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抑鬱症罪魁禍首:過度思考(反芻思維)

2020-11-24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某天和我爸吵架,我吼了他一句,然後去睡覺了。我開始想:他剛才好像很生氣的樣子,他還說我這個樣子哪像大學生,他是不是後悔讓我出去上學了?下學期的生活費會不會不給了?他是不是覺得白養我了?他現在肯定氣的睡不著,哎,我也覺得自己不該那樣。可我也很委屈呀,他憑什麼不尊重我意見,這麼多年都不把我當成有獨立思想的人,我不只是因為今天的事才發火,他上次出去旅遊時候不問我意見就選景點,高中時候他沒問過我就給我報補習班,想生二胎也沒問我意見直接就生了…哇我好絕望好想哭…他是不是也在反思?他肯定還在生氣,我去找他談談,順便我是不是要道個歉?他對我失望了怎麼辦…然後我站在他臥室門口,聽到他震天響的呼嚕聲。」

——知乎作者引觴w的回答

想太多有時候也是一種病,很多抑鬱症患者看到這樣的情況並不陌生,因為很多抑鬱症患者天生最不缺乏的就是「自省」能力。

可是有人會說,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日多次省察自己,為人做事,是否忠誠、盡心?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溫習?這就是內省,內省即是修行。

可凡事過猶不及,當一個人過度對自己關注時就會陷入到「反芻思維」中,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有部分學者認為反芻思維是抑鬱症的臨床特徵和易感因素

反芻思維會反覆思考很多負面的事情:

生活:為什麼我每天都這麼累?我是不是得了絕症?愛情:他為什麼不秒回我的信息?他喜歡別人了?工作:如果我一直這樣下去,就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了......

「反芻思維」與抑鬱症的關係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對反芻思維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反芻思考的人他們的情緒更加低落,完成任務的能力也更差。

更糟糕的是,他們雖然想的多,可行動力極其差,而且行動力也很差。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實驗結果中,他們發現雖然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縝密思考」、「自我分析」會讓你覺得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了,但這同時也會阻礙你,讓你的大腦失去控制。反芻思維是人們在陷入抑鬱情緒後的常見思維形式,而反過來喜歡進行反芻思維的人也有更高的風險罹患抑鬱症

我們為什麼會陷入「反芻思維」

曾經發表在《認知科學》的一篇雜誌顯示,陷入反芻思考模式的人,大腦中內側前額葉後側扣帶回的活動水平顯著升高。

內側前額葉被認為是關於自我關注活躍的腦區域,當人們思考問題更多關於自己的時候,這個區域會更加活躍。

後側扣帶回則被認為和自傳體記憶的加工有關,也就是當人們回憶自己過去記憶時,這個位置就會更加活躍一些。

與反芻思維密切相關的腦區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反芻思維背後的腦機制也許與負責自我以及自傳體記憶的腦區有關

如何擺脫「反芻思考」陷阱

通過聽從自己的本能,我們可以獲得一種「簡單的智慧」。心理學家Gerd Gigerenzer認為,我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基於複雜的經驗法則。

Gigerenzer說,要在一個複雜的世界裡做出正確的決定,你必須善於忽略信息

這一點和人們為何總是頻繁尋求靈修、瑜伽冥想或正念有很大關係,練習正念,有意識地將你的注意力放在你此時此刻所看到,聽到,觸摸到,感覺到或聞到的東西上面。

正念可以幫助你的大腦走出自動意識漫遊狀態,抑制DMN。覺察你此刻的直觀體驗可以激活大腦的任務行動網絡。

這也就是為什麼心理諮詢的時候,要你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的原因,因為過度思考的人更多聽從的是外部評價系統,而尊重感受雖然不一定會滿足更多人的期待,可是你一定不會「背叛你自己」。

拿我最近在追的一部劇《精英律師》中一段經典的對白講就是「讓誰失望,都不能讓自己失望」。

有一點必須要闡明,不思考和無知是不一樣的;如果你還沒有思考過,你就無法不去思考。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你內心中有很多知識和經驗,你的直覺就是最準確的,過度思維反而會限制你自己。但是如果你根本只是新手,對什麼事情都不了解,過度思考看似會對你有益處,事實上那些思考都是一些沒有經驗證明的空想而已,所以最終你翻來覆去思考只是無謂掙扎而已,

覺察到自己在過度思考是第一步,你需要開始留意你思考的方式。當你注意到你在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播」某事件或擔心某些你無法控制的事件,承認這些想法消極且負面,對生活無用。

