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被魯迅稱之為「雄傑」,深受尼採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李大釗說尼採的思想是「最革命的」,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正因為尼採反傳統、衝破思想禁錮的哲學觀點,和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反封建傳統的「主流」不謀而合,因此在該時期掀起了一場「尼採熱」,尼採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尼採的思想傳入中國100多年來,曾經興起了若干次「尼採熱」,對促進中國人民思想的開化、觀念的解放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每一次尼採熱,都有著十分深刻的背景,都會在思想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尼採的哲學思想在西方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尼採的「老師」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而尼採則被公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評價尼採的哲學時說:「尼採的思想,給西方哲學帶來戰慄。」
尼採的思想「給西方哲學帶來戰慄」,是因為尼採猛烈地批判了傳統道德,猛烈地批判了現代理性。叔本華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的哲學家,而尼採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一切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猛烈、最徹底的批判,完全顛覆了西方「以上帝為核心」的價值觀。尼採在其著作中,藉助「狂人」之口說出:「上帝死了,我是殺死上帝的兇手。」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也是受到尼採筆下「狂人」啟發而塑造出來的。魯迅先生藉助「狂人」之口說出,數千年來滿口「仁義道德」的封建社會,其實質是兩個字:「吃人」。魯迅這樣的反傳統的精神,自然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流,而尼採的思想則必然地被作為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
尼採反傳統,但他並不是反對一切傳統,而是反對那些傳統當中禁錮人、傷害人的思想和傳統,對於傳統中的精華精粹,尼採依然是積極倡導的。
比如,關於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這個問題,尼採強調說:「人民孝敬父母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孝敬父母」,這正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優良傳統,至少,我們是被強調必須孝敬父母的。可惜,連尼採這樣反傳統的哲學家都強調孝敬父母,而且強調說一個民族的人民,如果他們能夠孝敬父母,這個民族就能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但是,我們部分人,準確地說是極少數人、極個別人卻藉助各種理由,把這個傳統丟得一乾二淨、乾乾淨淨、窗明几淨、一塵不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