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是為數不多的在3D技術和早已泛濫的時代,始終堅持著用手繪動畫來描述故事的人。看過他作品的人,會被他充滿不可思議想像力的畫面和人物所震懾,也會被那些莫名憂傷和惆悵的橋段所感動。無論是在驕傲的西方好萊塢、迪士尼,他也能享有一席之位。對他來說動畫電影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也是天馬行空的、無拘無束的。
其實,很多人都在說宮崎駿就是一個靠動畫宣傳環保和反戰的人,這確實沒錯,但是他卻能在宣傳的同時,讓人感受動畫所帶給人最真實的反應。這部原本不適合小孩子觀看的動畫,就在宮崎駿加以改造下,讓他變身成一個華麗的黑暗童話,確實也只有宮崎駿能做到。他的天馬行空總能讓人驚喜,他懂得創新,他將普通的故事圓得能讓所有年齡層上的人理解卻不失內涵。也讓童話的初衷更加貼合本質,用簡單明了的故事讓人反思。即使,只是一個洗浴的湯屋,麻雀雖小五臟卻俱全。
從1963年開始,宮崎駿進入日本東映動畫公司,到1985年與高畑勳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至今製作的作品不計其數。在1983年開始導演並且監製(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他的第一部動畫電影《風之谷》,由於宮崎駿父親以前是飛機製造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著嚮往,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總是能出現有關於天空以及飛翔的畫面,當然也包括他製作的第一部電影《風之谷》。誠然,在《風之谷》得到好評之後,堅持著自己獨有的風格,陸陸續續的推出了《天空之城》、《龍貓》、《魔女急宅便》等細膩而感人的動畫。
直到2001年《千與千尋》的問世,這部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徹底的改變了之前宮崎駿的風格,從早期探討戰爭帶來的危害以及保護自然重要,轉變成諷刺社會本質的現象級電影。從根本上,避免之前的單一以及滿足了觀眾的需求。這也讓他得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認可,從美國得到了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從德國柏林電影節得到了金熊獎,法國凱撒獎,甚至連香港的金像獎都統統並獲。而他的成功,不僅僅是像故事裡面的湯婆婆,看似是個壞人,背後卻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當他收穫如此多的獎項時,我覺得他贏在了劇情,勝在了主角。用宮崎駿自己的話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渺小狹隘的世界,相反它能夠無限延伸。那裡看似平常,也許一場雨過後第二天就變成了一片汪洋……」當然,這一句話也被加入在影片裡面,作為一個人生感悟來渲染整個故事。
說到故事的背景,《千與千尋》的劇本多少內含奇幻元素,包括虛構的神靈以及妖魔鬼怪,其中取景則大膽地起用了現代都市背景,與以前的作品不同地方在於故事的主要部分不再是在森林,而是安排在一個日本古時期的澡堂。而這個地方,便是源自宮崎駿童年時的遐想。在他小時候到過一所日式浴場,布置十分個性,令他印象難忘,所以一向期望創作一個以此為背景的故事。而那時他忽發奇想:一個專為神仙而設的浴場必定更為搞笑———現今的神仙日理萬機,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閒吧……這就是我們在《千與千尋》裡看到那有神仙光顧的浴場了。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現實世界平庸的小人物闖入異在世界成為救世主的經歷,一個傳統商業片以及好萊塢式的劇本,以用東方世界觀去詮釋使這部動畫。影片的畫風和吉卜力的很多作品相似,都是簡潔樸實,唯一不同的是在於技術上的處理,比較細膩了畫風,數碼化的轉制。其中融入了超多的日本元素,更加本土化了場景。一方面藉此場景表現日本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場景本身有其寓意,千尋在這個場景中成長與洗鍊,不僅僅是對人身體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對人類靈魂的洗禮。