慢慢地學會關注當下此時此刻發生的事。就像其他技巧一樣,隨著練習時間的不斷增長,正念會降低你的過度思考特質。

倘若這些還不行的話,你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求助,分析自己為何總是陷入這種無意義的「反芻思考」中,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反芻思維的腦網絡機制
    反芻思維是一種對負性情緒本身及其可能原因和後果的反覆思考。這是一種比喻形式的命名,反芻是反芻類食草動物的一種習性,它們會把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退回口中咀嚼,當沉浸在負面想法中無法自拔時,就像反芻動物一樣把早已消化的念頭不斷地拿回來反覆考量。反芻思維和抑鬱症(重性抑鬱障礙)存在密切聯繫。
  • 圍棋國手不幸離世,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最近幾年我們從新聞也開始發現,在一些最傑出的天才中,他們成年後心理疾病的發病率異常高,在心理健康方面最差的是富有想像力的作家,例如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但這並不是一個新的觀念:早期研究發現導致這些心理疾病的強度在年輕時就已表現了出來。在一項針對高智商和抑鬱之間的關係調查中發現,高智商的人患精神障礙類疾病的風險較高。
  • 你過度思考了嗎?5個方法讓你獲得「簡單的智慧」
    優柔寡斷,無法做決策:為了做出完美的決定,你認真研究,反覆思量,但卻因此給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以至於猶豫不決,根本無法做出決定。雖然過度思考很常見,但過度思考的危害卻不容忽視,《重塑你焦慮的大腦:如何利用恐懼的神經科學來結束焦慮、恐慌和擔憂》的作者,臨床心理學家凱薩琳·皮特曼教授曾表示:「有些人過度思考到了病態的程度。」讓我們來看一下,過度思考都有哪些危害呢?
  • 科學家發現「悲觀」的罪魁禍首 抑鬱症有治了?
    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抑鬱症的不良影響,同時,引導他們開發新的治療方案。當前研究人員正在與精神病學家合作,觀察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患者大腦尾狀核是否出現異常活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刺激大腦尾狀核,能夠讓動物更重視特定環境的缺點,而不是好處。
  • 研究確認沉溺網絡與抑鬱症相關
    新華網洛杉磯2月2日電 (記者高原)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上網時間過長與抑鬱症之間關係密切。  英國利茲大學的科研人員介紹說,他們進行的這項研究涉及1319名年齡在16歲至51歲之間的西方人,根據他們對網絡的沉溺程度,有1.2%的人被界定為「有網癮者」。
  • 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腦磁共振研究進展
    由於腦缺血也可同時累及灰質和白質,排除了年齡因素影響之後,對年輕抑鬱症患者研究發現,右側顳中回、扣帶回體積顯著減少,右側頂葉灰質體積增加,表明抑鬱症自殺未遂患者存在顳-頂-邊緣網絡灰質體積異常。有學者將自殺未遂進一步細分為高致命性自殺未遂、低致命性自殺未遂及非致命性自殺未遂,結果發現,高致命性自殺未遂抑鬱症患者前額葉和島葉的灰質體積更大,與以往的研究相矛盾,筆者推測可能是由研究對象的差異造成的。 以上研究表明自殺未遂抑鬱症患者涉及多個腦區結構的異常,其中額葉和邊緣系統是研究較為一致的腦區。
  • 你以為抑鬱症只是情緒出問題?最新研究:抑鬱症還會讓人「頭大」
    :薈萃分析的系統評價)」的研究報告顯示,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抑鬱症或與個體大腦萎縮區域的尺寸有關,但當抑鬱症與焦慮症搭配時,大腦的這一區域就會明顯變大。2、海馬體體積變化該文報導,共有51項研究報告了抑鬱症患者海馬總體積差異(n=4723,平均年齡48.6歲,女性63.2%)。綜合而言,抑鬱參與者海馬總體積降低3.2%(z=5.026,p<0.001)。研究人員還發現在3個亞組中,海馬體體積有顯著性差異。
  • VOA慢速 | 研究發現抑鬱症會加速大腦老化
    The scientists report that some of the signs they have found are worrisome.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科學家正在研究活體大腦的內部運作情況,以判斷抑鬱症是否會加速大腦老化。科學家發表的報告顯示,他們發現的一些跡象令人擔憂。
  • 如何停止過度思考?
    思考是一件好事,它是人類之所以如此獨特的原因。如果停止思考,我們將沒有農場、書籍、文明等一切現在美好的事物。然而有時候,我們會過度思考,導致自己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焦慮,所以今天我們就要來看看如何去除那些惱人的想法,並讓自己的大腦安靜一些。就像解決大多數問題的步驟那樣,第一步,我們要察覺問題的存在,你要知道當你感到焦慮時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在問題而非外部問題。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關於抑鬱症的認知功能損害理論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我已經講了很多,今天給大家講一些關於生理方面的研究結果。隨著最近 20 年腦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現在醫生和腦科學家可以用強大的核磁共振機器觀察到一個人即時的內在大腦活動及其大腦結構。而隨著最近 10 年大腦成像數據的積累,精神病學家終於有了更可靠的方式解讀精神病相關的大腦異常活動。
