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2021-01-07 澎湃新聞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文字,卻甚少去關注文字的起源。然而文字的誕生,就同城市的興起一樣,是人類由蠻荒時代逐漸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文字本身的演化過程也同樣頗為令人玩味。

在人類社群形成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字並不存在。眾所周知,彼時人們記事的方式,便是將信息以圖畫的方式傳遞出來,遠古人類在巖壁上留下的那些手筆,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用以傳遞信息的方式。

最初的文字

文字的誕生,本身就是人類社會進入高度發達階段之後,共同體的成員們所訂立的一套最初契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人類最初用以傳遞信息的圖形,或者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式,或者通過約定俗成的原則,與詞的發音相結合從而構建出了最初的書寫系統。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世界上幾種的幾種古老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或者叫聖書體)、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瑪雅文字,以及我們中國的甲骨文,便很容易發現這些文字的共性。即便它們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但是都帶有很明顯的遠古時期圖形信息痕跡。

埃及象形文字

兩河流域文字

瑪雅文字

甲骨文

這種最古老的文字形式,如今依舊有文化社群在使用,比如說中國納西族所使用的東巴文。


東巴文

而在成體系的書寫系統誕生之前,人類共同體的成員們已經訂立過一個更早的契約,那就是語言——用共同約定的發音方式,來對一些每時每日所接觸到的事物、以及日常的行為來進行描述。文字,就是人類在聲音與圖形信息的結合上,所訂立的一個更高級契約。

此時人類所使用的文字,既是表形和表意的,又是表音的,不過由於最初的文字系統,並沒有完全脫離於原始人類的圖形信息,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原始文字有更多表形和表意成分。東漢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探究漢字音形意關係的學術作品,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對倉頡造字的傳說進行了一番論述:「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可謂道出了文字之本。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哪種文明傳統中,首先受惠於文字的都是僧侶和貴族——這些古代文明的上流社會階層。埃及象形文字的出土,同統治者的墓地以及宗教場所總是密不可分,著名的《亡靈書》便是為超度法老王的靈魂所用;在蘇美爾人的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將楔形文字的發明歸功於烏魯克國王恩美卡;現存的瑪雅文字,也大多存在於古代神廟的斷壁殘垣之間;而我國古老的甲骨文,又稱作「卜辭」,意即為王公貴族的佔卜而服務。因而,為自己的文字披上一層神聖的色彩,也成為了眾多古代文明的共同特質。

表音文字的出現

如上所述,人類最初所訂立的文字契約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文字要兼顧音、形、意三方面的結合,另一方面,最初的書寫系統異常龐大。埃及象形文字就是個中的代表,其中既有現代大量表音文字的特色,又有遠古時代表形文字的痕跡,且一字多音的現象比比皆是,因而掌握起來難度很大。

因而在埃及,出現了最初的表音文字,由於這種文字基本只流通於僧侶階層,因此公元二世紀的基督教學者亞歷山大的克萊曼特,將這種文字命名為「僧侶體」。這種源自於聖書體的文字,儘管依舊保留了少量表形的特質,但主要的行文中,單字已經基本失去了意形的含義。

由於世俗生活中同樣需要文字,因此由「僧侶體」又逐漸演化出一套新的書寫系統,即「世俗體」,古埃及人在處理世俗文件時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書寫系統,而在偉大的埃及學者商博良破解埃及聖書體文字的過程中,「羅塞塔石碑」上的三種文字其中一種就是世俗體(另兩種為聖書體和希臘文)。同僧侶體一樣,世俗體的埃及文字也已經是一種典型的表音文字了。

從最初音形義結合的上古文字,到表音文字的這一步演化,深深地影響了大半個世界,如今亞歐非大陸所使用的絕大部分文字,都是這一演化的直接產物。在表音文字中,基本的文字單位變成了字母,倘若人們追根朔源,也許能夠尋覓到這些字母在圖形信息中的原始形態,然而如今它們已經沒有任何獨特的音形結合含義,所表達的僅僅是如何去發音了。