宮崎駿是一個總用故事說事的人,《千與千尋》也不例外,很多關於隱喻的資料,他總是利用人物去表達,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一樣不露一點痕跡,而又像一杯泡好了的茶一樣值得讓人回味品嘗。在電影中被詛咒操控的白龍曾告訴千尋:「忘了名字就回不去了。」這一句簡單的對白,在宮崎駿的操控下,顯得深度而引人深思,就好像初到湯屋的千尋,她的名字在湯屋裡從「千尋」被改成了「小千」。在影片中湯屋被比喻為充滿誘惑、欲望、嫉妒和排擠的現實社會,千尋其實是一個剛剛從象牙塔中走出的女孩,名字在那裡其實指的是人最初的價值觀。忘了名字就是忘了自己的原則,被環境改變著。回不去指失去了自我,找不到最初的理想,偏離了航線,這也象徵了初入職場人原有的價值、底線受到環境影響改變。故事出現湯婆婆的勢利與吝嗇與錢婆婆的和藹可親成反差,都是為了突出現實社會中的金錢主義的愛慕虛榮,更用無臉男突出了欲望,將欲望吞噬一切的想法以動畫人物的形式美化,當他不斷吞噬別人的時候,讓人反思不知節制的恐怖以及原本內心的孤獨感。
一個具有哲理性的故事,被宮崎駿加上一些奇幻的色彩以及童真的故事,讓這部影片適合了不同年齡層的人觀看,也讓不少仍然被利慾薰心的社會所掩埋的人,帶來一絲期望與慰藉。其實很多時候,宮崎駿的電影都在表達些什麼,只有真正看透了的人,才能像千尋一樣找到自己的回家之路……很多時候,我會覺得宮崎駿不是在講述著一個故事,他是從人們的本身去挖掘這個故事。雖然沒有迪士尼那麼花裡花俏,只是用手繪去編織一個華麗的夢,卻能證明出他的決心。
宮崎駿的改變並不大,在很多人物塑造裡面都能看出,其實還是離不開他往常想要表達要愛護環境的想法,包括被汙染了的河神,當千尋幫他洗濯的時候,掏出的各種垃圾,以及淤泥……都是現實的寫照。
在電影中,千尋從城市搬向鄉村,第一次收到的花卻是同學送的離別花,看得出千尋很珍惜這束花兒,很珍惜過去發生的故事,她在父母的車上陷入回憶因而傷心不止。父母的車在岔路口迷了路,鑽進一條山林小道,由此進入了一個奇異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在岔路口的路標上,你會看到[中國]兩個字,千萬不要以為有什麼政治色彩,中國是日本的一個縣,中國縣落於日本國。
奇異世界看起來蕭條落後,古樸的滿是歲月塵埃,父親說這可能是日本九十年代經濟蕭條的那段時間建造的仿古的主題公園吧,看著主題公園似的廣闊場景,風吹過草面像靈魂踏空飛行。隨後一家三口步入「主題公園」一樣的世界裡,父母兩人因肚子餓就先行吃了看起來無人的街上的食物,千尋在叫他們,都不再作聲。來到無人的小鎮,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人,只是看不到有人而已,其實一直有人在的,或許心靈上有人在看,只要有一個人,其實就有很多人,當你記憶下一個人的存在之後,你已經有了那個人的部分特質。一句話說:我們的靈魂生長在他人的心上,所以我們的心上有著他人的靈魂,我們與彼此緊密相聯。
千尋順著小路走到澡堂的橋上,白龍看到千尋神情猶豫了那麼一下,就催起千尋回去。這時天色漸漸黯淡下來,無人的街上開始出現灰色的影子,黑影裡可以鑲嵌入任何人的,任何食客的身體,可以是你,可以是我,他們都是電影裡無關緊要的路人,沒有露臉的機會,在天黑之後,才漸漸展現,像工作族白天工作忙於事業,只有夜裡才會去參與娛樂。工作族在夜裡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活了過來,於是從透明(無存在感的狀態)變成黑色(有存在感的狀態)。但天黑之後,從另外一個世界來的千尋,她的身體卻在漸漸變的模糊不清,回到父母所在的地方,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了兩頭巨大的豬,貪吃,喪失神智,受到驚嚇的千尋只有往回跑,跑回去卻發現原來的陸地竟然變成了水域,在岸邊眺望河對岸,金碧輝煌,有一種日本古代的風格。看到這一切的千尋,以為這是做夢,任性的閉上眼睛,希望眼前的這一切可以消失消失,但是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在消失,因為如果不吃這個世界上的食物,就會漸漸消失不存在。這樣的寓言是在表達:如果不融入世界,世界上會沒有自己的位置,就會缺乏存在感,缺乏生存的依據,與世界沒有聯繫,變成透明的人,生活的旁觀者局外人,成為像無臉男那樣的虛無的透明人,想要世界消失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世界可以輕易使自己消失。當自己變得虛無飄渺之後,缺少勇氣,人容易缺乏行動力,雙腿站不起來。小白龍給她吃了藥丸,並治癒了她的腿,使她恢復行動力,那樣的魔法其實是小白龍的關愛,是他的愛心恢復了她的行動,吃了這個世界的東西,身體漸漸變成實體,泡沫唯有幻滅,才能融於大海,千尋唯有與世界有聯繫,承擔一定的責任,才能融入新的世界,融入新的世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心。
