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作者老子遺留的四大謎團:竟困惑後人千百年

2020-11-25 坐照入神

時間跳躍到1938年夏天,有一隊全副武裝的侵華日軍急行軍來到一個縣城前。在距離城牆1500米處他們停下來架起了大炮,他們發現縣城有兩座高大的建築疑似抗日防禦工事。為防止遇襲,日軍主動開炮。一發炮彈擊中了左面的一個塔樓,一聲巨響後塔樓消失只有煙霧飛射向各處。隨後,日軍炮兵梅川太郎掉轉大炮對準右面建築又是一炮轟出,沒有期待中的爆炸轟鳴,難道是啞彈?第二發炮彈打出,撞到建築上,又沒動靜。連著十二發炮彈打過後,全都沒有爆炸……

當時日軍指揮官就急了,把梅川太郎扒拉到一邊,他親自操炮,結果打出的炮彈依然靜悄悄。十三發炮彈居然都啞火了!在場日軍感到不可思議。在慌亂中,日軍小心翼翼進入城內,眼前的一幕嚇得他們魂飛魄散,全部跪下來叩頭不止。

被十三發炮彈擊中的目標是一個有三十三層臺階的大殿,臺頂上坐著太上老君像,淡定地望著下方。  這裡就是老子出生地鹿邑縣,為紀念老子後人修造了明道宮老君臺。炮彈擊中老君臺東牆、西牆上面大梁和院內的柏樹,有一發還擊中老君臺前神龕。任何一發炮彈爆炸都會摧毀周圍建築。更可怕的是當時後院煉丹房還存了一屋子炸藥,如果爆炸將是一連串毀滅,恐怕鹿邑縣就……

許多年過去了,當地找到了最後一發炮彈並將外表鏽蝕的炮彈引爆,結果爆炸威力驚人。當年十三發炮彈全部啞火一幕實在是讓人稱奇……  1997年9月,梅川太郎重返老君臺,他每次想到自己用大炮攻擊老君臺就坐立不安,更讓他慌恐的是當年的炮彈沒有一個爆炸而成了日軍侵華的見證。他為了表示對當年錯誤懺悔立了一個白色石柱,上面雕刻中文、英文、日文為同一句話: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

我們不想探討那些炮彈啞火原因,來宣揚老子種種莫須有的神奇,那樣神化老子沒什麼意義。我們只從當年侵華日軍又是叩頭又是立碑這樣敬畏老子的態度,總可以知道老子在世界的影響力,他們不懂老子但他們害怕老子的道與德。而事實上寫《道德經》的老子留下了幾大謎團,至今讓人困惑。也讓我們想了解老子的好奇心點燃,如熊熊烈火不能阻擋。  一、老子出生之謎  按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姓李名耳,字聃。而在其他民間各種版本當中,李耳出生時比較奇異,據說李耳母親是懷孕八十一年才生下李耳,結果李耳一出生就鬚髮斑白。這讓人產生一個疑問,有正常史料記載的人出生從來沒有這樣的。孕育八十一年,那李耳母親臨產時至少也得一百歲左右,這是往特異功能和外星人上貼啊。拋開這些,還有一種可能,老子極可能是外鄉人,來到苦縣厲鄉曲仁裡,為了快速融入當地生活,認了一個乾媽漂白身份。後來傳來傳去,成了當地某某女人懷孕八十一年生子……

二、做為周朝國家圖書館長,老子管理的那些上古書為什麼失蹤  也是《史記》的記載,老子是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這個官可不得了,接觸的書很多都是記載上古中華文明的孤本,夏朝、商朝的書最後也都歸於周朝圖書館,比如《山海經》《連山易》,還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古書集成。要了解上古文明,全指這些書解密了,比如夏朝之前的奧秘,黃帝和女媧的記載等等,管理這些古代秘籍責任重大不容有失。這些古籍就是古文明的大海,一個見過大海的人,一般不會被一條小河迷惑,春秋亂世不會永遠。在管理閱讀中老子一定受這些古籍啟發,《道德經》思想表述一定是繼承這些古籍智慧的結果。老子思想高度成為春秋戰國的頂峰,看看《史記》中記載孔子拜見老子後回家靜坐反思得出的結論:魚和鳥不過是能遊能飛,而龍騰雲駕霧我卻沒有辦法了解,我今天看到了龍,那就是老子……

