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東嶽老師的課,已經講完了

2021-01-12 問過藍天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五經之一。

因此,歷代以來,解讀者無數,越解越糊塗的人也無數,當然這些人當中,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老子畫像

也就是說,雖然我本人也曾解讀過《道德經》一書,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的解讀就一定是究竟,恰恰相反,我聽了王東嶽老師的課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所解讀的內容過於膚淺,有太多的地方甚至差強人意。

那麼,《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其實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他已經講完了。

按照王東嶽老師的說法,《道德經》一書分為《道經》與《德經》兩部分,《道經》這一部分講是天的運行之道,而《德經》講的是人道中的生存法則,歷以以來,儘管有許多人都知識《道德經》一書分有這兩部分的內容,但是有些學者卻糾結於《道經》與《德經》誰先誰後的問題,從而忽略了經文所詮釋的精要,而這也正是許多人讀不懂《道德經》的真正原因之一。

老子出關

為什麼?

因為無論是《道經》還是《德經》在先,都不影響它們所要詮釋的內容,更何況《道德經》雖然分成兩個內容講,但是最終的目的仍是一樣。

因此,排位的先後問題,根本就無需展開討論,換句話說,無論是《道經》還是《德經》,老子的目的都是教人如何去適應於「道」,即「人道」如何去適應「天道」,這才是老子思想的根本與精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道德經》一書,事實上,講了三個內容,即:

老子雕像

一、什麼是天道?

在《道德經》一書中,所謂天道,老子認為不可言說,即:

「道可道,非常道」

也就是說,天道本身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宇宙星辰的運轉,或者一年四季的更替等,皆不是人為的意志能夠改變,即天道自有它的運轉規律,並不是我們想讓它改變,它就會跟著改變。

甚至可以說,這種改變的背後原理並非人的思維可以揣度,即我們人類只能順應它,並總結它,而不能真正地認識它,更不能改變它,這就是老子說的天道。

道法自然

二、人道是什麼?

關於人道,在《德經》中,老子用「水」來比喻,即: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意思是說,人應該像水一樣,往低處流並利於他物,而不是與他人或其它生命爭利,即放低自己之意。

因此,我們看到後世學道家的人,往往都極為低調,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我們生而為人,只有能夠放低自己,避免逆流而上,才會無往不利,這就是人道。

道家的修行者

三、人道如何效法天道?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效法天道呢?

其實人要效法天道,前提就是要總結天道,因為天道本身無法認識,也不可言說,因此,只能夠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之後,繼而進行總結。

總結之後,才能夠更好的調整自己,如人們把一年人為的分成四個季度,即春夏秋冬,本質上就是一種總結,當然,這也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體現,當總結出四季更替的規律之後,就可以指導農業的生產,並調整人們耕種的行為。

甚至可以說,古人常講的「日出而出,日落而息」,也是效法於天道的一種作息總結。

由此可見,我們人的絕大多數行為與習慣,其實都是效法於「天道」的運轉,也唯有如此,才能夠無往不利,少走彎路,這就是人道如何效法天道的一些例子與解釋。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三個內容,事實上,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詮釋的精要,而這些內容,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已經全部講完了。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史記》《道德經》王東嶽《物演通論》《知魚之樂》等

