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的《你的名字。》、《尋夢環遊記》和《百變小櫻》的三篇動畫影評閱讀量都超過了600人。
尋》。
然而這期影評因為推送時間太過久遠,那時候我還只有不到100個粉絲,可能現在的很多朋友都沒有看過,比較暴殄天物。
其次當時的我剛剛開通公眾號不久,文筆和寫作水平根本不忍直視。
所以今天特地對老文章進行修繕並重製推送一期《千與千尋》影評,送給各位讀者。
2003年《千與千尋》擊敗迪士尼的《星銀島》《星際寶貝》,擊敗20世紀福克斯的《冰河世紀》,擊敗夢工廠的《小馬王》,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成為至今唯一一部非歐美製造的動畫電影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動畫電影。
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
在超過20個國家公映,日本本土票房304億日元,日本本土就有超過2350萬人觀看(日本當年總人口1.26億)
《千與千尋》至今一直是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
斬獲無數國際大獎,票房被譽為「怪物」的這部動畫,不論是質量、口碑還是劇情、人物形象上都打造得全方位無可挑剔,得到如此之多的盛讚可謂是實至名歸。
作畫無可挑剔
吉卜力的水平不用說,作畫方面無可挑剔。
千與千尋依然延續了吉卜力工作室一貫延續的童話風格。
畫風充滿了藝術品和美術品的氣息,像是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童話故事書的畫風,仿佛是一幅幅高雅精美的油畫或水墨畫一般。
新海誠的作畫方面同樣是無可挑剔,但兩人風格截然不同,沒有孰高孰低的可比性,新海誠的畫風屬於超強寫實風格,極力打造現實生活中的場景。
但宮崎駿的畫風是必須高於生活的,充滿理想主義的。
這是因為宮崎駿的創作主題幾乎全為童話故事,而童話故事中的場景往往要充滿著生機和活潑感,還要帶著一些虛擬的夢幻感,它必須是高於生活的。
像一幅油畫
花瓶上面的紋路非常精細
蔚藍的天空如同水墨畫一般
每個角色都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這部動畫的每一個角色不論是核心主角千尋和白龍,重要角色湯婆婆、無臉男。
還是配角坊寶寶、小玲、錢婆婆都有極其強烈的現實象徵意義。
這也是這部動畫能斬獲奧斯卡獎的重要原因。
《千與千尋》讓我們看完了整部動畫,首先記住的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角色,而不是電影的劇情,這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成功。
人物塑造極致的豐滿傳神而且在角色的血脈中濃縮了現實世界的世界觀,體現出宮崎駿對人性的洞察力,他把對現實社會深入的思考融入了《千與千尋》的動畫中,使得這部動畫遠遠不止是簡單的一篇關於千尋的冒險成長故事。
1.千尋
千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的縮影,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中,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
因為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方式更加琳琅滿目,這些青少年在物慾橫行的環境下成長,他們的性格中存在一些共性的缺陷,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被父母寵溺著不懂人情世故。
這一點從開頭就可以看出來,千尋坐在車裡無比消沉懶散的樣子,她抱怨著為什麼要離開原來的學校。
面對車外的新環境吐了吐舌頭表達出漠不關心的態度。
在誤闖入湯屋以後,甚至連一些簡單搬運的工作都做不好,粗心大意,驚惶失措。
面對鍋爐爺爺善意的庇護和幫助,千尋連一句謝謝都沒有意識去說,甚至還要小玲去提醒。
宮崎駿本人談到千尋這個角色也說道:「說到日本人的沉淪,最令我擔心的已經不是經濟成長,也不是多媒體將會如何發展,而是我們國家的兒童是否健康。」
2.坊寶寶
坊寶寶是湯婆婆的孩子,是一個巨嬰的形象,它所代表的象徵意義就是「巨嬰」。
坊寶寶和千尋一樣,同樣代表了被父母溺愛,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的孩子。
但是與千尋不同的是,在坊寶寶身上,對父母的諷刺性強過了對孩子本身的諷刺。
也就是說坊寶寶這個角色的設置是用來諷刺那些用溺愛的方式教育子女的父母,而並非坊寶寶本身。
湯婆婆說外面有細菌,出去就要生病,於是讓坊寶寶每天呆在房間裡,甚至用魔法製作了人工太陽和月亮日夜更替模擬真實環境。
也許在湯婆婆看來,這是一種偉大的母愛,但結果是坊寶寶這麼大了甚至都還學不會走路,被湯婆婆無限滿足的零食餵得如此過度肥胖,只會撒潑任性。
在千尋表達自己要去救一個朋友的命的時候,坊寶寶仍然讓千尋陪他玩,體現了他霸道任性的一面,也象徵著青少年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一面。
在坊寶寶身上我們看到了在父母所謂「保護成長」的溺愛中造成的極大危害。
對於坊寶寶宮崎駿使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去塑造他的形象,肥胖過度,具有極其強烈和明顯的象徵意味。
3.無臉男
我相信在無臉男身上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個角色被塑造得相當經典成功!