孔子已經夠博學,站在老子跟前依然謙卑感到自己弱小,反差讓人觸目驚心。那麼智慧源頭何在,老子管理的那些書哪去了?  丟了!  當年周景王離世,他的兒子王子丐成了周敬王,而另外一個兒子王子朝搶回王位。後來王子丐在晉國人幫助下打跑了王子朝。而在王子朝逃亡到楚國前,他把周朝圖書和最珍貴的青銅器打包然後帶走。在流亡楚國時,王子朝並沒有放棄這些來之不易的國寶,後來他被人刺殺身亡,而所有古籍寶物線索就此中斷。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有這段記載:「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那麼王子朝已死,難道他將古籍埋藏在了某處?還是已經散失到民間?按後來楚國文明興盛程度,以及孔子晚年學了《周易》秘籍的事來看,肯定有部分古籍散失到了民間。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屈原都讀過《山海經》,而他所寫的《天問》很多都是《山海經》的疑問,讓人深思……  老子因為周朝變亂,也因為他管理的古籍失蹤,一定擔了不少責任,所以避禍他鄉……

三、老子歸隱地點之謎

按《史記》記載來看,老子離開周朝都城後就慢慢來到函谷關,在大多數有關老子傳說記載中老子是騎著青牛行路的,雖然不是很快,但遊山玩水足夠了,看來並沒有因為丟失古籍失責被追殺,不然當年他很可能選匹馬快馬加鞭跑路了。到了函谷關沒有通行證是過不了關的,看來中國歷來邊關治理就有一套辦法,沒護照是不讓出國的。關令尹喜來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老子就留下了千古名作《道德經》。書寫得真是太棒了,有傳說關令尹喜看完就不想當官了想跟老子走遍天涯海角。後來看《道德經》的人鬧的動靜更大,形成道家派別,老子以祖師身份出現,完全是仙俠修行範兒。《道德經》通篇沒講什麼離群修真這類事,只講天地法則人生智慧,是被後人強拉進仙籍的。正如印度的釋伽摩尼同樣講的是人生宇宙智慧,而與後世人扭曲的佛法是不一樣的。

有人甘脆講了「老子化胡」,說老子出了函谷關就往印度、西域那邊去了,把胡人教導成有文化的文明人,甚至說老子到達了歐洲。你強行讓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騎著牛跋山涉水穿越沙漠給全世界布道,總有點玄幻小說感。不過話又說回來,佛教可以衝進中原,《道德經》為什麼不能傳遍世界?其實大家多慮了,現在《道德經》成了世界最暢銷的書,比《聖經》印量還大得多……  司馬遷還是忍不住給老子安排了一個美好結局,他猜測周太史儋就是老子。這位周太史儋指導秦獻公說:秦國和周朝合了五百年又分了七十年,一定會有霸王出現統一世界。  這樣說來,豈不是老子也有可能歸隱到了秦國?看來秦國統一天下早有定數。

四、老子講的「道」解讀之謎  因為篇幅所限,說多了招人煩。我們就取《道德經》中一句「無為而治」來說吧。在很多人解讀下,「無」就是沒有,高手也把「無」理解成先天的「道」。「無為而治」就是不亂幹預、靠萬民自治、不違反天地法則等等,有點什麼也不用做等著往好的方向變化的意思。一個國家經濟就是命脈,比如對待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哪個更好的解讀上就認證了「無為而治」。市場經濟重要法則就是不幹預,而事實上,現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發展衰退日漸嚴重,大有江河日下之感。看來完全玩不幹預的市場經濟要玩砸玩出局了,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國模式市場經濟,現在很多國家居然不認可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具體中國怎樣運作經濟,中國人大約都有點體驗吧,絕對不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幹預那麼簡單。  這樣看來,「無為而治」絕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在預判未來變化,追本溯源,早早做出各種應變準備,這個「無」豈不是包融了應對各種「有」法則。如果世事如棋,「無」豈不是高明的棋手面對棋局每一次出手前應有的深思過程,而不是盲目的隨手亂點。那麼勝利和成功豈不是在沒動手布子之前的運籌應對中產生,而不是什麼都不想就落子。