相關焦點

  • 01.道可道也(《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
    01.道可道也(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三秦出版社周生春老師的《白話老子》注釋:(1)徼(jiao,四聲):巡行道德真經五千言,開篇就是道。第一句常有人這樣理解:能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永恆的道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筆者想要問了,既然說出來的不是道,那這五千言都在幹嘛呢?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強為之容。」這和以筏喻佛法是一個道理。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老子《道德經》:好人和壞人一樣,都是我們的老師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道德經》第27章寫道:「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應該跟善人去學習;同時,不善人也是「善人之資」,如果世界上沒有壞人做些壞事,我們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壞了,所以壞人就成了好人的反面教育。就如老子《道德經》第二章所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讓《道德經》不再「高冷」範兒《齊善鴻講道德經》新書上市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說起老子和《道德經》,世界上無數人心懷敬仰和嚮往,它們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然而,《道德經》的難度也和它的盛譽一樣知名,經常勸退普通讀者。如何輕鬆學到《道德經》的精髓?
  • 中國人最缺的5個大智慧,《道德經》早就講透了
    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作為「生命之書」,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從中,照見過自己的人生。就像他,一畢業,就聽從家裡的安排,陰差陽錯做了高中計算機老師。從大學教授,企業高管,再到市井攤販聽他講《道德經》的人,都能照見自己的人生黃向軍講的《道德經》,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能讓人聽上3遍、5遍,10遍仍覺不過癮?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意思?聽王蒙講孔孟老莊,也講人生哲學
    話雖如此,但文言文的生疏和生僻,跨越時代產生的溝通代溝,還有關注點之間的落差等因素,讓我們在啃《論語》、《道德經》等原著的時候,難免有些許的距離感。特別是人生經歷尚少,未曾體驗過生活不易的少年時代,直接讀和記,體驗感其實非常差。
  • 《道德經》前言
    後來,老子料知將要幹戈四起,於是辭去朝官,騎了頭青牛,西出函谷關,去崑崙山隱德修行,在經過函谷關時,關令尹喜知道他將隱去,請老師著書,於是老子寫下了五千字,這就是他唯一的著作《道德經》。道德經是當今世界除聖經外,全世界發行數量最多的一本書,也是被翻譯語言種類最多的中國書籍。
  •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兩千五百多年以前,老聃著作的一部哲學作品。全書以「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其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然而,《道德經》最早也不叫這個名字,也沒有八十一章的,或許全篇也不到今日所見的五千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道德經和量子力學中的宇宙說的太像了,這是巧合嗎?
    道德經被譽為最偉大的經典,人類智慧的巔峰,人類文明的王冠上的明珠,萬經之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有十本,第一本就是道德經,老子也被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作者之一。明朝的皇帝朱元璋評它為萬物之根,魯迅評為不讀道德經一書,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更有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說,除了道德經,當我們焚毀所有的書籍,仍能在道德經中找到智慧的摘要,評價高的如此過分。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現代人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這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書
    說在前面,其實,《道德經》就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說明書。老子在講世界的本源真理,客觀規律,道的時候,用到強曰這個概念。道,這種概念,是很難說得清楚的,說出來就已經變味了,所以需要採取勉強,蠻橫霸道的解釋方法,給大家講述出來,也就是當下的簡單粗暴表述方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 《道德經》:「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沒有向孔子闡述什麼是道,卻在出函谷關時,特意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給關令尹,其用意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從歷史看來,《道德經》對於開啟人們的智慧,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德經》能開啟人們的智慧,裡面有許多的話涵義極深,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的。
  • 道德經;浴火涅槃的人生哲學
    我們書接上回,接著聊道德經,如果說上一章展現了,老子的家國情懷,那麼這一章,就是老子的治國之道,如果上一章,老子要顛倒乾坤,顛鸞倒鳳,那麼這一章,就是毀滅三觀,從塑金身。如飛蛾撲火般壯烈,如鳳凰涅槃般灑脫。呵呵,說的如此神乎其神,那麼究竟老子在本章中,講了些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子的那點故事吧!以下是原文。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意思?聽王蒙談論孔孟老莊,以及人生哲學
    王蒙老師的《王蒙講孔孟老莊》就是這樣。至於成名的王蒙老師,他們80多歲的準確解讀更像是一杯清香茶。茶水跌宕起伏,人生也跌宕起伏,但喝了一杯之後,嘴裡已經餘香。說到孔子,他離我們有多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不僅用於背誦考試,而且孔子不是老夫子的刻板印象,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他,認真思考,我們才能體會到《論語》中的智慧。
  • 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其實,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典籍,追捧的人很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與其他文化哲學經典如《論語》、《孟子》、《荀子》等不同,《道德經》尤其受一些政治人物或企業領導者的喜愛。封建王朝時期,諸多帝王都對這部書有濃厚的興趣,像唐玄宗、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順治這些皇帝都是曾給《道德經》做過注釋的,這也更加增大了這部書的知名度。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嬰兒、女人和水!
    在老子《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中的「道」似乎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道德經全篇都在講道,可是很多人看了依然一頭霧水,「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中,有三樣東西常用來比喻道:嬰兒、女人和水。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