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將在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優勢互補

2020-12-07 國際在線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於在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使用聯盟號2.1b型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發射進太空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日前發表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出,兩國將拓展衛星導航領域的長期合作,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合作將實現優勢互補。

中俄兩國的太空國際合作涉及月球和深空探測、特殊材料開發、衛星系統、地球遙感、空間碎片監測等諸多領域。根據《聯合公報》,中俄將提升「北鬥」和「格洛納斯」系統兼容共用服務性能,促進在中國和俄羅斯境內互相建設北鬥和格洛納斯監測站,推動落實中俄跨境運輸、精準農業應用示範等合作項目及該領域的其他倡議。

對此,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楊宇光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衛星導航系統之間的相互兼容和互操作是一種國際大趨勢,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這幾個全球性的導航系統採用的都是被動定位原理,而且採用的是時差定位。這種定位原理(決定了)你接收的衛星的數量越多,你的精度就越高,定位的速度就越快。所以世界上有這樣一個趨勢,衛星導航接收機儘量能夠接受更多不同的導航衛星系統的信號,必然也會給用戶帶來很多好處。」

楊宇光還認為,中俄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兩國互建監測站,有利於提升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覆蓋面積,將實現互利雙贏,「精確的信息如何保證?我們要對衛星進行精密的定軌,要對衛星進行維護。俄羅斯的國土是非常廣袤的,如果它的地面站能夠支持我們的衛星維護,我們也支持它的維護,我想這是一個互利雙贏的事情。」

在探月領域,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日前透露,未來中國將對月球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將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楊宇光表示,探月國際合作可降低投入門檻,技術上也可互為補充,「國家航天局公布的探月計劃,嫦娥六號希望能夠從月球南極附近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能夠對月球表面進行更為詳細全面的考察,嫦娥八號希望能夠對月球南極附近進行考察之外,(還要)驗證將來的無人科研站。這個過程整個投入非常大。從全人類的角度來看,世界各個航天大國基本上在升空探測項目中,都採用了國際合作的形式。」

根據《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未來,兩國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

楊宇光認為,在月球科學探測領域,俄羅斯技術積累深厚,而中國後發優勢明顯,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中國航天有一個後發的優勢。我們的起點非常高,包括這次嫦娥五號的採樣返回任務,採用了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方式,它的複雜程度已經可以和載人登月的程度相媲美了。此外,我們在探測器上使用很多的先進技術,都是合作的基礎。俄羅斯更勝在它的技術積累。俄羅斯還有一方面的技術非常有優勢,就是它採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熱源』探測器技術,這確實也是俄羅斯能夠發揮自己長處的地方。」

楊宇光還強調,航天探索是全人類的事業,和平利用太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中國和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未來兩國太空合作還擁有很大的潛力。

