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水往雲來

孔子見老子,問道於老子,老子卻與他說了一些與他想法不合的話。比如讓他無為,不要「為天下先」;比如要放下治理天下的心,讓民眾各安天命。但是孔子做不到這些。即便如此,孔子仍然認為老子是一位類似於「龍」的存在,可見老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這件事情從側面也說明,孔子一生所講述的,不是如何修道,而是如何做人。

老子沒有向孔子闡述什麼是道,卻在出函谷關時,特意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給關令尹,其用意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從歷史看來,《道德經》對於開啟人們的智慧,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

《道德經》能開啟人們的智慧,裡面有許多的話涵義極深,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的。即便有些人「略知一二」,也是從不同的人那裡聽說,然後經過整理後,得出的一種認知。

其實,文化一直就是這樣流傳的,文化本身的魅力,也在於此。

幾千年來,人們都習慣於從《道德經》中去研究它裡面的做人智慧。從根本上來說,《道德經》其實是一部「道書」,也就是講述的如何修道的經典。由於人們在關於如何修道方面的知識很缺乏,所以對於其如何用其修道,是模糊不清的。特別是裡面的一些用於修道的話,一旦思考的角度發生偏離,將它應用於為人處世,就會造成很大程度的誤解。

比如這句:「柔弱勝剛強。」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從字的表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柔弱能戰勝剛強。

很多人不理解,柔弱怎麼能戰勝剛強呢?

從生活經驗來說,剛強的人,要比柔弱的人厲害。俗話說「一力降十會」,一個有本事的人,是不怕一名弱者整出「么蛾子」的。所以很多人覺得,「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簡直是荒謬絕倫。

有的人則從雙方能力對等方面來解釋:在柔之前,你先要具備剛強的能力。也就是說,兩個同樣能力大小的人,讓自己處於柔的位置,處於弱者的位置,更容易迷惑對方,從而能戰勝對方。

有的人則從水的角度來解釋。因為老子在《道德經》中很多次提到水的特性,就是柔。這種柔,萬物莫能勝。無論你再剛強的事物,也戰勝不了水。

我們看,這些「智慧」,都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也就是爭鬥的角度來進行理解的。但是,《道德經》是一部讓人達到無為的書,裡面的所有論點,都是讓人往無為的境界去的。所以,所有的爭鬥論點,都是對《道德經》的一種誤解。

那麼,「柔弱勝剛強」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相關焦點

  • 「柔弱勝剛強」難在何處?
    老子講「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思是說」柔弱勝剛強「這個道理,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但是難以實行。那麼難在何處?試分析如下,懇請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道德經》裡千古不朽的思想和見解。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大家對老子一書的文本的理解也是歧見分成,那麼老子思想的主旨究竟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經和德經。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嬰兒、女人和水!
    在老子《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中的「道」似乎成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道德經全篇都在講道,可是很多人看了依然一頭霧水,「道」到底是什麼?道德經中,有三樣東西常用來比喻道:嬰兒、女人和水。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二、以弱勝強「柔弱」的品質《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寫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意為:天下最柔弱的莫過於水,用它去攻擊最堅強的,沒有不勝的。
  •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自強自勝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自強自勝(本文以帛書修正版的內容進行闡述)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也。勝,戰勝。力,力量。強,剛強。足,滿足。富,富有。強行,堅持不懈。志,志向。所,根本。久,長久。死,這裡指物質形態的殞滅。亡,這裡指精神或根本性的消亡。壽,長壽,這裡引申為堅忍不拔。第一句: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
  • 什麼是低調?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低調呢?其實,很多人是嘴上喊著低調,內心和行為一點也不低調,甚至截然相反。正所謂是「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難,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知易行難啊!真正低調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就是虛偽、假謙虛。如果你本事實力很弱,還故作謙虛低調,就會更加讓人看不起。《易經》謙卦云:地中有山,謙。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從《道德經》的根本來看,老子想要人們做到的,就是無為。比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老子最看重水的品質,認為天底下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水。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由此,得出了「上善若水」的結論。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
  • 《道德經》的智慧:水性至柔,柔能勝剛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七十八章》)世間沒有什麼事物的柔弱能超過水,但是成功地衝擊堅韌的東西也沒有什麼能夠勝過水,因為水是任何物質都無法取代的。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老子名句起名:用道德經取名別具一格,個個充滿國學底蘊!
    那麼一起來看看這本智慧之書如何為孩子取名字吧? 成賢出處: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第七十七章-道德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 多數人會說剛強,錯!老子說柔之勝剛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八章這樣寫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能勝強),以其無以易之也(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在這裡還說天下人都知道弱勝強、柔勝剛的道理,可事實是能有幾人能知、能懂呢)。
  • 《道德經》中蘊涵天地至理的一句話,悟透了生命得以升華
    《道德經》四十章原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大意:循環往復的變化,是道的運動規律,微妙、柔弱是道發揮作用的關鍵。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道」的無中。
  • 道德經:看不清別人沒事,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無知,做事要把握尺度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出了這麼一個道理:「柔勝剛,弱勝強」。意思就是柔弱勝過剛強,馬上反擊看似剛強,但會讓你陷入混戰,潛心發展自己看似柔弱,但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優秀,也許這就是最好的反擊。但有的人就是急性子,非得在當時就爭個「你死我活」不可,這是很大的忌諱。這就需要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好好把握尺度。
  • 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知止方能長久;處柔,才可反敗為勝。
    經過了多少的歲月,我們的人生有如在薄霧中穿行,我們伸出雙手一直向外索取,我們在用力的想要抓這個世界,而終是徒勞……而兩幹多年以來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猶如清流,滌蕩著人心。人間清歡,歲月浮沉。在《道德經》第九章中,老子對於萬事求全者給予後世的我們以善意的忠告。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經》:「是以兵強則不勝」是什麼意思?真意只有四個字
    《道德經》:「是以兵強則不勝」是什麼意思?真意只有四個字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坤」的特點是柔順,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誡人們要堅守正道,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強取名為「道」的原因。對「坤」對「乾」的遵循,老子詳細解釋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正道呢?老子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易》教育人應該效法坤德成為心胸開闊、溫順有禮、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認為這樣一來「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並列為四大。
  • 老子為什麼會說柔能勝剛?
    《道德經》中說了很多以柔制剛之語,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老子《道德經》這2個字,讓你徹底擺脫人性的束縛
    無為這2個字,是理解老子《道德經》的關鍵,而如果你能真正讀懂老子的無為,並且融入到生活裡面,你幾乎就可以得到老子最大的智慧。到底如何正確理解老子無為這2個字?王東嶽對老子「無為」這兩個字的解釋是:「老子反對人類的一切文明化作為」。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貴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禍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僅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也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指引我們人生的大智慧在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今社會,外國人也在追尋心靈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