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國哲學家眼中的老子:《道德經》可以用網際網路思維解讀

2020-11-29 百家號

兩千多年來,《道德經》(或稱《老子》),對於古今中外的讀者而言是一部既迷人又令人困惑的書,它的「玄」,吸引和啟發了許多的人,並為無數的哲學家、流派提供了豐富的哲學靈感。中國讀者對《道德經》中的話語如數家珍,「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善若水」等無不融入了我們的彝倫日用。

義大利語版《道德經》

21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於東方,這部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哲學經典,在世界的另一端也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和追捧。西方哲學界有人認為,在《道德經》81章的文本中,包含著與現代社會聯繫更緊密的思想內容,德國漢學家、哲學家漢斯-格奧爾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就是其中之一。

《東西之道:〈道德經〉與西方哲學》(The Philosophy of Daodejing)是漢斯-格奧爾格·梅勒教授的比較哲學代表作,也是一部視域獨特的道家哲學入門書。2018年10月,它的簡體中文精裝版由「未讀·思想家」引進,也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對代表中華文化傳統的道家思想的一次接觸和致敬。

作者 漢斯-格奧爾格·梅勒

漢斯-格奧爾格·梅勒1964年生於德國,師從波恩學派大師陶德文(Rolf Trauzettel),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曾任教於加拿大克魯克大學哲學系,後任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道德之愚》等。

他在研究了許多通行的《道德經》文本後得出結論,認為道德經可以用一種類似網際網路「超文本」的閱讀方式來解讀,即一種網絡思維解讀。這樣,文本中看似複雜、晦暗的重重意象——如道、德、陰、陽、根、水、轂、樞、江、海、穀神、嬰兒等——就產生了神奇的內在聯繫,形成了一個意象的連結網,從一個意象,點擊跳轉到另一章的另一個意象,這就有助我們從內部理解道家哲學的精妙思想。《東西之道》正是在「超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對《道德經》進行了清晰連貫的分析,從十個大的主題探索、比較、分析了其中的意象。

《東西之道:與西方哲學》

梅勒教授認為,老子的思想與西方文化中的相關論題,也有內在的聯繫和區別,並且比如,道家的男女兩性觀,與柏拉圖的《會飲篇》有何差異?道家的生死觀,與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有何不同?道家的時間觀,又與聖奧古斯丁的時間哲學有何區別?主張「無為而治」的老子,在西方人眼中是怎樣的人?此外,梅勒還深入研究了道家的戰爭思想,與西方的《戰爭論》進行了比較,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戰爭與和平」的哲學。

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

按作者在中文版序中所說,本書的寫作目的有三。第一,嘗試從內部接觸道家思想,即從《道德經》文本本身出發,進行歷史的、文獻的分析,這也是有別於馮友蘭、陳榮捷等前輩哲學家的另一條研究道路。第二,比較道家思想和西方哲學的相似之處,不僅是在做比較哲學研究,而且是要通過指出不同的哲學特點,在全球化和趨於多元化的時代,尋找道家思想的獨特魅力。第三,辨析古代道家哲學是怎樣被混同於當代哲學中的「新道家」哲學的,期望使《道德經》的觀點進入當代話題討論,例如當代倫理學的討論。

此外,在本書的附錄中,梅勒還梳理了《道德經》文本在西方的版本流變,推薦了許多有趣的古今注本、英譯本等等,以饗讀者。

《東西之道:與西方哲學》

作者:[德]漢斯-格奧爾格·梅勒

譯者:劉增光

出版方: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未讀·思想家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最喜歡閱讀道德經的便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是根據沃琳巴菲的介紹來讀老子《道德經》的,活琳巴菲是歐巴馬的朋友,也是他的財力支持者。「可能可以促銷老子《道德經》是人類的福音」這便是歐巴馬的評價,歐巴馬也多次表明,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很大幫助來源於老子《道德經》。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外譯名著榜《道德經》居第二
    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經」3個字分別翻譯為「道路」(theway)、「德性」(virtue)和「經典」(classic)3個詞。 伏羲黃老學說真正的辯證法之父 老子的《道德經》傳入德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其影響力甚為深遠。從1870年第一個德譯本後,《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克拉彭德將老子視為深醉於自我內在的神秘主義者,其學說的核心是:人不應該追求外在的生活,而應通向內在生活,同時由於他的著作是格言式的,因此老子又與柏拉圖、尼採一樣是詩人哲學家。初步發展:發展與停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德語世界的《道德經》譯介呈現繁榮景象。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愛因斯坦的書架上有本《道德經》
    只要讀一讀歐美那些拜服在老子腳下並受到老子「點撥」的哲學界、科學界、政界大咖們讀了《道德經》之後所發的「讀後感」,你就會知道老子在國外有多火。尼採,這位宣稱「上帝已死」、把基督教批得體無完膚的哲學「狂人」驚嘆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也是老子的粉絲。
  • 領悟道家精髓——道教協會會長解讀《道德經》
    東方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中國文化巨匠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這說明,道教的根柢是闡道論德的《道德經》。據史書記載,《道德經》一書為老子在陝西周至樓觀臺所著。秦始皇因篤信老子養生之道,在樓觀建老子祠,供奉老子像。樓觀遂被道教尊奉為祖庭。秦漢以降,不少道家隱士在此修煉學道,代不乏人。以「黃老之學」而言,老子與黃帝齊名,黃帝為政治代表,老子則為學術代表。以儒道兩家而論,孔子問禮、訪道於老子,喻老子為「猶龍」,發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
  • 道德經智慧:有本事的人,多看看天道思維,多讀助你一帆風順!
    老子的《道德經》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老子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老子《道德經》中的宇宙生成論,暗含了構建多維空間的秘密?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春秋時代,一位思想家和哲學家——老子,寫出了一部《道德經》,在這本書的第四十二章,老子寫下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說,這是中國古人最富含哲理的宇宙生成論。老子所說的一、二、三,是指「道」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創造宇宙萬物的過程。從表面上看,老子這句話的哲學性要勝過科學性,所以也幾乎沒有科學家會用心去解讀中國古人的這句話。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用老子的《道德經》是否可以破譯生命的起源?
    老子曾經說過,道,是萬物之母,萬物,自然包括生物了,而且包括宇宙星辰,當然也包括我們未知的外星。萬物嘛。比較直白的一句話,你不要東找西找了,這地球上的生物,所有的所有,都是道生出來的。那麼,道從哪裡來?
  • 從《道德經》中看老子的宇宙觀、本體論和辯證法
    老子的《道德經》是先秦道家學說的集大成之著作。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哲學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他以精煉的語言體現了宇宙觀,本體論,辯證法等諸多哲學思想內容。宇宙觀方面,老子用「道」這個哲學主體看成是萬物本源,把「道」看成人和天共同的終極根據。在老子的哲學中,「道」既是宇宙論的範疇,又是一個本體論的範疇。
  • 道德經,最容易忽視的兩句話,藏著老子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看法
    《道德經》的核心是道,但是什麼才是道,自古以來卻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和解讀,進取者從道中看到因勢利導、佔據先機;軟弱者從道中看到順從命運、消極退讓;正直的人從道中學到放低名利、秉持初心;奸詐的人從道中學到多心善變、隨心所欲……歪果仁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對於咱們土生土長的《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執大象,天下往老子的「大象」是怎樣的存在?王弼注釋:「大象,天象之母也。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