無臉男一直被排斥在湯屋以外,他沒有朋友,不貪圖享受和物慾,象徵著最初始的人性。
正如現代社會一樣,越是這種單純純淨的人,越是要被社會所排斥,不受象徵著現實社會的湯屋待見。
直到一天他遇到了善良的千尋。
千尋不像湯屋裡其他的人,沒有金錢,沒有利用價值的客人不會主動去招待,其實社會裡的人不就都是這樣的勢利眼嗎?
千尋卻主動和他親切地打招呼,讓無臉男對千尋產生了極深的感情,為了報答幫助千尋,他決定潛入了湯屋暗中幫助千尋工作。
無臉男潛入湯屋的這段時間,體會到了湯屋的各種利益鏈條、人情世故和生存法則,他明白了金錢能夠讓自己一躍成為人上人。
於是無臉男變出無限多的金子,發現自從他有了金子,湯屋裡上下所有人都一改常態對他無比熱情,卑躬屈膝。
無臉男漲大的身體中盈滿的是他膨脹的欲望和沾染的汙穢。
於是他在湯屋開始了物慾橫行的生活,變出無限的金子。
這裡象徵了人性最初始最善良的一面被社會黑暗面汙染的過程。
無臉男的經曆象徵著那句話,總有一天,善良天真甚至憤世嫉俗的我們,在社會的無情中,終究變成了我們討厭的樣子。
就像千尋所說,這個人在湯屋裡就會變壞。
4.湯婆婆 錢婆婆
雙胞胎的一對姐妹卻有著完全相反、互相對立的性格和價值觀。
宮崎駿希望通過反差和對比帶給觀眾一些思考。
湯婆婆住在高大如城堡一般的湯屋裡,追名逐利,對澡堂裡的客人笑臉相迎,卻對自己的員工管教嚴格,每天晚上盤算著帳面營利。
湯婆婆多像現實生活中那些壓榨員工的吝嗇的小老闆,象徵中社會中的資產階級或者官僚階級,也就是掌錢的資本家和掌權的政治家。
但是她對自己的孩子「坊寶寶」時,卻展現自己溫柔的一面,宮崎駿通過這一點淡化了她的反面形象,畢竟是童話故事。
相比湯婆婆高大的湯屋,僱傭壓榨著大量的員工為她賺錢,錢婆婆則淡泊名利,看破紅塵在一個偏僻的仿佛世外桃源的郊外小屋裡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選擇了功名利祿,有人選擇了平靜和與世無爭。
5.白龍
白龍一開始是一條河的河神,因為河水被人類汙染,無家可歸,所以投靠了湯婆婆,成為了湯婆婆最鍾意的大弟子。
從白龍自始至終幫助千尋來看,白龍本身是一個善良和正面的人,卻幫著湯婆婆白天監視員工工作,拿著雞毛當令箭,後來還去為了幫助湯婆婆偷錢婆婆的東西。
白龍則象徵著一代青年人在社會闖蕩、職場打拼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初心,失去自我的一批人。
他們在社會生存的過程中,沾染了許多社會不良的氣息,或者說在實現自己價值,升職加薪的路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正義、不道德的手段,但是慢慢地習慣了這樣的自己,變得與當初的自己面目全非。
從白龍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代青年人童真的消散,初心的喪失。
每個角色都在成長
這部動畫電影宮崎駿表達了一種對美好和善良的嚮往,和吉卜力工作的其他動畫作品一樣,童話故事的結局一般都是大圓滿的,不論是東方的吉卜力還是西方的迪士尼。
在這部電影裡讓每一位角色都在成長,都在努力克服身上的缺陷。
千尋曾經是一個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在溫室中成長的青少年。
但是父母都變成了豬,她不得不獨自一人面對危險,面對絕望,在湯屋的這段時間,她學會了堅強,勇敢,執著。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在電影裡完全能看見這個漸變的過程。
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和危難的情況,她學會努力去克服,不僅自己成長變得更加成熟,還使在湯屋裡打工的人重新認識生存的意義,他們的生存不再是拼命地低頭打工,唯利是圖。
