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圓桌派》:這些有用有趣的觀點,也許會改變你一些認知

2021-01-15 騰訊網

最近看了最新一季《圓桌派》,而且是專門為了看這個節目,下載了優酷app。

這一季讓我印象很深的有三期,這三期讓我對自我認知和覺察有了一些感悟。

01

一期是王晶做客,看完節目對他改觀很大,以前一直覺得他是爛片導演,但是,看完後,覺得他有貴在自知和自察的睿智。

他知道自己是商業片導演,自己的作品並不是大浪淘沙能夠留下的精品。

但是,他的認知裡,自己的電影在商業上達到預期、觀眾願意買票就算成功,所以他可以不care影評人對他的評價。

追求電影作品的名垂千古,對他來說一來難,固然香港電影的「執生」(因生產電影快而產生的隨機應變的靈活),讓香港電影被影評家大衛波得維爾評為獨特的電影存在。

但是有商業利益的牽制,有時間緊任務重的掣肘,他導演的很多作品都是飛機稿(邊拍邊寫臺詞,即使後來好評如潮的周潤發張國榮主演的《英雄本色》,也是周潤發軋戲時的),生產電影精品難。

而現在香港影人北上,在有大陸資本的幫助的同時,香港影人又缺乏一些能與大陸影迷產生共鳴的東西,而這是他再也沒辦法拍攝喜劇的原因所在。

二來,這樣的好電影作品本身也少,他不能忝列電影大師之列也沒多大遺憾,他認為很少能挑出錯處的電影只有《教父》,很多電影在時間的大浪淘沙中,都漸漸失去了光華。

除了對自己電影職業的反思讓我印象深刻外,關於他和他合作過的電影人的評價,也讓人耳目一新,讓人覺得他很真。

比如他投資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系列,他就很誠實的說,他欣賞許鞍華,而且出於電影商人的投資思維,這部戲的投資他能hold住。

關於他和周星馳的恩怨,他認為兩人結束合作是因為兩人都想做導演,即使兩人產生摩擦,他會覺得星爺備受爭議的《新喜劇之王》不錯,有遺憾的地方在於演員不給力——再也沒有一個如周星馳那般的喜劇演員。

正是因為王晶的自知和自察,他很明白他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有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很自信的承認這就是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對他人云亦云的「爛片導演」的眼光裡。

02

一期是陳坤,以前對他的認知僅僅是一名有演技的優秀演員,但看了這期節目,覺得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演員很容易受抑鬱症困擾,因為演藝圈很容易放大虛假自我,而去掩蓋真實自我,而這樣的演藝圈生活很容易產生抑鬱症悲劇,比如張國榮、喬任梁、崔真實等等。

這期節目中,陳坤也講到了自己遭受抑鬱症困擾的經歷,那是一種覺得從高樓跳下去也沒什麼的感覺。

而他是怎麼慢慢走出來的呢?

大家應該知道,陳坤喜歡佛學,喜歡打坐,也做了一個公益行走的組織。在這些活動中,他慢慢覺得要講究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二者之間的平衡。

《圓桌派》陳坤

我的理解是,演藝圈,但名氣很大的時候,你會覺得外在世界很大,而你的內心卻其實很惶恐,惶恐觀眾一旦不喜歡自己了該怎麼辦,你會看不清自己。

而講究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二者之間的平衡,其實修煉的是一種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淡看天外雲捲雲舒的淡泊寧靜。

無論外在世界如何,都應該修煉內在世界,保持一份自我認知和覺察。

陳坤還提到一個保持樂觀情緒的方法,叫除了轉念外(轉移負面情緒),還試著去察覺情緒,並試著不去放大情緒。

就比如說,人嫉妒情緒一來,我們能感知到,我們不要去道德評價它,而是想:「這就是妒忌」,並試著和它好好相處,然後讓它慢慢逝去。

演藝圈新老交替那麼快那麼頻繁,也許今天名噪一時,明天就已昨日黃花,外在世界的變化太快,人的地位變化也太快,演員自我察覺到修煉內在世界的重要性,並試著與自己的各種情緒好好相處,去對抗不斷變化的外在世界,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03

一期是武志紅,武志紅是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巨嬰國》應該大家都有耳聞。在這期節目中,不能想像他也要找心理師尋求幫助。

但後來想起《自卑和超越》的作者阿德勒,正是因為童年自己體弱多病,才能察覺出一些普遍的心理問題,從而寫出經典心理學著作。

這期節目是探討原生家庭的,有一個觀念讓我很印象深刻,那就是自律和自控是在3歲前養成的。

我們在孩子教育中,總會怪孩子自律不夠,而這一切都是3歲前我們就開始試著控制他,比如為了讓孩子睡覺不尿床,我們大人會哄著他讓他睡前尿尿。

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小孩就是不尿,有著要跟你作對的架勢。

而這一切都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那是孩子試圖去奪取控制權。

這讓我理解了,為什麼有些家長讓孩子表現一下背他滾瓜爛熟的詩歌,孩子會回答,我不會,大人這時候被氣得半死。

所以為人父母,要想小孩自律與自控,3歲前可能就要開始花心思了。

還有家庭關係中除了父母給予的愛,比如在孩子自戀(心理學術語,孩子一出生看世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受挫時,父母會給予正向的鼓勵,這樣孩子成長不會產生心理問題。而之前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一案,其實暴露的是,家庭關係中更有存在感的是權利關係。

