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千與千尋》:關於現代人的異化與救贖

2021-01-11 我想你的甜美微笑

影片講述了少女千尋與父母在搬家途中不慎闖入一個神明異世界,父母因貪吃變成豬,在絕望中千尋得到白龍的幫助,通過在湯婆婆的油屋工作而保住人形,最終幫助白龍找到自我,拯救出父母,重回現實世界的故事。

單純從影片的敘事主線來看,《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一個十歲小女孩拯救父母及自我成長的童話故事,但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不僅限於此,其蘊含的對成人世界的隱喻,對現代社會問題的揭露與批判,使得作品遠遠超出它的藝術意義而具有更為深遠的社會意義。其中,對物質、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下人類面臨的自我異化、精神家園喪失等生存困境問題的揭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影片在對其進行深刻探討的同時,也為現代人的自我救贖提供了一盞明燈。

關於現代人的異化

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較從前有了極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高度機械化、物質化、商業化的社會也使現代人類走向「異化」境地。關於人的異化問題,馬克思曾認為,人是一種感性、理性和社會性的存在。人的本質是從他的勞動成果中顯現出來,即人類通過自己的勞動成果認識自我。而當原本應該主宰自己勞動成果的人類,反過來被他所生產的產品統治,亦或在整個生產活動中感受不到人本質和自由本性的實現,即人的存在(人的現實生存狀況)和人的本質(人本來的樣子)相背離,那麼,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即指人的異化。

影片中,油屋裡的員工則是典型被異化的人的代表。他們為了生存,每天機械化般的勞動。調配湯藥、燒鍋爐的鍋爐爺爺、現場監督的番臺蛙、招待神明的男工、女工,每天日落而作,日出而息,重複著相同的勞動,工作成為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在長期的機械化的勞動中也早已喪失自我,忘記了自己的真實名字,徹底從社會性存在的人變成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勞動力,淪為和機器零件一般的符號。影片刻意把鍋爐爺爺描繪成蜘蛛,把所有男工描繪成青蛙,而女工則為蛞蝓,也暗指異化勞動將人異化成動物。

影片中所表現的異化不僅體現在異化勞動上,它已經從表層的勞動產品的異化延伸到深層的人的本性的異化。比如,白龍因想要向湯婆婆學習魔法,結果卻反倒被她所控制,做了許多不正義的壞事。然而他的內心並非沒有善,在整部影片中他對千尋的友愛和幫助,令人無法相信他會為湯婆婆而去偷錢婆婆的印章。但是,對魔法的渴望,對尊重的希求,使白龍違背自己的內心成為湯婆婆的鷹犬,慢慢喪失了最為本真的自我。因此,在影片後半部分,他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眼神也變得越來越兇惡。

物質化的生活使人性也完全物質化。在影片開頭,千尋的父母在美食的誘惑下,貪婪地咀嚼著食物。當千尋試圖勸阻時,他們會想著自己有信用卡,在物質化的他們看來,沒有什麼事情是錢不能解決的,然而最後卻變成了豬。影片中的無臉男,孤獨、單純,就像一個可有可無、靈魂無所依託的遊魂。當受到千尋友善相待時,無臉男會毫不保留、不掩飾地對她示好;當受到眾人追捧時,美味珍饈吃得越多,他對食物貪婪的欲望也越強烈,以至於吃掉服侍他的員工。

然而,影片中千尋的父母、無臉男不正是現代消費社會下的人的真實寫照嗎?在一個物質極大富裕、快節奏忙碌的社會,我們一方面擁有足夠多的滿足生理需求的物質、金錢,卻仍在不斷追求著更多;另一方面,無盡的物質消費、娛樂卻使我們的心靈越來越空虛。貪婪、自私、孤獨是被物質欲望控制下的現代人的主要性格。而肯定性勞動和精神家園的喪失,都使現代人離人的本質越來越遠了。

關於現代人的救贖

回歸人的本質,在宮崎駿看來,首先是回歸勞動,哪怕是創造性相對較小的工作。勞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作為一種客觀的感性的存在,他需要通過勞動維持基本的物質生存。於是,我們看到,當千尋和父母闖入神明世界後,為了保持人形、避免變成豬被吃掉,千尋努力在湯婆婆那裡爭取到一份工作,儘管是一份清潔工作。

其次,人具有理性的意識,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勞動固然是維持肉體生存的一種方式,但肉體生存卻不是勞動的最終目的。僅僅為了生存而勞動,在馬克思看來,就與動物沒有區別。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是因為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而人是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他會使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也就是說,人的勞動不僅是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一種手段,它還是一種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種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來源於人的社會屬性。