作為一種閃含語,古埃及語具備和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等閃族語言相似的特徵,基本詞意往往由三輔音所構成,而不同於漢語的單音節,或者是印歐語的詞根。因而這種最初的表音文字,也同先進的阿拉伯文、希伯來文相似,屬於一種輔音音素文字(也就是說,所有的字母都用來標註輔音,而沒有特定的字符來表徵元音),在英文中稱作abjad。

【筆者註:閃族語言的三輔音規則,即以三輔音作為基本的詞義,由此衍生出的詞彙皆以三輔音為藍本,如阿拉伯語中的S-L-M為「和平」的根母,詞彙如salam(和平)、Islam(伊斯蘭教)、muslim(穆斯林)、salim(牢不可破)、Selim及Suleiman(皆為人名)都出於該三輔音。】

埃及文字有逐漸從最初的聖書體,向著表音特質的僧侶體和世俗體演化的過程,其他古老的文明也同樣在改進自己的書寫系統。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也由最初的圖像文字,逐漸加以簡化和演變,最後在波斯阿契美尼王朝時期,形成了另一種表音文字形式,即音節文字(英文稱作Syllabary)。

音節文字的特點是,每一個字符都表徵一個特定的音節,大家所熟悉的日文書寫系統,就是由漢字所衍生出的音節文字。

腓尼基文字

在人類文明史上,發達的文明地帶對周圍的輻射式影響是常態,而處於不同文明板塊交界處的地域,則往往都會激起非常絢麗的火花。古代的迦南地區便是這樣一個文明的中轉站,處於尼羅河和兩河文明之間,地中海的東岸,可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也催生出了古代黎凡特海岸地區獨特的文化。

事實上,在亞歐大陸廣袤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文字書寫系統僅僅存在於少數的區域,絕大部分的民族和共同體,在創立屬於自己的文字系統時,所奉行的策略都是「拿來主義」,就近地從已經擁有高度發達文字系統的民族和地區引入,或全盤接受,或加以改造。

中華文明歷史上和現在的少數民族,以及周邊的民族就是這麼做的,日文的假名、朝鮮半島的諺文、越南曾經通行的喃字,以及壯字、古契丹文、古女真文、古西夏文,其始祖都是漢字。

在大約3000年前的東地中海,腓尼基人也就是這麼做的,他們這樣創立了屬於本地區的文字,並且令自己文字的直系後裔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作為閃族的一支,腓尼基人早早就進入了城市時代,原始的城邦星羅棋布地分布在迦南地區的海岸線一帶,優秀的商業頭腦也令腓尼基人在與埃及、兩河流域以及亞述等鄰國的交往及貿易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此同時,深受兩大文明板塊影響的他們,也逐漸地建立起了自己獨有的一套表音文字書寫系統。

如前文所述,這種文字就是埃及文字和兩河楔形文字共同的直系後裔,而其表音形式則依舊是典型閃族語言的輔音音素文字。她一共有22個字母,皆為輔音,詞法結構仍舊是典型的閃族語言三輔音詞根。

就是這種看似其貌不揚的文字,成為了如今全世界絕大部分書寫體系共同的始祖——西自歐美,東到中南半島,甚至中國的西藏、新疆、內蒙古,各不相同的書寫系統,共同的源頭便是在地中海東岸那片地域並不算廣袤的迦南之地。

腓尼基人是一個優秀的商業民族,並且很早就掌握了發達的造船技術,他們一面與周邊的其他閃族支系進行頻繁的商業往來,一面又揚帆出海,發展海上貿易之餘,也在地中海上建立起了零星的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日後與羅馬爭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而商業的交流總是伴隨著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包括後世的宗教傳播,很多也與貿易的發展相生相伴。原始迦南地的居民們在進行貿易的同時,也將自己融合了埃及和兩河流域,已經高度發達的文字書寫系統,在陸路和海路上傳播給了不同的民族,從而形成了腓尼基文字的兩大子書寫系統——西支就是希臘文,而東支就是阿拉美文。

