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可道也(道德經都講了些什麼?)

原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1)徼(jiao,四聲):巡行,在這裡是軌跡的意思。
道德真經五千言,開篇就是道。
第一句常有人這樣理解:能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永恆的道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筆者想要問了,既然說出來的不是道,那這五千言都在幹嘛呢?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強為之容。」這和以筏喻佛法是一個道理。
當然,這第一句話理解為「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達的,它並非普通的道。」也是完全可以的。漢語總是如此的言簡義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
這裡筆者想要說一句題外話了,我們為什麼要讀這些書呢?這句話到底是哪個意思對於普通讀者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學哲學,是要用我們自己的大腦得出我們自己的答案。
這句話已經把我們帶到了它所要表達的問題,作者呈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到這裡,能啟發我們自己的思考,這就足夠了。我們並不是要問作者要個答案,能看到新的世界,新的思路,然後得出我們自己的答案,這才是我認為更有意義的地方。
好了,言歸正傳。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所繳。我把它理解為感性和理性。感性以體會無形的微妙,理性的觀察分析有形所巡行的軌跡。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至此,第一章完。
預習下一章哦。

註:參考書籍均為三秦出版社周生春老師的《白話老子》,特此感謝。原文的照片如果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
日期的圖都是自己做的,喜歡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