父母總以生你養你施壓子女,讓孩子處在一個聽從者的位置。

所以子女很容易在高壓沒有了的時候,想要掌握控制權,比如進入大學後,孩子很容易放飛自我。

還有,什麼樣的父母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父母的行為模式會被小孩內化在他的心裡,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怎樣成為孩子的榜樣,是一門一直需要學習的課程。

為什麼要講這三期內容?因為跟我們現階段的一些經歷是共通的。

王晶和陳坤,兩位是身處娛樂圈的人士,很容易活在別人的流言蜚語、人云亦云中,但這份自知和自察能讓他們心理強大而不被輕易打倒。

我們現在處於成年階段,也是經歷各種比較、各種評價的階段,比如參加同學會,如何清晰的認清自我,認識自己是誰,如何與各種情緒相處,正是我們現階段要學習的功課。

而武志紅這期探討的內容,將是我們即將為人父母所要保持的自知和自察的一個方面。

都說當好父母是世界上很難的功課,了解原生家庭的一些基本問題,有利於我們走上父母崗位的時候,多一份對孩子的理解。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鏘鏘三人行》VS《圓桌派》:竇文濤們是學聰明了,還是墮落了?
    《圓桌派》,自2016年年底開播只是說,作為《鏘鏘三人行》的非殘腦粉,對於竇老的「處心積慮」,及時跟進之餘,還是會不忘尖酸的本性,時刻窺伺伏線,挑剔他破綻飄飄的衣角。2014年,《新周刊》評選它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是實至名歸的,不服得憋著。19年來,《鏘鏘》坐鎮的人物,幾乎網羅了當代中國所有「高級又有趣」的名流怪咖。從瞎主持竇話嘮到酸教授許老師到假和尚梁道長,從「師奶殺手」馬家輝到「反小三協會會長」竹幼婷到「恨嫁」小君君,有潑婦有名媛有木頭美人有風流才子有高級皮條客,棍棒相迎,飛腳踢刀,前店後廠,現炒現賣,好不熱鬧。
  • 《圓桌派》王晶敢說敢做,場面十分尷尬
    記得郭德綱有句話,叫 大雅即俗,小俗即雅。之前,小編和大家有共同的理解,一直覺得王晶就是一個大俗人。但是現在才知道,他是一個看透說不透的明白人,可俗可雅,大智若愚,看問題很透徹,廢話不多說,三言兩語,一針見血。我們一直以來,都被他的長相和電影風格給矇騙了。
  • 比認知改變更簡單的行為改變方法 李撒歡
    看看網上各種早起打卡小組,堅持跑步小組的人數,就能知道這些事是多麼的普遍。這個就是行為設計科學研究的領域,如何讓你希望的行為自然而然的發生。2.行為設計模型:觸發-行動-酬賞-投入①觸發由於人的大腦大部分時間會處於一個自動運行的狀態,這時候它會默認對於三類事情極度敏感:有關、有用、有趣。
  • 《圓桌派3》現場版金句頻出 竇文濤趣聊「三觀」
    活動現場,粉絲票選了最想與《圓桌派》探討的話題,隨後竇文濤與好友即興開聊「三觀」。這次現場版的「圓桌派」,金句頻出的同時,觀點也相當犀利,完美詮釋了本季全新Slogan:言值就是生產力。據悉,3月20日,《圓桌派3》將上線的最新一期,更是邀請李小牧、許子東、周軼君開聊「逆商」,探討面對逆境時的那些事兒。
  • 尋找城市的溫情力量|紅梅圓桌派第四期圓滿成功
    「紅梅圓桌派」海西首檔對話直播「紅梅圓桌派」第四期攜手」廈門「小蝸牛」公益組織共同助力99公益日,同心協力,為身心障礙的孩子和家庭傳遞溫暖和愛。讓我們走近、關愛'小蝸牛」據了解,自閉症患兒的比例已佔新生兒總數的1%。
  • 《認知覺醒》:在「邊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每一個抬頭向前看、而非低頭享受手中幸福的人,都不免產生焦慮和緊迫感,想要趕緊給自己充點電,想要自我改變和提升,想要追上其他人的步伐,甚至想要領跑某個賽道。但如何自我改變和提升?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課,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何在?也許是因為,用錯了方法、發錯了力。
  • 改變認知維度可能帶來的顛覆觀點
    我們看到路上的車在飛馳,看到一個人向自己走來,看到樹上的蘋果落到了地上,仔細分析這些情況,就會發現,這裡面往往都有一個「實體」,無論是車、人還是蘋果,而緊接著有對這個「實體」狀態的描述。而且這種二元結構並不是平均的,以常識的眼光來看,人們往往會將「實體」看作是更為基礎的,沒有汽車就不會有飛馳,沒有人就不會有走路,沒有蘋果就不會有墜落。
  • [英劇] Black Mirror (第四季更新)