希臘人的智慧之光,也許正是被腓尼基的商人們點燃的,邁錫尼文明衰落之後,希臘世界經歷了兩百餘年的「黑暗時代」,而源於腓尼基文的希臘文字,也成為了他們走出黑暗,重現光明的火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腓尼基字母到滿文:絲綢之路上的文字流變
    這就是文字的作用,因此文字的交流是文明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意義的一環。甲骨文各地有了楔形文字以後,人們就開始把語言化成字母,最早使用字母的是屬於閃米特語族的腓尼基人。他們發明了簡易的腓尼基字母,共22個輔音字母。閃米特語言一般只用三個元音,書寫時不必特別標註,讀者就可以識別。
  • 歐洲:希臘文字的形成 古希臘文產生
    在希臘民族形成的過程中,希臘人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和其它地區的古代文字一樣,愛琴海區文字的產生、變化和發展也是經過長期曲折的過程的。從現有的地下發掘的資料看,早在公元前2000年克裡特文明時期.就已經有了象形文字。
  • 杜鋼建:浙江字母文字早於希臘字母和英文字母
    大湘西古文字由來自中國的腓尼基人傳入古希臘地區。腓尼基人於先夏和夏朝時期先後由中國南部入海到達愛利特萊海,在阿拉伯半島停留。然後進入地中海東岸。根據希羅多德《歷史》的記載,腓尼基人是由紅海移居地中海東岸的。 腓尼基人國王的兒子卡德摩斯從西頓帶領腓尼基人移民希臘,建立了希臘的底比斯城市,成為底比斯的國王。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語言,然而擁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個。美國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亞馬遜叢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沒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數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這種現象:歷史上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華文明這幾大古文明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邊民族往往會對其文字進行借鑑。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當今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字母文字的出現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如今古埃及文明已經滅亡,但是古埃及的文字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大約出現於6000年前。最早的象形文字是表意的,但是後來逐漸演化為了表音象形文字。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著有《巴比倫法的人本觀——一個關於人本主義思想起源的研究》《巴比倫與亞述文明》《人性的啟蒙時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與思想》《巴比倫古文化探研》等著作、譯作十餘部。本次講座分為六個部分,以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為主要考察對象,深入探討了文字起源與文明的關係。
  • 文字如是說
    文字如是說文明離不開文化,文化離不開文字。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根,又是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推進器。人類自誕生以來,幾百萬年來都處於猿人時期,原始時期,發展及其緩慢。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文字。沒有文字,就無法記載事情,就積累不了經驗和教訓。
  • 中外文明交流史:敘利亞和英文文字系統的發明人腓尼基人
    在敘利亞沿岸一帶住著腓尼基人。們屬於閃米特人,也是希伯來人的鄰居。他們主要的城市是提爾、西頓和畢布勒斯他們最大的工作是商業和殖民。在克裡特覆滅和埃及衰落之後,腓尼基人便在非洲北岸,在西西里島,在賽普勒斯,也許還在希臘,建立了殖民地。殖民地中最大的是迦太基,在現在的突尼西亞。它在很長的時期內是羅馬的一個競爭者。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文字是文明最重要的標誌!認識不到文字重要性的人,不配談文明,不配談地緣政治,不配談談國際關係,更沒資格談國家的前途未來!目前世界一共存在五大文字系統:1、拉丁字母系統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源自希臘字母,形成於公元前6-7世紀,古羅馬帝國的強大將其推廣到歐洲大部分地區,是目前被使用最廣泛的字母系統,世界四分之三的國家、地球總人口的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 曠世秘聞——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三)西方表音文字的前世今生 依照成說,西方最早出現的字母是希臘字母,希臘字母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又經過義大利的埃特魯斯坎字母,從而形成拉丁字母,而拉丁字母又是的近代歐洲字母的嫡祖。另一方面,希臘字母又派生出斯拉夫字母,就是今天東歐諸字母體系的前身。
