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

2020-12-26 中國青年報

日前,據外媒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報導指出,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中在有限空間內合作可以緩解兩國間緊張局勢,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就像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在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說的那樣,中國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及探測數據。至於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那麼,拜登一些顧問的呼籲能推動中美太空合作嗎?

空間站將成為中國未來與其他國家展開航天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冷戰思維橫亙中美之間

其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美曾有短暫的航天合作「蜜月期」,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就是以為美國發射衛星開始的,不過後來又中斷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長徵」系列火箭技術日臻成熟。為了能夠打開國際市場,參與世界競爭,從1988年開始,中方開始與美方就相關的合作進行各種接觸,最終中美兩國政府成功籤署了《關於衛星技術安全的協議備忘錄》。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並創造了發射三十一顆休斯HS376衛星的最高入軌精度,標誌著中國衛星發射以較高的起點進入國際市場,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提供國際商業發射的國家。

中美航天合作「蜜月期」並不長,而且中間也存在很多反覆。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的發展,美國認為中國在崛起之後會挑戰美國的霸權。為了儘可能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想方設法遏制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更是嚴防死守,唯恐被中國所得。在美國看來,太空領域作為未來世界戰爭和軍備競賽的主戰場對中美兩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挑戰和威脅,所以太空技術也是美國的重點封控對象。

在2011年,美國國會出臺了「沃爾夫法案」,阻止NASA及與NASA有合同關係的美國航天企業與中國航天領域進行任何接觸和合作,該法案到現在依舊是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壘」。隨著探月熱再次興起,美國制定了「阿爾忒彌斯」的重返月球計劃,NASA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紛紛宣布將參與,像國際空間站項目一樣,不會邀請中國參與。

「長徵三號」火箭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中國航天吸引力逐漸加大

但是問題在於,中國在航天領域並沒有因為美國的阻撓和孤立而停滯不前,反而發展得風生水起。從軌道發射能力來說,中國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在衛星技術上,現在中國已經可以製造和發射絕大多數種類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全世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明年開始建設的空間站很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唯一在軌空間站。而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更是成為了航天領域的「名片」。

同樣,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中國在太空的吸引力也在增強。一方面,中俄太空合作持續深入,2016年普京訪問北京期間,兩國籤署了空間技術的全面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以及其他協議。此後俄羅斯和中國將「格洛納斯」和「北鬥」系統相連。2017年9月中俄兩國官員研究確定了《2018-202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對於同中國合作也日趨積極,如在空間站建設上,2018年5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聯合國各成員國參與未來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合作。到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進入天和空間站。

在此次「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以後,由於其帶回月壤的珍貴性,各國都紛紛表露了合作的意願。不出意外,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太空合作將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嫦娥四號搭載了德國等多個西方國家的載荷。

排斥中國得不償失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美國人已經意識到,一味在太空領域排斥中國,不但不能遏制中國,還會將一部分盟友推到中國一邊,結果將是利弊大於利。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在12月6日就發表了題為《中俄太空合作起飛?》的文章,稱過去NASA是莫斯科的首選夥伴,而現在許多有影響力的俄羅斯人將中國視為未來的主要夥伴;中俄在全球定位導航衛星、太空探索和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不斷增長,並可能繼續下去。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則在12月17日宣稱「幾十年前,他們(中國)在太空領域中還不是大玩家,現在絕對是了」。

隨著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成功從月球採樣的國家,美國國內有關這類問題的爭論也變得更加緊迫。根據此次「政客」新聞網的報導,在接受採訪的20多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以及太空領域專家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如果將中國完全拒之門外,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一些分析人士及前官員還表示,阻止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有關計劃是錯誤的,因為中國現在的技術非常先進,不需要美國的幫助來實現登月等重大太空目標。

目前在拜登過渡團隊工作的美國前太空人帕姆•梅爾羅伊(也是NASA的新任候選領導者之一)在大選前就表示,「我認為試圖將他們(中國)排除在外是一種失敗的策略」「我們參與其中非常重要」。而NASA前局長查爾斯•博爾登也說「我擔心的不是中國走向了哪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走向了中國」。

