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中發現《道德經》真跡,我們看到的都是被篡改後的版本!

2020-11-29 大咖說史

古代雖是封建社會,各種壓迫專制思想都腐朽落後,不適應現代社會。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後人學習的思想文化,如儒家之仁等。這些優秀的思想文化被編寫進書中,如《孟子》、《中庸》、《道德經》等。

然而,有一件事卻令人深感意外,流傳了千百年的《道德經》竟然是被篡改過的。也就是說,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道德經》都是篡改後的版本,並不是最初的原始之作。那麼當初的《道德經》為什麼會被篡改呢?

圖片:《道德經》

後人都以為流傳下來的《道德經》就是原始版本,未經篡改。直到考古專家們在馬王堆發現了《道德經》的蹤跡,經過研究比對,與現存的版本有許多不同之處。

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專家們發現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才是最初的版本,這才是原作的真正想表達的思想。而原版《道德經》究竟出現了怎樣的問題,才會遭到篡改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專家在馬王堆考古

其實,在原版《道德經》流出時,對社會的影響很大。漢朝建國初期,奉行的正是道家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生」,這樣的發展方針實行了幾十年,國家得到了恢復,各方面都得到蓬勃發展。

但是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卻聽信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君權神授,天人合一」。這時,儒家思想經過包容各家思想,匯集成了一種新儒家思想,能夠更好的維護君王的統治。

所以說,從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便成為了正統思想,並一直延續了千年之久。

圖片來源於網絡:董仲舒的儒家思想

在漢武帝之前,道家思想受到重用,而道家的經典代表作《道德經》自然也被推到崇高的地位。但是自漢武帝之後,處於神壇地位的《道德經》便被拉了下來,逐漸沒落了。

這一時期,儒家經典大行其道,對於道家的《道德經》自然是以敵視的態度對待,排擠打壓。要知道,《道德經》裡面的許多思想都是與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兩者只能存其一。

而做出選擇者則是一國之君,漢武帝作出選擇之後,儒家學者便對《道德經》動了手,有意的篡改了道德經裡面的諸多內容,只為了更好的迎合儒家思想。

所以說,《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曾遭到了儒家學派的篡改,但道家代表人物在這一時期是不受重用的,儘管極力反抗,卻收效甚微。

圖片:漢武帝漫畫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道德經》裡面的東西類似於哲學方面的思想,太過晦澀,一般很難被人理解。而且此書作者老子在寫書時,也是加入了許多自己的親身經歷,書中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

但是《道德經》從春秋時期傳入後世,時代變了,人們的許多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所以此書固然精彩,但是卻不能被大多數人理解。既然大多數人都無法透徹理解,那麼繼續流傳下去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有些晦澀難懂的內容也被改得簡單化了,以便後人一讀便能理解。

圖片:《道德經》被修改劇照

另外,在篡改之前,《道德經》裡有些內容是比較激進的,不能為統治者創造利益。這樣的書籍傳於世間,必會影響到統治者當前的政權。如果下令禁書,這部《道德經》又是經典之作,是萬萬不能的。

如果稍加改動,將那些激進的言論給剔除掉,這對於統治者而言不就完美了?

篡改之後,《道德經》中多數內容都是維護統治者鞏固國家的,而萬民也容易理解此書內容,這樣一來對誰有好處呢?自然就是統治者了,不僅能用儒家經典來駕馭萬民,也能通過道家經典鞏固統治。

圖片:皇帝鞏固統治劇照

雖然《道德經》被篡改是一種遺憾,但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被篡改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篡改的話,《道德經》未必能流傳到現代。

要知道,一本書籍即使再經典,如果不符合潮流,不為統治者的利益著想,最終是無法長遠立足的,勢必會遭到統治者封禁。即使將《道德經》列入禁書會引起一定的騷動,只要平定過後也就沒有亂言了。

所以道家的一些學者也思慮過此事,《道德經》要想流傳後世,既不能與儒家經典學說相對抗,也不能侵犯統治者的利益,所以只得修改一部分。

這樣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傳世,不至於經典被毀。現在大家該知道道德經為什麼會被篡改了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道德經》

