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是什麼?

2021-01-15 說語文

打開我的百家號,今天我看見創作大腦精選熱詞中第一個就是大學之道,對此,我覺得早有些說道的必要了。

雖然我身在高中,但是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嘗一臠而知一鑊之味。曾幾何時,我們學校的教育質量令省城的學生都聞名而來,名噪一時。

但好景不長,由於學校把收到的大部分學費用在了大興土木工程上,而不是用在教師提升素質上。學校建設得越來越華麗堂皇了,而教育質量越來越不好了。儘管班級數擴大了六七倍,而考上北大清華等名牌學校的人數仍然趕不上以前的水平。

我忽然想起來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學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大道至簡,大學不在於它的樓有多高,院子有多大,也不在於它處在什麼地方,也不在於它的亭臺館舍多麼豪華富麗。而在於有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人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靈魂和擔當;而在於有沒有具有家國情懷的學冠中西的科學報國的學界泰鬥和大師。

我想起了西南聯大,在日本的炮火之下,能有安定的環境以及固定的校舍都成為奢望,但是卻培養出諸如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趙九章、朱光亞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傑出貢獻。

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人才,是因為它有像文學家朱自清、聞一多,美學家朱光潛,哲學家馮友蘭、數學家華羅庚、陳省身等大師。

因此,我認為無論是什麼學校,學校之道關鍵是這個學校有沒有名師、大師以及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大學之道更是如此。大學即使是「陋室」,只要能有「鴻儒」,能培養出「鴻儒」,就是名校。當然這得遠離城市的喧囂,經得起金錢的誘惑,耐得住潛心的寂寞。否則就有可能丟失大學之道。您說呢?