我們再從小學一個班級來看,如果班主任老師什麼都不幹預,幾十個孩子真的能自動完成學業成為人才嗎?當我們面對未知未來,有人喊著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不預判河水深淺和河道流速真的沒滅頂危險嗎?  無為而治,有無相生,理解了「無」就能對未來從容應變。無為的「無」是各種隨機應變的統籌,有為之前已包容應對變化準則。  關於「道」的解讀,貫穿於《道德經》全書,任何一個章句都有類似「無為而治」這樣的內涵。認真推敲才能接近謎底。  回顧老子人生,解讀《道德經》,總讓人浮想萬千,大道無邊無際……

相關焦點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一位德國哲學家眼中的老子:《道德經》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解讀
    兩千多年來,《道德經》(或稱《老子》),對於古今中外的讀者而言是一部既迷人又令人困惑的書,它的「玄」,吸引和啟發了許多的人,並為無數的哲學家、流派提供了豐富的哲學靈感。中國讀者對《道德經》中的話語如數家珍,「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善若水」等無不融入了我們的彝倫日用。義大利語版《道德經》21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於東方,這部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哲學經典,在世界的另一端也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和追捧。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原汁原味的老子《道德經》原著,和通行本有什麼不同,一目了然
    老子的《道德經》我就不介紹了,很多人在接觸道德經的時候,難免心生困惑,到底哪個版本好呢?我的建議是,初學者還是以通行本為主,你如果能靜下心來,把通行本領悟透徹,對你的人生而言,意義是非凡的如果對道德經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有了一些根基的,可以適當參考一下帛書版,其實帛書版也不是老子原著,如果你糾結於改動,非要看看老子原著,我給大家推薦郭店楚簡本,這才是老子原著,原汁原味。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縱觀德語世界對《道德經》的譯介史,整體而言可分為德譯肇始(1870年-1933年)、初步發展(1933年-1945年)、逐漸多元(1945年-1990年)和全面發展(1900年至今)四個階段。德譯肇始:第一次「道」的熱潮1870年至1933年是《道德經》德譯的肇始階段。期間,德語世界出現了第一次傳播和研究《道德經》的熱潮。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執大象,天下往老子的「大象」是怎樣的存在?王弼注釋:「大象,天象之母也。
  • 道德經也卡巴拉?
    從妥拉角度考察,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卡巴拉。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用老子的《道德經》是否可以破譯生命的起源?
    第三種就是外星系的生命體,帶到地球上的生命種子,這個我感覺可能性很大,宇宙這麼大,不可能就地球有生命,外星更早的生命體,也許像我們現在探測月球探測火星一樣,被外星的飛行器帶到地球的,還有就是行星擦過某些有生命的星球,繼續飛行後撞到地球後遺留下來的。別說概率很小,不計其數的星球,多少億年的宇宙?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但是,外星人呢?最早的外星人怎麼來的?
  • 《道德經》中隱藏的千年密碼!專家:誤解兩千年,終於真相大白
    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經》和一個騎著青牛飄然而去的老者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的謎團,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思想境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連孔子對老子都欽佩至極,老子年輕時曾經西周王朝擔任圖書館管理員,也正是因為這個機遇,老子接觸了大量的古代典籍,為日後道家思想的開創打下了基礎,老子所創的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對道德經裡嚇人的解釋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為不可說,不可描述,無法形容——這就難壞了布道者老子。他想告訴世人,但是深知只要是能說出來的就不對;而不說呢,世人就更沒有機會知道了,所以只能勉強說。但勉強說呢,又怕世人以為勉強說出來的就是道,所以《道德經》的第一句特別強調說「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避免世人把《道德經》所說的當做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