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2020-12-04 青史通鑑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被魯迅稱之為「雄傑」,深受尼採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李大釗說尼採的思想是「最革命的」,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正因為尼採反傳統、衝破思想禁錮的哲學觀點,和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反封建傳統的「主流」不謀而合,因此在該時期掀起了一場「尼採熱」,尼採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尼採的思想傳入中國100多年來,曾經興起了若干次「尼採熱」,對促進中國人民思想的開化、觀念的解放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每一次尼採熱,都有著十分深刻的背景,都會在思想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尼採的哲學思想在西方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尼採的「老師」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而尼採則被公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評價尼採的哲學時說:「尼採的思想,給西方哲學帶來戰慄。」

尼採的思想「給西方哲學帶來戰慄」,是因為尼採猛烈地批判了傳統道德,猛烈地批判了現代理性。叔本華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的哲學家,而尼採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一切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猛烈、最徹底的批判,完全顛覆了西方「以上帝為核心」的價值觀。尼採在其著作中,藉助「狂人」之口說出:「上帝死了,我是殺死上帝的兇手。」

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也是受到尼採筆下「狂人」啟發而塑造出來的。魯迅先生藉助「狂人」之口說出,數千年來滿口「仁義道德」的封建社會,其實質是兩個字:「吃人」。魯迅這樣的反傳統的精神,自然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流,而尼採的思想則必然地被作為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

尼採反傳統,但他並不是反對一切傳統,而是反對那些傳統當中禁錮人、傷害人的思想和傳統,對於傳統中的精華精粹,尼採依然是積極倡導的。

比如,關於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這個問題,尼採強調說:「人民孝敬父母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孝敬父母」,這正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優良傳統,至少,我們是被強調必須孝敬父母的。可惜,連尼採這樣反傳統的哲學家都強調孝敬父母,而且強調說一個民族的人民,如果他們能夠孝敬父母,這個民族就能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但是,我們部分人,準確地說是極少數人、極個別人卻藉助各種理由,把這個傳統丟得一乾二淨、乾乾淨淨、窗明几淨、一塵不染了!