把河神給的本來要用來拯救父母的僅剩一半的丸子給了無臉男,幫助他擺脫身體中的貪婪和汙穢,幫助坊寶寶學會獨立,最後拯救了父母,在動畫的結尾雖然和開頭呼應,仍然是那樣一幅場景,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長得獨立、堅強的千尋。
坊寶寶被錢婆婆變成小老鼠,和千尋一起去找錢婆婆的路上,終於見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並沒有像湯婆婆說的那樣被細菌傳染。
結尾回到湯婆婆身邊的時候,坊寶寶還學會了走路。
從一開始任性地要求千尋必須陪他玩遊戲,不管不顧白龍的死活,到結尾幫助千尋,「威脅」湯婆婆放了千尋的父母,我們欣慰地看到了坊寶寶的成長。
湯屋其實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無臉男進入湯屋以後,自以為金錢和食物是代表了世界上人人渴望的東西,他把無限的金子和食物都遞給了千尋,遞給了這個世界上唯一在乎的人,卻遭到了千尋的拒絕。
於是善良直率的無臉男因為長期沒有朋友受到湯屋的排斥造成了心理扭曲和受傷後的不甘心,於是千尋的拒絕讓他重新回憶起從前寂寞的心情,做出了過激的一系列行為。
最終在千尋的幫助下吐出所有食物,離開了湯屋,並在錢婆婆的點化下留在了錢婆婆身邊,我們可以看到無臉男從原始單純到受到社會陰暗面汙染,最後又擺脫貪婪和汙穢重歸原始和單純,這是一種成長。
白龍一開始是失去初心,幫助湯婆婆做了很多壞事的人,在和千尋經歷了這一次冒險之旅以後,堅決表示要離開湯婆婆,我們也可以看到白龍的轉變。
極其諷刺意味的劇情設計
首先湯屋代表社會,這點上面解釋過了,錢婆婆的郊外小屋則代表了世外桃源式的存在。
而且在整部動畫裡還有許多細節設計具有諷刺意味。
比如有一段千尋招待河神洗澡的劇情,這一段不僅僅是為了推動後續情節的發展,是千尋受到湯婆婆認可的重要反轉,更是諷刺了環境汙染的現狀。
看過這部動畫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小千從河神身上最先拉出來的是一輛自行車。
這裡宮崎駿特別解釋過,他曾經看見清理河道的清潔工人真的從河裡撈上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而且不僅僅有自行車,還有洗衣機,水桶等各種垃圾,這些垃圾都是被沒有素質和環保意識的人丟到河裡去的。
而且白龍以前是河神,他去湯屋打工的原因就是因為以前那條河被汙染了才無家可歸。
這個劇情設計非常直白地諷刺了人類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
食物在動畫裡並不是單純的代表他們是「吃貨」。
食物在動畫裡面影射「貪婪」,代表人的貪慾。
千尋的父母因為吃東西才被貶為豬,在動畫開頭可以看到千尋父親那幅吃相,代表了人類原始而旺盛的貪慾。
無臉男把自己吃得體積那麼大,變得無比醜陋和恐怖,撐起他龐大身軀的食物就是代表了貪婪和汙穢,象徵著在他心裡瘋狂生長旺盛的貪慾。
坊寶寶同樣也是吃得無比肥胖,諷刺了現代社會父母給孩子滿足了多少無限制的物慾。
這些物慾都是通過食物來達到象徵的意味。
還有一個小細節,錢婆婆把坊寶寶變成小老鼠,把那三個頭型的怪物變成了坊寶寶。
然而三個頭型的怪物並沒有把自己和坊寶寶調換了身份告訴湯婆婆,因為如果湯婆婆一直把他們當作坊寶寶,那麼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和溺愛可以獲取。
這裡宮崎駿也特別給了一個吃東西的特寫。
因此,食物在整部動畫裡是宮崎駿用巧妙的方法將貪慾和物慾具像化,技巧嫻熟高超,不得不讚嘆。
配合默契的背景音樂
特別要說的是宮崎駿和久石讓。
久石讓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動畫音樂大師!
