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知止方能長久;處柔,才可反敗為勝。

2020-12-06 亦雨濃

經過了多少的歲月,我們的人生有如在薄霧中穿行,我們伸出雙手一直向外索取,我們在用力的想要抓這個世界,而終是徒勞……

而兩幹多年以來老子《道德經》的智慧,猶如清流,滌蕩著人心。人間清歡,歲月浮沉。寒梅疏影是你,風雪雨露是你,山河滿眼皆是你。從此再不問歲月浮沉。

道是自然,道是路徑。讓我們透過老子道的思想,對世間得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在《道德經》第九章中,老子對於萬事求全者給予後世的我們以善意的忠告。

原文: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話通譯: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銳利,不可長保;金玉滿堂,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守的住;有錢有勢了就交橫跋扈,就會給自己留下禍端。功業成就了,要隱身而退,才順於天意,順乎於自然。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不爭強好勝、處處攀比,總是有怕吃虧的心結。然而老子對於「柔弱勝剛強」的論述。又給予世人以醍醐灌頂般的啟示。

《道德經》第76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敵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白話通意: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堅硬枯槁了。因此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一類。

所以用兵逞強,不會取勝。樹木過於粗壯,就會遭到砍伐。過於逞強的實際處於劣勢,而謙卑柔弱的實際處於優勢。

無限的追逐,使我們迷失了心智;過於逞強好勝,又使得我們陷入焦灼無法自拔。倘若我們遵循自然、依道而行,又有什麼可懼、可焦灼的呢?!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的智慧:水性至柔,柔能勝剛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七十八章》)世間沒有什麼事物的柔弱能超過水,但是成功地衝擊堅韌的東西也沒有什麼能夠勝過水,因為水是任何物質都無法取代的。
  • 老子名句起名:用道德經取名別具一格,個個充滿國學底蘊!
    用老子的《道德經》取名是很能彰顯父母文化底蘊。而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從《道德經》裡如何為哈子取一個別具一格,國學底蘊的好名字呢?首先,《道德經》的影響不必多說,它是一本智慧之書。對許多人有著深遠的影響。每個人生命中一定會遇見一本生命之書,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就像史玉柱讀《論語》、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白巖松讀《老子》等等。遇見一本經典之作,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那麼一起來看看這本智慧之書如何為孩子取名字吧?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老子說柔之勝剛
    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是老子的智慧」天下莫柔弱於水「水就最柔弱的那它也是最強的,今天 我們要學的就是水性,我們還是看看老子是怎麼說的吧?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八章這樣寫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能勝強),以其無以易之也(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 《道德經》智慧,奇正相輔,深根固柢,以靜為下
    老子處在幾千年前的那個時代,到處是戰亂,遍地是饑荒。他耳聽了許多慷慨悲歌,目睹過無數悲歡離合,更是痛恨那些貪婪、昏庸的當道者。在《道德經》裡老子告訴我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間沒有長久的富貴,也沒有一輩子倒黴;沒有永遠無償的利益,也沒有攻克不破的厚臉皮。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搏擊他。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一、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在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代表作,被很多人稱作「萬經之王」。本來是一部表達道家宇宙觀和處世觀的哲學著作,但是卻被很多人看作是講述政治和權謀的厚黑學經典。也就是說,老子出身史官,做的就是記錄興亡禍福的工作,從中就能夠知道作為君王應該抓住重點、寡慾淡泊、謙卑自重,這些就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權術法則啊。不僅如此,連後來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也十分重視對《道德經》的學習,他專門寫過《解老》和《喻老》來記錄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他在《韓非子》中提到的眾多君王的權謀都與《道德經》中的說法十分相近,甚至有人認為,《韓非子》就是《道德經》的實踐操作版。
  • 《道德經》:「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經》:「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譯:都知道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的道理,但是沒有誰能做得到。剛與柔的關係很複雜,只能說剛柔各有其用,少林與太極各有妙處,軟功與硬功各有所長。所謂柔有時是綿裡藏針,日本的柔道其實充滿殺機。所謂剛也不能夠拒絕一切調整與轉彎。一味地柔就會成為稀泥漿糊,一味的剛就會成為二百五、十三點、二桿子。剛柔相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強弱易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但是從歷史的書籍上你會找尋到,這句話是在老子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意思上加以延伸出來的。老子《道德經》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裡講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意思是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齊善鴻講道德經》: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讓你有更多啟發和思考
    說起《道德經》,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這是一部道家的經典作品。我們很多人都讀過,小時候讀只是看懂皮毛,而長大了在翻開才深知裡面的智慧。對於西方人來說,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的發行量也特別大。這說明書中的智慧不僅僅適合中國人,還適用於全世界。《道德經》的本質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以前讀《道德經》覺得裡面的智慧寶貴,但是總是無法全面的應用到生活中。直到我讀了這本《齊善鴻講道德經》。
  • 道德經:看不清別人沒事,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無知,做事要把握尺度
    看不清別人沒關係,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的無知,做什麼事要把握好尺度。《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了解別人的智謀,認清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話說回來,道家一直推崇的「無為而治」。很多人都容易把「無為」理解為「不作為」,而完全忽略了「無為」的後半句:「無為而不為」。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來源:文匯報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
  • 《道德經》:「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沒有向孔子闡述什麼是道,卻在出函谷關時,特意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給關令尹,其用意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從歷史看來,《道德經》對於開啟人們的智慧,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德經》能開啟人們的智慧,裡面有許多的話涵義極深,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的。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 看了才知道,這些常用古典名句出自《道德經》,你知道願意嗎?
    老子讀書大器晚成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譯文:往往有大智慧大用處的人,很難很早就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什麼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而決非是誇誇其談地急於表現自己;排除外界的任何幹擾,收斂自己的一切鋒芒,解脫自己的一切紛擾,蘊藏自己的任何光彩,將自己混同於汙垢之中。懂得了怎麼做,才是讓天下人重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