相關焦點

  • 光明網:嶽慶平漫談大學之道與北大精神
    ,參照英國和印度的經驗,用推進改革來替代革命,來防止革命  在北京大學二教的一間教室裡,嶽慶平教授正在給學生們做一場題為《漫談大學之道與北大精神》的講座。  大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北大是一所怎樣的大學?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又能收穫什麼呢?  嶽慶平清晰地點題:「我在北大三十多年,對北大還是有北大情結的,這次講座我主要是給新生談一談大學之道和北大精神。」  嶽慶平很消瘦、精幹,這是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正如嶽慶平自己描述的那樣,「你看我雖然很瘦,很單薄,你看我現在像遊泳啊,跑步啊,我一個禮拜至少有兩次。
  • 從「知行合一」與「人我合一」的融合,看《大學》內聖外王之道
    《大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原則同時也包括了知行合一的原則。對於《大學》,歷史上有人片面地強調其知識性,認為格物是根本,也有人片面地強調其行為性,認為誠意是根本。其實,在《大學》這裡,知識和行為是統一的。這在於,知識是知道,行為是行道。
  • 王清遠果然又清又遠:用「大學之道」高境界引導學子
    成都大學官網11月30日顯示,成都大學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大學習、大調研、大走訪」活動。在與某專業學生的交流中,校長王清遠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教育理念引導學子。截圖《大學》出自《禮記》,宋代人把《大學》單獨出來學習。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學》是朱熹編排的。
  • 道是什麼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現在尚德稍微和各位談一下什麼是道。  中華民族是強調「道」的民族,先秦諸子百家,儒道兩家不必說了,包括軍事在內,都是從道的觀念來說的。     究竟什麼是道呢?道是人的主觀和一切天地宇宙萬物客觀存在的全體,所以《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說:「自誠明,謂之性」,誠與道是相契應的。
  • 什麼是道
    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思考,今天想隨便聊聊最近思考的道到底是什麼。這波大有色、光伏行情,其實參與的比較早,在11月底12月初就反覆文章提醒,重點進入了有色小金屬,光伏新能源等潛伏。後面行情爆發,但是突然出現了極致抱團加速的行情。所以才引發了自己對於自身交易系統的思考。自身之道,追根溯源便是你為何在這個市場上,你在這裡幹什麼?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有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什麼都不做自然什麼都做成了,這個說法顯然不成立。因為人是要吃飯要生存的,要生存必然就會去勞作,而勞作必然也會產生競爭、交換等一系列的行為。於是又有人說「無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人為的用智方式,這就成了儒家思想了。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抗CRISPR蛋白能在基因編輯後關閉Cas9活性 2017-07-14 科技日報 聶翠蓉   杜德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與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雅各伯·科恩實驗室合作,對去年發現的抗CRISPR蛋白進行了研究,並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他們發現,在修飾與鐮狀細胞疾病有關的基因變異中,當CRISPR執行基因編輯工作數小時後,加入AcrllA4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脫靶效應。研究人員解釋道:「抗CRISPR蛋白能模擬DNA,阻斷Cas9剪切基因的能力。
  • 中庸之道有什麼特別的神秘性嗎?它一面是天道,一面是人道
    作為如此,道一方面顯現為天道,另一方面顯現為人道。當從人道盡天道時,人也就是行走在中庸之道和誠之道上,並能達到理想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道是中國智慧的核心語詞和根本主題,儒道禪在不同方面對於它都進行了揭示。但《中庸》對於道有獨特和具體的說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處的天並非只是天空,而是天然、自然。命是命定和命運。天命是自然的規定和安排。
  • 告訴你招聘之「道」與招聘之「術」到底是什麼?
    【原創】在一些文章中,經常看到對招聘之「道」與招聘之「術」的解釋,咋一聽,感覺「道」與「術」似乎是很高深的理論,其實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招聘人員日常從事的工作,一般而言,招聘的高級崗位偏重於「道」的工作多些,基層崗位偏重於「術」的工作多些,但也不是說招聘基層崗位對「道」就不需要了解,恰恰相反,對於招聘基層崗位而言
  • 什麼是內聖外王之道?王者不僅能齊家,而且也能治國平天下
    《大學》的三綱八條實際上講的是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明明德是內聖,親民是外王,止於至善則是內聖外王的最高理想的實現。雖然人們一般認為,內聖外王是中國傳統思想中儒道禪三家共同追求的目的,但只有儒家,特別是《大學》將它表達得最為典型。這在於《大學》提供了一套內聖外王的原則和方法。
  • 處暑是什麼意思 教你處暑養生之道
    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要怎麼養生呢?處暑飲食應該怎樣?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處暑是什麼意思處暑,就是指「出暑」,這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第十四個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8月23日前後。這時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 中庸之道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中庸之道的詳細解析
    中庸之道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是《中庸》的基礎,又難又不難。小編現在就給各位想學《中庸》的人科普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愛上中庸的學問。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叩其兩端」、「執兩用中」是中庸之道一個重要的原則,「兩端」就是過和不及兩個極端,「過猶不及」,是指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做過頭和沒有做到一樣不得其正,即做事須恰到好處。「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 奧斯卡影片寄生蟲:連夢都是寄生的,談什麼窮人的飛黃騰達之道
    基宇本來是個連大學都沒考上的落榜生,靠著同學的關係,進了樸家做家教,得到了豐厚的報酬,卻毫不知足,想盡一切辦法讓一家人都進入社長家工作。可是好景不長,他們的秘密很快被揭發,不但寄生生活難以維繫,還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新聞—科學網
  • 哈佛大學的「斯芬克斯之謎」
    這就是哈佛大學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哈佛的前校長陸登庭先生給出的答案是: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人令你難忘。陸登庭校長由此出發闡述了哈佛大學重視人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哈佛為什麼要教授60多種語言和許多異國文化和文明的成就呢?就是因為假如大學不能這樣做,我們就會漸漸忘記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我們就會失去一個巨大的人文科學寶庫,而那個寶庫是我們要理解人究竟是什麼所必需的。」
  • 老子的「道」指什麼?有什麼深層含義?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要以天下百姓所想為自己所想。)
  • 道教的核心「道」,「道」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所以「道」能使一切有形在三清眾神面前,不論貴賤、貧富、聰愚,一律平等。《老子想爾注》把「道」說成是「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詞一耳」。《混元皇帝聖紀》也有類似的說法:「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這是把太上老君看成了「道」的化身。與道並提的是德,「德」和「道」是一個整體,成為道教教義的核心,道之在我者就是德。
  • 道德經:夫妻之道,就是陰陽之道,各行其道,就是順天之道
    夫妻相處之道《孔子家語》——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夫妻相處之道,沒有不敬妻子的,沒有不愛護兒女的,更沒有歧視婦女的,不是一方壓制另一方,更不是倚強凌弱。《易經》中講的陰陽調和,剛柔並濟,也是儒家所謂的中庸之道。
  • CRISPR 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杜德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與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雅各伯·科恩實驗室合作,對去年發現的抗 CRISPR 蛋白進行了研究,並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他們發現,在修飾與鐮狀細胞疾病有關的基因變異中,當 CRISPR 執行基因編輯工作數小時後,加入 AcrllA4 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脫靶效應。
  • 《道德經》裡的道究竟是什麼?真相就在這裡
    跨越千年,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老子留下《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之後,無數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去解讀《道德經》,都想搞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有人說,道就是道理;有人說,道是規律;也有人說,道是程序,等等,不同的人對道有著不盡相同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