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對自我產生負面評價,怎麼辦?改變認知歪曲並遷移思維

2020-12-05 十八點心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和對未來的一種失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就是面對未來抱有極其強烈的渴望,並且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它。而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是非常低落的,甚至是比較頹廢的。自己不能轉彎過來思考,那麼誰也無法去把他拉回來。

其實負面評價每個人都會有。比如說自己某一件事沒有做成功,一次考試沒有考好。正常人的思維狀態就會覺得下一次考得更好一點就行,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這次沒有考好,自己就是個失敗者,自己就是有問題的。一次小小的事件就對自己產生極其強烈的負面評價,這種評價會嚴重影響抑鬱症患者的自尊心。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自尊心被蹂躪過了,就會非常消極,非常悲觀,甚至都不好意思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不會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人生的思想就是這樣奇怪,當自己想要尋求改變的時候,那麼很多東西都會隨著自己的想法改變而改變,當自己不能夠進行改變時,那麼很多東西就無法去改變。

當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怎麼辦呢?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個負面評價寫出來。比如說:我不小心把朋友家的花瓶打碎了,這時候內心很是難受,都怪自己沒有注意,怪自己太粗心了,自己做人怎麼這麼失敗呢?接下來就要開始分析自己的這種狀態,自己的這種想法就是一種認知歪曲,這是不對的,這是對自我的一種打擊。那麼如何去應對呢?應該這樣想:花瓶是被我不小心打碎了,我也是無意的,這不是我的錯,那我接下來就去買一個同樣的花瓶進行賠償吧。那麼這件事情就過去了,不要放在心裏面。

人在做有些事情的時候,確實容易把原因歸於到自己的身上,這一點是一種責任的擔當,但是如果對自己的情緒帶來影響,甚至是否定自己,那這樣就不對了,這是一種自我負面的評價了。出現任何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不是因為這個問題的出現不停責怪自己。在責怪自己的同時,其實就是在放大自我的負面情緒,結果可想而知:一切都是那麼糟糕透了。

其實抑鬱症患者的這種負面評價,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對未來的失望,或者不抱期望。一個對未來有方向感的人,會對自己的人生狀態充滿無限遐想,會對自己的生活充滿期待。而抑鬱症患者對於自己做過的錯事,會感覺不知道怎麼辦?一個人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那就是人生最迷茫的時刻。所以抑鬱症患者對未來失望的關鍵點就是對自我的評價不客觀,太主觀臆斷了。而且內心會產生一種拒絕式的改變。

人的改變更多層面是一種悟,當自己悟出來,那一切都會豁然開朗,就會對未來充滿期待。對於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負面評價診治,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去轉換認知,調整認知,不斷獲取自信,不斷產生對事物發展的另外一個層面的解釋。

