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誤解多年 正確含義公布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正確含義公布 網友:誤解多年

  漢字博大精深,古漢語更是如此。但是現代人常常望文生義,曲解了老祖宗的意思。揚子晚報官微發的一條微博讓網友大呼「漲姿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如今很多人卻將其解釋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

  很多粉絲表示,一錯很多年。網友@麥苗兒肥呀:「一直理解錯了!」@等不了_先生:「原來這樣。我讀書少不要再騙我!」@杜大龍lz:「沒文化真可怕!」@雨田木易:「怪不得,我說老祖宗們怎麼會給自私自利的人創造『有據可依』呢!」

  正確理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後,讓網友想起了那些被誤解多年的詞語。有網友表示,還有別的詞語也「會錯意」。@演員高尚:「斷章取義之語又何止僅此一句?無毒不丈夫,『度』與『毒』或許是方言導致誤讀,可始作俑者是否別有用意卻無從得知。」

相關焦點

  • 馬韻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啥意思?
    況且很多時候,如果僅從字面意義去理解,便很容易「望文生義」,出現誤解。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認為,文化的根在傳統國學文化,學習國學文化就是對於文化的傳承。他對幾個常被誤解古語的真實含義也做出了精彩的論述,字裡行間,充滿哲理,無不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國學文化氣質。
  • 許多人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有史以來,許多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是說人類自私的表現,其實這是把聖賢智慧理解錯誤。且還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這無疑傳承了一種自私自利行為,更是給自私自利的人帶來文化傳承的錯誤理由。本文大茶經就與您一起來共同探討,都說誤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意思,那到底什麼意思呢?
  • 原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這個意思,很多人誤解了半輩子!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民間俗語流傳甚廣,尤其是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背景之下,事關利益衝突時人們就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自我辯解。用得久了,很多人也就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的話,那麼天地都是不能容忍的,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利己主義的座右銘,藉此來開脫自私自利的行為。但是當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其本意,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用以過去的準則定義現在的用法,這一點不過多贅述,如何理解,全憑個人,君請自便。
  • 俗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家都誤解了老祖宗的意思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最早來自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裡面有說「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俗語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流傳了,一直延續到現在。在現代大多數人將這句話理解為「人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否則就遭到上天的懲罰」。在影視劇或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聽到這句話。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有一段時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的讀音受到了很多討論。大眾普遍認為的是讀四聲,意為人要為自己而活;但媒體糾正應該讀二聲,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句話最早的出處其實已經不好找了。一說是出自孟子在《盡心上》中「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直被誤解,原意是什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直被誤解,原意是什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老子《道德經》的開頭兩句,這兩句也是至今一直被誤解的。尤其是在各種網絡文學或者地攤文學之中,它往往被看作是上天或者上位者冷酷無情的意思,被理解為是,天地沒有仁義,踐踏萬物,所以人應該自私自利,理所當然地就衍生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這樣理解,也是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理解錯了。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事實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理論基礎就是「為己」,其中蘊含的真理性要遠遠超過「為群」。多年前曾經流行過這麼一段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類從誕生以來(生物亦如此),群從來都是為了生存而存在的。生物在食物鏈越處於高級階段,其群體依賴性越小,社會組織越鬆散。(生物裡面誰的社會組織最嚴密?螞蟻還是蜜蜂?)任何為群的基礎都是為己。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
  • 「求佛不如求己」,拜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有句非常經典的話:迷路的人,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唯有自渡。芸芸眾生,看似活得明白,實在很迷茫、很愚痴,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是沉浸在是非名利之間,無法自拔。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切都是虛妄的假相,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長久,無論是親情還是生命。生命的歸處在哪裡?拜佛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
  • 名稱曾被誤解多年,但價值卻從未減少,人稱「還魂草」,見到珍惜
    摘要:名稱曾被誤解多年,但價值卻從未減少,人稱「還魂草」,見到珍惜。 記得小的時候,經常喜歡看一些電視劇,而且尤其是一些古裝的電視劇,頗受農村娃的青睞。那個時候只要一有時間,便會跑去村裡有電視的地方看觀看。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你不去蹦躂一下,永遠也成不了氣候
    學生們都愉快而大聲地回復道:把「不」字擦掉,我們能!全場頓悟,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失敗,其原因都是不能夠戰勝自己,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能力的人,而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 經常被人們誤解、錯用的俗語、名言:真正的含義
    下面這些句子,也是經常被人們誤解、錯用的俗語、名言:1、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原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2、父母在,不遠遊。原文: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當父母在的時候,子女儘量不要長期生活在外地。
  • 因為誤解「耐心」的含義
    然而我卻在斥責中失去了耐心,進而升級為語言暴力,然後就引發了怨懟與憤怒,甚至是咆哮以及衝突,而這些算來算去只不過是沒有耐心表現出來的低情商行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即便我們發火,即便我們耐心被消磨殆盡,也不改變任何的事實,充其量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而不會變得更好。
  • 歸因的錯誤是很多人誤解的源頭
    很多人對事物歸因存在著錯誤,以至於產生很大的誤解。那麼,歸因錯誤是不是很多人誤解的源頭?當然可以這麼說。人們似乎都想為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尋找原因,為自己的問題尋找原因,為別人的言行尋找原因。找不到的也就找不到了,屬於未知的問題。
  •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
    但是經過千百年的時代變遷,一些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含義發生了改變,甚至跟之前完全相反。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這兩句詩膾炙人口,特別是前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用來諷刺那些豪門權貴,小時候的我們 是這樣理解的:紅門大戶人家的酒肉多得喝不完,吃不了,都放發臭( chou)了,大路上卻常見有凍餓而死的人的骨頭。
  • 夢境裡夢到的東西,我們可能誤解了,背後有另一層含義!
    夢境裡夢到的東西,我們可能誤解了,背後有另一層含義!夢境是最神奇的東西了,人人都會做夢,夢中產生的畫面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不以為然,也有人想對夢境一探究竟,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生活中有很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就拿託夢來說,託夢是指已經逝去的人通過夢境向活著的人傳輸自己未完成的夙願,很多人感到捉摸不透,這些死去的人為什麼對現實世界還有了解呢?莫非他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死去,意識還留在世界上?再次給夢境冠上神秘的面紗。夢境裡夢到的東西,我們可能誤解了,背後有另一層含義!
  •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公務員考試行測:正確理解成語含義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招聘考試,公務員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主義」的濫用和「學說」的誤解,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例
    相應地,-ist在中文裡被翻譯成「主義者」,指的是主張某類意識形態或價值信念的人。但是,-ism除了可以表示價值信念外,還有「學說」或「理論」的含義,例如認知哲學裡的empricism,指的是一種關於知識形成的學說,即「知識的形成主要來源於感覺經驗」這樣一種觀點。在這裡,-ism、-ist和empricism被翻譯成「論」、「論者」和「經驗論者」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