現在被篡改過的版本相信大家都看過,其中的思想理論與現代社會也未曾背離,值得我們學習。

而最原始版本的《道德經》也浮於世間了,相信專家學者們也會盡心研究,那些對原始版本感興趣或者是想深入研究《道德經》的朋友,也可以通過一些渠道去了解。這樣各取所需,也算是圓滿結局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
    1973年,原版《道德經》出土,與現在的相比,這幾處被篡改了《道德經》是一本神奇的書,無論是什麼行當,都能從中找到一些啟迪。算命的把《道德經》當作啟蒙書籍,軍事家更是當兵書來看,反正這是一本千古神書。雖說沒有篡改,可《論語》本義早已被曲解得面目全非。《道德經》的境地與《論語》相比,也好不到哪兒去。現行《道德經》版本,就是小孩子也能背上一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道德經》的開篇語。然而,根據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原版《道德經》,與現在相比有所不同。
  • 解密《道德經》:哪個版本才是原著?主流版本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一、哪個版本才是原著?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短短五千言,《道德經》無所不含,如此名著,我們怎能錯過。然而流傳2000多年,如今版本眾多,有些一字之誤,意思竟然完全相反,這讓我們在追溯老子思想真諦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迷惑。好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的出土,給我們撥開了一些迷霧。本文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20年來研讀各版本《道德經》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經》出土,雖只改了寥寥數字,意境卻完全不同
    1973年,中國考古界出了一件大事——被篡改前的《道德經》出土了。當年,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挖出了三座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其中有幾篇薄薄的帛書,就是我們盛行四海的經典國學《道德經》2000多年前的版本,一時震驚世界!然而經過學者們的對比研究發現,帛書中的很多內容,與流傳至今的版本頗有差異。
  • 被故意篡改的道德經與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對比
    現在通行本的老子《道德經》是假的!1973年的馬王堆漢墓考古震驚世界,原本《老子》重現人間,證明兩千年來道教核心經典《道德經》是假經!包括《道德經》《莊子》《列子》……在內的幾乎所有道教經典已經被完全篡改了!跟原來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 通行版《道德經》與帛書老子及竹簡老子哪個更貼近與原著?
    縱觀人類歷史,2500年前從老子著道德經,印度小乘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出世,西方三聖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明教即拜火教襖教在中東伊朗也出世。這在世界歷史中成為「軸心時代」,東西方聖人幾乎同時出現,這是人類學之謎。是什麼造就了這些聖人同時出現的呢?這就是天地造化,聖人出世教化人間道德。
  • 專家釋讀馬王堆帛書:「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它們中的大部分書早已失傳,有些書,如 《周易》、《老子》,雖然有今本傳世,但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內容與人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異。  復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說,馬王堆帛書出土時,都是泡在水裡的,很多地方出現破損,有許多殘片,不少字已無法辨識。出土後,專家組對這些書進行了整理、釋讀,取得了很多成果。上世紀80年代,出版了《馬王堆漢墓帛書》。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道德經》傳世本與帛書本
    《道德經》又稱為《老子五千言》或者《老子》、《五千言》等,有傳世本和帛書本、楚簡本、漢簡本等諸多版本。我們大部分讀者看到的都是傳世本《道德經》,說到傳世本我們就不能不說兩個人。一個是西漢初年的河上公,這是個得道的世外高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可以說寥寥無幾。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筆者結合馬王堆漢墓、郭店楚墓的考古成果以及歷史中的記載,對《道德經》的來龍去脈做個簡單梳理。一、戰國時期的傳承按照先秦命名的習慣,老子所著之書,應該叫做《老子》,如同《關尹子》、《莊子》一般,以作者之尊稱為書名。但事實上根據《戰國策》、《莊子》、《韓非子》等著作對《老子》的引用都是直呼其名的。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言》,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不分章,後改為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從第三十八章開始為《德經》,總共81章。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不下千種,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因而可以總結為老子,又作老萊子,姓李氏,名耳,做過「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傳說活了200歲並被尊稱為「太上老君」,後因其看到周氏王朝衰微《老子》又被稱作《道德經》《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老子》全篇通透貫穿,大道無處不在,微言大義光照千秋,短短五千字窮盡天理變化。現在流行於世的《道德經》通行本,是王弼對《老子》的注釋本,字數為5162字。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衛禮賢的譯本也成為眾多後繼譯者的重要參考版本,並對《道德經》的讀者影響深遠。接觸到《道德經》的青年學者們極力推崇老子的「自然」和「無為」思想,詩人克拉彭德於1921年出版的《人,將變得本質!老子》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 一位德國哲學家眼中的老子:《道德經》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解讀
    中國讀者對《道德經》中的話語如數家珍,「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善若水」等無不融入了我們的彝倫日用。義大利語版《道德經》21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於東方,這部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哲學經典,在世界的另一端也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和追捧。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對道德經裡嚇人的解釋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上善似水,靜而得道
    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採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曆代名家注釋,得出一個結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本,是至今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後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王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
  • 霍金看了《道德經》才寫的《時間簡史》
    慶幸的是隨著考古學和天文學的發展,這些古老文獻的真實性和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接受,國內國外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易經》《黃帝內經》和《道德經》,其中作為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道德經》成了國外學者最感興趣的文獻。截止目前為止,能查到的各種外文版本的道德經,已經超過了1000種譯本。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除了《聖經》,就是《道德經》。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道德經》上善若水也被篡改,帛書本出世才真相大白!
    《道德經》通行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帛書本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前夕,城內一瘋子夜觀天象,早有預言
    其中有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屍,在出土的那一瞬間,栩栩如生,面有血色,就像是活人睡覺一樣,而現在我們在網上以及博物館看到的樣子,其實是出土之後氧化的樣子;還有一碗在漆盒之中裝了2000多年的藕湯,打開的時候,居然還能看見藕片在湯中晃動,但僅僅是一瞬間的功夫,藕片湯就化作了泥水;還有埋了2000多年的漆器,直到今天都嶄新如初;還有大家所熟知的素紗襌衣,共有兩件,摺疊起來甚至能裝進一個火柴盒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