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傑夫暢想2050年的中俄兩國:強大而繁榮

2020-11-26 海外網

摘要:10月31日17時,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德米特裡·阿納託利耶維奇·梅德韋傑夫應邀做客人民網,與中國網友進行以「推動中俄關係發展 夯實世代友好根基」為題的在線交流。

海外網10月31日電 10月31日17時,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德米特裡·阿納託利耶維奇·梅德韋傑夫應邀做客人民網,與中國網友進行以「推動中俄關係發展 夯實世代友好根基」為題的在線交流。受訪時,他暢想了2050年中國與俄羅斯的樣貌,認為兩國將成為強大、繁榮的現代化世界大國。

主持人

我們期待雙方能夠有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的合作。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的中國發展目標。有網友問總理,在您腦海中,2050年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梅德韋傑夫

我深信中國將會發展成一個繁榮的、舒適的、現代化的國家,我也很希望有機會能夠親眼目睹2050年的現代化中國。

主持人

我們特別希望到時您還會來到人民網的演播室跟我們分享您那一時刻的心情。在您想像中,那個時候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梅德韋傑夫

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國家能夠進一步發展、強大,成為現代化的強有力的和繁榮的國家,造福我們的人民,給他們營造最為舒適的生活條件。

我們現在在教育、民生、醫療保健等領域,還大有可為,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地解決我們所面臨的發展任務。其他的國家也面臨類似的發展任務,因為世界各國都願意推進自己在民生領域的發展,包括教育和醫療達到現代化水平。現在難以預測到2050年會是什麼樣的。當然,世界會發生很大變化,會有更有現代化的高新技術湧現,人工智慧的使用會越來越來普遍。我想,俄羅斯和中國不僅可以加強傳統的經貿合作,也可以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合作,包括面向未來的一系列項目。在教育、交通運輸、無人駕駛車,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技術潛力開展有效合作。俄中應該保持睦鄰友好合作,保障兩國人民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最近幾年,俄中關係就是這樣的關係。我認為,孔子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大致意思是,你如果恨別人,你就輸給他了。所以,這個道理可以運用於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俄羅斯和中國的情況完全相反,俄中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在國際舞臺上密切配合和協調。俄羅斯和中國是友好國家,又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們要加強在國際舞臺的交流與合作。

主持人

一方面我們要帶著充滿愛的眼光去擁抱世界,而另外一方面您也提到了世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那個時候,中俄兩國在世界舞臺上會是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梅德韋傑夫

我想在此說,現在難以預測未來如何,但是,我願意相信,我們會同中國一道在國際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通過籤署重要的決議,保障好我們國家的發展和相關國際合作。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在經濟上會成為世界最大的一個經濟體,這本身也是推動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另外,俄羅斯也是重要的國際合作方,俄中作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最複雜的國際局勢下,需要共同保障全球和平,希望以後俄中兩國繼續深化國際交流。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楊佳、李萌