    如果科技會叫人中毒上癮 ─ 而現在好像已經如此 ─ 實際上會帶來怎樣的副作用?2018 年 1 月 6 日:更新了第四季感想。警告:會稍稍介紹故事大概,第一至三季不會劇透結局,第四季會比較深入談及劇情。劇集會有噁心色情暴露鏡頭。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本意是「完形、成為一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過程是個整體,人的思維、感情、動機、決定和推理等都不能分開研究。格式塔還有一些很好玩的研究,比如下圖。當你看時,看到是花瓶,還是兩個人臉呢,更有趣的是,如果你看見花瓶就看不見人臉,看見人臉就看不見花瓶,不信你試試看。
  • 認知改變生活:科普閱讀困難、無趣?這十本書有趣又有料
    科普,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但與人文有一定差距;它關於自然,側重於山川草木、飛禽走獸,在這些之後,二引發人們深思。我將選擇一些,有趣、有料的,與君共享。即使你沒學過這些,跟隨著故事的講述,還有理論的穿插,你也能有所收穫。最喜歡的是書中附贈的錄音,老師講科學好多段子。可謂是,科學界的段子手。
  • 兩類非凡天體刷新認知,可能存在兩類天體若被發現或會改變世界
    除了這些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天體外,宇宙中還存在兩類已知的非凡天體,另外還可能存在兩類一直沒有發現天體,如果真的發現了它們,那麼我們世界或會被改變。 當周圍物質受到超級黑洞引力吸引時,物質之間劇烈摩擦釋放出巨大能量,使得這些物質成為宇宙中最明亮天體,最引人注目的是,類星體內部還出現多倍超光速現象,事實這是一種假象,科學家已經對此進行過解釋。 這是兩類已經發現的天體,刷新了一我們的認知,下面是有可能存的兩類天體。
  •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4 | 酷實驗:魔幻放電現象裡的絢麗夜空,你一定不...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4 | 酷實驗:魔幻放電現象裡的絢麗夜空,你一定不能錯過!你不妨跟上我們的腳步,陪孩子一起用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本系列科普視頻將帶你探索妙趣橫生的大自然,捕捉微觀世界的動人瞬間,解密那些你不曾注意過或未曾找到答案的「萬物密碼」,為你揭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科學真相。和我們一起,在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中深切感受科學的美麗。還在等什麼?
  • 世界會客廳·跨年場|包剛升:從改變認知到改變世界
    如果你是當時的決策者,你會怎麼思考問題?這裡有兩種認知模式,第一種(預設A)強調,需要強化邊境管理,打擊偷渡,大陸不能像香港那樣搞資本主義經濟。但以吳南生為代表的改革派幹部還有另一種預設(預設B),怎麼才能讓人掙錢,如何正視圍牆兩邊的發展差距?所以,人想流出去,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兩邊的發展差距實在太大了。但人流出去又是非法的,而且並不能幫助大陸的發展。
  • 硬科幻小說《三體》腦洞很大,改變你對宇宙的認知了嗎?
    但是要說對宇宙認知的改變,不管你有沒有,我好像沒有。由於看《三體》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科學愛好者了,已經建立對基礎科學理論的一些粗略認識,雖然理解不深,但畢竟還是有所了解的。我本身並不是科幻愛好者,對科幻的興趣其實不是很大,這可能是小時候看過一篇國產科幻留下的陰影,裡面提到外星飛船接近光速飛行,由於時間膨脹效應來回幾光年之外的外星只需要三個月時間,我那個去……從此我對科幻小說完全提不起興趣………我覺得科學理論本身比科幻小說更有趣(^_^) 。
  • 掉下巴: 會改變你世界觀的10大實驗
    1、靈魂通過電子噪音傳遞訊息 有科學家提出了超自然電子噪聲現象(Electronic Voice Phenomena,EVP)。此神秘現象是指:在收音機沒有調諧好時的嘈雜的白噪音中,你也許會聽見一個聲音;在電視充滿雪花的屏幕上,你也許會看到一張面孔……而這些,都是死者的聲音與面孔!EVP通常錄在錄音帶上。
  • 看了一些哲學科普後的胡思亂想
    看了一些關於哲學的普及讀物,還蠻有意思的。可能由於最開始的時候,學科並未分化,研究者們常跨學科。而它本身又是研究一些本質、意義、世界觀之類的問題,所以談到哲學的時候,總也會聊到科學及其嚴密性、人生意義、宇宙終級之類的問題。感覺哲學的各個流派與偉人,都在用某種角度來解釋個體與社會,而這都只能說是他們的觀點,很難說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