  • 被譽為紫紅之國的腓尼基
    腓尼基位於地中海東海岸的一個狹長地帶。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裡形成一個奴隸制商業程度國家,迦南是他古老的名稱。到公元前九世紀,希臘人開始稱他為腓尼基說起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一個住在地中海東岸的牧人,他養著一條獵狗。有一天,獵狗從海邊涎回一個貝殼。
  • 象形文字的破譯與埃及考古學的誕生
    大約在公元4世紀末期,埃及基督徒為了不使用在他們看來屬於「異教徒」的大眾體來抄寫《聖經》和其他基督教文獻,發明了一種文字,被稱為「科普特文」。這種文字主要由希臘字母構成,從大眾體中沿用了幾個希臘字母中不存在的符號。迄今流傳下來的最晚的象形文字聖書體是公元394年刻寫在坐落於菲萊島上的伊西斯神廟牆壁上的銘文;而有據可查的大眾體最後一次被使用是公元452年。
  • 圖坦卡蒙的藝術瑰寶,與希臘有關的埃及藝術,文字的特殊結構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圖坦卡蒙的藝術瑰寶,與希臘有關的埃及藝術,古埃及文字的特殊結構。圖坦卡蒙陵墓內還有一件珍貴的文物,就是彩繪木箱。木箱表面敷以石膏,在石膏上著色作畫。畫面的主題是傳統的法老獵獅。畫面中央是站在馬車上的法老,左面是法老的隨從,右邊是獅子群,法老的兩匹駿馬裝飾豪華,而受傷的獅群姿態各異,線條流暢。與人物對照,獅群的姿態更為生動自由。畫面點綴以灌木,暗示出沙漠的環境。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中間的是古埃及的世俗體文字,最下面的則是古希臘文。1822年,商博良第一次發表他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研究,實際上它只是成功地辨認出了十個表音字元,兩個不完全正確,六個是完全錯誤的,甚至遺漏了另外的另六個字元,商伯良或許不算是真正成功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學者,但是他開啟了一扇窗戶,為後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至此,古埃及謎一樣的象形文字和它所承載的古外籍文明,才緩緩地揭開了數千年的神秘面紗。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不過,此前語文學界人士僅籠統指出,「以腓尼基文字為代表的表音文字產生,在最大程度上決定於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但是,表音文字是如何因商業活動需要而生成並發展起來的,語文學界對其真正機理卻語焉未詳。有些學者認為表意文字是比表音文字更為原始或者幼稚的文字類型,並將其未能演變為表音文字簡單歸因為中國古代權貴借漢字「繁難」而壟斷知識的保守與特權心態,卻又推崇表音文字為「高級」和「開放」文明的標誌。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不過,此前語文學界人士僅籠統指出,「以腓尼基文字為代表的表音文字產生,在最大程度上決定於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但是,表音文字是如何因商業活動需要而生成並發展起來的,語文學界對其真正機理卻語焉未詳。有些學者認為表意文字是比表音文字更為原始或者幼稚的文字類型,並將其未能演變為表音文字簡單歸因為中國古代權貴借漢字「繁難」而壟斷知識的保守與特權心態,卻又推崇表音文字為「高級」和「開放」文明的標誌。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公元640年,尼羅河流域開始阿拉伯化,埃及作為一個獨立的文明,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好了,偏了上千字的題(並沒有),回來討論埃及文字的發展。儘管象形文字聖書體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表意文字體系,但這種文字的起源至今尚不清楚。有學者爭議說,聖書體並非一種獨立的自源性文字,而是在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啟發下創製的(Geoffrey Sampson 1990)。
  • 最初的文字是如何創造的,古代的印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
    文字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有了文字,人類知識才能記錄下來,得以在空間和時間上廣為傳播。當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城邦時,他們就發明了文字。開始是一種象形文字,後來為書寫方便而演變成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兩河流域使用了幾千年之久。在文字的書寫方式上,他們以溼軟的泥板為文字載體,用一根小木棒或蘆葦杆在上面斜壓上一些筆劃組成文字。因為這些筆劃都呈楔形,故稱楔形文字。
  • 阿爾米納:希臘與近東文明交匯的集散中心
    殖民運動使得希臘人的視野和腳步越過了愛琴海,遍布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各地。邁錫尼衰亡後基本中斷的希臘與東方的文明交流活動,也從這一時期再度興起。希臘文明深受東方古老文明的影響,甚至有學者將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50年稱為希臘歷史上的「東方化時代」。在關於希臘殖民運動和「東方化時代」的研究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