影片中,對千尋來說,儘管勞動只是為了擺脫成為動物的險境,但她沒有像油屋裡的人一樣在金錢欲望和過度消費中迷失自我,而是在勞動中保持自己的道德判斷,以真誠、友善和勇敢對待這個異世界。當看到無臉男淋雨時,千尋會為他留一扇門讓他進來避雨;當河神帶著腐臭的身體前來洗澡時,其他人都避而遠之,她卻會忍著惡臭、用最名貴的泡湯藥幫它清洗乾淨;當無臉男變壞時,她也會拿著解救父母的神奇藥丸幫助他回歸純真。

除了友善,千尋還懂得感恩。當見到白龍被錢婆婆的魔法打成重傷時,她也會義無反顧地踏上救白龍之路,哪怕它是一條有去無回的道路。正是她的純真與善良讓她保持著自我,做出超越個體利益的選擇。因為一個真正的人不僅僅是勞動機器上的齒輪,他還有情感、愛、道德、思考力。而這一切源於她始終記住了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是誰,這裡的名字即指社會身份。

在影片中,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也意味著忘記了自我,忘記自己的過去。一個忘記了過去的人,是沒有現在和將來的。千尋正是在自己的社會身份指引下,從湯婆婆油屋裡的勞動力回歸到一種社會性的存在,用自己的社會性認知來構建自己的生命價值,最終千尋也贏得了友情與尊嚴,與父母一起回歸到了現實世界。

雖然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童話,但對於現代社會中我們仍具有現實意義。工作是我們維持生計的手段,但物質生存不只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除了物質需求,人還有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在這個物質至上、消費泛濫的社會,唯有節制我們的物質欲望、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慷慨給予他人關愛,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相關焦點

