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的《道德經》上下五千言,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無為而治呢,作為現代人又該如何去理解老子的思想呢,以下從幾個方面去細談。
流變
首先《道德經》是不是系老子一人所作,至今仍是一個謎,而且老子的身世至今也沒弄明白。至於《道德經》本身就版本眾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版本到底是系老子所作還是後世之人轉注修改而成都以很難分清楚。例如漢墓出土帛書《道德經》無論甲本還是乙本,和現今的傳世通行本都有很大區別。有時候一字之差就會造成整個文意千差萬別,把標點點在不同地方在理解上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想要弄懂全部的《道德經》何其之難!
主旨
雖然《道德經》產生了眾多的流變,但是它所表達的主旨基本還是保留流傳下來,所以我們重點去探討它的主旨,也就是「無為而無不為」。要理解「無為」得結合上下文去分析,因此人們對「無為」的理解也產生了多種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什麼都不做自然什麼都做成了,這個說法顯然不成立。因為人是要吃飯要生存的,要生存必然就會去勞作,而勞作必然也會產生競爭、交換等一系列的行為。
於是又有人說「無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人為的用智方式,這就成了儒家思想了。儒家思想裡講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儒家思想倡導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所以老子的「無為」肯定不是指有所為有所不為!
獨立學者王東嶽說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正確理解老子的「無為」思想,於是給出了自己理解:老子的無為是反對一切文明化作為叫無為。這個解釋正確嗎?顯然存在巨大歧義,什麼叫文明化作為,文明化是到底是自然進程還是人為選擇的呢,通過現代的進化論我們知道文明化是自然進程而非人為選擇。因為全球各個地方的原始居民的發展都是向著文明化,隨著人們的對自然界的認知增多,文明化就會自然發生。所以人為地去反對自然化進程,怎麼可能做得到呢。文明化以利弊分析的話,它肯定是有利的。老子作為古代最厲害的智者,怎麼可能去反對人類有利的發展呢?
「無為」應該是一種境界,而非一種作為。要想更好地理解「無為」,得看老子的無為思想是從哪裡總結的。《道德經》無論是道篇在上還是德篇在上,無論是分章還是不分章,它的歸結點都是通過「天之道」而總結「人之道」。所謂天之道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則,例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你要想御今之有,你必須知執古之道,首先得把握住天之道。再如「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天離道最近,它的特質持久穩定,所以終身不死。
「無為」的思想得歸結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從不講什麼仁義道德,對待萬物都一視同仁,聖人也應該不講情義,對待百姓一視同仁。老子通過總結天之道,從而得出人之道,這是典型的歸納總結法。然而天之道到底是什麼呢,老子並沒有深入研究,只是通過大概的一些現象歸納出「天之道」。
我們用今天的話來講,「天之道」也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則,老子並沒有弄清楚天之道具體是怎樣的,那麼「人之道」也就無從說起了。老子並不是天文學家,也不是科學家,老子只是對很多的事物有深入的哲思。所以「天之道」並不透徹,「人之道」自然有偏差,「無為」思想也就不成立。
解謎
那麼以今天「科學」的思想來理解老子,「無為」也就是順應天地之間自然法則去生存,天地間的自然法則是什麼?不就是我們現在科學所研究的嗎,科學裡又可以分為天文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等等。今天的人類通過對自然法則的研究總結出了許多定律,因而現代的人利用這些定律能使人類生活的更豐富多彩。
試想,如果老子那個時代他知道了進化論,知道了萬有引力定律,知道了直流交流電等等,那麼老子還會提出「無為而無不為」嗎?

雖然老子《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但通同為道家代表人物的列子在《愚公移山》裡說「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同理可理解《道德經》並不再增加也不再減少,而今人的思想卻一直在增加,各種先進手段也層出不窮。想要解讀《道德經》全部意思極其老子本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