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國哲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詞:「道」,它看似簡單,卻又充滿神秘氣息。
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來專門來聊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道。
說到「道」,很多人認為就是《道德經》中的那個「道」。其實,「道」這個字,在很早以前就被賦予了很多含義,承載了很多內容。
在先秦時期,道家和儒家並沒有那麼清晰的區分,他們都講道,不僅儒家和道家都講道,兵家也講道。甚至佛教在漢朝剛傳入中國時,也講道,後來才創造了佛家專有名詞「佛法」。
我們知道《道德經》分為道論篇和德論篇,在道論篇中,老子重點闡述了道,他甚至把道上升為是世界誕生的本源這麼一個高度,是道創造了一切。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儒家也講道,但儒家更多講的是社會人倫之道。
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為了求道與弘道,從他的言論中就可以看出,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
孔子在《易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由此可見,在中華文化中,很多地方都出現道,引用道,往往讓人搞不清楚,再加上現代有些人又有意無意的把道解釋的過於神秘,更是讓人云裡霧裡,難以理解。
那麼,道,到底有哪些解釋呢?通常來說,有如下四種解釋:
第一種道:很簡單,就是道路。比如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元代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個道就是道路。
第二種道:也不複雜,就是說的意思。比如:且聽我道來,道來。
《道德經》裡開篇語: 道可道,非常道。這第二個道就是說的意思。
重點是第三種對道的解釋。
第三種道最廣泛,如子思在《中庸》中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孫子兵法》中所說:兵者,詭道也。孔子說的: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一陰一陽之謂道等等。
這類道,基本可以理解為人倫世俗,社會運轉,萬物演化,宇宙運作的方法,原理、規律、原則等;
這種類型的道,通俗點說,有小道,大道,也就是小規律(原理),大規律(原理)。
各個領域都有屬於自己的道。隨便舉個例子,如花道,茶道,香道等。
一個領導,在單位,要履行領導之道。回到家,在妻子面前,要有夫道。在孩子面前,要有父道。在父母面前,則要有孝道。
但也有貫穿於各個領域的大道。
比如,愛就是一個大道,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愛,即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他也會有愛,如對父母的愛。
比如,儒家修行中,特別重視的「誠」,就是大道之一,天道和人道都要符合誠。所以《中庸》裡說: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
比如「中」,就是大道,儒家講中庸,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後,講得開學第一課也是「中道」。
比如在科學領域,科學家努力發現自然運作的基本規律,一個科學定律的發現,是要經過嚴格論證和實驗證明的,才能稱之為定律。而一旦成為定律,人們就可以充分依靠定律去適應和改造自然。
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就是一個大道,人們通過萬有引力定律等推算出宇宙間大部分的質量是暗物質,我們此時坐在這裡,隨時都有「數噸」的暗物質穿過我們的身體,只不過這些暗物質不與我們現實世界發生任何作用,所以我們無法感觸到它。
比如,在有生命的世界,無論是人,還是新冠病毒,「生」就是一個大道,新冠病毒也知道要努力生存下去,為此,它不惜變異。 何止生命如此,太陽不也有生和滅亡嗎?
這種大道,是我們最應該努力學習、研究和理解的。所謂順道而行,和道而行,主要也是要順應這些大道而行。這也是人生修行的要點所在。
那麼對於宇宙萬物來說,有沒有一種終極之道,或終極規律,或叫絕對真理呢?
我個人覺得,如果要討論是否有終極之道或絕對真理,那麼一定要在某個限定的前提和範圍內去討論。
但對於宇宙萬物來說,即使有終極之道或絕對真理,我們也永遠無法認識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宇宙中,那麼對宇宙就不可能有徹底的、完全的認識。
人類可能永遠不會弄清楚宇宙到底是從何而來的,除非人類能從宇宙外,來觀察這個宇宙,但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非要討論終極之道或絕對真理,那麼就會涉及到對道的第四種解釋:形而上的道。
形而上的道,是創造了世界的道。類似於宗教裡的「造物主」,是全能的,無所不知的。又像黑格爾哲學思想裡的「絕對精神」。
換個說法,第四種道就是你是否相信總有一種隱秘的規律和力量,在推動著一切發展。
大部分人是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雙看不見的手,用一種隱秘的規律和力量在推動著世界的千變萬化。
如《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創造了世界的一切,是世界的本源。
又如孔子說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這裡的道,類似於一種宗教上的信仰,如西方人說的上帝。
但西方人只會努力按照上帝的要求去做,他們是不會試圖去發現上帝,探討上帝是什麼,更不會宣稱自己就是上帝。
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維根斯坦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凡是可說的,一定要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則要保持沉默。
所以對第四種道, 我們可以去試著理解它,感悟它,親近它,甚至可以成為自己的一種信仰,但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它,因為它不可說,不能說,也不必說。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並點擊關注,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我的公眾號:道簡視野
THE END,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