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字!文字異化構成的運用!

2020-11-29 設計智造

文/周雅瓊 張曉青 文字是設計中諸多要素的核心,是傳達信息的主體,精心處理的文字,即使不用任何圖形的輔助,也可獲得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 對於設計來說成功駕馭了文字,設計作品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文字最初創造的目的是用來記錄和傳達語言信息,但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文字逐漸運用於實用設計領域,開始超越當初單純的信息記錄與傳達功能,而被賦予設計上的美感與意義,使其烙下藝術的痕跡,這種文字功能的變化可以稱其為文字的異化。

文字形體異化,是指在某個文字原有形體的基礎上加以變形,使之具有趣味性或形式感,以達到一種美化視覺、強化設計意圖的效果。在設計中準確恰當地運用文字形 體異化構成,能夠使設計語言的表達顯得更為簡潔有力,便於理解和記憶。

對於設計來說,除漢字外,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等各種字體,在設計中也都可以通過形體異化的手法,來強化視覺效應。 主要通過裝飾與美化、筆畫互借這兩種形體異化構成手法來進行表現。

文字的裝飾與美化,是文字形體異化的最基本形式,它主要是從字體外形的形式美結構要素出 發,對原字形進行變形處理,使其更具美感。 文字的裝飾與美化不僅應當注意字體結構外在的形式美,還要求進一步表現文字的意境與情感。

文字的裝飾力求具有自然美和形式美,除在書寫規律上應予足夠的注意外,還必須在裝飾藝術上進行嚴密的推敲,根據各種文字的特點和不同讀者的欣賞習慣,根據文字內容和應用的環境靈活運用,力求以最簡單、合理且樸實的技法,達到文字裝飾的藝術效果。

對文字進行形體異化構成,還可以通過筆畫互借的方式創意新文字,即當兩個或多個字體組合 時,找出相互之間的關聯部分,互借互用,使字與字之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達到造型簡練、結構緊湊、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文字筆畫互借,可從筆畫的自然共性、筆勢及形體上找到可結合的關聯處與切入點,對其進行圖形化的組合與安排,突出超越原文字含義之上的形式美感和設計上的藝術創造性。

文字排列的異化,是指在設計中為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打亂正常的排列順序,將文字進行一種全新的排列組合。普通的編排中文字排列的目的主要是供人閱讀,因而只需依照語法結構組成段落文句,或橫排、或豎排、或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使其能上下成文,表達完整的語言信息即可。但要追求新穎獨特的藝術性設計,就需打破這種規 律。

設計要想達到藝術上的形式美感,其文字編排設計的節奏與韻律就顯得極為重要。 文字要按一定的規律,秩序重複地進行連續排列,形成一種富有律動感的構成形式。這種重複不是簡單的、完全的重複,而是富於藝術性的字體漸變、筆畫近似的創造性重複組構, 形成輕鬆優雅的視覺情感。

重複組構的 設計方法可以強化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但在秩序性的排列組合當中,要想突出主體信息,運用對比、特異的設計手法使主體要素脫穎而出,也是不容忽視的優良途徑。 文字採用對比、特異的構成手法加以強調突出,給觀者以強烈、鮮明、醒目的審美感受。特異構成能夠使性質相近的元素,在有規律的排列中產生視覺反差,使文字組合關係變得生動活潑。

文字的排 列與布置往往也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輪廓與載體,在注重於形式感的同時 , 還需要體現文字排列的外形與輪廓特徵,進行具有創造性的適形裝飾組構。 設計中 , 適形組構是文字排列異化構成的一種常用設計手法 , 是指根據一定的空間容量和造型界線,進行文字排列的限制性組合造型安排。

文字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編排的核心,,也是視覺傳達最直接的方式。但圖形作為信息傳遞的又一重要因素,在設計中能夠輔 助文字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設計主題。當版面設計依靠單純的文字很難建立個性與差異時,藉助於圖形的表達就顯得更加明確、直接。

是利用文字與圖形之間的相似性和意念上的共通性,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圖形移植到文字的某個筆畫結構當中,通過想像進行置換處理。由於設計思維出現了「質」的變化, 所以文字在形態上產生了變異,進而意念上也得到了升華。

將系列文字利用重複組合或系統組合的方式,按一定的目的、方向、位置進行變化排列,產生具有圖形特徵的新形象。這種重構不是簡單地對文字隨意堆砌,而是設計師發現分散、無序的文字與某個圖形的內在關聯性,通過聚集、合成等表現手法將它們組織連接在一起,是化多為一的整體化、系統化組合。