相關焦點

  • 尼採: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如果我們找朋友傾訴這些令人痛不欲生的煩惱,朋友卻跟你說「你應該好好享受才對」,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按照很多人的預設,尼採可能是最不會安慰朋友的人,他說:「對於我所關心的人,我祝願他們受苦受難、孤寂悽涼、疾病纏身、受盡虐待、備嘗屈辱——我希望他們不得倖免於以下的體驗:深刻的自輕自賤、缺乏自信的折磨、一敗塗地的悲慘境地。」
  • 梅德韋傑夫暢想2050年的中俄兩國:強大而繁榮
    受訪時,他暢想了2050年中國與俄羅斯的樣貌,認為兩國將成為強大、繁榮的現代化世界大國。主持人我們期待雙方能夠有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的合作。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的中國發展目標。有網友問總理,在您腦海中,2050年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 尼採的「神預言」:德意志精神將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犧牲品
    摘要:尼採認為,文化國家不過是現代社會衍生的虛幻的怪物,永遠不會成為現實。事實上,人們必須在文化與國家之間做出抉擇:「一方依靠另一方生存,一方的落敗造就另一方的繁榮,一切文化繁榮的年代都是政治衰落的年代。
  • G.梅裡奧 | 尼採、達爾文,和達爾文主義
    一個人自認健康,並增加其從篩選中倖存的機會,是因為他能夠為自己的利益而塑造、制服、領導、剝削這些對立的力量(包括病態的力量)。我們由此觸及了尼採叫做「偉大健康」的東西,這一健康是對病態的消除與統治。最強者的機械性勝利相反則會引起過分的穩定性,並導致僵化或平庸的千篇一律,它預示的是一種熵增的死亡。對個體延續有所助益的東西也會危及它的力量和偉大。我們應該在教育領域中解釋這一點。
  • 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 尼採
    本文內容摘自網絡 原作者:尼採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 書寫生命的哲學家尼採:寫作是思想和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不同於上述流傳甚廣的看法,普林斯頓大學哲學教授亞歷山大·內哈馬斯在其論著《尼採:生命之為文學》中認為,尼採的文學特質無損於他的哲學水準,尼採的哲學不僅以文學為模型,而且還生成了文學的產物。與文學密切相關的視角主義和唯美主義,是透視尼採哲學的兩個至關重要的視角。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所以這跟尼採的「超人」理想有關係,「超人」我們一般以為是一個要往天上超越的強大的人,其實尼採不是。尼採認為「超人」的基本意義是忠實於大地。所以尼採的「超人」是一個否定超越性理想,直面當下感性世界,通過創造性的瞬間,來追求和完成生命力量之增長的個性「此在」,因此是一個實存哲學意義上的人之規定。
  • 尼採 哲學的源頭
    尼採說,「他們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活生生的文化。唯有他們走得如此之遠,原因在於他們懂得在其他民族止步的地方,繼續前行。民族的醫生拒絕哲學。 所以,誰想為哲學做辯護,誰就必須表明健康的民族為什麼需要哲學並且已經運用了哲學。如果他能夠表明這一點,也許病人自身會獲得這樣一種富有成效的見識:為什麼恰恰對他們來說哲學是有害的。
  • 尼採: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採批判傳統道德,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對所有的理性哲學均展開了猛烈的、徹底的、毫不留情面的批判攻擊,而叔本華則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可見尼採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也是繼承了叔本華的一些思想,但尼採反對理性主義、批判理性主義的力度更大、程度更徹底。尼採和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在某些地方和領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尼採: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
    尼採瘋了。醫生的診斷說明書上赫然寫著:精神錯亂症和漸進性麻痺。作為肉身的尼採此後繼續苟活了11年,直到1900年8月25日才真正離世,但是作為思想者的尼採在1889年1月3日那一天就已經死亡了。在他精神失常前的一年中,尼採一口氣寫下了五本小冊子,分別是《偶像的黃昏》、《華格納事件》、《尼採反華格納》、《敵基督者》和《瞧,這個人》——就好像是超新星在歸入沉寂之前的最後爆發。
  • 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1844年,尼採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5歲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而從小他身邊的親人都是女性,母親、妹妹、祖母和姑媽。但和叔本華一樣,尼採非常敵視女性,他曾說「你要到女人那裡去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 尼採眼中的人跟樹是到底是什麼樣?
    一:人和樹一樣,光和暗都能賦予力量1:光明與黑暗兩種方法論強者必同時經熟於光明和黑暗兩種方法論,尤其是黑暗是這個世界最為真實的基礎,如果不熟練掌握,就會被人一推就倒。或許我們都不明白,尼採所說的上帝死了是什麼意思。在尼採的意識當中。
  • 經典永不褪色,尼採經典語錄賞析
    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思想顛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影響了一大批文學家,比如茨威格,魯迅,蕭伯納等。聞一多評價尼採是最前進的、最革命的、最富於理想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生命力飽漲的象徵,是生命的頂峰。
  • 尼採:一個腐敗的社會,一般有哪些特徵
    信仰 決定著所有行動尼採說的這些特徵一共有四點。「異端大行其道,民族信仰蒼白「是尼採提出的第一個特徵,他認為,當一個社會缺乏了社會主流思想和意識形態,以及失去了人們在思想意識上的寄託以後,這便離腐敗不遠了。為什麼要把這個特徵放在第一條?
  • 尼採最精闢一句名言,僅23字,卻讓無數人都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的人,是什麼樣的人?肯定是絕對地頓悟了,只要生活不把他折磨死,他依舊笑著生活,這便是一個人覺悟的高度。一個人可以適應任何一種生活,就已經足夠強大了。一個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的人,無疑是需要更強大,因為忍受比適應更直接,更可怕。那麼什麼樣一句名言能讓無數人讀完都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呢?自然是尼採最精闢一句名言,僅23字,如下: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尼採: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專家:並不絕對哦
    尼採: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我們都希望自己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也期望自己在重大的創傷之後,依然能夠活得很好。當然,不經歷創傷更好,有誰願意在不被「殺死」之後再強大、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呢?尼採這句話激勵了無數人,讓身在逆境甚至絕境中的人,能夠有一些精神寄託。然而,有一項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過去的壓力不會對未來的創傷產生韌性。所謂韌性,就是當一個人在面對困境、壓力、逆境時的承受力。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創造者尋找的是同伴和那些會把鐮刀磨得鋒利的人,可是人們卻視這些人為毀滅者和輕蔑善惡者。而事實上,他們才是收穫者和慶祝豐收者。——《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6、在吃得最津津有味時,必須停止進食:想要被人愛得長久的人都知道這點。7、第一,認識是人類現象,和宇宙真理無關。第二,邏輯只是人類的種族習慣用邏輯虛構一個世界本體是毫無道理的。
  • 人可以被消滅,但是不能被打敗——每天讀點尼採
    前幾篇提到,尼採認為,人應該做一個自己生命的強者。什麼是生命中的強者?首先一個人要有健全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然後要能肯定自己,進而肯定自己的全部,重要的是能肯定自己的有限和肯定自己的痛苦。這樣的人就是一個生命中的強者。成為生命的強者後,人是什麼樣的?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1打破傳統束縛尼採從來就是反對基督教、反對理性主義的,認為理性主義支配下的人完全喪失了人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所以尼採要求建立起以一種能夠發現和表達人的這種深層存在的哲學,並在希臘神話人物狄奧尼索斯和阿波羅的形象中找到了這種哲學文化,所以提出了酒神與日神並賦予其精神涵義。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當前,特別要加強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研究,著力加強反疆獨、藏獨和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立項和研究,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邊疆穩定、和諧做貢獻。三要服務於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加突出基礎理論研究。鞏固和發揮高校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為傳承文明,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高校學者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