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麼

2021-01-18 湘潭道南書院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現在尚德稍微和各位談一下什麼是道。  

中華民族是強調「道」的民族,先秦諸子百家,儒道兩家不必說了,包括軍事在內,都是從道的觀念來說的。

     究竟什麼是道呢?

道是人的主觀和一切天地宇宙萬物客觀存在的全體,所以《易經》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說:「自誠明,謂之性」,誠與道是相契應的。

陰陽相合,成一切事物,因此莊子說,連螞蟻、屎尿都是道。

《易經》把道分成形上和形下兩部分,哲學上講,形下這部份是一切器世界,形而上這部份叫做本體論。

形而下的器世界可用眼、耳、鼻、舌、身、意作某種程度的理解,但形而上這部份,就不是簡單用眼、耳、鼻、舌、身、意可以理解的。所以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說:「人是無從了解形而上的物自體的。」

中國哲學的發展,到了漢明帝時,印度佛法傳入中國。接著又有中土禪宗初祖達摩大師來中國,帶來印心的楞伽經,就構成了一種可以證知形而上是什麼的特殊方法,那就是:「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或用禪門的方法來說,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即亡言絕慮,便可證到形而上是什麼。

從佛法來講,證到物自體有兩方面,一方面原來我們身心的存在,用唯識三十頌第一句話來說,是「因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我們假的存在與客觀世界的存在,是關連在一起的,一切的存在,如易經所說,在變化中。

用釋迦牟尼佛所證到的道來做理解,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即一切是成住壞空,但一旦超越成住壞空,人本來有的常寂光及常樂我淨,便會展現出來。

人在一種絕對忘我忘法的靜定狀態下,可以超越身心。一旦透過深度止觀的心一境性,經由動地發光,內觸妙樂,契入「是諸法空相」,便會頓知,原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問題是:

如何證道呢?

試舉禪門悟道的一例:

當下即是。

唐朝德山禪師悟道前,常講金剛經,且著有解釋金剛經的「青龍疏鈔」。後來他在龍潭禪師那裡參禪,一夜,德山在龍潭和尚身邊侍立,龍潭說:「更深了,怎麼還不下去?」德山說:「外面天黑。」龍潭點燃一根紙燭讓德山照路,德山正想伸手去接,龍潭一口氣吹熄紙燭。德山便大悟了。悟道後,了知一切不可說,非尋常文字所能拘,便把青龍疏鈔燒了,留下兩句永垂不朽、驚天動地的話:

「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道是在超時間、超空間中,無所不在的。用抽離的語句來形容,中國儒釋道三家,在道上是一致的。佛家講「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又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種子就是道,超越因緣所生法,超越空和超越假名,即是中道。最後透過修為和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佛家便歸到在一切中超越一切的遊戲三昧。

道家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家是在絪縕物化的一切中,調整一切,讓自己作無盡的飛升,而成就逍遙遊。

儒家則是在中庸大道的理想與實踐中,維護一切,以成就隨心所欲不踰矩。儒家的心法《中庸》,是要落在生活上的,所以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南公懷瑾先生曾說:

儒家是糧食店,非吃不可;道家是藥店,有病則找它;佛家是百貨公司,萬類紛陳,各歸其所。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達成上述的成就,是有階梯層次的,這些階梯層次,在方法上有其共同點,那就是要深入「寂靜莊嚴」。所以老子講要「致虛極,守靜篤」。莊子也說「坐忘、心齋、朝徹」,儒家強調「定、靜、安、慮、得」,佛法更是要在止與觀的高度統一,達到純覺遺身。悟道的楞嚴經有個純覺遺身的例子:

「畢陵伽婆蹉尊者外出乞食時,路中踩到毒刺,全身疼痛。自己知道這個痛,雖然如此痛,但是自己本來有的清淨心,並沒有痛。他又思惟,一身之中,怎麼會有有兩種覺知:一種是痛覺,一種是不痛覺。這樣攝念入定後,便超越感覺、知覺、悟性和有個對象的覺知。如此定了二十一天,所有身心煩惱、痛苦都超越了,證到純覺遺身。」

用唯識學的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來說明,腳痛是相分。感官覺知這個腳痛是見分,知道前面二者是自證分,再往前推。知道前三者是證自證分。用哲學的話來說,證自證分是先驗的統覺。把這四分都超越,便是在孤明歷歷、歷歷孤明、無心無依中,內內外外都超越的自我統一。但若抓住有個自我,仍是執著。這也就是「當下即是」的轉識成智。

悟道最好的方法,就是悟道的《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報告的「觀音法門」。內容是這樣的:

「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觀音法門是超越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動是陽,靜是陰,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歸到空性,最後空也超越,歸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再要向各位報告的是,道門中所有各家有一共同點,那就是強調善法。儒家「止於至善」,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佛法也強調一切都是因果報應,故而唯識學講善十一。道家也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所以中國文化是善的文化,善的本身即是無盡的美好和安定。同時各道門也主張人類絕對要和平,和平才是人類最高的美德。尚德一生泡在這些學術系統裡面,得出一點小小的心得,在此提供給各位參考:

