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是一個反覆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尤其是在細節上,需要我們去反覆的思考和總結,再結合實際加以驗證。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末期思想家曾參,就如何認知自我給出了一個最基礎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出自《論語》。其核心就是「內省」。具體方法,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一是認識我的外在,二是認識環境與我的關係,三是思維意識系統,四是建立自我。
一,認識我的外在
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客觀、正確、合理的認識。外在形象主要包括相貌、年齡、身體狀況、衣著打扮和言行舉止。說到這兒可能會有人質疑,這是不是以貌取人?
很顯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只在乎你的內心而不看外在形象,只要看看我們身邊的男人和女人就知道了。我們所說的「第一印象」也包括外在形象,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乾淨利落、有禮有節、面帶微笑、衣著得體,這是最基本的,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在性格方面,沒必要去區分優缺點,優點和缺點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和處理相應的事物。但是我們可以培養一個良好的興趣,你的興趣會影響你的性格。看看身邊那些愛唱歌的人,他們大多都比較開朗;愛讀書的人,他們語言一般都透著內涵……
此外,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評價也極其重要。如果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評價能保持一致,也就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環境與我的關係
「我」和「我」周圍的整個環境是一體的,我們的生存依賴周圍的環境,反過來講,周圍的環境也會影響到我們自身,能否互相融合是衡量這個關係的唯一標準。
從整體上來說,環境可以分為家庭環境、工作環境、教育環境和其它社會環境。
我們中國人向來是注重「家」這個概念的,家庭環境是一切環境的基礎,「家和萬事興」嘛!營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對於我們的工作、生活、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整個家庭裡面,孩子的教育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殊不知家庭環境的協和才是對於孩子教育的基石。家庭裡的每個人都能做到尊老愛幼、相互尊重和包容,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教育提供更多的是知識,而且很多知識無法付諸於實踐。在家裡,做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他會模仿,模仿的過程就是在融入整個家庭環境。
在工作環境中,效益是一切的核心,所以我們努力地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價值。我們學習技能和知識都是為了給公司創造效益,進而提高我們在公司的地位,我們就會賺取更多的報酬。
到了其它社會環境中,我們要輸出正能量。我們的人脈圈子也是在這個環境中建起來的。因此,這個環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取決於我們的輸出。「吸引力法則」在這個環境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三、思維意識系統
良好的思維意識系統的建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也是最難的,但也並不是無跡可尋。
愛因斯坦曾說:「直覺是大腦的神奇禮物,而理智是大腦的忠實僕人。可是我們的社會風氣是,崇拜僕人,而忽視禮物。」這句話直到現在仍能夠反應現實。許多人推崇和過於信任我們的理性思考,它使我們把注意力過於集中在分析事物上。所以分析到最後我們會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大部分人所謂的「自我」是理智的結果。我們用豪車,別墅、手錶和經歷的事來定位自己和他人,導致我們陷入認知自我的困境。
「我是誰」的問題的核心存在於我們的直覺中,而絕非理智。理智的功能是有限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遇到具體事物的時候,比如解決問題或組織決策時,理智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一定要在直覺中去尋找自我。
直覺也就是意識,它是一個出發點,思維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經歷去建立。千萬不能忽略了這一事實。
四,建立自我
建立自我的核心是建立自我的核心價值觀。這個「核心價值觀」指的是我們內在的、可以給我們提供巨大動力的想法,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它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
老子曰:「不出乎,知天下牖(you三聲),見天道。」這句話的大意是:不出門戶,能推知天下事理;不望窗外,可認識天道規律。老子之所以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就是因為他發現「道」自在人心。所以,這個「核心價值觀」需要我們向內心深處去尋找,方法有很多。比如說曾經一度風靡的「九型人格」,還有「SEE」法。不過我覺得最簡單和最容易操作的就是寫「日記」。我們可以把每天的心情和處理的事物記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去整理一下,然後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切記要誠實求真!它可以讓你找到個人價值和滿足感得到實現的時刻。
至此,有關如何「認知自我的」方法論已經告一段落。由於篇幅有限,本篇內容所呈現的是方法論的精華和個人的一些感悟,如果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