不難推測,未來美國出於現實的考量,或許會在太空合作上部分的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但也應該看到的是,兩國要實現合作還有很多的障礙。由於川普政府的大力推動,目前美國太空軍事化步伐邁的非常快。12月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舉行的一次航天會議上表示,美軍位於佛羅裡達州的兩處基地將更名為「航天基地」,成為美國太空軍的首批基地。而在 12月18日白宮慶祝美國太空軍成立一周年的活動上,太空軍被正式命名為「守護者」。美軍所謂所作所為顯然與中俄提倡的「和平利用太空」理念相悖。

而且,拜登在競選期間很少談及太空領域問題,也沒有提出有關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的問題。此次對於「政客」新聞網的採訪,拜登過渡團隊同樣拒絕就拜登有關中國和太空的計劃發表評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美國新政府上臺後,中美兩國航天合作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破冰」。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面對中國在航天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成就,拜登團隊的顧問們坐不住了。他們急著給拜登「支招」,敦促美國抓住機會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他們認為這不僅能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還能讓美國保住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政客」新聞網:拜登太空顧問敦促與中國進行合作 「我認為將中國排除在合作之外是個失敗的策略。」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20日報導稱,儘管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最大經濟和軍事競爭對手,但當選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合作非常重要。報導稱,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主張,美國和中國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降低發生不穩定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美媒:拜登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12月20日文章,原題:拜登團隊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拜登的高級顧問們稱,即使新一屆政府在其他幾乎所有領域都將北京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建立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關係,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一場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中國拿回月壤後,拜登顧問很著急,再不放開合作,夥伴都沒了
    隨著嫦娥五號成功凱旋,我國成為了全球第三個成功取得月壤的國家,這也意味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就,不過,這也讓美國拜登團隊的顧問們感到些許焦灼而且,拜登顧問認為:若是不趕緊和中國展開合作的話,不僅中美關係無法得到緩和,而且美國太空領導者的位置也極有可能會失去,甚至「搶走」美國的夥伴們。
  • 拜登還未上臺,美媒就曝出好消息,中美兩國或將幹成一件大事
    而就在中國嫦娥五號滿載榮譽歸來之際,還未上臺的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其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聲就來了。據美媒20日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方面,一定要展開與中國的合作。據報導,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有限的空間內合作,
  • 拜登釋放三大信號,中美關係或迎來轉機
    拜登對華政策將更少個人色彩,與中國合作未嘗不可?據《環球時報》報導,約瑟夫·奈表示,首先,拜登新政府的對華政策相比過去4年川普的政策,將存在一個明顯不同,那就是,將更具預測性,更少意識形態色彩和個人色彩。尤其在氣候變化、應對新冠病毒等領域,拜登將與中國進行合作。
  • 拜登高級顧問竭力說服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能在美國的太空計劃中,避免美國未來被其威脅
    隨著中國嫦娥5號探測器圓滿完成任務,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3個成功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中國近幾年在太空領域獲得成就,一度讓美國感到自己受到的威脅,甚至拜登團隊的顧問們現在都已經沒辦法穩坐釣魚臺,敦促美國政府迅速和中國展開合作。
  • 拜登團隊請求和中國合作?以後可能在這個領域展開,令人期待
    在此消息一出後,拜登團隊的人員就想要和中國進行合作。根據美媒20號報導,拜登團隊的一些高級顧問,一直在敦促美國和中國在航空領域展開合作。在報導中,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而且有部分航空行業從事人員稱,要是在航空方面放棄和中國合作,很可能會導致美國失去「太空領頭人」的地位。
  • 拜登公布一份重要名單後,蔡英文果然忍不住了
