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道德經》與帛書老子及竹簡老子哪個更貼近與原著?

2020-11-29 小馬談今古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根底,全在道家。誠然也!外族異教亡我華夏之心不死,不可不防也!

縱觀人類歷史,2500年前從老子著道德經,印度小乘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出世,西方三聖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明教即拜火教襖教在中東伊朗也出世。這在世界歷史中成為「軸心時代」,東西方聖人幾乎同時出現,這是人類學之謎。是什麼造就了這些聖人同時出現的呢?這就是天地造化,聖人出世教化人間道德。

《道德經》現通用版本是河上公王弼版本,然而馬王堆帛書老子有重大不同,主要表現在情和靜。

王弼版本說 「守靜」,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無欲」, 「惟恍惟惚」。 牝常以靜勝牡」。 我無欲,而民自樸」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五色令人目盲」。

而馬王堆帛書則是: 「守情」 「歸根曰情」 「情是謂復命」 「欲不欲」 「唯望唯忽」 「牝恆以靚勝牡」 「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 「夫唯不靜,故無尤。 五色使人目明」

無為而為,致虛極守靜篤,是道家法門,靜是道教傳承,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這是不會錯的!

然而帛書所言情,而且比王弼版本還早百年,經馬王堆出世,混淆視聽,荼毒心靈。這他媽是誰?篡改老子,將靜改為情,意義顛倒,真可以說是別有用心。

果然帛書出土後網上有不懂之人跳出來說,情才是正統,王弼版本是篡改。

但稍有修行之人,都能分辨靜與情,孰是孰非。 縱覽《道德經》全文,都是貫穿無為、靜、節慾、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後世代代相傳的道教等權威書籍經典都印證了這一點,而帛書中的不同的幾句,與《道德經》全文其他部分的意思格格不入,這就是證實帛書不實的最好佐證。

現在突然來了個帛書,就有人捕風捉影,這是居心叵測。

但問題是,究竟是誰在2200年前篡改了道德經原文,將靜換為情,顛倒本意,荼毒心靈? 我認為是大乘佛教的本原,即印度婆羅門,婆羅門本源是白種人雅利安創立的吠陀教。

菩薩=菩提薩埵,菩提=覺醒,薩埵=有情。

這裡就提出了情,而且貫穿大成佛教的始終。而帛書可能只是當時有心之人想控制人心,滲透道教而故意蠱惑人心之作。

再說通行版《道德經》經過了幾千年的洗禮,《莊子》等的驗證,更具有說服力,更能提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靜=道教

情還是靜? 心的兩面性(靜-情),意識三分法( 顯意識,潛意識和元意識 )

