向發展,生產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但是在機械設備的幫助下,農民不僅省了許多力氣,還多出了許多空暇時間進行娛樂。雖然生活改變了許多,但大多數農民仍然保持著原先的作息習慣。
每當到了傍晚的時候,忙完農活的人們便會回到家中,與家人一起一邊享用晚餐,一邊分享今日的見聞。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洗漱完的人們便會安然入睡,農村很少會出現夜深人靜時還在外面遊蕩這一現象。為什麼農民如此在意作息習慣?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持健康,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主要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與強壯的體魄,就沒有什麼力氣去勞作的,所以農村人是很愛惜自己的身體。
農民雖然非常講究養生,但是他們的養生之道,大多來源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例如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這句: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它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在解釋這句俗語的含義之前,首先得先介紹一下古代的計時方法。
在我國古代,老祖宗採用的計時方法,主要是幹支計時法。所謂「幹支」指的是天幹與地支,地支共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便是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對應現代的兩個小時。而這句俗語中的「戌時」,對應的便是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子時」則是對應深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這個時間段。
接著我們來看看這句「戌時不貪食」,這句俗語的意思為:在晚上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儘量不要再吃飯了。為什麼不能在這個時間段吃東西呢?這主要與人的身體機制有關。在晚上七點之後,人的胃基本上已經不工作了,只有腸道還在正常運作,若是你在這時吃東西,那麼你攝入的食物,只會被腸道吸收卻很難被消化,這不僅會讓你變得肥胖,還會將你的體質變為酸性。
所以大家儘量在五點到七點之間吃完晚飯,不要在七點之後再吃東西了,這只會給你的胃部增加負擔,而且還不利於排毒。接著來看看「子時莫戀色」,夜晚十一點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進入了夢鄉。人體內的許多器官也進入了休眠狀態,人的各個器官的排毒時間各不相同,子時是肝膽的排毒時間,如果人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肝膽內的毒素就很難被排除出去,如是這個時候還在行房事,只會給身體帶來損傷。
當然「子時莫戀色」這句俗語並不單指房事,它是在勸告人們不要熬夜,現代的大多數年輕人,特別喜歡熬夜追劇打遊戲,或者為了多拿一些獎金,加班到深夜。這確實能讓你們獲得一時的快樂或者金錢上的滿足,可是付出的代價是你的健康,要知道身體熬壞了,是很難養好的。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俗語的最後一句「卯時莫喝酒」,「卯時」指的是早晨五點到七點,在這個時間段人們剛剛從睡夢中甦醒,身體也處於剛甦醒的階段。在清晨人們往往會覺得頭腦清醒,這是因為血液流動速度比較快,這時候做個拉伸活動一下四肢,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快速喚醒自己的身體。
然而如果在這個點喝酒的話,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損傷,特別是對胃部的損傷最大。除此之外,還會影響一天的工作狀態。希望大家能夠將這句俗語記住,能夠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仗著年輕就總是熬夜,老祖宗留下的這三句俗語,每一句都是非常在理的,希望大家能夠牢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