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雅瓊 張曉青 文字是設計中諸多要素的核心,是傳達信息的主體,精心處理的文字,即使不用任何圖形的輔助,也可獲得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 對於設計來說成功駕馭了文字,設計作品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文字最初創造的目的是用來記錄和傳達語言信息,但隨著社會與文明的發展,文字逐漸運用於實用設計領域,開始超越當初單純的信息記錄與傳達功能,而被賦予設計上的美感與意義,使其烙下藝術的痕跡,這種文字功能的變化可以稱其為文字的異化。
文字形體異化,是指在某個文字原有形體的基礎上加以變形,使之具有趣味性或形式感,以達到一種美化視覺、強化設計意圖的效果。在設計中準確恰當地運用文字形 體異化構成,能夠使設計語言的表達顯得更為簡潔有力,便於理解和記憶。
對於設計來說,除漢字外,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等各種字體,在設計中也都可以通過形體異化的手法,來強化視覺效應。 主要通過裝飾與美化、筆畫互借這兩種形體異化構成手法來進行表現。
文字的裝飾與美化,是文字形體異化的最基本形式,它主要是從字體外形的形式美結構要素出 發,對原字形進行變形處理,使其更具美感。 文字的裝飾與美化不僅應當注意字體結構外在的形式美,還要求進一步表現文字的意境與情感。
文字的裝飾力求具有自然美和形式美,除在書寫規律上應予足夠的注意外,還必須在裝飾藝術上進行嚴密的推敲,根據各種文字的特點和不同讀者的欣賞習慣,根據文字內容和應用的環境靈活運用,力求以最簡單、合理且樸實的技法,達到文字裝飾的藝術效果。
對文字進行形體異化構成,還可以通過筆畫互借的方式創意新文字,即當兩個或多個字體組合 時,找出相互之間的關聯部分,互借互用,使字與字之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達到造型簡練、結構緊湊、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文字筆畫互借,可從筆畫的自然共性、筆勢及形體上找到可結合的關聯處與切入點,對其進行圖形化的組合與安排,突出超越原文字含義之上的形式美感和設計上的藝術創造性。
文字排列的異化,是指在設計中為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打亂正常的排列順序,將文字進行一種全新的排列組合。普通的編排中文字排列的目的主要是供人閱讀,因而只需依照語法結構組成段落文句,或橫排、或豎排、或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使其能上下成文,表達完整的語言信息即可。但要追求新穎獨特的藝術性設計,就需打破這種規 律。
設計要想達到藝術上的形式美感,其文字編排設計的節奏與韻律就顯得極為重要。 文字要按一定的規律,秩序重複地進行連續排列,形成一種富有律動感的構成形式。這種重複不是簡單的、完全的重複,而是富於藝術性的字體漸變、筆畫近似的創造性重複組構, 形成輕鬆優雅的視覺情感。
重複組構的 設計方法可以強化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但在秩序性的排列組合當中,要想突出主體信息,運用對比、特異的設計手法使主體要素脫穎而出,也是不容忽視的優良途徑。 文字採用對比、特異的構成手法加以強調突出,給觀者以強烈、鮮明、醒目的審美感受。特異構成能夠使性質相近的元素,在有規律的排列中產生視覺反差,使文字組合關係變得生動活潑。
文字的排 列與布置往往也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輪廓與載體,在注重於形式感的同時 , 還需要體現文字排列的外形與輪廓特徵,進行具有創造性的適形裝飾組構。 設計中 , 適形組構是文字排列異化構成的一種常用設計手法 , 是指根據一定的空間容量和造型界線,進行文字排列的限制性組合造型安排。
文字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編排的核心,,也是視覺傳達最直接的方式。但圖形作為信息傳遞的又一重要因素,在設計中能夠輔 助文字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設計主題。當版面設計依靠單純的文字很難建立個性與差異時,藉助於圖形的表達就顯得更加明確、直接。
是利用文字與圖形之間的相似性和意念上的共通性,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圖形移植到文字的某個筆畫結構當中,通過想像進行置換處理。由於設計思維出現了「質」的變化, 所以文字在形態上產生了變異,進而意念上也得到了升華。
將系列文字利用重複組合或系統組合的方式,按一定的目的、方向、位置進行變化排列,產生具有圖形特徵的新形象。這種重構不是簡單地對文字隨意堆砌,而是設計師發現分散、無序的文字與某個圖形的內在關聯性,通過聚集、合成等表現手法將它們組織連接在一起,是化多為一的整體化、系統化組合。
同構是利用事物與事物之間某些相似元素,按 照一定內在邏輯關係來進行圖形化的構成。 圖文同構是利用文字排列與圖形之間的相同構造因素,對二者進行創造性的組合,既要體現「重整體」的概念,又要強調結合體的自然、合理、相互協調的關係,使無聲無息的文字獲得生命。
文字是設計構成的靈魂,不僅擔負著閱讀的基本功能,同時更承擔起塑造視覺審美風格、強化設計主題的藝術功能。 在設計中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分別從文字形體異化、排列組合異化及圖文互動異化出 發,巧妙地進行文字異化構成處理,將獲得良好的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