為何篡改?大家可以自己去悟。

相關焦點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原汁原味的老子《道德經》原著,和通行本有什麼不同,一目了然
    老子的《道德經》我就不介紹了,很多人在接觸道德經的時候,難免心生困惑,到底哪個版本好呢?我的建議是,初學者還是以通行本為主,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把通行本領悟透徹,對你的人生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如果對道德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有了一些根基的,可以適當參考一下帛書版,其實帛書版也不是老子原著,如果你糾結於改動,非要看看老子原著,我給大家推薦郭店楚簡本,這才是老子原著,原汁原味。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老子>新說——馬王堆帛書老子賞讀》
    得知是老子將要歸隱西去之後,便說: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尹喜好說歹說之後,老子留下五千字便揚長而去。 至此,其同名長篇著作《老子》,就在此時此地問世了。《老子》又被稱作《道德經》《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來源:文匯報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
  • 解密《道德經》:哪個版本才是原著?主流版本之間到底有何差異?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一、哪個版本才是原著?
  • 帛書《老子》被破譯:還原一個科學有為的老子
    《帛書<老子>破譯報告·上部·道論》首講嘉賓、《帛書<老子>破譯報告·上部·道論》一書作者肖鋼做出上述表示。  《道德經》對《老子》更改了幾百處  肖鋼介紹說,1973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了50多部失傳了兩千多年的帛書,其中在兩張不同形制、不同年代的帛上,用不同的字體抄有《道》和《德》這兩篇文章,學者們根據這兩部帛書成書的先後,將它們分別稱為帛書《老子》甲本和帛書《老子》乙本,統稱為帛書《老子》。
  • 《道德經》問答15章-古人為什麼一直在錯解《老子》
    以魏晉王弼本《道德經》為代表的通行本,在近兩千年的時間基本被作為標準範本,原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但公元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西漢初年的帛書甲、乙兩部《老子》抄本,打破了這一定論,因為其中《道經》和《德經》的排列順序不同,很多文字也不同。1993年郭店楚墓又出土了部分竹簡《老子》,其中大量的文字與漢帛本又有所不同,更異於通行本。
  • 一位德國哲學家眼中的老子:《道德經》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解讀
    中國讀者對《道德經》中的話語如數家珍,「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善若水」等無不融入了我們的彝倫日用。義大利語版《道德經》21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於東方,這部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哲學經典,在世界的另一端也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和追捧。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老子不玩「捉迷藏」
    在中國春秋時期,有一位真正的智者,認為我們及周邊的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哪個未知,就算是有神明,那個神明也來自那個未知。那個未知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但卻包含著所有的物質、全部的能量和一切信息。那個未知生成了這個世界,制定了宇宙的規則,並維持著它的運轉。這位智者就是老子,老子說:我不知這個未知叫什麼,只能主觀的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道」,勉強的描述一下,就是「大」。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這一時期流傳的有《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該目錄為《漢書·藝文志》所記載,原著失傳。《藝文志通釋》說:「乃講說道家義蘊之文,固非注術之體。」我們大體可知這三部著作是以闡釋道理為主。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據考考證,一、二號墓主人為漢侯利蒼和他的髮妻,三號墓主是利蒼之子。
  • 《道德經》問答第9章-揭示老子文章的出處
    我在之前依據王弼本發表過本章解讀,但細讀戰國簡本,發現與王本差別很大,即按竹簡本重新注釋。由於秦朝同一文字,又由於秦漢之間的文化斷代,《老子》原本沒有人能真正看懂,假經便堂而皇之的成為正宗學問。過去我只是從寫作體系上否定王弼的「老子」學說,細讀郭店楚墓竹簡後,又從文字上進一步證實了王弼本乃至漢墓帛書本的錯誤。
  • 帛書老子《德道經》論德(38)
    帛書老子《德道經》 熊春錦校注① 德:《說文》:「德,升也」。品格與能量升華。通行本作「薄」。後句同。首:通行本作「始」。首,既含「始」義,同時在性命之學中,心為神臟,腦為神腑。首含腦義,司「意識」,用腦不用心則愚。心主「禮德」火明為「內聖」,腦為「外王」主持「身國」,「禮德」失則陰意擅主腦中意識。故用「首」不用「始」較妥。⑤愚:《說文》:「從心從禺。 禺,猴屬,獸之愚者。」愚與智相反義。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短短五千言,《道德經》無所不含,如此名著,我們怎能錯過。然而流傳2000多年,如今版本眾多,有些一字之誤,意思竟然完全相反,這讓我們在追溯老子思想真諦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迷惑。好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的出土,給我們撥開了一些迷霧。本文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20年來研讀各版本《道德經》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帛書《老子》'道可道,非恆道'中的恆與《易經》恆卦
    帛書《老子》『道可道,非恆道'與通行本略有不同,一個為'恆',一個為'常','常'一般解釋為永恆不變,就不夠準確。老子的道是變動不居的,說永恆準確,不能說不變。所以程頤說:恆非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恆。'恆'既有永恆之義,又有變化之義,萬變不離其中。
  • 被故意篡改的道德經與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對比
    現在通行本的老子《道德經》是假的!1973年的馬王堆漢墓考古震驚世界,原本《老子》重現人間,證明兩千年來道教核心經典《道德經》是假經!包括《道德經》《莊子》《列子》……在內的幾乎所有道教經典已經被完全篡改了!跟原來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