    儘管川普仍然拒絕承認敗選,但拜登方面已經開始了政權交接的準備工作。美國時間11月23日,拜登團隊宣布了一系列內閣成員的名單,這一消息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而民進黨當局不僅對於這一消息十分關注,還自作多情地找出了一些內閣提名成員與臺灣地區之間的聯繫。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中國的成就與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競爭相似,當時這兩個超級大國努力比拼彼此的科學成就,尤其是在太空探索方面。但是,在拜登準備就任總統之際,這些外交爭吵破壞了北京與華盛頓穩定關係的難得機會。拜登選定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近日中澳爭端中選擇了澳大利亞,並表示將與澳大利亞並肩站在一起,推動其共同安全和價值觀。除此之外,沙利文還批評了中國對香港的做法。
  •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方是否將同拜登團隊接觸等...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成欣)在26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中方是否將同拜登團隊接觸等回答了記者提問。會議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同與會各國領導人就疫情背景下深化上合組織合作充分溝通交流,凝聚更多合作共識,制定更多切實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與各國發展戰略和區域合作倡議深入對接,提升經貿、投資、產能、互聯互通、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水平,助力各國經濟復甦和民生改善,促進上合組織更快更好向前發展。
  • 拜登經濟團隊成員亮相 耶倫能否拯救困境重重的美國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與拜登之前提名的其他部門人選相似,此次經濟團隊成員基本也都是拜登的「老朋友」。 歐巴馬政府時期曾任高級經濟顧問的Jim Parrott表示,截至目前的提名人選表明拜登希望組建一個資深、能夠迅速接手相關工作的團隊。
  • 中美競合|當拜登面對「川普主義」
    回不去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拜登將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屆時他已78歲,是美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拜登曾長期擔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經驗頗豐。在談及自己的外交政策綱領時,他誓言要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修復川普政府對美國國際地位造成的損害。
  • 拜登公布一份重要名單,蔡英文果然忍不住表態了,結果自欺欺人
    最近,在拜登公布了一份重要名單之後,蔡英文果然不忍直視,其結果無異於自我欺騙。《海峽導報》11月25日報導,當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舉行之前發表講話,宣布「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一些政府新事務,過去與臺灣方面有過面對面的接觸,臺美聯絡渠道暢通;在臺灣整體經濟狀況良好、支持臺灣已成為美國民意主流等三個良好基礎上,她對國際形勢充滿信心。
  • 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40年前,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森總統、基辛格博士等中美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打破堅冰,用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啟了中美關係的歷史進程。  作為龍年中國外交的開年大戲,習近平訪美如何為中美關係開局定調?早春二月的跨洋之行,又能否為兩國關係注入新生機?
  • 97歲基辛格痛批川普,喊話拜登發出終極警告:中美儘快恢復對話
    據觀察者網11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16日,97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20創新經濟論壇上、就新的中美衝突發出警告。會議上,基辛格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儘快恢復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從而避免兩國關係出現更多問題,否則現在的危機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為軍事衝突。
  • 川普登月計劃被拜登拋棄?中美太空競賽或迎來關鍵轉機!
    和前任歐巴馬對航天項目漫不經心不同,他在2016年競選時就承諾,將重返月球。上任半年,他就做出了大動作:重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名存實亡的冷戰機構「國家太空委員會」,並任命副總統彭斯擔任副局長,統籌調配全國的航天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當年的預算案上,他大筆一揮,幾乎復活了歐巴馬時代砍掉或暫停的所有航天項目。
  • 美國衛生部明確表態 不和拜登合作
    來源:環球時報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9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三,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部長亞歷克斯-阿扎(Alex Azar)表示,在總務管理局(GSA)確定拜登贏得選舉之前,衛生部不會與拜登團隊合作。
  • 反華議員退休引美太空界歡呼 多年阻中美合作
    這樣的成績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包括太空領域的老大哥美國。然而,同為航空航天事業的尖兵,中美兩國之間開展航天交流與合作卻一直障礙重重,難以實現,其中原因何在?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2月17日刊發文章稱,答案只有一個:弗蘭克•沃爾夫(Frank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