  • 胡海嵐團隊抑鬱症研究的重大突破——仇子龍特評
    在抑鬱狀態下,外側韁核過度活躍,然而它究竟是怎樣編碼抑鬱症相關信息的,一直是學界的謎團。   胡海嵐團隊發現,在多種抑鬱動物模型中,外側韁核神經元自發的簇狀放電活動都顯著增高,且表現出θ波同步化。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心理學:這4種特徵你有哪幾種?
    抑鬱症的治療,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習相關的知識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去預防抑鬱症的發生,往往是一個更加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抑鬱症的形成與一個人的性格與認知模式有著緊密的關係。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 012期抑鬱症研究簡報:伴有胃腸道症狀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如何變?
    本研究旨在探查3年隨訪期間炎症在CHD患者抑鬱症發病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把炎症的生物標記高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日後抑鬱症發病的潛在預測因子進行檢測,並測量了其在基線時的水平。在所有冠心病患者(n = 89)中,研究發現hsCRP水平與在基線時的抑鬱症狀水平之間有著顯著正相關(PHQ-9,r = 0.23,p = 0.032)。
  • 研究警告稱封鎖和隔離導致一些人過度飲酒,使其面臨健康風險
    一項新研究警告說,封鎖和隔離導致過度飲酒,使這些人面臨健康問題的風險,並出現酒精使用障礙。研究人員稱,大量飲酒在已經有暴飲傾向的人以及患有抑鬱症的人中更為常見,在「居家令」期間,他們的飲酒量會增加。此外,許多人面臨著經濟上的不安全感,推動了壓力,增加了抑鬱症。根據休斯敦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因素也促使一些人的飲酒量增加。在已經自我報告大量飲酒習慣的人中觀察到增加,這被歸類為女性在兩小時內喝四杯或更多酒精飲料,男性在兩小時內喝五杯或更多酒精飲料。
  • 明星自殺都是因為抑鬱症嗎?
    根據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無數的情況、條件和原因。 自殺的原因不一定總是因為精神健康問題。 如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
  • 為什麼會出現抑鬱症?抑鬱症的6個前兆,滿足3個的人要小心留意
    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抑鬱症,抑鬱症的出現不僅會影響人們的情緒,還給人們生理上帶來一些危害,如果出現了抑鬱症,不容忽視,那為什麼會出現抑鬱症呢?遺傳抑鬱症與遺傳也有很大關係,如果父母患有抑鬱症,那麼後代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會比平常人大,另外,抑鬱症患者的不良情緒也很容易影響身邊的人。
  • 03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重度抑鬱症患者述情障礙的腦結構相關性研究
    此外,將應激性生活事件的計數納入分析並未改變原有發現。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狀可以單向預測細胞衰老及功能障礙方面的改變。關鍵詞:青春期;細胞衰老;端粒;線粒體DNA拷貝數;端粒長度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在慢性不可預測的輕度應激(CUMS)誘發的抑鬱症小鼠海馬中,CTRP3表達水平顯著降低。在患有抑鬱症的小鼠模型中,缺乏CTRP3的小鼠加重了與抑鬱症相關的行為,運動能力降低和蔗糖消耗降低,而尾部懸吊試驗(TST)和強迫遊泳試驗(FST)的不動時間延長則證明了這一點。此外,CTRP3敲除可顯著加速CUMS誘導的神經元死亡和Caspase-3裂解表達的增加。
  • 陷入某種思考無法自拔,讓人非常痛苦,有4個停止過度思考的方法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很想從某一個思考中抽離出來,卻無法自拔,身不由己的去思考一個問題,讓人痛苦不堪。我們所有人,或許都有過度思考的經歷,包括我自己在內。不過,如果過度思考過於頻繁,會讓人疲憊不堪,甚至出現精神障礙。
  • 要學會讓自己停止過度思考
    思考本身是一件好事,是我們處理問題的利器,但我們沒必要在醒著的所有時間都拿來思考。過度思考會導致很多問題,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身體上的。無論你想在未來取得多大的成就,也無論你在過去遭受了多大的痛苦,都要珍惜你現在還活著的當下——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只有時間去體驗。