舉個例子,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沒火,票房表現一般,但是久石讓的那首天空之城的音樂卻火遍全世界,可見其水平高超。
關於這部作品背景配樂的詳細分析和感受,大家可以點擊這篇文章查看:千與千尋曲目集。
一個常見的疑惑
我的看法
為什麼結尾千尋能猜對那幾隻豬裡面沒有她的父母?
這個問題宮崎駿並沒有在劇中進行明確的解釋說明,但是可以通過前面的劇情對比得出,這個就需要各位觀眾細心了。
前面有一段劇情看似非常無用,但其實是宮崎駿特意為結尾湯婆婆的這道題埋下了伏筆。
前面千尋拿到河神為感謝她贈送她的丸子以後,特別高興,因為這顆具有魔力的丸子應該可以將她的父母變回人類,當晚她做了一個夢。
她夢見拿著河神的丸子去豬圈裡找父母,但是那麼多隻豬,她並不知道哪兩隻是她的父母,於是她衝著所有的豬喊著,「爸爸媽媽,這是河神給我的丸子,只要吃了這個一定可以變回人類!」
根據前麵湯婆婆所說,這裡所有的豬應該都是誤闖入湯屋的人類因為貪吃被變成了的豬,所以所有人一聽吃了丸子可以變回人類,全部擠過來,蜂擁而至,冒充千尋的父母,騙來河神的丸子變回人類。
人類獨有的貪婪盡顯無遺。
結尾,湯婆婆讓千尋找出哪兩隻豬哪是她的父母,猜對了才能救回父母,但是聰明的千尋發現,與夢中那個場景不一樣,這幾隻豬完全沒有表現出那副貪婪的樣子,只是靜靜的呆在那裡。
沒有表現出貪慾,據此千尋判斷出它們都不是人類,所以才告訴湯婆婆,裡面沒有一隻是她的父母。
這個劇情和謎題設計同樣是影射了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危難面前,為了變回人類,不惜違背誠信,坑害他人。
最 後
我沒有過多地講述白龍和千尋之間的感情故事,其實很多觀眾對於白龍和千尋之間究竟是不是愛情都還有一些爭議。
可見宮崎駿對這段感情的刻畫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側重和渲染。
千尋和白龍的感情只能說是一段美好的緣分,千尋幫助白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白龍就是在若干年前救了落水的千尋的那個河神,是一個命運共同,互相拯救的緣分。
正是因為宮崎駿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帶上他的思考和對這些社會問題的關注呼籲和擔憂,融入了動畫中的角色,讓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意向,每一段劇情都有很深的象徵意味和諷刺意味,才使得這部動畫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國際大獎,獲得如此高的全球票房,獲得那麼多人的認可和感動。
感謝宮崎駿,感謝久石讓,感謝吉卜力,為我們精心打造了這樣一部極致優秀,實至名歸的佳作!
最近聽說宮崎駿又要復出了,準備製作一部全CG動畫短片《毛毛蟲波蘿》,想看影評,就關注公眾號吧!會第一時間更新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