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道呢?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個很類似佛教裡佛陀對法的描述,就是法也是不可以描述的,如果你認為法是這樣的,那麼你所知道的法就不是真的法。但是很多人理解偏了,以為佛陀講的是沒有法。
其實用老子所講的對於道的解釋,就很清楚明了的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道」和「法」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太過於單一和狹窄,又很容易落入某一種思維定式,比如說道是這樣的,人就會以為是這樣的。但是道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的。會隨著時間、事物、空間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的。
道的涵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它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起源。道德經中提到這一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裡,所謂的一、二、三,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產生的不同變化與組合,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物質而已。事物從很單一的模式,然後進行兩位一體的結合,或者進行三位一體的結合,繼而產生不同的東西。不管是任何一種結合方式,裡面都有道的因素存在。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由道所產生的。後面的任何事物,裡面都存在互相組合,互相形成一個個的關係鏈。這些關係鏈,都是因為有道的緣故,才能夠發生這種變化。
如果要舉例說明的話,比如道產生了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它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運行。但是道又在不停的產生這種東西,多了之後,它們之間就互相發生關係。比如它們互相之間可以看得到,然後就有了「有」的概念。因為在有之前是沒有的。互相之間為了證實彼此的存在,就產生了有。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之間是不同的性質的。也就是一個「你」和「我」的關係。那麼這個關係用一個有和無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於是,由此又衍生出一個東西,叫做「陰陽」。其實這個陰陽是因為彼此都存在的關係,一旦其中一個沒有了,那麼就打破了陰陽的概念,就又回到了一的狀態。也就是說,陰和陽是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的關係。同時也是一個互相對立的關係。
從這裡也可以說明,在道的思想體系裡,任何一種生命或者物質,都是由道所構成的。因為道是最原始的,是構成萬物的最基礎的因素。任何東西的構成、運行都離不開道。哪怕是對陰陽的認識也好,對太極之前的太虛的認識也好,都是基於道的觀點上所產生的。
雖然道產生出了萬物,但是它始終都是按照自身的特點來運行的。並不會因為產生多了東西就要按照衍生出的這些東西來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萬事萬物都會因為各自有道的規則存在而以各自的道的標準來運行。
也就是說,因為道是按照道的方式來運行的,那麼它產生的太虛也好,太極也好,萬事萬物也好,也都是按照道的標準來運行的。在不同的境界中,就存在著道的不同的運行方式。因為不同的東西本身就是由道演化而成的,用另外的一種思想角度來說,就是它們都是道在不同境界中的化身。
其中包括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