  • 宮崎駿動漫世界中的勞動與異化
    宮崎駿則分析了在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異化:隨著科技和機器體系的發展,生產日益擴大,商品日益豐富,生產活動由人的勞動,逐步變成了以科技發展和機器體系能力的增強為主體。於是,人由生產的主體,變成了消費的主體,也就是說:在勞動者被異化為「勞動力」之後,人又被從生產者,異化為「消費者」,通過這種「二重異化」,人的本質力量——勞動進一步被邊緣化了。
  • 《千與千尋》何以穩居豆瓣動畫電影榜首?看懂其中寓意,你會明白
    動畫電影宗師宮崎駿2001年,宮崎駿憑藉一部《千與千尋》奠定他在業界不可撼動的地位。這部時長125分鐘的動畫電影,同時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和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大獎,迄今無人超越,含金量十足。
  • 《千與千尋》中關於「名字」意義的哲學探討
    《千與千尋》在哲學和小說裡,經常出現關於「名字」意義的探討,我們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又如何知道名字從何而來?「名字」通常被賦予了超越其本身的意義,變成一種可以操控、創造甚至改變意志的力量,而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便是對「名字」的一次全新詮釋。
  • 西方電影中的消費異化呈現
    而電影作為社會的鏡像,對消費異化的現象進行了多維投射。■從左至右依次為電影《欲望都市》海報、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海報。資料圖片欲望都市:符號消費與身份迷戀根據英國暢銷書作家索菲·金塞拉(Soophie Kinsella)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2009)是一部情節流暢的好萊塢敘事電影,主人公麗貝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購物狂。因為一次意外,原本想去時尚雜誌工作的她變成了一名財經編輯。
  • 《千與千尋》童話在電影中的現實夢 影評解析
    在1983年開始導演並且監製(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他的第一部動畫電影《風之谷》,由於宮崎駿父親以前是飛機製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嚮往,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總是能出現有關於天空以及飛翔的畫面,當然也包括他製作的第一部電影《風之谷》。誠然,在《風之谷》得到好評之後,堅持著自己獨有的風格,陸陸續續的推出了《天空之城》、《龍貓》、《魔女急宅便》等細膩而感人的動畫。
  • 再看一遍千與千尋,讓我對世界觀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看一遍千與千尋,讓我對世界觀有了全新的認識仔細看宮崎駿的各種動畫,會發現有許多不同種的主題:一種主題是提出一個深刻到無法回答的問題,例子當然是天空之城,風之谷,幽靈公主啦。個人是很喜歡這種作品的~千尋的世界觀就是成長與救贖,讓我們學會堅強講一講宮崎駿的動畫,最後一類就是千與千尋和魔女宅急便啦。它們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超強的代入感。這種分類當然很多人不接受啦,比如有人會說「我對龍貓就超有代入感啊!」重點不是這個,是這兩部電影設置的背景。
  • 時光的盛夏——《千與千尋》影評
    序:就不說《千與千尋》電影作品的厚度、深度、深刻的哲思了哈,也不說它超高票房,穩坐日本影史的票房冠軍寶座,被英國BBC曾在2015年將其評選為「21世紀百大佳片」前幾名,更不說他在豆瓣等的打分,被無數人奉為經典、捧上神壇。今天我要講的是這個夏天,我看《千與千尋》的故事。
  • 《分歧者異類覺醒》,反烏託邦電影的異化
    反烏託邦電影是西方幻想電影的重要分支,相比其同門——災難片,反烏託邦電影更為深邃,內容也更加駁雜。新世紀以來,反烏託邦電影呈現出一種消解反烏託邦精神的趨勢,《飢餓遊戲》和《分歧者》莫不如此。  反烏託邦電影是基於反烏託邦思想的,而反烏託邦的前身則是烏託邦。
  • 一部電影解說-《千與千尋》不要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這幾天的娛樂圈話題太沉重了,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影片《千與千尋》。希望大家即使在冬天,也要每天保持向上的積極性。《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導演的影片中較為出眾的一部。千尋是一個善良、依賴父母的小女孩。在一次與父母一起驅車前往新家的路上,進入了一個神秘隧道,神秘隧道通往的是一個詭異的中世紀小鎮。
  • 拆解豆瓣評分人數TOP100國外電影,總有一些電影超越時間的存在
    由於豆瓣並未推出關於評分人數的權威榜單,因此表格所有信息均由編輯部查找並排名,如有遺漏,還請指正。很多高票房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如位列當下國內影史票房第一的國外電影《復仇者聯盟4》僅排在28位,《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蜘蛛俠》等市場「爆款」系列則一部都未入圍,相反,《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經典高口碑電影卻佔據榜單前列。
  • 日本最佳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講述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幾種愛
    在去年的6月份,萬眾矚目的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時隔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在中國內地的電影院正式上映,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在當年想必也是給很多的觀眾們帶來了深刻美好的回憶,即便它沒有真正的在中國內地上映,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各種的渠道了解到,並且看到這一部電影。
  • 最怕的不是變成甲蟲,而是人與人關係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
    雖然他的作品往往結合當時的歷史,然而,我們現代人在讀到他的文章時,也常常會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正如一位詩人評論為什麼人們會熱愛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變形記》與當時的歷史背景《變形記》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推銷員格裡格爾一覺醒來後,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懼讓你成為一個囚犯
    #膠捲#《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單靠平實的敘述就可以讓人哭泣,情節不耽誤,人物之間的對話透露了無數人生哲理,真的值得No的位置。top250豆瓣之一。這是一個發生在監獄裡的故事,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監獄比任何地方都更現實和殘酷。
  • 看多了才發現,《肖申克的救贖》並不經典
    說起越獄電影,我們很容易想到經典傳世之作《肖申克的救贖》,還有的影迷能說出《洞》以及《男人的爭鬥》等經典黑色電影,他們中很多作品都是比《肖申克的救贖》要經典的。但為什麼後者能脫穎而出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其實無外乎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合成。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摘要】現代科技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加速度展現著其自我發展的內在邏輯,並正在重塑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它以直接的控制力、滲透力表明,科技正是現代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 豆瓣評分top前十,美國片霸榜,國產電影僅有這一部
    No.1《肖申克的救贖》美一部關於希望和信念的電影,一部號稱男人必看的電影。而這部電影就是關於希望和自由最強有力的注釋。而這部電影也成了必看之作。No.10《機器人總動員》美即使前有《千與千尋》仿若不可超越的存在,即使後有《瘋狂動物城》口碑一路高走。
  • 被封神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究竟在救贖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過了近40年的高速發展,大部分人習慣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以為經濟發展就是這樣的,就像認為北上廣深房價會永遠漲一樣,跟《肖生克救贖》裡面的安迪一樣,人生前20多年順風順水,銀行副總裁,年輕有為。但是突然之間命運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從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到受到冤枉,被判處終身監禁。 從天上掉到地下,一下子感覺天塌下來了,鬱鬱寡歡了很久。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豆瓣評分9.6,一生必看的一部電影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根據一個很著名的作家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名叫安迪的很年輕的銀行家因為當時法律的不成熟而被冤枉,最終被關進監獄裡面的故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6,劇情簡單不誇張,以緩慢的基調講述了整個故事。
  • 看完這電影,我害怕獨自一人上廁所
    《肖申克的救贖》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 男朋友的導師說,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影。 但男朋友卻認為,這是一部具有希望的電影,希望我也能看看。 說真的,第一遍我沒看懂,可能是我理解能力不太好。
  • 竟然高度還原了《千與千尋》的經典場景!
    18年前,宮崎駿老爺子那部讓無數80、90後們感動的童年回憶《千與千尋》,今年的前段時間在中國重新上映了! 這次,中文版《千與千尋》由周冬雨和井柏然分別為千尋和白龍配音,宮崎駿老爺子更是親自給中國觀眾繪製了一封暖心手寫信:千與千尋,請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