31164133,.梅德韋傑夫暢想2050年的中俄兩國:強大而繁榮,.2017-10-31 19:17:49,.204264,.楊佳、李萌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
    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記者陸文軍、王卓倫)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在上海會見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
  • 普京執政20周年,俄羅斯強大了嗎?看看成績單
    但由於俄羅斯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2008年普京沒有參與總統選舉。時任總理梅德韋傑夫當年贏得競選出任總統,並提名普京為總理。在出任總統的第一年,梅德韋傑夫就推動並籤署了憲法修正案,將俄羅斯總統任期每屆由4年延長到6年。也許,這是梅德韋傑夫總統任期內予人印象最深的一項工作。
  • 吳健:中俄兩國全方位合作,「是常量,不是變量」
    文/吳健直新聞:不平靜的2020年即將過去,而平靜卻不平凡的中俄關係卻在這一年裡碩果纍纍。昨天(28日),中俄領導人互通電話,除了互致新年問候,更重要是強調兩國牢固的關係是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固屏障。您如何看待這種關係?
  • 西北望︱中俄美之間:如果不是「大三角」,是什麼?
    中俄關係的轉型之所以特別複雜,是由於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兩國經歷過特別的歷史,形成了特別的相互認知和思維,也習慣了特別的相互關係模式。它的核心概念可概括為「強大俄羅斯——貧弱中國」,如果再向文化上延伸,還有「文明西方—落後東方」的潛意識。
  • 長沙青年學子暢想2050激揚青春夢
    紅網時刻12月26日訊(長沙站記者 劉馳鋒 通訊員 陳正名 董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50年,我國將全面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當代青少年正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為抓好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價值觀養成,深入推動十九大精神在青年學子中落地生根,12月25日,長沙市天心區舉行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動暨「2050青年說」長沙市青年學子暢想未來『時間膠囊』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中,未來信箱「時間膠囊」開啟,面向全區中學生徵集而來的「夢想信件」被裝入其中。
  • 未來30年上海會怎樣?——有關"上海2050"的十個暢想
    2014年對於上海來說,是一個「規劃大年」。當前,上海正同時開展三大戰略規劃研究:針對2020年的「十三五」規劃研究,針對204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研究,針對2050年的「面向未來30年」發展戰略研究。
  • 年輕工程師對2050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暢想
    據外媒報導,近日,英國海軍工程科學與技術(UKNEST)論壇的一群年輕工程專業畢業生對2050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 直播|11月20日,和中俄科學家一起「種太陽」!
    根據估算,目前煤炭的儲量大概還能再供我們使用不到200年,天然氣將在57-65年內枯竭,石油最慘,大約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而且,化石燃料還導致了很嚴重的汙染!霧霾,就是其中之一。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也存在問題——造價高、發電量有限。如果有一種清潔、安全、高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供我們使用,「能源危機」是不是就不復存在?
  • 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原標題: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科技日報深圳11月17日電 (記者劉傳書)正在舉行的第十五屆高交會上,人們對一種從飼料麩皮分離出的糊粉層親睞有加。科學家表示,原來小麥中的營養成分多數給動物吃了實屬無奈。現在,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成果讓人可以分享這份營養了。
  • 中俄科學家討論「人造太陽」託卡馬克
    目前煤炭的儲量大概還能再供我們使用不到200年,天然氣將在57-65年內枯竭,石油最慘,大約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如果有一種清潔、安全、高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供我們使用,「能源危機」是不是就不復存在?
  •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各位尊敬的中俄頭條用戶,《頭條速覽》是一個資訊聚合類欄目。在這一欄目中,您將快速了解過去24小時發生在中俄之間的要聞大事、趣聞軼事。《頭條速覽》將在每個工作日的傍晚與您不見不散。
  • 校長邱勇出席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並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在線籤署...
    8月26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承辦的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式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順利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别致信祝賀中俄科技創新年開幕。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與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共同出席開幕式活動。
  • 中俄將在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於在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使用聯盟號2.1b型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發射進太空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日前發表的
  • 中俄將在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優勢互補
    《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出,兩國將拓展衛星導航領域的長期合作,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合作將實現優勢互補。中俄兩國的太空國際合作涉及月球和深空探測、特殊材料開發、衛星系統、地球遙感、空間碎片監測等諸多領域。
  • 中俄出現合作分歧,國產「大飛機」恐延遲交付
    2017年,中俄兩國正式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以推進CR929項目;2019年8月,CR929的俄方首席設計師馬克西姆·利特維諾夫表示,計劃在2025年向客戶交付首批飛機;而在今年5月,國產C919客機的總設計師吳光輝對外透露說,CR929寬體客機已基本確定總體技術方案,並啟動了初步設計工作。
  • 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舉辦
    12月22日,由中國科協和俄羅斯科工聯共同主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承辦的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在北京和莫斯科等地同時在線舉辦。本次論壇以「促進數字經濟·構建智慧社會」為主題,是中俄科技創新年系列活動「中俄數字經濟示範項目」的重要板塊之一。
  • 2019年4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2019年4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時間:2019年4月25日15:00—16:20地點: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發布人: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
  • 聚焦中俄科技創新合作 深圳論壇「雲端」論道
    、機制、環境建設;搭建兩國高等院校聯合科研和人才共同培養平臺;推動兩國企業在重點領域加強務實合作等熱點問題與觀眾們分享政策環境、合作經驗,展示合作成果,提出意見建議,為構建中俄科技創新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局面提供思想啟迪、智慧交流。
  • 中國日報網評:中俄在國際舞臺上演協作華章
    2020年5月,莫斯科紅場閱兵。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分隊邁著雄健步伐、儀表威武地行進而來時,觀看閱兵的人們為之一振。2020年歲末,太平洋東北海域。當中俄空軍戰略轟炸機隊再度升空編隊聯合飛行時,巨大的轟鳴聲消失後,中俄網民一片叫好。
  • 俄羅斯防長提議中俄籤署2017至2020年軍事合作路線圖
    據參考消息網近日報導,俄新社6月7日發表題為《對抗北約:俄羅斯和中國軍人教給雙方什麼》的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7日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防長峰會上會見了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並向他提議籤署兩國2017至2020年軍事合作路線圖。紹伊古強調,俄中關係處於高水平並在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