同構是利用事物與事物之間某些相似元素,按 照一定內在邏輯關係來進行圖形化的構成。 圖文同構是利用文字排列與圖形之間的相同構造因素,對二者進行創造性的組合,既要體現「重整體」的概念,又要強調結合體的自然、合理、相互協調的關係,使無聲無息的文字獲得生命。

文字是設計構成的靈魂,不僅擔負著閱讀的基本功能,同時更承擔起塑造視覺審美風格、強化設計主題的藝術功能。 在設計中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分別從文字形體異化、排列組合異化及圖文互動異化出 發,巧妙地進行文字異化構成處理,將獲得良好的設計效果。

相關焦點

  • 平面構成在Banner中的運用!
    文/杜豔豔 平面構成主要是在二維空間運用點、線、面結合一定的規律所形成的一種視覺語言,而Banner中的所有元素,如:文字、圖像、背景、點綴物,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平面構成裡的點線面這些構成元素,運用平面構成的設計法則可以更好的完成Banner設計。
  • 從形態/構成/空間入手
    ,用適當的物體形象對文字進行藝術再加工,用形象組合字體的筆畫,乃至結構,使文字的含義通過形象得以表達。來編織一種符合文字內容的環境氛圍襯託字體,輔助表達文字的內容與思想。 擬人或卡通方式,運用擬人式的肢體語言,或採用卡通造型與文字結構巧妙結合,裝飾生動有趣,這種字體設計方式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
  • 《自然辯證法》中的技術異化思想
    《自然辯證法》中論述了許多自然科學理論,卻未出現「技術」一詞。許多人據此認為,恩格斯不關心技術問題,其思想中也不包含技術哲學的因素。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恩格斯確有豐富的技術哲學思想,其思想的前瞻性尤其體現在他對技術異化的討論上。
  • 境於一字中的詩詞 感受中華文字的力量和溫柔
    鬧"字畫龍點晴,把景向情的轉換不留痕跡,帶動了後面文字的感情流露。2.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臨老傷春,借酒宿醉,感嘆時光消逝人已老。
  • 張義修:馬克思對"對象化"與"異化"關係的三次建構
    本文以概念史研究為基礎,重新梳理馬克思對這一對概念的運用和闡釋,旨在深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方法論的理解。  一、人本學邏輯中的「對象化」與「異化」:從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要想理解馬克思文本中「對象化」與「異化」的關係,先要了解這兩個概念的原初含義,及其在馬克思文本中的出場語境。總的來說,馬克思對這兩個概念的使用都直接受到了青年黑格爾派特別是費爾巴哈的影響。
  • 平面構成法的運用
    文/呂方正 張穎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和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探究形象與形象之間 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較之密集構成更為自由性的構成,稱為對比構成。此種構成依靠基本形的形狀、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的對比,以及重心、空間、有與無、虛與實的關係元素的對比,給人以強烈、鮮明的感覺。 對比構成在設計作品中會給人強烈的印象。漸變構成形式分為:大小漸變構圖、方向漸變構圖、形態漸變構圖。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一、弗洛姆與馬克思的異化思想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思想,既是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起點,也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狀態和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將異化現象與工人的勞動結合起來,提出異化勞動的思想。馬克思對此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
  • 陳根:從符號體系到消費異化,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文/陳根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這種時代的社會現象與趨勢,疊加5G科技的力量,就會對社會的商業構成變革。舉個敘事學的例子,普羅普曾經將俄國的所有的童話故事的敘事結構歸結為由三十一種敘事功能構成的一個結構,這三十一種敘事功能進行不同的組合,幾乎能夠包含和解釋所有的簡單故事。這就是結構主義在敘事學當中的運用情況之一,包括通過結構學來解讀藝術畫的行為,都是典型的左腦拆解右腦的方式。
  • 周揚晚年談「人道主義和異化」挨批始末
    這一次,周揚打算在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這樣一個更為正式的場合,再次談一談這個問題。「周揚過去也批人道主義,也做過一些錯誤的事情。他相當於在反思自己,做自我解剖,成為先驅者。」顧驤說。 期間,王若水因家事臨時趕回北京,寫發言稿的任務就落在了顧驤和王元化身上。顧驤負責一、四部分,王元化負責二、三部分。
  • 對消費異化現象的反思
    【摘要】異化問題是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一個重要角度。符號異化在消費異化中表現尤為突出,過度符號化已經在人們的消費行為、日常生活、交往行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符號的過度化成為一種壓制人的精神生活的巨大力量。符號理論、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我們揭示符號異化現象提供了獨特視角。