相關焦點

  • 中俄將在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
    《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出,兩國將拓展衛星導航領域的長期合作,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合作將實現優勢互補。中俄兩國的太空國際合作涉及月球和深空探測、特殊材料開發、衛星系統、地球遙感、空間碎片監測等諸多領域。根據《聯合公報》,中俄將提升「北鬥」和「格洛納斯」系統兼容共用服務性能,促進在中國和俄羅斯境內互相建設北鬥和格洛納斯監測站,推動落實中俄跨境運輸、精準農業應用示範等合作項目及該領域的其他倡議。
  • 中俄合作研究北極並培養年輕專家,各項技術將聯合研發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稱,9月25日中俄兩國首次籤署了一份合作協議,該協議的內容規定俄羅斯扶持海洋領域技術發展的非營利組織將在中國建立海洋技術發展中心,並以此來實施創新項目,並組織南北極考察和培養年輕專家以及科學家。據悉此次籤署協議時,兩國分別派遣了,俄羅斯海洋領域技術發展組織的總經理亞歷山大·平斯基,而中國則是派遣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軍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鬱來籤署相關協議。
  • 俄將在中國建立海洋發展中心?並培訓年輕專家,強強聯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中俄兩國9月25日首次籤署合作協議,協議規定支持俄羅斯海洋技術發展的非營利組織將在中國建立海洋技術開發中心,並以此方式實施創新項目,組織南北極考察和青年專家、科學家培訓。據悉,協議籤署時,俄方派出海洋技術開發組織總經理亞歷山大·平斯基,中方派出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軍和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鬱,籤署相關協議。
  • 中國航天讓俄羅斯折服:俄高官提議撇開美國,中俄合作探索月球
    4年前,俄羅斯《宇航新聞》雜誌評論員伊戈爾·利索夫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認為中國正在導航、通訊、地球遙感等應用航天領域追趕俄羅斯,如今,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已經完成全球組網,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卻得不到修復,多顆衛星無法正常工作,加之多顆先進通信衛星和高分遙感衛星的發射升空,在利索夫列舉的數個航天領域中,俄羅斯已經被中國超越。
  • 中俄原油管道明年起供油 將首次聯合檢查國界
    兩國關係不受外部環境影響,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成果。俄羅斯漢語年和中國俄語年活動成功舉行,進一步鞏固了兩國友好的社會基礎。兩國經貿關係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實現快速發展,重要領域和大項目合作取得重要突破。
  • 封鎖打壓適得其反美促使中俄太空緊密合作美媒:NASA要加油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據俄塔斯社6月9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準備與中方分享重型火箭的參數等信息,並希望兩國聯合建月球基地。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俄方有許多先進的航天技術和經驗,而中方資金比較充裕,同時,在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許多尖端技術。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面向未來,各主要航天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從探測對象來看,一般由近及遠,月球是起點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後主要探測熱點;小天體探測日益受到重視;對太陽的探測活動一直未曾間斷;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衛星探測活動任重道遠;一次發射針對多個目標、實現多種任務、採取多種形式探測,成為深空探測的重要途徑。
  • 強強聯合,中俄提出新的太空望遠鏡計劃,或將是哈勃望遠鏡的五倍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上升,我國在科技領域上碩果纍纍,特別是近兩個月,我國的好消息接踵傳來,前不久,「胖五」一飛沖天,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FAST也開始正式運行,沒過多久,在航天領域中中俄合作也有了新的進展。
  • 哪國航天員將第一個搭乘中國飛船?俄已訂艙位 還進入月球基地
    他同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月球計劃,「俄羅斯準備與中國在探索月球領域加強合作」。據俄塔社14日稱,羅戈津充滿自信的聲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中國和美國的航天飛船飛向太空。中國和美國人可能也準備搭乘我們的飛船,這是正常的,在載人航天領域一直都應該合作。」他同時強調,俄羅斯正積極與中國夥伴討論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包括聯合建設月球科考站。
  • 中俄商討整合北鬥和格洛納斯導航 俄媒:提升服務質量
    它指的是打造一體化的全球導航系統,能實時交流校正信息、信號質量、導航衛星狀態。文章稱,兩大導航系統未來的合作範圍暫定為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目前除中俄以外,實力不可小覷的一些亞洲大國也加入其中,哈薩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皆為成員國。
  • 中國北鬥系統還差一步,關鍵時刻還拉了俄羅斯一把,美國優勢不再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核心供應商之一,除了其自身的性能非常優異外,在前不久的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它還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實現了兼容互操作,雙方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不僅完成了中俄雙方的資源共享、合作共贏,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這是它全面超越其他導航系統的優勢。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面向未來,各主要航天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從探測對象來看,一般由近及遠,月球是起點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後主要探測熱點;小天體探測日益受到重視;對太陽的探測活動一直未曾間斷;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衛星探測活動任重道遠;一次發射針對多個目標、實現多種任務、採取多種形式探測,成為深空探測的重要途徑。
  • 中俄航天準備展開強強聯合,俄航天員已準備好乘中國飛船飛往太空
    【引言: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4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稱,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羅戈津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廣播直播中稱,「我們已準備好乘坐美國和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中國人可能也準備好搭乘我們的飛船,美國人也會繼續乘坐『聯盟號』飛船。
  • 美媒:應警惕中俄導航聯盟 兩種系統搭配覆蓋全球
    在北約與俄羅斯軍事擴充10年的背景下,另一條全球競爭前線逐漸浮現:俄正緩慢卻穩步地確立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原屬冷戰太空競賽項目,上世紀90年代後因資金缺乏遠遠落後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但2003年克裡姆林宮恢復該項目,2015年俄推出最新版「格洛納斯-K」,並計劃2022年發布全部國產的K2版。與此同時,俄正不動聲色地與中國就衛星導航系統進行合作。
  • 重離子超導同步加速器來了,中俄大科學裝置合作邁出新步伐
    作為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一,9月17日下午,2020年中俄科技創新論壇開幕,在主旨報告中,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透露,自2017年來,兩國共同選定並支持17個聯合研發項目。中俄在大科學裝置合作方面邁出新步伐,未來,兩國還將共同部署更多的科技合作戰略性大項目。
  •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宣布將加強兩國在各領域合作
    舉報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12月29日電(記者林惠芬)基希訥烏消息: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兩國總統
  • 協定即將生效,北鬥與格洛納斯將實現兼容,或挑戰GPS的地位
    最近,北鬥與格洛納斯就要合作了,關於這次合作,我們又了解些什麼呢?據媒體報導,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在8月31日晚間發布消息稱,經過中俄雙方確認,中國的北鬥衛星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協定即將生效,這也為北鬥與格洛納斯將實現兼容與互操作提供法律和組織保障,然而這次合作很多人卻理解錯了,北鬥與格洛納斯合作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 俄媒:俄中探索建低軌衛星系統 將讓美失太空優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9日報導,俄中兩國專家正在研究建立「幸福之星」全球低軌道衛星系統的可能性,俄羅斯信息微型系統公司總經理列舍特涅夫-捷斯託耶多夫在2015年杜拜國際航展期間透露。據悉,一旦莫斯科與北京表現出強烈的政治願望並在技術合作上出現突破,兩國聯合建造的"幸福之星"將會出現在應用價值更大的軌道上。這裡指的是位於距地面從200-300公裡到1000公裡高度的軌道。正如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指出的那樣,這些軌道也常被用於軍事目的。葉夫謝耶夫說:"這一空間的衛星通常用在軍事領域,用於無線電技術偵查。
  • 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
    在衛星技術上,現在中國已經可以製造和發射絕大多數種類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全世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明年開始建設的空間站很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唯一在軌空間站。而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更是成為了航天領域的「名片」。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原標題:聽不到卻恆久不變的「嘀嗒」聲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麼鍾,跟導航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