小白龍提議,帶千尋去老爺爺那裡,但是在路上不能呼吸,不能說話,這樣就沒有人會發現你是人類的身份了。澡堂裡迎來的都是四方神明,象徵著地方權貴們,有官有權的人,他們的存在也是在暗諷大人們不再具有人性,而是複雜的動物屬性,怪物屬性,宮崎駿把成年人,變作怪物,野獸人類的模樣,用異化變形將現實社會裡的真實殘酷,軟化成各色形象,他們(這些客人,僕人)說人的味道臭,是因為這裡唯一的人類就是千尋,她單純弱小幼稚,不能夠融入怪物們的世界裡,所以怪物們不喜歡她那樣的氣息。怪物象徵著成年人,而人類只有千尋一個人,她象徵的是孩子,暗示著現實社會裡的人成年人被畸化之後,變成牛鬼蛇神,並且成年人不歡迎孩子進入成年人的世界。在跟隨小白龍的時候,路上不能夠呼吸,不然就會被發現,如果一個人不呼吸,多數情況大概就是這個人已經死了,不存在了,不能再說話了,千尋不呼吸就意味著千尋不能進入成人的世界。
我看過精神病人的世界,裡邊講述的案例中,有人總是把其他人當動物看,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動物,恰好我就是這種喜歡把人當動物記憶的人。可能宮崎駿也是這樣的人吧,所以才會創造出豐富的怪物形象,利用不同動物的形象,暗喻不同類型,不同職業的人的通病、性格,在這種病人眼裡的世界中總是有很多豐富的人形怪物,因此生活永不單調。
之後千尋成功的進入了鍋爐房,看到無數煤灰扛著煤塊,做著艱辛的體力勞動。煤灰們每個都一樣,毫無區別,代表著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礦工,體力勞動者,通過他們也體現出了統治階級的殘忍與吝嗇。如果不做煤灰,不再工作,就只能去當青蛙,去成為喪失神志的動物,失去存在感,失去與世界的關聯,承受因為過分輕薄毫無壓力所帶來的飄蕩的虛無感,那是一種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輕。這麼辛苦的勞動為的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保有一份記憶,獲得存在的價值,哪怕一日三餐都只是簡單的爆米花。在燒水小屋裡,玲子小姐指著千尋說:「啊,這是人類,吵吵鬧鬧的,人類不好。」這時的口氣,正如指責闖進工作區的小孩一般,通過這句話,可以印證出成人討厭兒童參與工作,因為這樣可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本來玲子是不太樂意帶千尋上樓見湯婆婆的,但是鍋爐爺爺送給玲子小姐一隻上好的碳烤蠑螈,於是玲子小姐就願意了,這點可以看到什麼呢?玲子小姐保持著人的身體,沒有變成動物,包括幾乎所有的女僕人,都是女人的模樣,不是動物的樣子,所以說這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女人,在柔弱中保持著兒女情懷,可以變通,有情懷。永恆之女性,引領我們上升。蠑螈在日本象徵著王權,電影中這是一個古體制的日本世界,人們喜歡吃碳烤蠑螈,隱晦的表達了弱勢群體受壓迫想要逆襲反抗的意識,王權大概就是湯婆婆的嚴酷管理吧。女僕帶著千尋上樓的時候遇到了一名男僕人,他聞到了千尋的味道,還好玲子用碳烤蠑螈擋住了男僕人,女人和男人都愛吃蠑螈也說明管家在內的很多人其實都在默默的反抗著體制的束縛。在路上的時候,有一句對白:「現在的年輕人,還真是的,怎麼關都管不住」暗指當今的小孩子,無理取鬧,不懂禮節。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了麼?店裡的服務生可以聞得到千尋的味道,而與千尋同坐一廂電梯的大白胖怪物竟然對千尋毫無反應,這是為什麼呢?在之後湯婆婆說這個澡堂歡迎的是四方神明,四方神明無非是執掌生殺的人,四方神明是高官權貴們,這又是一個嘲諷的點兒,宮崎駿通過這樣的表達說明了高官權貴們對人類無法分辨,因為他們與勞動無關,他們更像是無事可做閒來泡澡的孩子。
大澡堂其實就是日本社會紛亂怪象畸化的人類們匯聚的大染缸,有一些卡通人物的形象,頗似日本流行的暴走族。
婆婆的幾個手下,狗腿子,有頭但是沒有身體,應該是充當智囊吧,也可能是受懲罰而失去身體只剩頭的僕人,儘管受傷,依然趨炎於湯婆婆身邊。湯婆婆的兒子是一個巨型嬰兒,在湯婆婆的溺愛下得不到成長,學不會走路,永遠是一個嬰兒,變大的只有身體,而不是心靈,也不是成長。在嬰兒被吵醒之後,辦公室一片狼藉,湯婆婆用魔法將雜亂的東西收拾整齊,魔法說明她的個人能力突出。當籤下契約後,某某千尋的四字名,變為了千,名字由複雜變單一發音,說明人被迅速壓縮,壓縮成一個單音節那樣的簡單,像是被簡化為一件工具,再也不是一個立體多面的生靈——人類。現在的公司哪裡把人當人看了?不都是把人的意義縮減成工具,簡化成一個代號?
重慶美景
畫面一轉,有一個鏡頭是千在被籤約後,白龍走在去往湯婆婆那裡的石階上,獨自一人在想事情,為什麼不坐電梯呢?這是我的疑問,因為白龍在思考怎麼幫助千,而且他需要時間,坐電梯會來不及思考。並且他並不喜歡湯婆婆這個人。煤灰代表下層可愛的勞動人民,無面人是另一個時空裡那個因為得不到救助變得透明的千尋。無面人,以及澡堂裡的很多人都忘記了自己是人類,只是因為生命尚有壓力,他們不至於承受生命的毫無重量,變成一個透明的無臉男,只是會因為壓力的畸化而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戴著面具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