  • 讀一字詩,看看古人是如何玩轉「一」字
    而古代詩歌中,一字詩最是別具一格,它是一種含有文字遊戲成分的詩歌,自有其獨特的魅力。「一」 字是筆畫最少的漢字,可是經過詩人巧妙的遣詞造句,卻能夠生發出一種神奇的魅力。一字詩中,每個「一」字都獨具特色,寫人狀物,自有一番情調。一字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字詩詠四大美人》。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可謂道出了文字之本。同樣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哪種文明傳統中,首先受惠於文字的都是僧侶和貴族——這些古代文明的上流社會階層。表音文字的出現如上所述,人類最初所訂立的文字契約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文字要兼顧音、形、意三方面的結合,另一方面,最初的書寫系統異常龐大。埃及象形文字就是個中的代表,其中既有現代大量表音文字的特色,又有遠古時代表形文字的痕跡,且一字多音的現象比比皆是,因而掌握起來難度很大。
  • 腦筋急轉彎:一橫一豎,上下放著兩個八,打一字?
    腦筋急轉彎是種娛樂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大眾化的文字遊戲,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吧!腦筋急轉彎:一橫一豎,上下放著兩個八,打一字?答案太TM簡單腦筋急轉彎第一題:鄰居老李家的屋頂為什麼有時漏雨,有時不漏雨?腦筋急轉彎第二題:一個被指控的人,在其清白無辜被證明之前,他是有罪的。他是什麼人?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人與自然關係的異化和科技異化作為哲學範疇的異化,其基本含義為,主體自我外化為客體,並演變成與自己相異的存在,反過來與自我相對立;異化也指統一整體外化出其部分,其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疏遠、分離和對立。與自然維持一種和諧共存的關係是人的一種本質需求,因為無論從任何角度,沒有人能夠否定,人從本質上源於自然,內在於自然,同一於自然,人的所有的生存活動依賴於自然。
  • 精神異化是為什麼?我們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六部》(感知對話錄、8)生存者:你進一步闡述人類是進化變異的結果,而且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行為異化」的結果。你這個新造的概念讓我們啞然,讓沉浸在偉大文明和智慧頂格中的我們如何面對?
  • 身邊科學:異化的動物與異化的人類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尹傳紅當今生物學領域,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動物的視角,以此探索動物與世界的關係、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歸根到底,這也是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且深切關涉人類未來之發展。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上個世紀40年代在歐洲很有名氣的啞行者(蔣彝)寫的一本書《愛丁堡畫記》,其中有段文字記述了作者在英國觀察到的現代消費文化對可愛的水鳥帶來的負面衝擊。他寫道:在我們的文學裡,鶴是仙客,鸚鵡是隴客,海鷗是閒客,一直都象徵「悠閒的紳士」。然而,「最起碼,倫敦公園裡的(海鷗)就不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還是不適合悠閒紳士的。金錢和虛名的誘惑畢竟太大。
  •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聊一聊明清禮教下貞節觀的發展與異化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陳橋兵變的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掀起了一股子重文之風。這股重文之風在後世愈刮愈烈。文人仕子的崛起給予了儒學新的定義:程朱理學。理學是脫胎於傳統舊儒學的新儒學,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力度上可比舊儒學大多了。為了維護封建絕對忠誠的上下等級尊卑關係,理學大家朱熹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理學發展中期,理學家程頤對婦女貞節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 克蘇魯神話風格的背景——《異化之地》
    《異化之地》是由國產遊戲開發商Steel Wing製作的一款橫版動作遊戲,遊戲以充滿了克蘇魯神話風格的背景設定所展開,同時還加入了時下流行的rouguelike玩法設計以保證遊戲的可玩性。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深入了解這款遊戲吧。
  • 重新回答科玄論戰——科學的異化(一)
    所以,對於科學的異化我們要慎重對待,之於科玄論戰則是科學異化到一定程度之後所爆發出來的必然釋放,結果雖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所取勝,但是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結果。更有甚者,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重新思考科學的功過與科玄論戰之中所提出來的一些新穎的觀點與精闢的論述以及鞭辟入裡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