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一,9月17日下午,2020年中俄科技創新論壇開幕,在主旨報告中,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透露,自2017年來,兩國共同選定並支持17個聯合研發項目。中俄在大科學裝置合作方面邁出新步伐,未來,兩國還將共同部署更多的科技合作戰略性大項目。
陳霖豪表示,科技合作是中俄整個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俄務實合作中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俄羅斯具有嚴謹的科學傳統、深厚的基礎研究積澱,中國正在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具有巨大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實力也在不斷提升。」他指出,兩國科技創新合作具有顯著的互補優勢、協同優勢。
當前,中俄科技合作現狀如何?陳霖豪介紹,從中俄建交以來,通過雙方的努力,雙方已經建立了以政府間科技合作為主導的多元化、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同時,中俄民間的科技合作也在蓬勃發展,創新合作的平臺和基地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具體來說,中俄兩國科技合作的模式已經從單一的項目合作、人員交流,向構建聯合研發中心甚至構建科技園區、產業示範基地等全鏈條的合作發展;在合作機制方面,雙方建立了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和中俄創新對話兩大機制,統籌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創新合作的整個中俄的科技創新鏈條。
從具體成果來看,他透露,從1997年以來,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框架下,中俄已確定了400多個科技人員交流項目,支持雙方的科技交流,培養科學家;從2017年開始,兩國開始支持共同選定的優先領域,比如在新材料、生命科學、能源節能、自然資源等領域,共同聯合制定合作研發項目,到目前為止一共支持17個聯合研發項目。
雙方還開展大科學裝置框架下的合作,該大科學裝置名為重離子超導同步加速器,這是中俄在大科學裝置合作方面一個新步伐。
他認為:「中俄應該把握機遇,順應時代的大潮,推動雙方科技創新合作,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也為推動全球科技事業做出中俄的貢獻。」為此,他建議,兩國今後加強聯合科研攻關合作,共建科研機構平臺和科技園區,促進人才的雙向互動和科技產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