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大牛吳伯凡老師在得到開設的第二個知識付費專欄《吳伯凡認知方法論》,這是關於認知力提升的系列課程,定期整理該專欄的精彩內容和讀書筆記,今日筆記「現實中的上帝視角」。
Economy:神聖救恩計劃
英文中的Economy(經濟)很常用,但其實這個詞還有一個不太常用但很重要的意思:在宗教上,它有一個特殊的意義——神聖救恩計劃。
按照基督教神學的說法,上帝創造世界以及世界的運行是有一套計劃的。比如上帝覺得亞當一個人在伊甸園裡很孤單,就用他的肋骨造了夏娃陪伴他;然後魔鬼的化身蛇不但引誘夏娃吃了禁果,還讓亞當也吃了;上帝發現以後,把亞當、夏娃趕了出去,讓他們的子孫在大地上經受了很多的磨難,死後還能重新回到伊甸園。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是一個宗家神話故事,但整個過程就可以稱為「神聖救恩計劃」:當事人在其中經歷各種艱難困苦、波瀾壯闊、悲歡離合,但其實已經有一個看不見的遠高於你的力量事先把劇本寫好了。
我們看電影的或者戲劇的時候,會被劇情牽引,但實際上那些事編劇、導演早已經規劃好的,就是為了讓你不斷地看電影流淚,替古人擔憂。所以,預設的劇情和規劃也是Economy。
我們今天顯然已經不太相信《聖經》裡的故事了,但Economy提醒我們,認知其實有三個層面:
對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對你和世界的關係、你生存下去該採取什麼方式以及對這些方法的認知。簡單說,認知分為what(是什麼)、how(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why(為什麼是這樣的),但你以為的世界也許不是你以為的世界。
比如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是一種看法,懂得電影算法的老手看到的又是一種東西,而編劇導演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個東西了。所以世界擺在我們面前,你對它的認知程度不一樣,反應也是不一樣的。但我們要在這裡探討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世界的計劃是什麼?你該採取什麼樣的計劃?這中間會形成什麼樣的落差?你又該如何調整?
天命註定的計劃
十七年蟬的生命歷程為了理解Economy,可以看看自然界中十七年蟬的生存經歷。
有一種蟬在地下蟄伏十七年,出來以後,雄蟬高聲叫喚顯示基因的優良性,吸引雌蟬循聲而去完成交配。交配之後,雄蟬作為雌蟬的食物,雌蟬大快朵頤,用不著再費勁去覓食積累能量,然後回到地下產卵。產卵之後,雌蟬也死掉了,它產下的幼蟲在地底下發育成長,蟄伏十七年再出來,就又完成這麼一個過程。
十七年蟬的生命旅程都是按照一條固定路徑來完成一個循環,再開始下一個循環的。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理解成Economy——計劃:身在其中的每一個個體,它們自己是不知道自己身處這個計劃當中的,所以它們所有行為表明上都是自主的,不論掙扎還是奮鬥都會竭盡全力,但其實結果早已經註定了。
這樣的現象在大自然裡比比皆是,比如「鳥語花香」不過是植物和鳥類的一種營銷手段,為了完成繁殖行為。當花完成了營銷使命之後就會凋謝,因為果實馬上就要長出來了,花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果實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長出來就是為了讓不同的動物吃掉,實現種子的移動,儘可能擴大種子的生存概率,然後再發芽,再長出來,再繼續這樣一個循環。
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生活在某種大計劃中,不需要它們自己去做選擇。
假想的「上帝之眼」但人和動物是不一樣的,人有選擇: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己的劇情和劇本,都認為自己不是早已經安排好的劇情中的一個角色,我們是有自由意志的。
而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其實已經面臨著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我們真的有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嗎?
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說,「你想了解你自己,不妨去看看螞蟻」,意思是,當你觀察螞蟻的時候就虛擬性地獲得了一種看自己的能力;你看見一群螞蟻忙碌或者兩群螞蟻打仗的時候,幾乎是擁有了一種「上帝之眼」,當事者覺得極其宏大的場面在你看來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場景,你完全可以在旁邊清清楚楚看到前因後果,甚至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去幹預,比如當兩群螞蟻轟轟烈烈打仗的時候,你一腳踏上去把它們大部分都踩死了,而它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觀察完螞蟻之後,我們不妨再想想:假如我們是螞蟻你?假如人群就是一個螞蟻群呢?假如有一個遠高於我們的主體在看著我們,那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
希臘式悲劇古希臘人發明了一種很高級看螞蟻的方式:雅典著名的環形劇場是演希臘悲劇的,但希臘悲劇不是一個演藝事業,而是宗教。所有人都坐在這裡看演出的一幕戲劇,看完之後會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超越人之上的力量存在,人在其中如此渺小,每個人都想作為自己命運的主宰,但終難逃脫,對命運的逃脫本身就是在強化命運。
比如其中演出的「俄狄浦斯」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俄狄浦斯是個王子,他出生的時候先知斷言他將來要殺父娶母,於是他的父親為了避免事情的發生,又不忍心殺了自己的孩子,就派了一個忠實的手下把他抱去山澗裡扔掉。這個手下執行命令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做一個殺人犯,於是他就把這個孩子交給了一個牧羊人,當作任務已經完成了。俄狄浦斯從此不再是王子,而是一個牧羊人了。
俄狄浦斯長大以後,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一個老頭坐在車上頤指氣使,雙方誰也不願意給誰讓路,進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俄狄浦斯一失手把這個老頭打死了。之後俄狄浦斯來到了一個城邦,這個城邦剛剛發生了暴亂,國王慌忙之中逃跑了,國家群龍無首。俄狄浦斯挺身而出平息了暴亂,被百姓推舉為新國王。老國王跑了,但皇后還在,俄狄浦斯乾脆順應了民意取了皇后,生了小孩,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有一天,這座城邦忽然起了瘟疫,因為有人犯了大罪,殺父娶母,必須找出這個犯罪嫌疑人才能平息瘟疫。經過仔細調查,發現新國王俄狄浦斯殺的老頭就是老國王,也就是他的父親,而他的妻子就是他的母親。
俄狄浦斯在今天看來是一個很好玩的戲劇,但在古希臘,演出這場戲劇的時候相當於把一群人聚在一起集體看螞蟻:面對一個Economy,人在其中,不知自己多麼無知和渺小,還不自量力地去想反抗和改變。但是沒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Economy也可以叫命運——天命註定的計劃,這種超越你之上的力量,這種已經安排好的劇情,你是沒辦法擺脫的。
老話「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其中不知是計,我們避開了一個個小的陷阱,卻順利掉進了那個更大陷阱。
你可能會說這就是欣賞文學作品的感受,那回到現實中我們也想一想:
我們現在做的是是否也處於一個更大的Economy裡?我們在其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身在其中的我們不可能像看螞蟻一樣地看自己,那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