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2020-12-05 生活有痕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

太清宮內, 松柏掩映,黃旗飄揚,紅燈高掛,迎接天下求道之人。

望月井。每逢甲子年農曆八月十五風高月圓之時,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所謂「天上月是水中月」的意境。

太極殿。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

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

三清殿。三清大殿裡的三尊塑像玉清原始大尊、上清雲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們分別代表了老子在天地形成不同的時期的三個化身。告誡人們「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聖母殿。公元666年,李淵認老子之母為祖宗;公元684年,武則天尊李母為先天太后。遊人焚香膜拜,以表孝道。

宋真宗為聖母碑,御書篆額「先天太后之贊」。因歷朝歷代都有保護,至今猶存。碑高8米,寬二米,二龍幡伏碑首,神龜支撐。

聖母墓。傳聖母月下吞李子,懷胎81載,生下老子,所以老子出生時已81歲,為感謝母親九九八十一難的孕育之恩,老子寫《道德經》時就寫了八十一章,以示紀念。

老子故居。老子出生並經常居住的地方。

望月樓。老子經常登高望月,心念與天合一。

老子舊居。老子修學居住的地方。土木構造,飛簷畫梁,有展飛之像。

摘抄幾句老子《道德經》語錄,與大家共勉。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八十一章)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四十一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1920年左右,老子在德國年輕詩人和學者中的接受度達到了最高潮,德語世界對《道德經》的翻譯和研究也引起了歐洲漢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這一局面隨著希特勒上臺而逐漸被阻斷,「1927年後幾乎沒有《道德經》譯本出版」。許多譯者迫於政治壓力,或用私人出版社的方式少量發行,或選擇將譯本在國外出版。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執大象,天下往老子的「大象」是怎樣的存在?王弼注釋:「大象,天象之母也。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大家對老子一書的文本的理解也是歧見分成,那麼老子思想的主旨究竟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經和德經。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下面將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評價展現出來,這只是部分,更多世界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的評價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會看到。美國政壇給予老子的評價為「總統之師!」
  • 老子天道觀念的哲學意義與《道德經》一書的宗旨
    老子以前的天道觀念,都把天看作一個有意志、能喜怒、能賞善罰惡的主宰。而老子則反對有人格的上帝,主張按照自然界本來的面目去認識它,說明它。老子以道,而不是上帝或神明來作為最高的哲學概念,衝破了宗教神秘主義的牢籠,使人們的思考從宗教迷信中逐漸解脫出來。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道德經》作者老子遺留的四大謎團:竟困惑後人千百年
    我們不想探討那些炮彈啞火原因,來宣揚老子種種莫須有的神奇,那樣神化老子沒什麼意義。我們只從當年侵華日軍又是叩頭又是立碑這樣敬畏老子的態度,總可以知道老子在世界的影響力,他們不懂老子但他們害怕老子的道與德。而事實上寫《道德經》的老子留下了幾大謎團,至今讓人困惑。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一、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在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但是從歷史的書籍上你會找尋到,這句話是在老子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意思上加以延伸出來的。老子《道德經》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裡講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所以範仲淹的經典佳句,實際是來受到《老子.道德經》啟發,是一個延伸,也是一種解釋或者說變得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讓人們更加容易熟記和理解。不管「是一大抄還是一大偷」,確實抄的好,偷得妙。讓後人思想受到教育和啟發。
  • 讓《道德經》不再「高冷」範兒《齊善鴻講道德經》新書上市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說起老子和《道德經》,世界上無數人心懷敬仰和嚮往,它們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然而,《道德經》的難度也和它的盛譽一樣知名,經常勸退普通讀者。如何輕鬆學到《道德經》的精髓?
  • 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代表作,被很多人稱作「萬經之王」。本來是一部表達道家宇宙觀和處世觀的哲學著作,但是卻被很多人看作是講述政治和權謀的厚黑學經典。《道德經》01《老子》是本講政治的書?也就是說,老子出身史官,做的就是記錄興亡禍福的工作,從中就能夠知道作為君王應該抓住重點、寡慾淡泊、謙卑自重,這些就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權術法則啊。不僅如此,連後來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也十分重視對《道德經》的學習,他專門寫過《解老》和《喻老》來記錄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他在《韓非子》中提到的眾多君王的權謀都與《道德經》中的說法十分相近,甚至有人認為,《韓非子》就是《道德經》的實踐操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