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多少的歲月,我們的人生有如在薄霧中穿行,我們伸出雙手一直向外索取,我們在用力的想要抓這個世界,而終是徒勞……
而兩幹多年以來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猶如清流,滌蕩著人心。人間清歡,歲月浮沉。寒梅疏影是你,風雪雨露是你,山河滿眼皆是你。從此再不問歲月浮沉。
道是自然,道是路徑。讓我們透過老子道的思想,對世間得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在《道德經》第九章中,老子對於萬事求全者給予後世的我們以善意的忠告。
原文: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話通譯: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銳利,不可長保;金玉滿堂,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守的住;有錢有勢了就交橫跋扈,就會給自己留下禍端。功業成就了,要隱身而退,才順於天意,順乎於自然。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不爭強好勝、處處攀比,總是有怕吃虧的心結。然而老子對於「柔弱勝剛強」的論述。又給予世人以醍醐灌頂般的啟示。
《道德經》第76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敵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白話通意: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堅硬枯槁了。因此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一類。
所以用兵逞強,不會取勝。樹木過於粗壯,就會遭到砍伐。過於逞強的實際處於劣勢,而謙卑柔弱的實際處於優勢。
無限的追逐,使我們迷失了心智;過於逞強好勝,又使得我們陷入焦灼無法自拔。倘若我們遵循自然、依道而行,又有什麼可懼、可焦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