一、        中西哲學在討論問題時,往往提出一個「體」,實際上,是諸法空相,並沒有一個什麼「體」。華嚴經十住品就是如此說的。

二、        因為成住壞,才有空,除此以外,沒有一個什麼其他的「空」。大智度論講十八空,大般若經二十空,最後也把空否定掉。

三、        心經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說「有」與「空」是種相對待的關係概念,並非「有」是從「空」產生。意指沒有空,有的存在即不可能,並非由空產生有。

尚德多年來浸入道學,很希望將中國傳統人文精華學術,匯入唯識學,唯識很細緻的將存在的源由和人的身心,說得非常清楚。再與仙珠走盤、飛鳥掠空、自由自在的禪門文化,相聚在一起,更吸收各國精華文化於一爐,從而促進世界人文思想的統一。為此,這些年來,已出版六冊「唯識新引」,來討論這些問題。

最後有幾點跟各位強調的是:

一、 道學最終有個目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二、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莊周可夢化為蝴蝶,蝴蝶也可化為莊周,這也就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道通為一」。

三、 南老師禪板一打,大聲的說:

「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

這就是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即萬物,萬物即我;天心即我心,我心即天心,覓心又了不可得;我即道,道即我,又不必說、不可說、不能說,而仍在說,是為道。

中華民族是道的民族,

道的民族是不庸俗的,

中華民族因道而高貴,

因道而善良,

因道而和平。

中華民族會因道而引領全世界。

        謝謝各位。

高證按:

張老師此演講稿,是他一生研究道學的精華心得。

如此、如此。

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五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


修道的話

矛盾與實踐

張尚德

道原來如此,不多不少,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在變化中又超越變化,所以無修無證。

 但是人一旦陷在俗世中,眼耳鼻舌身意的起用,雖說「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破除煩惱重增病,執著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盤生死等空華。」這還是屬於文字般若境界,實際功夫就很難說了。

  實際功夫應該是:

  「於一切時不起妄念」,六祖說:「無念為宗」的道理在此。

  「於一切處不生分別」,這是果位上不動地八地菩薩的境界。

  「面對諸分別不惹是非」,眾生就是是非,也就是說自己是眾生,要自己超越自己。然後胡塗生生,又超越胡塗。不是難得胡塗,一定要真胡塗。中國歷代高人與隱士,是大胡塗的例範也。

  要「無心無依」,《大般若經》一開始就說:「空、無相、無願、無依」,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皆空,空也空,又有個什麼依。依都沒有,那願個什麼。無相也者,凡有形存在,必不永恆也。所稱無心,覓心了不可得。「心經」也者,無心也。

  要「歷歷孤明、孤明歷歷」,超越絕對孤獨,且在絕對孤獨的莊嚴寂靜中,明明了了、了了明明的照應著一切。又在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中,是為修道的話。

結論:

既然道本無修無證,又說修道的話,矛盾之至。

莫如此說!莫如此說!