人對於未知的東西是可怕的,但是對已知的東西是瞭然於胸的。前幾天看一個採訪:一位從農村考進清華的學生。他在他們當地的小縣城非常厲害,自己學習很好,覺得自己很厲害,自我的狀態也是不錯的。但是當他接觸到自己的大學同學,那些同學們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考託福雅思了,自己以前都沒有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那一刻自我的狀態就不好了,情緒一落千丈。所以整個人的狀態是什麼?就是對自我認知的辨別。如果這位從農村來的清華生,以此為契機,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去用最短的時間經歷別人曾經經歷的體驗,那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負面評價非常影響自己的自尊,要時時刻刻想辦法把自己的思維遷移出來,從另外一個高度來審視自己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抑鬱症:當你被負面思維折磨很痛苦時,你可以按照這些方法來緩解
    文/阿秋被抑鬱症折磨的「身體和靈魂」都是極其痛苦的,當抑鬱症的思維不斷侵蝕我們的身體和靈魂的時候,我們是不受控的,它就猶如一個惡魔一樣,死死地纏繞著我們的軀體和靈魂。所以,面對這些痛苦的思維和症狀的時候,當時的我們能做什麼?事後我們,又該如何來安撫自己的這顆受傷的靈魂?作為一個重度抑鬱症康復者,一個過來人,我能給你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建議,以此幫助你一次次度過困境,一點點點燃你的希望與信心和能量。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為什麼會產生情緒差異?這是因為我們的觀念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同人對同一件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們不良的心理的波動,經過長時間的壓抑,會逐漸喪失控制,會產生心理的障礙問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認知行為矯正治療,就是通過了解患者這些消極的想法和認知的誤差,重構來挑戰舊有的認知規則。
  • 抑鬱症只是不開心?身體出現這3個異常,請好好對待自己
    抑鬱症是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疾病,作為心境障礙的一種,要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平時重視情緒的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出現了負面情緒懂得傾訴或者釋放,才能防止抑鬱症產生。很多人出現了抑鬱症,抑鬱症在發展過程中,會有顯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表現,作為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同樣會帶來影響。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由於大眾的不了解,抑鬱症常常背負著「汙名」,這讓患者的心理負擔更加沉重,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痛苦。無數研究已證實,抑鬱症並非單純的心理疾病,它更是生理改變引發的後果。研究證明,存在家族史的抑鬱症患者及首發未用藥和緩解期抑鬱症患者中,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海馬體體積縮小,不同程度的體積變化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的疾病狀態。
  • 抑鬱症患者,這6個症狀會常出現,不要以為這很正常
    抑鬱症又被稱為抑鬱障礙,在發病過程中患者有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表現,如果可以在發現抑鬱症之後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消除負面情緒,可以將抑鬱症帶來的傷害減輕。很多人早期輕度的抑鬱症沒有重視,發展到了重度的抑鬱症,可能會讓患者軀體不良症狀明顯,甚至有企圖自殺的心理和行為,嚴重時還會有各種精神病的症狀。1、心境低落抑鬱症出現患者明顯的特點就是心境低落,整天抑鬱悲觀,悶悶不樂,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無法產生愉悅感,隨著病情的發展心境低落表現明顯,很多患者會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總是有痛不欲生的感覺。
  •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重性抑鬱症患者緩解期認知功能網絡改變的獨立成分分析 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03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對重度抑鬱症認知功能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本研究探討了系統性炎症與支持MDD患者食物享樂的腦環路之間的關係。64名參與者(31名目前未接受藥物治療的MDD患者和33名健康對照[HC])提供了血液樣本用於分析炎症標記物C反應蛋白(CRP),並完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評價各種食物引發的愉悅感。
  • 抑鬱症患者如何激發被忽視的自愈潛能?自我心理治療只需4步走!
    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綜融心理與社會學者,心理學院研究生,致力於心理學讀書公益和關愛抑鬱症公益。我將餘生獻給中國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療事業,離我正式執業還剩6000個小時!我帶你用3年時間學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在昨天我的文章中,講到了人的思維的4個維度、8個方向,也指出了抑鬱症患者在單一維度上的誤區。
  • 抑鬱症,焦慮症的根源,什麼原因?
    一般描述抑鬱症,經常講「情緒低落、思維遲鈍、意志消沉」,典型的「三低」症狀,原因是,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低於正常範圍。由於症狀名稱很難從字面理解其中的內涵,下面將會對症狀進行具體分析。抑鬱症的產生與大腦神經遞質功能低下有關,主要原因是中樞神經部位,單胺類神經遞質濃度低於正常範圍。
  • 長期出現心情低落、意志減退,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需警惕
    抑鬱症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以下的症狀表現:1、心情持續低落時抑鬱症的發生所會引發的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表現,絕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會出現顯著的情感低落的狀況,會存在各種負面的心理精神情緒,而且在心情持續低落的基礎下,患者出現出血嚴重的自我評價過低的狀況,比較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一些妄想和疑病思想,甚至可能產生幻覺。
  • 抑鬱復康者:抑鬱症可治癒的 7個理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我抑鬱時體驗到的有:情緒障礙、情感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睡眠障礙、行為障礙、軀體障礙。既然抑鬱只是一種障礙那就一定有辦法清除,或者提高患者的障礙逾越能力,這就決定了抑鬱的可逆性,也就是說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情緒障礙。
  • 認知行為治療法在處理服務對象非理性思維的介入探索與案例分析
    認知行為治療由美國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A.T.Beck在20世紀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 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但目前為止對重度抑鬱症的軌跡分析仍未包括一些較可靠的情緒障礙預後指標,亦未描述這些預測指標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分三組的實驗設計為2年症狀軌跡研究提供了最佳的統計擬合。負面情緒和童年逆境雖然相互關聯,但各自單獨預測著高發病率組的組成。女性患者和並發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患者在症狀水平較重的軌跡組中比例明顯更高。
  • 研究發現抑鬱症罪魁禍首:過度思考(反芻思維)
    他對我失望了怎麼辦…然後我站在他臥室門口,聽到他震天響的呼嚕聲。」——知乎作者引觴w的回答想太多有時候也是一種病,很多抑鬱症患者看到這樣的情況並不陌生,因為很多抑鬱症患者天生最不缺乏的就是「自省」能力。
  • 漫畫解析:這10種認知扭曲容易導致心理疾病,你有嗎?
    認知心理學對很多抑鬱症進行研究,最終得到一個心理模型,該模型認為,抑鬱的人對自我、世界和未來(即「認知三角」)持有許多歪曲的、不基於現實的想法,這些想法存在許多邏輯和事實上的漏洞,比如容易「非黑即白」、「大難臨頭」等。
  • 抑鬱症的成因——對負面信息的過分關注
    研究表明,對於負面信息的過分關注也是抑鬱症產生、持續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正面或者中性的刺激相比,抑鬱症人群對於負性、悲觀的刺激具有更有效和準確地直覺加工。換句話說,抑鬱症人群對於負面信息的感知能力更強,更傾向於把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悲傷、壓抑的事件上來,久久走不出來。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治療抑鬱症?
    現代生活的壓力較大,部分人忙於工作和學習,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情緒較為低沉,若不及時進行緩解,長期如此容易患有抑鬱症。很多人患上抑鬱症之後,自己並沒有察覺,不及時治療,導致疾病加重,整天心情抑鬱,對生活沒有憧憬,抑鬱症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 第四季《圓桌派》:這些有用有趣的觀點,也許會改變你一些認知
    這一季讓我印象很深的有三期,這三期讓我對自我認知和覺察有了一些感悟。 01 一期是王晶做客,看完節目對他改觀很大,以前一直覺得他是爛片導演,但是,看完後,覺得他有貴在自知和自察的睿智。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他用文字記錄了自己患抑鬱症後的變化:首先是情緒低落,美食、性、旅行、閱讀、金錢等,都無法引起興趣,人根本笑不出來。然後是記憶力下降,思維水平大打折扣。例如,他和同事一起吃飯,竟想不起在座一位特別熟悉的同事名字;工作時,經常呆坐1小時也無法改動課件,思維像泥漿一樣,越流越慢;半年裡,沒有產生過任何活潑的新想法,只是反反覆覆圍繞幾個老問題原地打轉,且沒有絲毫進展。
  • 當負面情緒擊倒我們時,我們能否做出更明智的反應?認知的可塑性
    一、2001年,朱爾斯·埃文斯在二十來歲大學剛畢業後被診斷患上了社交恐懼症、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後來他自己研究發現,可以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自己的情緒紊亂,於是他加入到一個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行為治療互助小組,沒有治療師,靠小組從網上買的一個課程大家按照講義練習,互相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