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中的「道」似乎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道德經全篇都在講道,可是很多人看了依然一頭霧水,「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中,有三樣東西常用來比喻道:嬰兒、女人和水。
一、道是「嬰兒」
初生嬰兒常用來形容「道」的那種自然而然的狀態,道就是自然,而嬰兒之初生,好比一張白紙,是最自然的,沒有經過任何認為雕飾的。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嬰兒根本不懂你男女之間的事情,但他的小雞雞怎麼就會勃然舉起呢?這就是自然,是一種人的本能,昭示的是一種陽剛之氣,初生嬰兒就有著充沛的精氣。在道德經中,老子有很多詞用嬰兒來比喻道。
二、道是「女人」
在《道德經》,女人也常來用來比喻道德經的「道」。女人乃人類之母,是人類得以生存延續的根本。在道德經第六章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對奇妙的生殖之母的崇拜,女性是天地所由出的根源。它連綿不絕卻隱而難見,但它的功用卻是永遠用而不竭的。在這一章中,老子把道比喻為雌性的生殖本能,他認為「道」是一個「能產」的女性(玄牝)。
三、道是「水」
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老子認為水是最接近於「道」的東西,他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那麼,水都有哪些精神呢?水具有「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具有以柔弱勝堅強的品質;這都是老子所主張的「道」的品質。《道德經》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與頑強來形容「道」的特徵。因為水的品質符合萬物本原的「道」的特徵。
小結: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嬰兒、女人和水!老子用這三種事物所具有的品質隱喻了「道」的意義。道德經的「道」,非常道,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理解,道不可名,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