宇宙全體本來是在變化的矛盾中,得一致的統一;在一致的統一中,又起矛盾的變化,實踐和矛盾、矛盾和實踐的道理,在此也。

修道的話,也在此。

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九日

自上海歸來湘潭,於道南書院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道
    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思考,今天想隨便聊聊最近思考的道到底是什麼。這波大有色、光伏行情,其實參與的比較早,在11月底12月初就反覆文章提醒,重點進入了有色小金屬,光伏新能源等潛伏。後面行情爆發,但是突然出現了極致抱團加速的行情。所以才引發了自己對於自身交易系統的思考。自身之道,追根溯源便是你為何在這個市場上,你在這裡幹什麼?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有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什麼都不做自然什麼都做成了,這個說法顯然不成立。因為人是要吃飯要生存的,要生存必然就會去勞作,而勞作必然也會產生競爭、交換等一系列的行為。於是又有人說「無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人為的用智方式,這就成了儒家思想了。
  • 教育 I 什麼是道
    什麼叫道呢?我們眼睛能看見的道叫路,我們眼睛看不到,需要用心靈去感悟出來的路才是道。
  • 大學之道是什麼?
    打開我的百家號,今天我看見創作大腦精選熱詞中第一個就是大學之道,對此,我覺得早有些說道的必要了。雖然我身在高中,但是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嘗一臠而知一鑊之味。曾幾何時,我們學校的教育質量令省城的學生都聞名而來,名噪一時。
  • 什麼是「道」,什麼是「醫」?
    ( 首創中醫網診開方技術與教學平臺,頭條號同名:「哲醫論壇」)文末有福利●什麼是
  • 伊洛納隱藏山道在什麼地方
    伊洛納隱藏山道在什麼地方,我想前往全新的溫泉鎮拉納必須要穿過這個隱藏的山道,一起來看看本期攻略,拉納必經之路的隱藏山道在什麼地方呢,小編為你答疑解惑哦!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通往拉納的唯一道路——隱藏山道在什麼地方,很多玩家因為始終找不到隱藏山道,一直不能去拉納,不過沒有關係!只要你看了本期攻略,小編就能讓你輕鬆找到隱藏山道!
  • 老子的「道」指什麼?有什麼深層含義?
    「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 月君:什麼是道?什麼是萬物一體?合道體驗
    這個時候,調整什麼頻率,就會在周圍看到什麼世界,世界/宇宙空間是重疊著的,根據你的頻率,接收到了不同層次世界的信息,你不會相信,可能你頭上的某層空間,就有很多神佛在走過,很多大靈在行走。只是你看不到,碰不到,因為不在同一個空間。想進入其他世界:1,只能入定出神,以靈魂/精神狀態進入,從而體驗其他世界。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崇「道」。道教的核心即是道,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基本信仰是道,這個道與作為道家學派代表老子的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是繼承老子的道而加以宗教型成。老子所說的「道」是道教教義的核心,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
  • 南懷瑾:什麼是道?一是什麼?
    總而言之,什麼是道?老子講過一句話:「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什麼是一?道家有句話所謂「得其一,萬事畢」。你真正得到一,一切都成功。什麼是得一?其中問題還很多,禪宗後世又來一個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 蘇軾的「道可致而不可求」是什麼意思?究竟什麼是「道」?
    道是宇宙的終極奧秘,在中國文化中被稱為道;在佛家被稱為涅槃、真如、自性;在西方被稱為上帝、安拉等等。不管在哪一種文化中,對道的描述表面雖然相差極大,但實質卻是一樣的。蘇軾的『道可致而不可求』是在儒家文化的框架內對道的性質的一個描述。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嬰兒、女人和水!
    在老子《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中的「道」似乎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道德經全篇都在講道,可是很多人看了依然一頭霧水,「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中,有三樣東西常用來比喻道:嬰兒、女人和水。
  • 在中華文化中,「道」究竟是什麼?
    ,是道創造了一切。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孔子在《易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由此可見,在中華文化中,很多地方都出現道,引用道,往往讓人搞不清楚,再加上現代有些人又有意無意的把道解釋的過於神秘,更是讓人云裡霧裡,難以理解。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什麼是道呢?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個很類似佛教裡佛陀對法的描述,就是法也是不可以描述的,如果你認為法是這樣的,那麼你所知道的法就不是真的法。但是很多人理解偏了,以為佛陀講的是沒有法。
  • 股市「小勝靠術,大勝靠道」道是什麼?
    小勝靠術,術是什麼?術是技能,是招式,是技巧,是技術分析。回顧今年買過不錯的股票,可惜都只是小賺,沒有堅持到足夠的收益,今日回顧過往,希望對自己以後和看到文章的朋友有所感悟。大勝靠道,那道是什麼呢?有人認為資金是道,有人認為價值投資是道,我認為道應該是市場的本源,悟道是發現市場的真相,能夠順應市場的變化。有人認為資金是推動上漲的根本,發現資金的流入就認為悟道了,這其實只是術的一個表現,能做到先知先覺嗎?不能,其實只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價值投資是道嗎?價值投資或許能夠發現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能知道什麼時候下跌,什麼時候上漲,漲到都少嗎?
  • 什麼是「道」?如何將善行與智慧登峰造極?
    許多家人說:不知道如何把行為和智慧聯繫起來用於生活中,道理都明白,就是用不出來,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如何將善行與智慧登峰造極(1)腳踏實地的行善道__這就是善行 先說一下什麼是「道」?>以此類推:一個家庭,夫有夫道,妻有妻道,父母有父母的道,兒女有兒女的道。
  • 名字最「離題」的3道菜,這道「四星望月」,你知道是什麼菜嗎?
    並非不好聽,而是光看名字,根本不知道自己將要吃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但每道菜名的背後都很有故事。1. 與「鴿子」無關卻又叫鴿子的菜眾所周知,秦皇島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其當地的美食文化也是別有特色的。有這樣一道秦皇島本地的美食,名字叫「秦皇島粉鴿子」。
  • 《天道》:什麼是道?道無處不在,即用即顯,即顯即障,圓滿即止
    道在何處?我們是在問道,還是在問什麼?無道有術,術有何用?每當想到這個地方,我便想到了小丹跟王陽陽,他們在討論上帝與窄門的那段辯論。所以什麼是天道,或許需要你自己去弄明白了。2有道無術,術上可求。這個道已經超脫在了另外一個境界。丁元英給歐陽雪,馮世傑,葉曉明,劉冰,分別留下了不同的路,我認為這個路就是所謂的術的極限作用。留下的是你能走的路。但是那條路是讓你逃之夭夭的路。退股是最保險的避險方式。也是最安全的選擇。同樣也是最符合人性當下判斷的選擇。
  • 佛法小知識48: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
    苦集滅道是一個經常用到的佛教用語,佛經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心經》中就有「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的經文,那麼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呢?苦集滅道又叫做四聖諦,佛陀因證悟「緣起」成佛,但因「緣起」概念複雜,為使信眾易於理解而將緣起拆解為苦集滅道,它們是釋迦牟尼佛證悟後宣說的四條真諦,也是佛法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