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戌
時
黃昏
2020.11.06
夢回大唐 相約西安
時間 11月6日19:00-21:00
地點 大唐不夜城
人物 文旅記者
在西安,有一條不走尋常路的街市。每當華燈初上,這裡的燈火之璀璨,可以比擬千年前火樹銀花合的景象。這裡的仿唐建築群落,更會令每一位來訪的客人產生如夢似幻之感。
您聽,空氣裡正在飄蕩著各色的音符。您看,舞臺上,各種類型的演出會讓空氣裡都瀰漫著,或浪漫或古典的味道。裝扮一新的唐代仕女們時常在此翩翩起舞,風姿綽約。仿佛人間的歌舞樂聲直衝雲霄,一直可以傳到天上。
大唐不夜城永遠是熙熙攘攘的,無論是作為西安人,還是一名記者,我都會經常來到街區裡的音樂廳、美術館、大劇院,因為這裡自帶盛唐氣象與風貌的標識,承載著一座城市的品味與格調。每當走在這裡我會為我是西安人而自豪,為咱們西安這一張文化旅遊金名片而自豪。
|記者職茵(右)在大唐不夜城採訪非遺傳承人 記者 郝鍾毓 攝|
■ 記者 職茵
亥
時
人定
2020.11.06
最美逆行 使命擔當
時間 11月6日21:00-23:00
地點 省人民醫院急診科
人物 醫衛康養記者
急診科是醫院「最危急的地方」,也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11月6日晚上9點,我來到陝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在這裡,目睹了一幕幕白衣戰士「衝鋒戰鬥」,與病魔爭奪病人的場面。
蔣李娜,一位普通的急診科分診臺護士,一位身懷六甲的準媽媽,在忙碌緊張的工作面前,她沒有絲毫退縮,她急促的步伐讓人不敢想她還懷有身孕。作為一線記者,我有幸以旁觀者的身份,見證她的無畏,見證她的使命。醫院的急診科,一個永不熄燈、永不休息的地方,這裡照亮生命再生的道路,這裡將責任二字大寫。
看著一位位「蔣李娜」分診病人、搶救病人、與家屬溝通,他們讓我感受到醫護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讓我堅定信念,要向每一位讀者傳遞更多的細微處溫暖與新時代奮鬥。
|夜晚,記者馬相(右)在陝西省人民醫院急診室採訪。記者 李安定 攝|
■ 記者 馬相
子
時
夜半
2020.11.06-07
新聞守夜 晚報墨香
時間 11月6日23:00-11月7日1:00
地點 晚報編輯部
人物 西安晚報夜班編輯
晚上七八點,對很多人來說,夜生活才開始,而夜班編輯,要穿過城市的燈光和熱鬧,在夜色中從四面八方趕到崗位,安靜下來、冷靜下來、端坐下來,推敲文字、編輯稿件、設計版面、仔細核對,當好報紙把關人、新聞守夜人。他們過著晨昏顛倒的生活,在別人下班的時候開始工作,在家人進入夢鄉後孤單地走在回家路上。這,是夜班編輯的工作常態。
夜班編輯的工作雖然日復一日,卻並非完全單調,創新、突破是我們的調味劑。太陽每天早晨都會從東方升起,和太陽一道來到讀者身邊的,是散發著墨香的報紙。政府的中心工作,生活中的突發事、新鮮事,無一不需要經過夜班編輯的「梳理」,才能走上版面。
頭腦要清醒、編稿要仔細、業務要過硬、精力要集中,是夜班編輯的工作標準;想出好點子、製作好標題、編輯好版面、實現零差錯,是夜班編輯的不懈追求。而在新媒體勢如破竹、自媒體遍地開花的當下,傳統媒體編輯擔負著前所未有的重任與使命。
一間平平常常屋,幾位忙忙碌碌人,一份認認真真報,幾顆實實在在心,無不體現晚報新聞人的初心和堅守。
|夜班編輯正在緊張地工作 樊婷 攝|
■ 記者 藺凜
來源: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原標題:《戌時 亥時 子時》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